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仙河镇去冬今春以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xx年3月)

自20xx年以来,仙河镇不断探索新型居民培训的新路子,始终以“慧民连心桥,惠及千万家”为培训宗旨,以“油地共建大舞台”为主题,以“就业”为特色,以“培训”为中心,以“受欢迎”为目标,开展覆盖全镇农民、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新型居民培训。冬训以来,仙河镇抓住农闲有利时机,创新培训方式,开展“春风行动”专场式特色培训。

一、培训基本情况

“春风行动”共开设内容涵盖党性教育、家庭教育、实用技术、致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和素质提升及重点项目依托类培训等6大培训模块。截至目前,“春风行动”已举办各类培训18期,累计参训人员680余人,培训成效显著。其中,高端班次有11期:邀请市委党校副教授刘裕民开展针对各村支部党员进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专场培训1期102人,利用镇分校电子阅览室和各村远程教育平台开展3期党的十八大精神团员网络学习,累计培训返乡村大学生、企业青年职工和机关团员90人;聘请师资库的优秀教师逯国梅老师开办的家庭教育“发现母亲”培训班参训学生家长1期98人;针对振东、卫东3700亩青贮种植项目,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培训、农村法律法规培训等培训共4期110余人次;结合仙河澳亚牧场产业及招工,开展就业培训专场2期, - 1 -

培训人员80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精细化调研。培训前,组织包村工作组、下派“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22人,分别组成4支工作队对全镇各村1120名党员、群众的培训需求、就业意愿等进行第二次全面调查摸底;组织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和新型居民学校志愿服务队采用明白纸和宣传年历的形式,做好流动人口的宣传与需求调研工作;对春节未返乡党员群众,采用电话、短信或邮寄新春贺卡等方式,进行培训宣传。目前,已建立或更新需求台账8本,完成1200余名参训学员的档案更新。

(二)专场式培训。“春风行动”专场式培训共开设内容涵盖党性教育、家庭教育、实用技术、致富服务、社会创新和素质提升、重点项目依托类培训等各方面的6大培训模块。主要是瞄准当前重点工作、群众重点需求、辖区重点产业,针对性地开展对应的六大模块教学培训,真正以规模化、项目化、特色化、事件化的培训营造培训氛围,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成效。

(三)跟踪式考核。培训结束后,指定专人对各班次《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中的授课教师和组织服务情况统计;将参训学员联系方式纳入培训回访信息库,由新型居民学校校委会办公室负责以热线电话和手机短息的形式定期进行满意度测评的抽样调查。以上两项考核的成绩各计入百分之五十,作为年度优秀班次、优秀组织人员、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指标,有效保障了培 - 2 -

训质量。此外,依托新型居民学校油地军社会就业服务中心开通培训热线,提供全天候培训咨询服务并接受投诉受理,凡培训投诉经查实者,取消相关班次和个人的年度评优资格。

三、取得的成果

(一)党员群众素质进一步提高。全镇16名村两委参加了各类学历教育培训,文化结构改善提升。87名农村党员认真参加《千分制考核》,学习制度化、经常化。1000余名农村群众参加科技法律文化文明素质类培训,整体素质明前提高。

(二)农村创业热情进一步高涨。学政策、学技术在农村蔚然成风,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术培训能够根据群众需求经常化开展,有力促进了群众致富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成立肉鸽、水产等一批适销对路、有发展前景的农村合作社,大多数农村群众在新型培训中受益。

(三)服务农村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围绕新型居民培训实施,制定出台了富民工程、创业基金、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服务农村发展、帮扶农民致富的政策措施。新型培训和下派帮扶、企业联村、党员联户等工作互为支撑,有效集中了富民惠民工作力量,有力推动了三农工作进展。

(四)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优惠进一步落实。油地联手开展“慧民连心桥、惠及千万家”工程,发挥城镇辐射带动和承载功能,集中社会各方面力量帮扶农村发展,各级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落实了桥梁、道路、幼儿园等重点惠民工程, - 3 -

赢得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五)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新型培训与文化下乡、农民夜校、广场文化紧密结合,对城乡居民进行全覆盖、全天候的文化熏陶,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了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的主推力。

(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土地流转、青贮种植等依托大企业带动的链条产业开始起步,新观念、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生活模式的推广应用,对农村群众和农村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人口少,产业构成单一。仙河镇4个农村,农业总人口356户、1120人,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空挂户口。农村经济主要是传统种植业和零散的养殖、加工、务工户,主导产业不成规模。20xx年举办的涉农培训主体班次,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的问题。

(二)群众对培训教师要求较高。特别是涉及农村实用技术、种养殖技术等课堂培训或现场指导,群众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讲课水平、实际操作等要求都比较高,聘请授课教师方面有一定压力。

(三)社会宣传和培训需求调查需要不断提高。仙河镇区流动人口多,农村群众外出务工经商多,有的常年不在家。培训对象的不固定性,加大了社会宣传和培训需求调查的压力。 - 4 -

(四)后续服务或配套政策还比较少。农村群众参与培训,主要期望是学技术、能致富。举办的涉农技术类培训,大都存在无资金支持、无项目配套、无扶持政策的情况,亟待配套完善。

(五)与油田和企业结合不够紧密。我镇主打的品牌是“培训+就业”上的以城带乡,但去冬今春以来仅组织了5期就业类培训,实际到油田三产、地方企业就业12人,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是用工荒,二是老龄化,三是企业规模小、待遇差。

(六)对流动人口和城镇居民的培训渠道比较窄。为拓宽培训面,我镇确定的是创建新型居民学校。在推进中,遇到了2个问题,一是无体系、组织难。流动人口、城镇居民没有像农村那样的组织体系。二是无定所、流动性大。主要集中在体现在流动人口。

五、20xx年的创新思路和工作措施。

针对过去一年新型居民学校创建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年我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民致富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为工作原则,集中力量,找准优势,奋力开拓,全面实施,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民培训向纵深发展。

20xx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社会知晓率,农村保持100%,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达到85%以上;培训班,主体班次不少于50期,其中涉农培训30期以上;现场指导等其他方式的培训每周 - 5 -

至少举办2期,年内举办3次以上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成效,新增畜牧业基地1个,海水养殖项目2个,新增农村种养殖大户10户;学历教育,完成部分村干部的学历培训任务。

主要工作措施:

(一)搭建“油地共建培训大舞台”品牌。发挥油地共建优势,积极推进在新型居民培训上的共建共管,搭建起服务居民创业、就业、致富的平台。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按照镇社会就业培训中心统筹油地军各方的方式,在现有东方公司、北方公司、孤东采油厂职工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仙河社区汽修厂、机加工厂、青年活动中心、电视台、济军基地黑猪养殖基地为成员单位,丰富联合办学内容。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每个油军企业、培训站设立一名培训和用工需求调查员,定期报告情况。依托油田社区居委会,建立起适应城镇居民的培训联络和组织体系。同时,镇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划分7个流动人口居住区,每处确定1-2名培训联络员,扎实推进对流动人口的新型培训和就业服务。三是建立创业辅导机制。梳理、确定油地各方在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参训居民进行定向帮扶,既免费学技术,又帮扶上项目。四是设立创业基金。结合上级富民工程和其他有关政策部署,建立农民创业基金,对群众新上种养殖、加工等致富项目给与启动资金支持或银行信贷协助,解决群众解决最关心的问题。镇富民工程已经实施,对新上成方连片的土地开发、畜牧养殖、种植业等项目,每亩财政补 - 6 -

助600-900元。

(二)持续营造浓厚氛围。针对去年存在不足,重点加大对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宣传及需求调查。及时翻新宣传牌、沿街标语口号,使新型培训宣传载体“长亮”、“长新”。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入户调查培训需求活动,面对面宣传政策,了解需求,提高群众参与新型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培训开展的针对性。

(三)进一步配套建设培训阵地。按照1处分校、2个基地、3个教学点、7个企业培训站的格局,进一步完善配套镇新型居民学校、汽修厂实训基地和渔村、海星村教学点,年内配套澳亚现代牧场奶牛养殖培训基地、新建3700亩青贮种植基地,尽快协调、实现社区、桩西两处居民活动中心的阵地资源共享共用,服务城乡居民就近参训。

(四)突出培训实施这一中心。一是做好总体策划。按照每季度一次主题活动的思路开展培训。春节后,已开展了仙河镇新型居民学校2013“春风行动”主题培训,分设十八大精神、就业和用工、家庭教育环境3个专场,由于找准了群众需求,参与程度较高,社会反响较好。下一步将继续根据时节特点、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好相应主题和培训班。二是围绕全镇中心工作。我镇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村庄改造和流转3700亩土地建设青贮基地。涉农培训活动将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开展,初步计划开展6个班次和2期外出考察学习及1期澳亚招工说明 - 7 -

会,从政策普及、技术服务和就业引导等方面支持全镇中心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带动。主要是围绕海星村海水综合开发和渔村畜牧业养殖,进行定向培训,引导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村、特色村建设。澳亚牧场存栏量达标后,逐步向周围农村扩展奶牛散养,形成新型培训的企业、基地带农户“两带一”。四是逐步深化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培训。重点依托镇分校、桩西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青年活动中心,开展城镇居民文化文明素质类培训。发挥餐饮协会、个体协会和镇分校企业高管班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和服务流动人口培训就业。五是突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坚持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定期、定人、定考核,重点开展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致富带富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在开展新型培训、带动群众致富上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注重和加强工作创新。创新一,深化拓展“培训+就业”模式。依托油地共建培训大舞台这一平台,发挥城镇就业承载功能,通过新型居民学校、社会就业培训中心连接油地企业和有需求的群众,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当前重点是澳亚仙河牧场和第二牧场的招工及培训服务,本地计划招工200人。创新二,探索新型居民培训有线电视教育频道。计划联合社区电视台,开办“新居民教育频道”,重点传播文明礼仪等居民素质提升类知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面。

(六)加大典型培树力度。今年重点推:一是海星村发挥村企一体优势开展新型培训促进村企发展和全民富裕的典型例子。 - 8 -

这个村村民即职工,有村办企业,有海参养殖基地,基础较好。二是依托澳亚现代牧场,开展产业培训、促进群众创业就业的典型例子。重点推进青贮种植基地建设,引导村民开展合作社化、规模化种植,配合新型城镇化和村庄改造。

2013

仙河镇新型居民学校学校委会办公室 年3月14日 - 9 -

 

第二篇:明光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明光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明光市农业委员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滁州市各级领导小组和各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精神,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以“勤奋、自强、协作、创新”为班训,加大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围绕各乡、镇(办事处)、村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等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现已基本结束。

现将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明光市位于江淮丘陵东部,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办事处),14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2万人,农村劳动力约30万人,现有耕地120万亩,40万亩宜牧山场,40万亩可养水面,10万亩沿河滩涂和低洼圩区。2007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小麦、蔬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红薯、甜叶菊等。

我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85.8%,小学文化的占14.2%。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以各类实用技术为主的涉农培训已达20万人次。

20xx年我市实施了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上级农业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实施方案,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60个行政村、2400个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5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33人。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民科技书屋”6个,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60个,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能示范的乡土农业科技人才,涌现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丰产丰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市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按上级要求和年初计划,使全市的培训工程顺利开展。

㈠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体系

2

为加强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力,协调各部门工作,统筹培训资源,我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市长王邦怀同志担任,市农委、财政局、水产局、农机局、劳动局等单位负责人和项目区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项目组织领导、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并且成立了培训组,农委分管主任为组长,农业专家为副组长,具体担任培训教学安排、师资统筹、培训计划等工作。

㈡ 打好基础,甄选培训机构

我市按相关文件要求,经招标、公示,甄选了明光市农广校、兽医站、水产站等6家培训机构,聘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干部28名,种养业能手10人为专职教师,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

㈢ 设臵培训专业,细化培训内容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我市认真组织制定了《明光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入村调查,根据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养殖为重点,以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培训方向。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和服务方式。筛选本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以种养业为主,对周围农户有较好辐射带动作用的2400名农户和种养大户为培训对象。开设优质水稻、小麦高产栽培、甜叶菊、甘薯种植、无公害畜禽养殖业和渔业养殖等专业,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术、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实用技术和内容,并联系实际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作物3

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

㈣ 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午餐费、交通费,以及参训的组织、培训机构编写培训教材和采购学习用品发放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等项目相结合,切块运作,广泛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㈠抓住重点,整村推进。因地制宜,以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一年来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60个,900期,培训学员2400人,现场辅导50000人次,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5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270人次,重点培训了3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6000多个农户。

㈡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培训教师进村,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同时要讲解和传授文化知识、新观念、新风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态环境、经营管理、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识,满足4

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建立培训教师下乡进村责任制。每个培训教师至少负责1个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并在村里建立3-5个联系户,向农民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有关资料,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2400多套,近15000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㈢点面结合,规范操作。要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培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日程、学员管理系统。以村为单位,总学时最低90学时,其中理论课辅导不少于15天,实践指导不少于15次。每名学员都建立了二卡二表的学员档案。即:《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登记卡》、《学籍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辅导培训登记表》、《新型农民科技指导情况登记表》。各培训机构还从省农广校购买新型农民培训课本5万元,做到培训学员人手二册图书,即一本法律法规教材,一本专业教材。

㈣加强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5

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各个培训机构自己订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手提袋、水杯等物品2万元,免费发放,方便农民参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影响力。

㈤上下联合,辐射带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 以文件形式印发了《明光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明光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方案》和《明光市村级防疫员培训工作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市农委牵头,水产局、畜牧局、农广校和各个农业合作社具体实施。

特别是在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中,把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员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适应畜牧生产大发展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新形势,新要求的具体举措来抓。市畜牧兽医总站于4月1日和9月25日分别下发了《关于举办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的通知》,在4月9日至11日和10月12日至14日春防、秋防开始之前举办了二期培训班270人次,市委、市政府在市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拿出2万元作为培训经费,每次培训班开始时,市政府分管市长王邦怀同志都在会上做重要指示,以确保村级防疫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6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辐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11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部分村意识不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验缺乏,使教学实施困难,培训效果受到影响,需要今后认真总结、完7

善。

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㈢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