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半年苍南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苍南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xx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省、市关于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统一部署,按照“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培训需求,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核心,稳步推进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了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推动苍南“双海双区”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现将上半年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对照年初市下达本年度工作任务,截止5月份,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126人,完成率为51.2%,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6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096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670人,共取得各类专业技能证书2031本,获证率达到96.9%,有效转移就业196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3.5%。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为构筑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夯实培训工作基础

年初,为贯彻落实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根据

省、市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苍南实际,制订《20xx年苍南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县农培工作专题会议上,苍南县农民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作为综合协调和牵头实施部门,认真做了研究部署,将年度培训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对象提出了要求,对具体培训内容进行了落实,并从组织管理和培训经费等各方面进行保障。同时,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也立足自身职责,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到农培工作,有效构建了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农民培训格局。为确保农培促进年的顺利开展,我们整合社会民办培训资源,依托现有的6个综合性、规模化的大型民办培训基地及7家具有专业特色的培训点来承担农民培训任务,按照“品牌和基地”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分区块实施不同专业的培训任务。这些培训基地各有各的特长专业,各打各的培训品牌,使培训更加专业,使参训农民更易于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培训基地。

二、突出培训重点,努力增强培训工作实效

我县在培训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明确培训工作重点,推进培训工作档次的提升,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为培训而培训向以需定训转变;从追求数量单一技能培训向以利益导向培训转变;从农民适应性培训向以培养现代管理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用人才培训转变。一是围绕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带就业抓培训。各培训机构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乡镇特色经济产业为培训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营销人

员、经纪人及经营管理人才。在培训形式上,结合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多家培训基地与浙江大学、温州大学、工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农科院等多所职业院校和农科院(所)开展联姻办学,采取理论集中培训与实践分散辅导相结合的办法,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理论性问题集中到学校参加培训,对于一些分散性的个案,组织专家深入现场,认真分析调研,做好个案辅导,既充分利用了种养植经营大户的基地与经验优势,又有效带动了技术与带头人的辐射,也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打牢基础,深受农民欢迎,成效明显。如凤阳乡农民杨坚参加家禽养殖实用人才培训后,根据所学知识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扩大规模科学改造合作社软硬件设施,引导发展社员30户,带动农户100余户,目前形成集特色养殖、观赏、采摘、餐饮、垂钓、礼品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家禽养殖基地,年生产家禽10万余羽,实现年产值60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分别举办了番茄种植实用人才、家禽养殖实用人才、农村优秀青年经营实用人才、农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等培训班,培训学员670人。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业能力,激发了他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实现了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根本目的。二是围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培训。我县结合块状经济发展,依托产业需求重点扶持印刷制版、电工技术、财务会计、幼儿教师、厨师、缝纫车工、保安、美容、电子商务等特色培训项目,实施“品牌和基地”的项目化管理模式,

要求培训基地积极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受训学员通过实践学习,实现稳定转移就业。由于参加培训的市场需求量大,一些单位纷纷到培训基地要人,其中印刷制版、电工技术、幼儿教师、保安等培训班的学员一经培训合格就成了“香饽饽”,被各用人单位一抢而光,并且月工资达1800-3500元不等。三是围绕专业农民促增收抓培训。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养殖为重点,针对桥墩镇五凤茶叶产业和灵溪镇的大棚西红柿等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深入到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田间地头、大棚圈舍,对群众进行面对面的科技宣讲,手把手的技术交流,送去最需要的生产技术,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快捷的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了“以农带农”作用,逐渐形成苍南县“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的培训和农业产业格局。

三、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培训工作机制

农民培训工作要能够长远开展,必须要有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作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我县根据《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培训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从组织领导、台帐简历、品牌建设、技能培训、就业转移等五个方面,加大了考核力度,使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一是加强全程监管。每一期培训班,都要落实专人到现场监督指导,并将培训补助资金和学员培训合格率、培训后就业率、创业成功率以及学员满意度相挂钩,只有当学员各项

达到合格标准,我们才将培训补助的资金发给培训基地,从而避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情况发生,保证培训质量。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对于一些培训程序不规范、培训质量欠佳、受训学员意见较大的定点培训机构勒令停课整改,甚至取消培训资格。二是规范资金管理。在农民培训经费使用上,做到“培训前核定标准、培训中加强检查、培训后及时认真核实”,重点向高技能型、创业型培训专业补助倾斜。补助标准的制定严格按照培训成本,培训成效等要素,参照市场收费情况合理制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要求各培训机构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建立了培训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同时,严把台帐审查关,邀请各相关职能部门一同参与考核,严格审查资金补助的每个环节,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每笔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

四、搭建就业平台,全面优化培训服务手段

我们始终把优化服务举措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环节来抓,强化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强化政府服务。利用劳动保障部门在乡镇建立的社会保障服务站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我们及时将数据分配到各就近培训基地,委托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劳务市场招工信息,组织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后续服务,切实做到农民培训“失业登记、培训选择、基地培训、就业推介”一体化。二是强化基地服务。要求各培训基地注重劳务市场需求,实施定向招生开设培训班,农民受训后

直接向企业输送,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如苍南县成人职业培训中心,还专门举办了“每季度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推出岗位供培训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为企业和失业失地农村劳动力双向选择搭建了就业平台,推进劳务交流,其中幼儿教师、厨师、电工学员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三是强化维权跟踪服务。特别是培训学员在工资待遇、劳动保障和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场地等困难时,我县各部门全力协助,切实帮助解决困难。各培训基地在推荐学员就业后,也继续开展训后调查,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开展技能更新和提升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其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实现持续和稳定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培专项资金严重不足。我县总人口达118.46万,但目前我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仅有190万,严重束缚了我县农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对一些科技难度高的项目,因为缺少资金投入,影响了有些培训班的开设。二是因存在规划和其他因素,留守本地从事农业的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认识不到位,对职业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弱,造成生源组织越来越困难。三是农民返乡创业资金不足,缺乏信心,项目不优,氛围不浓,环境欠佳。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当前和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继续通过努力,认真加以克服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结合我县实际,继续拓展思路,创新机制,扎实工作,着力推进苍南农民培训工作的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培训工作:一是专业农民农业技能培训。根据主导产业和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围绕种植、水产养殖、茶叶、西红柿、柚子等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以种养业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社员为主要对象,重点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科技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打造苍南县“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的培训和农业产业格局。二是转移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围绕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术培训,实施“一人一训一证一岗”培训计划,继续抓好“六大”培训品牌建设、来料加工基地建设,分类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第一类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计划”,以农村的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文化、服务人员为主要对象,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产转岗和增产增收。第二类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计划”,以农村经纪人、家庭工业创办者、农家乐经营户、小企业经营者、农业龙头企业领办者、专业合作社创办领办者、行业协会带头人等各类农村经营能人和具备较高文化学历人员(农村籍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等多环节、多形式的系统培训,使受训农民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

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致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苍南县农民创业培训指导中心

二O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20xx年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总结

20xx年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总结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按照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总结了富源县绿色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完善和细化了专业门类、课程学时、机构管理、考核发证等培训和管理环节,使绿色证书培训质量得以提升和更加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必须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制度上改革和创新,严肃技术资格凭证的作用,使绿色证书制度步入法制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轨道。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突出培训实效上力求创新,20xx年绿色证书培训更加顺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

一、培训情况

全县11个乡镇完成“绿证”培训人数3499人﹙中安镇人385、后所镇人358、大河镇384人、墨红镇390人、营上镇385人、竹园镇327人、富村镇268人、黄泥河镇328人、股敢乡60人、雨汪乡330人、老厂镇256人﹚,占计划3200人的109.3 %,#b@2人数为2710人。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并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列为县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科学的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召开相关会议部署落实,政府还专门发文组建了“绿色证书培训 1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并建立起培训督查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县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单位协调合作,立足自身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政策指导、培训、督促检查以及各项服务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认识,营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发动。增强农民群众学知识、学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起良好的“学技能、强素质”的氛围。

﹙三﹚精心组织,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统筹的计划和突出的重点。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培训与增强就业技能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与扶贫、残联、总工会、移民局等单位联合按需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因地制宜编制乡土教材。结合我县实际,发展农业品牌和特色产业,编制我县培训系列教材,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实效,如《魔芋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用大河乌猪养殖技术》、《油菜栽培技术》、《生姜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淡水养鱼技术》、《农业法律法规》、《外出务工知识》等13套乡土实用教材,为我县两大品牌和特色产业壮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

﹙五﹚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明确责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县“绿色证书”实施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年初下达目标任务,这样明确了工作职责相关工作,工作业务有人具体抓。

﹙六﹚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协调,从县有关单位尤其是教育局、人保局、农业局、工信局、林业局、职业技术学校、扶贫办等县直单位以及乡镇有关单位,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上下联动,并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合当地生产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培训,通过协调会议,重点采取集中培训方式。乡镇结合生产活动,灵活安排培训,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培训效果,做到学以致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年以来我们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在一定的层面上提高了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但是也应当看到,当前我们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足以及培训资金缺乏、培训手段亟待加强和培训资源缺乏更加有效的整合等问题。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加大力度,争取把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做的更好。在培训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三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四是 3

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在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是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不高,真正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很少。

四、下步工作打算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天性障碍因素。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好的技术,最终都必须靠人去落实,建立提高农民素质的长效培训机制是必然要求。

一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一批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二是多资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和劳动力转移平台,进一步做好培训农民就业工作。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工作,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投资参与培训的良好局面。

三是进一步全方位搞好服务,加大力度培训,保证培训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富源县农广校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