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总结

红桥区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三年了,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研读《走进新课程》,并参加市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培训,并通过下校听课,我深深感到现代英语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的转变。在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区先后进行了课标培训、教材辅导、观摩研讨等活动,我区的外国语中学的陈梅、民族中学的郭华老师分别于20##、20##年承担了市级观摩研讨课,受到了专家的好评,我区还承担了市级课题《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研究。通过三年来的教学,我区老师们深有体会:

一、树立了新教育观念

教师们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了新的观念。

    (1)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们在课堂上尽量去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强调预习,强调课堂中自我提问,并由学生去回答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

  (2)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要注意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每学习一模块前老师们会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本模块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内容有关的课外词汇,让学生们在课下动起来,课上活跃起来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相信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教授长篇阅读课文时,老师们会让学生课下阅读然后以自我提问他人回答的方式来处理文章,然后再选取与文章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来完成学习目标。  

(4)新的教师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在堂课上,老师们策划的角色越来越明显,而学生们逐步成为执行者和实施者。

  二、课堂教学的明显变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转变的如何,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就是好的课堂效果。课堂上不是教师一言堂,而以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组织、示范、引导的作用。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我区的外国语中学,老师们采用了合作竞争的教学方式,以下是他们的具体做法:

      值日:在每节课值日的过程时按照组来轮回,一天一组中的两个成员来完成,形式可以是一段阅读,前一天发下去第二天由这两名学生进行提问,尤其他同学抢答并给出分数。

课堂:课内讨论式是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英语知识特别是自己的疑难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用英语进行辩论。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会有对话,分角色朗读脊背诵等形式的练习,分组竞争是最好的提高学生参与性,积极性的方式,由所有学生来给出分数,学生都愿意得到大家公认的高分,所以会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组的学习,老师们打破以往由老师找出再传授给学生的方式,而是进行小组讨论找词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要他们学到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复习:以往的课后反馈复习多以老师默写为主。老师们为了消除学生对测验的抵触情绪,使他们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背诵,就进行小组竞争评分制。每个组员都愿意为自己的组争分,都在课后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快速回答单词的拼写,当堂汉译英,速度课文等,由教师给出公平的分数。

    课后活动:课后研讨式是指根据英语兴趣学习小组成员学习的需要,在英语课后进行自己努力钻研、竞争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英语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英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向基础差的同学讲解。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目标。

    评分:每次的分数都会记录在班级墙上的平分表上,有月冠军和学期冠军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迎合中学生好动与好胜的心理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原来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使学生由学得累,学得厌变成学得乐,学得轻松,而且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来。以前没有用这种方法时,学生的精力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现在总能不断吸引他们,有时会听到学生说这么快就下课了,说明他们已经喜欢上英语了。

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我区开展了对好课标准的探讨活动

  对于我区来说基础较好的市、区重点校,也有基础差的薄弱校,因此,自开展一堂好课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各校纷纷参与探讨并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探索符合实际的好课标准,例如三中的老师说:我们平时经常能看到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发言,从不拘束,所有学生都能用至少三五句话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是因为他们所用的是自己的母语来进行交流的。我们可以把一节好的语文课看作是一篇流利的散文,一件流光异彩的艺术品。那我们的英语课能否得到相类似的课堂效果呢?这让我们开始了对于一节好的英语课标准的讨论。

一)  设并利用交际情景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情景,使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特定的氛围,引起无意注意,激发孩子们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绪中主动地活动起来,产生动机、体验情感,感知和运用语言、通过观察、听、想、说、触等一系列活动,加上卡片、挂图、音乐、唱歌、游戏创设的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受中学习语言,训练听说能力。
    二). 调动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活泼、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要全方位把学生调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例如,旋律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消除紧张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创造一种快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课前的几分钟播放一些优美的英语歌曲,能够消除疲劳,活跃气氛。或者,我们可以利用幽默或笑话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师生课堂上的节奏

“快”,并不是老师的语速快,内容多,而是教师上课节奏快和学生反映快、思维快、训练速度的节奏快,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训练,体现出“节奏快”的教学特点。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且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节奏慢了,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四). 经常更换教学手段

若长期不更换教学形式或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明显不高,会感受到索然无味,产生不爱上英语课的倾向,为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机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动画录像片、录音机、简笔画、讲故事、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经常更换教学手段,常常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上完一节英语课后,心里想着下一节英语课老师要上什么新知识呢?又会有什么新的竞赛形式呢?这样,学生带着欲望去学习,求知欲加强,便能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并能交际使用。

我区的51中的老师们是这样认为的: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能让学生叫好,每个学生都不样,同样每个班级、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能让听课的学生感觉到“这课听得不错,有听头,在课堂上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种技能,学会了一种方法,我喜欢上这样的课”。 只要学生自己感兴趣,学习起来的劲头是不一样的。其次,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我所说的风格经历了这样的形成过程:由适合自己的上课风格到适用自己学生的风格,再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学生认可的风格才是好的风格。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在课前盼望,在课堂上喜形于色,不能自己地投入学习,眼睛里闪烁着成功的喜悦、生命的满足、收获的充盈,课后乐于回味这就算得上好课。

来自基础较薄弱的回民中学的老师们则认为: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好。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一堂好课,应该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综合考虑以后所做出的判断。新课程下的-堂好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

四、优秀教学案例及教学叙事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尤其是年轻的英语教师积极投身到了教改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叙事,记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精彩片段,20##年有10位教师上交了教学案例,有2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3位老师获得了三等奖,其他老师均获得了纪念奖。

教学案例的总结帮助老师们提高了认识、改进了教学,促进了年轻老师的成长,使他们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以下是我区外国语中学的陈梅老师做市级公开课的图片:

(陈梅老师在准备课件)

            (外国语中学的学生在认真上课)

              (陈梅老师在授课)

 

第二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李红:对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忧虑与反思

对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忧虑与反思 ——探索中的困惑 英语组 李红

我校的初中英语新课改进行两年多了,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但英语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分化从初一就开始凸显;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增大了授课的难度;等等。回顾这两年的课改情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及本区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笔者从浮华的背后,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粗略分析,英语新课改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新目标英语是中美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合作,在该集团出版的教材G0 for it!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其中不少章节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或直接搬过来的。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比方pizza(比萨饼),据说全市才一两家pizza店,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每班五十多人),每班也就一两个学生吃过。至于广大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恐怕以前连听说也没听说过,因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比萨饼与一头大象又有什么区别呢?

初一的学生(这儿是五四学制,初一相当于六三学制的小学六年级)又怎么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呢?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对于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那岂不是人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了吗?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又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个人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至于偏远的贫困地区,电脑与网络资源更是空中楼阁,无法利用。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两个班,每班五十多人,每周二十多节课,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光是备课都不够用,况且还要批改,要应付上面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听课等等,因此,我们只得经常将工作带回家做,不但做到了“以校为家”,甚至做到了“以家为校、以家为办公室”。这并非都是因为教师的思想境界太高,更多的是透出许多教师的无奈。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大障碍

现在,我市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有条件的学校全部开设英语课。有的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开设英语课,按理说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吧。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笔者在刚接手初一的两个班时,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小学的英语学习水平,在第一堂课分别让两个班的学生默写了一下26个英语字母,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两个班总共只有三个人全对,其中有一大半学生是胡乱写或交空白卷的。他们好多人连读也不能全读对,或者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了。后来,我经过一番调查与了解才得知,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英语只是副科。因此,从学校到家长乃至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那几个全默写对的,是在小学另交学费,参加课外辅导班,学了好几年“卓越儿童英语”的结果。况且有不少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却只有区区三人能默写对,也足见其质量优劣了)。那

么小学不是每学期也有英语考试,而且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是“优”或“良”,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许多学生向我透露:许多小学的英语考试都流于形式,因为每逢英语考试,老师就到考场上给学生念答案或将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既如此,学生又何苦去努力学习英语呢?这样看来,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①语音: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②词汇: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③语法: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④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⑤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目标实际上是将大纲中规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小学阶段。”(摘自《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而实际上,目前初中已经实行了新课改,但小学高年级却未实行,而只是低年级与初中同步进行新课改,这就使好几级学生出现了“课改真空”,因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更何况小学实行的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学校与学生在英语教学上几乎没什么压力,而初中在本质上仍然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才是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生命线;再加上许多人(无论是小学教师、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以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小学毕业时能达到上述标准。这也就将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而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可见初中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他们承受着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学生以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因为,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而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长配合不好,孩子往往会把腿一伸就不干了,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如此一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目前我市初中毕业时,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个),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这里又无法实现,因而学生上初一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别说对于初一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也有个别词打开课本时不认得或写不出的(如broccoli、Rio de Janeiro等);还有不少单词,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如gymnastics,assessment,Por—tuguese,conversational,frequency,Argentina,auditorium,description,competition,exhibition,lemonade,Californian,requirement.experience。traditional等等,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记不住这些词,而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记忆,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强,也不会对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牢固记忆吧,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而教师如果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五、师资力量严重滞后,教师水平亟待提高

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业务水平均较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但实际上,一则现在基层的英语教师在数量上仍很缺乏,二则从业务能力上,别说一些老教师或民办转正的教师,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何况在农村,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往往是经过几个月或一年半载的培训之后就“走马上任”,拉长袜子当裤子穿,这样怎能真正教好学生呢?尤其是英语这一学科,一旦启蒙教育大失水准,学生开始连发音都不准,以后要改变可太难了,弄不好就会使之以后永远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我个人观点来看,学了一口错误的发音甚至还不如不学。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六、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但事实上,这里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进)树优(秀)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新课改实践建议”中所提倡的那样,“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事实上,大多数学校的管理都极为严格,轻易不允许教师擅自搞课外活动),而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而并非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敢随便“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不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为学校不看学生的课堂表现或平时成绩(即“阶段性评价”在这儿无用武之地),而只看最终的考试结果,如果教师那么做岂不是自找没趣?所以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种评价体系并举的理念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因此,不少教师都感叹:新课改除了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以外,与以往相比,换汤不换药。话虽夸张,但也道出了不少教师的心声。

七、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够高,制约了教师新课改的热情

作为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而中国对于改革的传统观念是: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往往会身败名裂,永不翻身。作为教育改革,由于其独特的抽象性,不管其效果如何,注定了局部领导对于这种改革的评价永远都是“成功的”(恐怕没有哪位领导愿意承担改革失败的罪名吧!),而只能说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云云。比如英语教学中的“七字教学法”、“张思忠教学法”、“两主”教学、“两创”教学等等,确实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有其积极意义,但不见得它们都获得完全成功了吧,甚至有的现在已是过眼云烟,销声匿迹了。因此,许多领导也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了,不敢“轻举妄动”;在如今考评教师及评聘分开等各种制度非常严格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作为普通教师,是轻易不敢放手去干的,因而领导的支持力度不高确实束缚着教师新课改的热情。

因此,我个人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相反,稍有不慎,也许就会使一批教师和学生成为新课改的牺牲品。因此,就目前而言,没有几个基层的教师,也没有几所基层学校的领导敢将新课改的步子迈得大一些快一些。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www.wujiajiaoyu.com(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