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要复习总结

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

1.免疫的概念:

     “  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 ”

2. 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第二章  抗原

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

抗原性 antigenicity, 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

(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 、适当的进入途径

(三)其它因素:1. 分子易近性;2. 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 佐剂;4. 机体遗传因素

★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

▲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

★交叉抗原及其意义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

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

TD抗原与TI抗原特性比较

第三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免疫细胞产生 、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2.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成熟T/B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

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

3.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

★C 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 IgM、IgG1-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聚合的IgA和IgG4→激活补体旁路

              2、 与细胞表面FcR结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  介导I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粘膜的抗体: 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粘膜

五种免疫球蛋白特性


1. IgG:

血清含量最高

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调理、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通过胎盘

2. IgM:

分子量最大

初次免疫应答早期出现的抗体

激活补体作用最强

天然抗体为IgM

3. IgA:

血清型IgA(单体)和分泌型IgA(二聚体)

参与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

4. IgD血清型功能不清;膜型为BCR的重要组成成分,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5. IgE

血清含量最少

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参与I型超敏反应

与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五章 :补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内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是;补体多对热敏感,56℃、30min的条件下即可灭活。

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补体固有成分、

经典激活途径

  补体在溶菌或溶血反应时被激活的过程中,11种成分可分为3个功能单位,即①识别单 位:包括C1q、C1r、C1s;②活化单位:包括C2、C3、C4,③膜攻击单位:包括C5、C6、C7、C8和C9。同一功能单位的补体成分彼此间有化学亲和性,激活后可相互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使细胞溶解这一生物学功能。因此,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可分为识别、活化和膜攻击3个阶段。这3个阶段一般在靶细胞膜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补体在激活过程中C2、C3、C4、C5均分别裂 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片段,分别标以a、b等符号,如 C3a、C3b、C3c等。其中C2a、C3b、C4b、C5b直接或间接结合在靶细胞上,以固相的形式参与溶细胞过程,C3a、C5a游离在液相。补体在激活过程中, C5、C6、C7经活化后还可聚合成 C567.并与C3a、C5a一起发挥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替代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是直接由C3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此途径既不需要抗原-抗体复合物,也不需激活C1、C2和C4。由于早年认为备解素是替代激活途径的主要成分,所以也称为备解素途径。参与替代激活途径的成分有多种(图2)。

凝集素激活途径

  凝集素激活途径(lectin pathway)是由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合启动激活,同旁路激活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一样,无需依赖抗体(antibody independent)。与旁路途经不同的是,虽不需激活C1(即与抗体FC位点结合形成C1qr2s2),但与经典途径一样,仍需进行C2和C4的激活,再进行C3(即C4b2a3b)。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溶菌、溶解病毒的细胞毒作用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趋化、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C3a、C5a被称为过敏毒素】

4. C3b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黏附)

5. 参与免疫调节(C3b+CR1)、(C3d+CR2)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要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第八章 MHC 分子

1.分子结构

 (1)肽结合区   (2)Ig样区      (3)跨膜区        (4)胞浆区

2.组织分布   

(1)MHC I类分子的分布: 

   * I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面I类分子的密度最大, 其次为肾、肝及心脏;肌肉和神经组织含量最低,  神经细胞与滋养层组织不表达I类分子。

  * I类分子还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及尿液中。

(2)MHC II类分子的分布:

       II类分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如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的 活化T细胞等.

★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1.抗原递呈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

   双识别及限制抗原递呈的细胞类型

 3.由抗原提呈衍生的其他功能

   * 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 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第九章:免疫细胞

1.概念: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

2.T淋巴细胞:

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过程:双阴性细胞→双阳性细胞→阳性选择→阴性选择→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意义:胸腺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细胞,表达功能性TCR;属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具有MHC限制性识别能力;一般不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

▲T细胞表面标志【TCR、CD3、CD2】及其功能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3.B淋巴细胞

B细胞分化发育【只有阴性选择】

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4.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

KAR(NKR-P1)和KIR

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ADCC、细胞因子

★T细胞亚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1.TCRgd:CD8+,在皮肤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2.TCRab:

(1)CD4+Th细胞的功能

 Th1细胞:分泌IFN-γ、TNF-β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分泌IL-4、IL-5、IL-10等,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CD4CD25T细胞: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

(2)CD8+T细胞功能

 Tc细胞:特异性杀伤携带抗原的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

3.NK1.1+CD4+T细胞:识别CD1提呈的脂类抗原,活化后可杀伤靶细胞;产生IL-4或IFN-g,促进Th0向Th2或Th1转化

★B细胞亚类及其功能

1.B1细胞(CD5+)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无抗体类别转换;无免疫记忆;无再次应答,对TI2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应答。

2.B2细胞(CD5-)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有抗体类别转换、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有抗原提

呈和免疫调节功能。

第十章  抗原和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分类1.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⑴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⑵单核/巨噬细胞;⑶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其祖细胞存在于胎肝的造血细胞岛中,此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场所逐渐被骨髓所代替。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结内。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   

     2.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⑴内皮细胞;⑵成纤维细胞;⑶上皮及间质细胞;⑷嗜酸性粒细胞

    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

(MHC I类分子途径)

第十一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 识别阶段:

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

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抗原:APC/ MHCII?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靶细胞/MHCI?CD8+T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

 双识别:TCR-肽,TCR-MHC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4T细胞

1.CD4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 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 双识别:TCR-肽 TCR-MHCII

      * 共受体:CD4-MHCII,

      *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

   (2) 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

 (3) 细胞因子(IL-1、IL-12等)

2、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IL-2及IL-2R) →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1、Th2及效应Tc细胞)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8+T细胞

1.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 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 双识别:TCR-肽 TCR-MHCI

     * 共受体:CD8-MHCI,

     *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

 (2) 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直接激活)

     * Th促进APC表达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号(间接激活)

 (3) 细胞因子(IL-1等)

2.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接受自分泌IL-2或Th细胞产生的IL-2(间接激活)→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1、Th2及效应Tc细胞)

三、效应阶段:

▲Th1细胞的效应机制

  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单个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

1. 促使炎症细胞从血管向局部渗出的因子:

  * TNF、LT: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达黏附分子;

  * 趋化因子:MCF、LCF等;

2. 作用巨噬细胞的因子: MCF、MAF、MIF等;

3. 作用淋巴细胞的因子:LCF、IL-2、IL-3等;

4. 效应因子:IFN-γ、TNF、LT等.

▲CTL的胞毒效应

第十二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识别阶段:APC-Th

1.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2.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MHCII途径

3.抗原的识别: 双识别:TCR-肽/MHCII

              共受体:CD4-MHCII

二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1. Th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1)Th细胞的活化:双信号和细胞因子(IL-1等)

(2)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活化的Th细胞表达IL-2及IL-2R?Th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h细胞(部分成为Tm)

三  效应阶段

中和毒素、激活补体→CDC、调理作用、ADCC、参与机体局部免疫

第十三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机制

* 中枢性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成熟的T、B细胞在中枢性免疫器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 外周性免疫耐受

     成熟的T、B细胞在外周接触抗原所形成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十五章: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是生物在长期中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的特点包括:(1)没有特异的选择性,作用范围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2)反应出现快,首先与入侵抗原物质起作用,将其排斥与清除,但作用强度较弱。(3)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受抗原性质、抗原刺激强弱或刺激次数的影响,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产生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4)参与的免疫细胞较多,有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NK细胞等。(5)生物个体出生后即具有,能遗传给后代,也称种的免疫(species immunity)。(6)天然免疫是一切免疫应答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是在天然免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增强固有免疫是提高机体整个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产生的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autoantibody)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autoreactive T lymphocyte)的现象。 自身免疫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生与分子模拟、表位扩展、自身抗原性质改变、隐蔽抗原释放、多克隆刺激剂、旁路活化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组织损伤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引起,其机制同II、III、IV型超敏反应。

 

第二篇:免疫学B淋巴细胞重点总结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小结内

重点:来源 功能 BCR的结构

B细胞在中枢免疫的主要时间是功能性B细胞受体(BCR)的表达和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

BCR的基因结构

BVR重链由可变区V基因片段、D基因片段、J基因片段以及恒定区的C基因片段 人轻链有k基因和入基因,轻链V区只有V、J基因片段

BCR基因重排:胚系基因以被分隔的片段的形式存在,通过基因重排形成VDJ或VJ连接后,再与C基因连接后,加工组装形成BCR,主要是通过重组酶实现的

重组酶通过将1个V片段,1个D片段、1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的BCR

等位基因排斥: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的基因抑制了同源染色体上的另一等位基因的重排。

同种型排斥是指k轻链和入轻链之间的排斥,k轻链基因的表达成功的抑制入轻链基因的表达

抗原识别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2、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3、 提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一些在骨髓中未成熟的B细胞——表达的mIgM若与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结合

——活化B细胞,导致细胞的凋亡,形成克隆清除 一些通过受体编辑改变BCR特异性 一些引起mIgM表达的下调,这些细胞虽然可以进入外周进入外周淋巴器官,但对抗原刺激不应答,称为失能

未成熟的B细胞通过克隆清除 受体编辑 失能形成自身免疫耐受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有mIg和Igα/Igβ异源二聚体组成

mIg 主要是IgM/IgD能特异性结合抗原,不能直接将抗原刺激的信号传递到B细胞内 浆细胞不表达mIg

1、 Igα/Igβ 含有ITAM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B细胞共受体

能加强B细胞活化信号传导,B细胞的表面的CD19与CD21及多分子活化共受体,提高B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

CD19/CD21/CD81复合体中,CD19传递活化信号,复合体通过CD21与C3d结合,发挥细胞共受体的作用。CD21也是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

协同刺激分子

抗原与BCR结合——由CD79a/CD79b转导至细胞内此即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活化还需第二信号,即由Th细胞 和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1、 CD40 CD40与CD41L的结合时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2、 CD80和CD86 静息B细胞不表达,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3、 黏附分子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亚群

根据是否表达CD5分子,B细胞可分为B-1细胞核B-2细胞两个亚群

B-1细胞产生IgM,参与固有免疫,B-2细胞(通常的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B-1细胞 B-2细胞

CD5分子表达 + -

更新的方式 自我更新 由骨髓产生

自发性Ig的产生 高 低

针对的抗原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分泌的Ig类别 IgM>>IgG IgG>>IgM

特异性 多反应性 单特异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 低/无 高

免疫记忆 少/无 有

第四节 B淋巴细胞的功能

(一) 产生抗体接到体液免疫应答

1、中和作用 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可阻断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称为中和作用

2、调理作用 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结合,其Fc段又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段受体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细胞出,使之易被吞噬,称为调理作用

3、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溶菌作用

4、ADCC

(二)提呈可溶性抗原

活化的B细胞利用其表面的BCR结合可溶性抗原,并内化BCR-可溶性抗原复合物,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 活化的B细胞表达的CD80和CD86在B细胞提呈抗原过程中充当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CD28分子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