阅读方法总结

1

现代文阅读分析笔记全集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认读与理解能力点击

一、 认读与理解能力基本要求概述

二、 语言知识认读解题点击

(1) 书写规范的掌握与运用

(2)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识

①近义词:指意思相近、词性相同的词语

②反义词: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反义词应是同一类词,形容词里的反义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如果某个动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它就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但在—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词只能有一个意义,只能根据这个意义来辨识反义词。

解题:需要注意的是,词性需要一致;同一个词语,属性变化时,其对应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也应有相对的变化。

(3)修辞方法的辨识[7种]

①比喻:比喻就是平常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比喻—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明喻:明显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像”、“如”、“好比”、“仿佛”等比喻词。

★暗喻:暗中打比方,把被比事物和比喻物的关系隐藏起来,常用“是、成、成了、变成了”等比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

★借喻:不露比喻的痕迹,直接用比喻物代替被比喻物,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解题: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具有(喻体)的特点。 ②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关键动词)。

解题:生动形象地赋予(某—事物)以人的动作、语言、情感等,更亲切直观。 ③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致的旬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几个反问句或拟人句等并列组合在一起,也可以组成排比句。

解题:1、增强语气语势、节奏鲜明。

2、突出强调(赞扬、歌颂)了??的观点(情感)。

④夸张:

解题:1、突出了事物的??特征,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2、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⑤设问(自问自答):

解题:1、引发读者关注与思考。

2、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

⑥反问:

解题:1、增强语气语势。

2、强烈地抒发(强调)了?,情感(观点)。

⑦对比:

2

解题:1、通过正反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2、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词句含义与作用理解解题点击

(1)词语的理解

①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必须从文章具体语境出发,去作深入的思考,不可搬字典义

解题:1、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2、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明确该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所指”(表层含义)。

3、从“写作意图”的角度来揣摩该词语的深层含义。

②词语的指代:某个词语在一段文字材料中所指的是什么,或指代的是什么。 ★要特别注重词语所在句子的上文,当然也不能忽视下文。

解题:1、联系上下文,“一般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答案在前面的句子里找。

2、如果是“短语构成的指代”,答案就不一定了。

③词语的选择与比较

★联系语言环境,联系全文。

解题:1、联系上下文,选择“含义 正确”的词语。

2、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写作意图的角度来确定“最佳答案”。

文中某一个“词语”用得好不好(能否换作其他词语),为什么?

解题:1、词诱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2、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

4、词语在修辞手法上的运用(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备注:解题的第1、2点,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中运用较多;在答题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严密性、逻辑性”来进行词语赏析)

④词语的填写

解题:1、根据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确定补写词语的属性。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⑤词语的作用:指某个词语在文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目的有: ①突出或强调某种思想情感。

②让语言表达更严密。

③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

解题:1、从表情达意(内容)上看:

① 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② 渲染(营造)?的气氛(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形象。 ③ 点明主旨??

④ 突出强调中心??

2、从篇章结构(写法)上看:

①总领(起)余文/总结全文。

②承上启下(过渡)/引出下文。

③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3

⑤ 作铺垫(打伏笔)。

⑥ 点题(题文照应)。

(2)句子的理解

句子的理解,基础在于掌握句子的语法意义,重点在于把握句子的语境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后者需要具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中考的重点也在考查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具体表达效果。

① 句子的含义

★把握句子的含义往往从句子结构切入、从关键词语切入、从修辞特点切入、从标点符号切入、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切入。

★句子含义的理解是多方面的,除了透过表层理解深层含义外,许多试题从分析原因角度考查句义的理解。

解题:1、找到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2、理解句中“关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明确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所指”(表层含义)。

4、从“写作意图”的角度来揣摩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

②句子的作用:主要指句子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有提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点题、揭示中心等。有的句子作用是从表现手法角度来理解的,如运用了修辞、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描写方法等表现手法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解题: 1、从表情达意(内容)上看:

① 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② 渲染(营造)?的气氛(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形象。 ③ 点明主旨??

④ 突出强调中心??

2、从篇章结构(写法)上看:

①总领(起)余文/总结全文。

②承上启下(过渡)/引出下文。

③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⑤ 作铺垫(打伏笔)。

⑥ 点题(题文照应)。

③句子的比较

★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应仔细辨析句子之间表述上的差别,这是进行比较的基础。然后判断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比较,再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答题。

④句子的赏析

★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是从句式角度赏析句子。句式通常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句式有:(1)从肯定否定的角度看有肯定句与否定句;(2)从句子的表达语气来看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从句子形式是否整齐匀称角度看有整句和散句,等等。

★二是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句子。许多句子常常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不同修辞方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如描写、抒情等。

★四是赏析句子的其他特点,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如语言风格,包括准确生动

4

(或平实)、严密、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

解题:1、一品: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二品: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三品:句子对体现文章主旨的作用(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句子的作用)。 ⑤句子的寻找

★句子的寻找,就是指从文中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这种题型的要点在于从文中找现成语句,而不是自己想出一句话进行填写。因此要原原本本从文中摘抄,不能随意改动。另外,回答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仔细辨析题干要求,如果审题不清,就会答非所问,找错对象;二是仔细阅读文章,先粗读,后细读,不能有遗漏。 ★句子的寻找要注意“寻找照应句”这类试题,这是发生错误率较高的一种题型。所谓句子的照应,就是指前后语句的意思或上下文的内容有联系,有的是同一意思的反复,有的是前因后果关系,有的是前后呼应关系,等等。

⑥句子的填写

★要正确填写句子,关键是顺着原文的思路,切合原文的语言特点,使所填的语句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相切合。

解题:1、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寻找补句的“样句”;

2、根据“样句”,做句子仿写;

3、结合具体语境,补句应做到句子通顺、文意通畅。

⑦仿写句子

解题:1、一仿:样句的“句式结构”;

2、二仿:样句的“修辞手法”;

3、三仿:样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3)修辞与标点作用的理解

①修辞方法的理解

★比喻的基本作用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1,。就应该抓住喻体的特点,唤起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联想,并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

★拟人的基本作用是使读者对无生命的事物获得亲切的感受,有时也间接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人的情感,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才能理解拟人的表达作用。

★排比的基本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使读者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加强表达效果。 ★夸张的基本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等。应该从表现事物的本质出发,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夸张的修辞作用,而不能用客观的真实性去看待。

★设问由“问”和“答”两部分组成。应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述回答的内容,而要先设问。一般而言,设问的基本作用是提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的基本作用是加强表达的语气,体现较浓的感情色彩。

★对比,是将事物的不同点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不同点,加深读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②标点符号的理解

★我们应重点掌握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中考关于标点符号的作用曾出现如下几种题型:

5

—是给一段文字中空缺处加标点符号,以此考查文意的理解和标点的用法。 二是辨别某种标点在句中的作用,往往采用选择题的方式。

三是与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相结合,结合标点的运用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

问号

★1、选择问一般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用逗号。

2、连续问要在每一个分句的后面都用问号。

3、有疑问词,没有疑问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4、疑问句主谓语倒置,问号放在句末。

解题:1、表疑问语气。

2、表反问语气。

3、表惊讶(不可置信)的心理。

4、表达自己的某个请求。

5、征询对方的应允。

6、渴求对方的响应。

7、表试探的语气。

分号和逗号

★并列分句的停顿,若分句较单一、简短,中间用逗号,反之用分号。

逗号和顿号

★1、并列短语间用逗号,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2、表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

3、若所举的不是同一类,不能用顿号,只能用逗号。

引号和引文末了的点号的搭配

★1、若是完整的照录别人的话,末了的标点放在引号之内。

2、如果得部分引用或虽全部引用,但只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则原文后面的点号删 去,另在引号外应停顿的地方加上适当的点号。

“说”字后面标点的变化

★主要原则是:“说”在语言前,用冒号;“说”在语言中,用逗号;“说”在语言后,用句号。

(注意:要是一个人所说的语言。)

省略号

★A表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话语的断断续续。

C、表话未说完。

(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

解题:1、文章内容的省略。

2、思维的延续(思考、想)。

3、话语的断断续续。

破折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意思的递进。

C、表意思的转折。

D、表语言的中断、延长。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6

解题:1、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

2、语意的转折。

3、话题的转换。

4、声音的延长。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书名号

★书名号表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等的符号。

引号

★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解题:1、引用原文。

2、特殊含义(反语或比喻义)。

3、表示特定称谓。

4、表示突出强调。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冒号

★标注冒号时,不仅要有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需要,而且要有比较大的停顿。 感叹号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解题:1、表达内心情感(热爱、赞美、歌颂、思念、愤慨、愤怒等)。

2、表惊讶、震惊。

3、表叹息、感慨。

4、表警示、呼告。

5、表严令禁止。

第二部分 记叙文阅读点击

—、怎样读懂记叙文

(1) 整体理解阅读对象

★整体理解,就是要求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验文章内容,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句及段落内涵,从而读懂全文。

①整体理解的基点是内容的整体感知和主题的整体把握。

★整体理解能力,从考试实践分析涉及两个方面:文体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文本主旨的整体感爱。

② 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它要求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宏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全文主旨,体会作者的表达匠心。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首先是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阅读时必须注意感知的完整性,即必须把局部放在内容整体的背景下加以考察。

③ 文本主题的整体把握。

7

★记叙文有记人的,有叙事的,也有描写景物的,人、事、物都是记叙所用的材料。记叙文里记人、叙事、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它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叫做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亦称主旨)。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的,材料必须为中思想服务。

★读一篇文章,一般总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再努力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作别细节,作品结构、作品语言等与作品主旨相结合,捆绑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意识。

(2)品味文中关键语句。

★文中的关键语句,是指在内容或主旨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在结构上起着总起、总结、承上启下或衔接过渡作用的语句。

★阅读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沉浸到文本中,读懂文章,首先必须认真品味、感悟文章的关键语句。阅读中要重视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艺术,咀嚼含义深刻的语句。 ★品味句子,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辨析和把握句子的主干,懂得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要体会作者怎样灵活地运用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使文章语言错综变化,生动活泼,富于节奏;要揣摩作者怎样恰当地选择句式和安排同序,细致入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文章关键句子加以揣摩和辨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①? 感悟语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语句的表层含义反映在字面上,而深层含义则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或暗示的特殊意义,它们往往与文章主旨相关联。

② 品味语句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

★包括对整段或整篇文章起到的提纲挈领作用,对记叙事物、论述问题或抒发思想感情起到的突出作用,在段落内部或段与段之间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等。 ★在品味、感悟语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问题的差异。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记叙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语句也值得重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等也值得鉴赏与品味,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更要把握住。因为其中往往蕴含着文章的中心主旨。

★品味文章关键语句还包括体会文章标题的内涵。文章的标题能帮助我们透过文章的内容看到文章的主旨。所以读文章可以以文章标体为抓手,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既然是写人记事的,那么,它就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叙要素,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篇文章都必须具备这些要素。在这些情况下,某些方面是可以省略的。例如时间和地点,如果读者对发生的事情很熟悉,或者语文主题关系不大,则往往略去不写。

★阅读记叙文时还必须将文中表达的内容与反映的时代,作者的生平,出境等联系起来考虑。。总之,记叙文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感知的完整性,必须把局部放在内容整体的背景下加以考察,二不要把文章分割成互不关联的一个个局部,更不能肢解成一个个的孤立的知识点。

8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结构特点,概括文章大意。

★理清记叙类文章的思路必须注意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

★顺序。据市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的表现出来。把握顺序,可以通过时间的推移,可以通过事情的发展,也可以按照认识的发展。

★倒叙。就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插叙。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依循记叙顺序,准确地概括段意,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理清思路的好方法。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

抓关键词语。要掌握文章的思路,首先要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把握作者的思路。

抓联系纽带,一篇文章除了要有内在联系之外,还必须有一些联系的纽带,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段,也可以是过渡句。

★概括段意,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段落的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文章的中心句,另一种是用自己的语言对全段内容进行概括。和概括大意一样,文章层次的归纳也必须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力求能涵盖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五)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①由材料(情节)入手。

★任何一篇记叙文总是通过某些具体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旨的。

★文章的主要话题,也就是这篇文章所陈述的主要对象,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个事物,有时是一种情感,。如果知道了整篇文章说的主要是什么,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读积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感悟作者取舍材料的标准,也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写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 ②由议论、抒情的语句入手。

★一篇记叙性文字,通常作者总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发一些议论,点明所写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也会在叙事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阅读中不仅要注意结尾部分的大段的议论和抒情,也要留意穿插在叙事中间的零星议论和抒情语句。还有一种特殊的点题方式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即作者不是用第三者的口吻议论和抒情,而是借用文章故事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看法。阅读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类借文中人物的口和心理活动,对文章所写人、事、物发表看法的文字。

③由具体细腻的描写入手。

★一篇成功的记叙文,除了叙事完整、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以外

④ 由反复出现或褒贬鲜明的词语入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