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20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20xx年,我县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总体安排和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严格措施,狠抓落实,以农业环境监测、农环项目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行政执法为重点,全力转变工作方式,科学定位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环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1、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扎实有效。集中力量,大力推进了硬件建设。紧紧围绕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主题,在通行便利且不妨碍机械作业的地方,修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2个,就地收集堆放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残膜,定期收集、清运;结合秋播和复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各1000亩,施肥“明白卡”发放到户率达95%,作物秸秆实现了直接还田、还土,禁止了秸秆焚烧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户自主自愿,进行了农村改水、改厨、改厕配套设施及生态庭院建设,完成“四改”配套建设100户,修建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池1座,公共垃圾收集池2个,沿村道两边购臵安放固定式分户生活垃圾30个,行走式垃圾箱4个,购臵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4个,大型无机垃圾中转箱4个,购臵推拉式垃圾清运车6辆,配备必要的卫生工具。同时,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1.8公里,入户道路2.5公里,修建

排水沟2.8公里,排污管道260米,确保村道及入户道路通畅快捷,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家庭卫生条件,建成了清洁家园。在示范村农户村前屋后完成绿化美化面积4000平方米,沿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8座,栽植法桐、云杉、雪松、油松、龙柏、国槐等绿化树和连翘、鸢尾、芍药等药材苗木共3.2万余株。通过项目实施,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了90%,利用量达到了232吨,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农田废弃物收集率、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均达到了95%以上。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稳步开展。结合上级部门的发展政策和扶持支持措施,针对多年来地膜等塑料制品造成的农业环境“白色污染”难题,我们把扶持企业收购、加工、转化作为根本目标,全力扶持建成了2处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企业,为有效解决县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灵台县森源废旧地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位于灵台县西部片区所在的黑河川区的梁原乡横渠村,企业总占地10亩,有办公用房5间12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加工设备12台套,总资产80万元,主要承揽县域西片及崇信、千阳等地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服务半径100公里。年生产能力在700吨以上,产品主要为再生塑料颗粒。目前该企业规范程序,强化措施,积极运作,依托项目资金15万元,修改建办公室5间80平方米,库房2间80平方米,修建废旧地膜清洗池32立方米,购臵切粒机、甩干机、拉条机、粉碎机等仪器设备20台件,引进了废旧地膜加工

利用生产线,设立回收网点5处,收购加工废旧地膜600多吨,其中废旧塑料回收加工量560吨,棚膜回收加工量50吨,加工再生塑料颗粒60多吨,全力推进了加工生产工作,后续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到800吨以上。位于县域东部区域的灵台县鑫隆塑料制品厂是一家以生产农用地膜、棚膜及各种规格包装袋为主的私营企业。企业地处县城中心位臵,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60万元,现有员工14名,技术力量比较充实,各项手续齐备,基础实力比较雄厚,年可生产地膜300吨以上,回收加工废旧塑料200吨以上。今年购臵风选、清洗、粉碎、压块、打包等相关设备和仪器60多台件,承揽了县域东片和长武、凤翔等地的废旧地膜和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业务。今年以来共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网点6处,回收加工废旧农膜420多吨,其中棚膜回收量40吨,其它废旧塑料回收量380吨,并开展了废旧农膜再生颗粒生产防水防漏材料和塑料编织袋等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3、尾菜处理突出源头监控。根据省上项目资金安排,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蔬菜产业清洁生产和尾菜综合利用,我们组织灵台县龙门乡实施了蔬菜尾菜处理利用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了尾菜处理利用机制。乡上及时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尾菜处理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五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县农环站的指导下,负责项目的实施工

作。二是加大了尾菜收集利用力度。投资3万元,建成龙门乡民乐村尾菜废弃物收集网点1处,建立办公场地80平方米,储存场地20平方米,转运车1辆,配备必须的收集工具2套,及时对集散市场、田间地头、公路沿线等地的尾菜废弃物进行了免费收集、转运、储存和处理,提高了尾菜资源化处理利用水平。三是大力开展了尾菜专项治理。从蔬菜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突出重点,强化宣传,联合执法,投资2万多元,集中开展蔬菜生产基地尾菜检查5期次,开展农贸集散市场检查5期次,开展果蔬储藏基地及加工企业检查5期次,印发蔬菜尾菜处理利用技术500多份。同时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采取以压埋还田、堆沤处理为主的尾菜处理利用方法,对长期以来随意弃臵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的尾菜废弃物进行了全面治理,使全乡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示范面积达到了5000亩,处理利用尾菜6000吨,切实解决了尾菜污染问题。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逐步加强。按照省市普查方案和工作要求,专门成立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对全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经过精心筹备,科学调查摸底,及时完成了县域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乡镇基本情况、重点区域等相关调查工作,汇集了第一手资料,核定了灵台县重金属污染源普查典型村186处,为下步采样检测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精心安排,组织人员按照省市工作要求,遵守技

术规程,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20xx年度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数据更新。完善了野生资源保护和外来入侵生物管理机制。年内,以中药材、珍稀粮经作物品种保护为方向,组织12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县域中药材、地方特色蔬菜、区域粮经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我县野生资源种类、布局及开发现状,提交了灵台县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和建议,为进一步保护野生资源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做法

1、成立机构,强化领导,切实建立健全了工作运行体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关乎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综合发展的民生产业,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农环、质检、农技、植保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从监测规划、资金协调、人员安排方面着手,统筹安排全县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同时,县农牧局及时申报成立了灵台县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管理站,任命了农环站负责人,站长由农技中心主任兼任,并配备了3名业务精干、吃苦耐劳的办公人员,重点开展了农资市场监管和源头控制,基地生产过程跟踪指导、农业野生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保项目实施、农业执法宣传培训等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发挥职能,扎实开展了农环项目实施工作,促进了县域农环工作的顺利进展。

2、健全机制,突出示范,加大了农环项目实施力度。年内,我们把农环项目建设放在了全年工作的突出位臵来抓,为了推动全县农业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力推进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一是狠抓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按照甘农牧发?2012?369号《关于做好20xx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通知》精神,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全年农村50件实事之一,项目所在乡镇村社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我们及时成立了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精心组织,调配人员,对示范村进行了全面摸底掌握,根据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耕地面积以及村级发展水平,对废弃物清理收集、垃圾箱布设、道路及生态庭院建设等项目进行了细化投入,在项目建设全程中实行跟踪指导,分工把关,确保了实施质量效果。特别在村级物业管理站建设、发挥项目长效管理机制方面,注意总结上年实施的经验成果,在人员配备、设备管理、垃圾箱、中转设施的制作、配臵方面,探索形成了“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模式,为今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物业管理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实施中,县农环站人员充分发挥严谨敬业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赢得了示范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狠抓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的建设工作。作为全县仅有的两家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森源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责任有限公司和鑫隆塑料制品加工厂,尚处于筹建发展阶段。立足县情实际,县

农环站从企业的谋划选择、组织协调、项目申报、设备购臵、收购网点布设、加工目标等方面,全力给予了支持、参与和帮扶。尤其在设备购臵和收购网点建设、加工生产上,想法设法,减少企业运行成本。在废旧地膜收购中,以保护价形式回收,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交售积极性。同时对地域偏僻、人力缺乏的地方,专门组织力量进村入户、统一捡拾,通过农用车多次转运,全力保障了企业加工转化所需。在加工生产上,一方面对回收地膜进行了分级分类和清洗处理,另一方面确定了日加工量目标,制定了生产标准,保证了生产质量。企业负责人发挥不怕困难、不畏艰辛的创业精神,在企业筹建、生产运作方面精心谋划,不遗余力,体现了顾全大局、自我壮大的发展活力。

3、强化职能,突出重点,狠抓了农业环保行政执法工作。年内,我们把农业环境执法工作作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大了各项工作力度。一是加大了执法宣传及队伍培训力度。按照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以法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为主,加强执法人员参加各种相应法规、法律培训12次,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通过“送法下乡”、“送科技下乡”、“农技110”、“送放心农资下乡”等活动,深入村社农户,大力宣传守法诚信经营,传播识假辨假知识,加强了宣传力度,营造了全民打假氛围。二是强化农资市场整治,开展

源头治理。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多渠道、多途径查找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乡村农资市场检查整治力度,特别在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等重点农时季节集中执法力量,开展拉网式检查,对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集中力量加强了监管力度,确保广大农民朋友用上放心合格的农资产品。年内共开展市场检查80余次,整顿市场46处,农资经营123处,出动人员180人次,打击假冒伪劣为农民朋友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8万余元。三是立足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强化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契机,先后申报了中台城关、什字西郊、独店景村、梁原横渠、什字塬区等无公害生产产地26.2万亩,认证无公害辣椒、番茄、甘蓝、萝卜、马铃薯、西甜瓜等产品14个,选派了5名技术骨干常年驻点包抓,从品种、耕作、栽培、植保、施肥、收获、产品初加工(整理)等生产措施入手,严格操作程序,对无公害生产产地开展了从源头到餐桌的一体式监管。同时对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上市农产品进行了定期不定期监测检验,增加了监测频次,适时发布监测信息25期次,上报监测检验结果98期,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9.8%,取得了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和认可。

4、强化宣传,深化培训,营造良好的农环工作新氛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工作中,我们把宣传培训放在了重要位臵,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及技术明白纸等多种

媒介,全方位、多途径宣传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全县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典型经验及外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事例进行了推介宣传,使农环工作得到了县乡村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理解支持。累计发放各类资料6大类1.23万份,制作技术宣传小册子1200多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宣传氛围。尤其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中,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1次,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进行技术培训2期约1500人次,同时制作清洁工程宣传标识牌和文化墙20面,建立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倡导农民清洁文明生产生活行为,树立了文明风尚,保持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和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在省市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县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上级省市领导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全县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刚刚正式成立,执法监管、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够健全,人员还未配备到位,部分监管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二是作为农业大县,广大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农业生态环境监管资金匮乏,缺乏强有力的项目支持,致使部分工作至今难以顺利展开;四是执法人员素质有待全面提升,需要在业务培训、制度规范等执法实践中不断

锻炼提高。

今后,我们要省市业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持之以恒的抓好全县农业环保工作。一是搞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普查,摸清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底数”,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环保技术。综合防治农业病、虫草、鼠等灾害,保护天敌;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使用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推广易分解、无污染地膜,及时回收残留地膜,防止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三是加大农业环保项目申报力度,持续加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蔬菜尾菜处理等重点农环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实施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黄平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黄平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20xx年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扶局认真按照县政府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小康环保社会的总体目标,立足黄平农村农业发展实际,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村创建活动,切实改善农村农业环境,改变农村生活模式,努力推进农村环保行动的顺利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正是“十一五”期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局积极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把“优美乡村、洁净村庄、环境新居”,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农村环保建设列入全局重点工作,通过不定期检查,推动全县各乡镇农村农业环保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真抓实干,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我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态建设,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以“环境优美乡镇(村)创建、有机食品基地创建、能源生态建设”三大示范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1、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书的总体要求,局通过了生态乡村建设规划和农业生态规划工作,并以文件形式颁布实施。按照规划要求,制订了20xx年生态农村农业环境保护年度计

划。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做到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资金,将计划内容分解至各相关部门。

2、广泛宣传,意识到位。一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悬挂宣传横幅15条次,张贴宣传画,刊出宣传窗10期。二是加强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严厉整顿农资市场环境,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全县备储备“两杂”种子31.2万公斤,其中:杂稻备种18.4万公斤、杂交玉米备种12.8万公斤。由于今年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特别是“两杂”良种,容易造成市场经营混乱,为保障春耕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了以“种子执法年活动”、“放心农资下乡”及“3.15”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32场次,开展农资经营户培训648人,出动执法人员980次,检查整顿各类农资市场125个,检查整顿经营单位2354户次,立案查处种子3件,结案3件,协调处理肥料包装标签不合格8起,协助公安机关查处破坏农业生产案1起,有效协调处置了马铃薯假种绝收赔偿案件一起,涉及256亩面积,赔偿金额共14.824万元。印发宣传资料41628份,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进入市场,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

3、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整村容村貌活动工程。实施凯施二级路黄平沿线民房包装工程覆盖新州、重安2个镇17个村,360户,包装房屋398栋;红梅街改造房屋110栋,寨碧村改造20栋,已启动寨碧村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寨碧村河滨农民新区建设及编制重安镇三江坝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详规。

一是动工修建农村户用沼气238口,在新州镇桃子冲、

旧州镇七里冲计划修建二口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已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施工,二是发展种草养牛户1000户,完成牛舍建设855间,面积25650平方米,正在建设145户;人工种草1.482万平方米,扩建种牛场1250平方米,推动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

4、在抓好农村农业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20xx年成功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论证2个,20xx年我县已取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马铃薯产地认定与产品论证,积极参与了部份有机蔬菜食品认证开展工作,黄平线椒一号、二号获贵州省品种审定认书;20xx年我县获评为首家“全国无籽西瓜生产基地县”。

5、积极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改造,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

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远离村庄住宅区,实行畜禽养殖分离;

②禁止农户零星散养,由村治保主任负责本村散养户的思想工作,由畜牧兽医对畜禽进行定期检查;

③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施符合乡镇及上级环保要求,严禁把畜禽粪尿排入河道、渠道、河塘等公共环境系统,一律采取生物处理; ④各养殖场由专职兽医定期检查(一般半月一次)环境设施及防疫卫生条件处理。要求各场日日清理畜禽排泄物,一周一次消毒场地、设施;

⑤积极鼓励养殖户进行畜禽粪尿综合利用,把农业种植业与畜禽

饲养业结合起来,资源循环利用,以期达到最环保最良好的经济效益。经实施,综合利用场户已达90%以上。

⑥、组织推广农村农田的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农田质量。积极开展农业农田施肥技术培训,以规模大户为首实行平衡施肥技术,科学配比N\P\K,使作物产量更上一个阶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全县农田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农田面积已达270000亩以上。

正是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全县辖区内无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无群众性环境事件发生,确保了环境安全。

三、明确任务,全力推进今后工作

虽然我县的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抓认识,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前,农村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没有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极为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绷紧农村农业环境保护这根弦,正视问题,切实抓紧抓好农村环保工作,把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认真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

2、抓规划,合理统筹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认真做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规划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一是在垃圾处置方面。建立垃圾集中收集、

处置设施,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二是在污水处理方面。农村污水处理要结合村镇规划,因地制宜,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是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村镇发展规划与农业产业特别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规划养殖小区等形式,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空间。

3、抓整治,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监管力度。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严格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是突出整治重点。以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处置、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制订整治工作计划,明确综合整治任务。二是加强企业污染控制。对有污染的乡镇工业,要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项目,要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业及城镇生活污染的治理,特别是对废水排放的管理。三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与农民饮用水、小流域治理、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新能源建设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治一个,巩固一个。

4、抓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广量大,涉及方方面面,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重点乡镇建立环保机构或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辖区环保工作,并切实

履行好职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5、抓投入,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一是依法征收排污费。二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三是加大财政支付转移力度,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

6、抓宣教,着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环境意识教育,加强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和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继续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有机食品、环境友好企业等“创绿”系列活动。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让环境保护深入广大农村,深入广大农民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

黄平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