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劳动密集、知识密集、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影响深远等显著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担负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握建筑行业的状况,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见证了建筑行业的历史作用。深圳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城市,她是广大建设者用智慧、汗水和生命创造的。广大建设者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奋斗中,作为行业协会,关注行业发展状况自然是责无旁贷。同时,深圳市建设局要求协会,对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展开调查。根据本会章程的规定和行业代表职能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这是关系到行业整体利益的一件大事,因此,组织了这次抽样调查活动。自二〇##年三月份正式启动,至完成调查报告,共历时九个月,可以分为方案准备、资料搜集、数据整理、报告撰写四个基本阶段。

一、调查范围和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进入深圳建筑市场的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建立特区之初就进入深圳的原国家有关部委所属和外省市所属的外驻企业,二是在特区建设中成长起来的深圳市属企业,三是近年才进入深圳的外来企业。其数量(不包括家装企业)约一千余家。本次调查,原计划抽样50家企业,由于方方面面的具体原因,实际收到31家企业的调查资料。其中,市属企业20家,外驻企业11家,企业的资质等级均为二级以上。主要调查20##—2004三个年度的情况。

    调查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经营状况,二是工程项目的跟踪解剖状况。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如下10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基本信息,2、建筑企业生产情况,3、投标、直接发包(议标)工程的中标情况,4、企业财务状况,5、企业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状况,6、工程款及工资拖欠情况,7、工程项目盈亏情况,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情况,9、企业人员基本情况,10、改善经济环境的可操作性意见和建议。工程项目的跟踪解剖,是想通过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与计价规范的比较,反映项目管理水平及其盈亏情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8个方面:1、工程特征,2、承包范围、3、执行计价依据,4、投标价格费率,5、项目的计划和实际费用支出,6、分包项目费用支出,7、其他费用支出,8、项目结算价等。

    调研的目的,通过对有代表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调查,用数据说明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找出困绕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向政府主管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准行业协会工作的着力点,加大行业自律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从而改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我市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方式

    经过充分协商准备,邀请市建设局主要业务部门领导参加,组成了调研的领导机构------经营状况调研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协会秘书处企业管理部是责任部门,负责调研活动的具体组织、联系和安排,负责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四个专家组负责指导企业填报统计资料,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相关报告。

    调研方案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施工企业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建设部制发、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了本次调查的方案。在10家企业试点后,对调研方案和统计调查表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然后扩大到另外40家企业。

    典型工程项目的调查工作由协会组织,主要由市工程造价管理站具体完成。该部分撰写了独立的调查报告,在并入本调查报告的第五部分时作了压缩。

    综合调查报告起草完成后,提请经营状况调研委员会多次专题讨论,并经深圳建筑业协会四届十六次常务理事会审查通过。

三、调研工作的代表性说明

    这次调查工作,在协会的会员企业中进行。从企业资质类别角度看,反映的是总承包企业的情况,没有调查专业承包类企业的情况;从工程类别角度看,主要反映房建和市政公用工程的情况,其他类别工程情况反映并不充分;从工程的承发包关系看,主要反映了总承包关系,没有反映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情况;从企业的资质等级角度看,主要反映总承包二级以上企业的情况,三级企业的情况,反映的不充分。

近年来,深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稳定在每年一千亿元的规模,建筑施工从业人员40万至50万人。抽样企业的施工生产情况如下:年度合同额三个年度分别为227.7亿元、300亿元、315亿元,其中房建项目占84.7%、85.5%、86.4%,市政项目分别占8.2%、9.9%、8.2%,按投资来源划分,政府投资约占17%、19.5%、19.2%,建筑业产值三个年度分别为122亿元、147亿元、164亿元,约占全市每年建筑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在本市完成的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91.5%、91%、87.3%。说明市属企业开始走出深圳求生存、谋发展。

    在资料收集阶段,强调企业客观、真实、准确地填报有关数据,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忠实于企业填报的原始数据,然而数据不全、不准的现象还是存在,一方面找企业填报人员核实、修正,然而情况复杂、数据量过大,确实难以保证每个具体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仅对明显错误的数据进行剔除。对有平衡关系而又不平衡的个别数据,依照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技术性修正,例如,对投标工程的中标价高于标的价的数据予以删除。

 第二部分  工程招投标情况

一、中标工程项目下浮率及盈亏情况

(一)中标工程项目下浮率情况,

共计取得633个工程项目的有效数据,其中投标工程341项,按

年度依次为129项、115项、97项,议标工程292项,按年度分为88项、114项、90项,

          标的价—中标价

按照     -----------------×100% 的公式计算。

标的价

投标项目、议标项目和平均下浮率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20##年采用的2003建筑安装工程量消耗标准比以前采用的2000版定额水平下降了7%左右,所以20##年的实际下浮水平比上表更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1、工程中标价的下浮率逐年增加,若考虑定额因素,20##年与20##年相比,下浮比率增加幅度,投标工程为81%,议标工程则高达160%;

     2、中标工程下浮率远低于造价站公布的合理下浮率,最大下浮率不断挑战行业极限,明显属于严重亏损的报价;

     3、多数企业的中标下浮率逐年增加。根据31家企业调查中分析,20##年与20##年相比,有71.43%的企业在公开招标的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有88.24%的企业在直接发包的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20##年与20##年相比,有66.67%的企业在公开招标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有58.06%的企业在直接发包的项目上投标比率下浮增加;

    (二)工程项目盈亏情况

     共计取得495个工程项目的有效数据,其中投标工程261项,议标工程234项,按结算价和中标价比较,各年份的利润率如下表:

(接下页)

1、项目平均利润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从上表中反映的数据应该是上一年承接工程的情况,但趋势是利润率逐年下降,20##年与20##年、20##年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9.22%和10.86%,尤其是20##年承接的工程盈利情况还没有反映出来,预计只会低于表中反映状况;

3、按工程项目个数计算,项目亏损率分别为投标项目18.39%和议标项目10.69%。

二、产生的原因

(一)中标下浮率越来越大的原因分析

1、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深圳市土地资源减少的影响下,可开发土地建设项目相对减少,尤显承包商众多,因此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由于竞争对手过多,导致承包商为了获得中标机会,恶意压价,甚至以远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提出投标报价,严重扰乱了建筑投标市场;

2、市场竞争无序的结果。深圳市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及深府[2004]67号文,推行的是最低价中标政策和取消资格预审,造成某些项目参加投标报名人数多则90多家,最少也有20多家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符合报名条件的投标人其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类似经验、信誉等情况差异较大,且投标人带着赌博的心态确定投标价格,加剧了竞争的无序和不合理;

3、低价中标政策导向。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确定中标人,对于投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价的评审缺乏科学的方法,为了防腐败,交易中心提前1小时通知专家到评标现场,评标时间短,评标专家的水平和经验差异较大,评标时的参考资料缺乏,对评标的施工项目不可能做到深入研究和了解,按照规定招标人不能参加评标,招标意图及要求无法更多的了解,导致不能准确判断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成本;

4、业主讨价还价能力过强,施工企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近年来,开发商处于建筑市场的主导地位,单纯的低价中标政策正好迎和了一些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期望,于是开发商推波助澜,借机不合理的压低工程造价,压缩工期。

(二)项目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原因分析

1、项目中标价低是主要原因。工程中标时就是微利甚至亏损,项目管理再好也不可能盈利;

2、施工企业成本增加是重要原因。近两年来,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其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出台强制性的调整办法,而仅仅是指导性意见。因此这一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基本转嫁给承包商,而工程造价并未同步增加,致使承包商的建造成本大幅增加,无疑导致承包商的亏损。另一方面,正如前面分析,复杂和不合理的招投标办法使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管理成本越来越大;

3、企业管理水平无法提高加剧了项目亏损的局面。由于中标项目价格极低,施工企业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承担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无法科学合理足够配置资源,无暇顾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的危险局面;

4、不平等的合同条件增加了企业负担,特别是垫资条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的企业负担,同时,增加了无限的经营风险,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决定了建筑企业“适者生存”的被动垫资。近十年来垫资承包逐渐成为建筑市场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行规”。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不垫资就没有工程可接,承包人与发包人的地位、责任、义务、风险市场利益非常不对称,表面上看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事实上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承包商大额度、长时间的垫资现象比比皆是,承包商承担着巨额垫资成本,再考虑形成呆坏帐因素,承包商的微利基本上被抵消。如遇到开发商恶意拖欠和逃债,更是雪上加霜;

5、合同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按照目前的招投标程序,投标申请人成为正式投标人,参加招标会,阅读招标文件后,如在招标会召开三天内没有提出放弃投标,则不得退出工程投标,否则按不良记录处理。尤其20##、20##年采用了工程量清单报价形式后,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只作为参考,但投标时间又不能满足重新核算的情况下,即使有时间核算存在差异,多数招标人也不予调整。招标文件收到后发现有苛刻要求或霸王条款,已经超越了政府主管部门及工程交易中心的有关规定,但投标人也不能随意退出。并且在招投标过程中,有的已办理或提交了投标保证金或保函,投标人只能应付投标,如继续下去定会造成更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即使中标,企业注定亏损。同时,增加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纠纷的隐患,一旦进入诉讼,双方必定造成很大损失。

三、带来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从数据分析中得到,由于实行低价中标,导致施工企业的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大面积亏损,其亏损面的情况为:20##年与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20##年与20##年相比略有下降,调查数据显示,由于部分施工企业用其他经营利润弥补了施工亏损或者亏损后移的办法来处理,才反映出亏损面的比率相对稳定,预计20##年承接的工程将会加大施工企业的亏损面。从盈亏情况看,其盈利水平非常低下,难以满足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安全文明施工、职工培训、技术创新的投入远远低于行业要求的最低投入,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不能按照国家的规定正常缴纳,即使目前的微利也是建立在牺牲正常投入和违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更不要讲企业的发展、扩大再生产,而是在拼老本,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缩水。

(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降低项目投入的办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和安全生产等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报告第三部分对此有较详细的数据分析。采用质量低劣的工程材料,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使用寿命造成极大隐患。根据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发布的《建筑结构质量检查情况通报》反映,目前在建项目,由于大多数属于低价中标工程,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下滑之势,精品工程较少,主要表现为降低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薪酬,导致高素质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更谈不上培训和技术创新,再就是减少模板投入,增加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大量使用残旧模板,加上低技能的施工,自然出不了精品工程,管理稍有差错就会出现质量缺陷。20##年申报优质结构工程奖和市优、省优工程数量大幅减少。降低人工、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的投入,降低安全措施,对工程本身及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并且工期拖延,造成企业诚信体系的破坏。

(三)施工行业不能持续健康发展。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无暇考虑长远发展,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劳动力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是施工企业停留在低水平的竞争层次,越来越难以形成大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无法提高。本报告第三部分投入分析对此有一些数据分析,第四部分的财务分析也支持了这一点。

(四)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由于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造成施工企业不堪重负,有的企业不得不大量减员,形成大批员工下岗,劳资纠纷频繁出现,因欠薪而起的投诉和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随之增加。另巨额拖欠工程款已成为制约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使得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的施工企业因开发商无力支付工程款甚至恶意逃债或隐匿资产,使得所拖欠的工程款无法回收,成为呆坏帐,已进入恶性循环状态中,即面临破产倒闭状况。

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的投入情况

一、企业机械设备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投入百分比)

(一)被调研企业每万元产值拥有机械设备水平从4.55%下降到3.46%,下降23.9%;企业机械设备租赁费用从0.75%下降到0.66%,下降17.45%;新购置机械设备费用从0.97%下降到0.80%,下降17.45%。说明企业机械设备投入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二)据统计,31家被调研企业中,收到有效数据20家。从自有机械设备净值看,5家增加,15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75%;从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看,4家增加,16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80%;从新购置机械设备费用看,6家增加,14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70%;说明企业对机械设备的投入逐年减少的多,增加的少,普遍呈下降趋势。

(三)租赁费占自有机械设备净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增幅为15.10%;新购置费占自有机械设备净值的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幅较小,为8.47%。说明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租赁设备,而减少购置量。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A)

二、周转材料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投入百分比)

(一)被调研企业每万元产值拥有周转材料水平从2.12%下降到1.84%,下降13.079%;企业周转材料租赁费用从0.63%下降到0.54%,下降13.62%;新购置周转材料费用从1.09%下降到0.85%,下降22.71%。说明企业周转材料投入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二)据统计,31家被调研企业中,收到有效数据20家。从自有周转材料净值看,5家增加,15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75%;从周转材料租赁费用看,4家增加,16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80%;从新购置周转材料费用看,7家增加,13家减少,减少的比例占65%;说明企业对周转材料的投入逐年减少的多,增加的少,普遍呈下降趋势。

(三)租赁费占自有周转材料净值的比重逐年略降低,降幅为0.64%;新购置费占自有周转材料净值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降幅较大,为11.09%。说明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租赁周转材料,而大幅度减少购置量。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B)

三、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投入百分比)

(一)从表中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被调研企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占产值的比例从1.15%下降到1.03%,下降10.43%,说明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31家被调研企业中,收到有效数据27家。其中有12家有所增长,其余15家全部呈减少趋势,减少的企业占56%。说明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27家企业中,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高于行业要求值的仅有2家,其余25家均低于行业要求值,占92.6%;绝大部分企业远低于行业要求值,最大相差2.1个百分点。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C)

四、职工养老保险投入分析

(一)31家被调研企业中有20家提供了缴纳保险费的数据,其中1家存在大量补缴保险费的情况,故综合考虑了另外19家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家完成的产值,估算其中的人工费用(根据经验为产值的15%左右),计算应缴保险费(人工费的8%),与各家已缴保险费进行比较分析。

(二)19家企业中,均存在欠缴保险费的情况,平均欠缴超过70%,说明企业普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实际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很少有企业购买。

(三)企业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呈逐年增多趋势,从72.50%增加到76.77%。

(四)欠缴保险费占施工产值的比重说明了目前企业实现的微薄利润中还存在水分,如果补缴保险费,企业的利润就要相应扣减。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D)

五、职工福利投入分析

(万元产值计提福利费百分比)

(一)31家被调研企业中,有24家提供了计提福利费的数据。根据各家完成的产值,估算其中的人工费用(根据经验为产值的15%左右),计算应计提福利费(人工费的14%),与各家实际计提福利费进行比较分析。

(二)从总体上看,企业计提福利费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46%下降到0.94%。说明企业对职工福利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24家企业中,20##年计提福利费有4家高于正常值,其余20家均低于正常值,占83%,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职工福利投入低于行业正常值。

(四)24家企业中,有6家计提福利费呈增长趋势,其余18家均呈下降趋势,占75%。说明绝大部分企业对职工福利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数据见附件二表(E)

另外,施工企业对员工培训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建筑业协会的有关统计来看,申报优质工程的项目逐年减少,科技进步成果逐年减少,而安全事故频率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中标的工程价格很低,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已采取了各种降低投入的措施。拼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也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不足,导致安全事故频率增加,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欠缴员工养老保险费,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员工培训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不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四部分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情况

一、生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接下页)                                                                       

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被调研企业劳动生产率应属全国较高水平,且呈提高趋势。

三、资产营运水平相对稳定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注:参考值取自20##年鹏元资信等级评定公司20##年建筑行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四、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 

(接下页)

注:参考值取自20##年鹏元资信等级评定公司20##年建筑行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一)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深圳市建筑业被调研单位,主营业务利润率原本非常低下,且呈逐年递减趋势,两年下降幅度超过30%。

(二)收到被调研企业资料共31家,其中报表反映业绩同比增长的12家,占38.71%;下滑的19家,占61.29%,其中年度亏损的有5家,占16.12%。业绩增长的施工单位主要是房地产联体企业,注册资本中个人资本比例较高的企业,以及一些负担相对较轻的新兴企业。

(三)上表反映指标系纯根据财务报表利润计算,其中与20##年同口径相比,有以下影响因素:

1、税前计提职工福利费在以前未足额计提的情况下,又继续减提以补足利润额不足,来保护企业市场形象,从而调整了成本口径;

2、企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逐年降低,减少成本,增加利润;

3、减少劳务工保险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增加利润;

4、减少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投入,用损及后续生产能力的方式避免亏损;

5、房地产与施工联体或控股企业为规避税费差,通过议标价高于预算价的方式,从房地产企业向施工企业转移利润;

6、由于税务未批准或企业出于业绩考虑未核销的坏账,虚增了利润。

(四)以上六项主要影响因素中,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投入减少对利润的影响虽然是肯定的,但难以准确测定;坏账等不良资产未及时核销对利润的影响本次未作统计,无法计算,但仅5%的质量保证金,就难以全额收回,特别是无其他资产的项目公司。因此下面仅就其余四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影响进行分析调整见下表      

注:上表参考值取自相关政策规定

(五)按照上表中应调减主营业务利润率对前表中主营业务利润率按年度对应调整后,被调研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大幅降低,见下表                                      

20##年与20##年同口径相比,利润率下降62.76%。

五、资产负债率偏高,偿债能力堪忧

 (接下页)

上表分析,可以认为,被调研施工企业负债水平,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情况略为趋差一些。虽然由于应收账款升高和存货相对降低,使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趋好一些,但应收账款变现十分困难,周转时间更长,实际上偿债能力非但未改善,反而有些趋于恶化。

从20##年末统计的拖欠工程款情况看,不包括在建工程的垫资和正常拖欠,仅竣工已结算工程被拖欠,难以收回的工程款平均占产值的3.07%,竣工未结算的占产值的5.25%,全额收回的可能性非常小。考虑形成的呆坏账因素,企业微薄的利润基本上被抵消,如遇到恶意拖欠或逃债,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偿债能力堪忧。

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注:参考值取自20##年鹏元资信等级评定公司20##年建筑行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呈增长趋势,仍有潜力。 资本积累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计提作为自有资金的福利费本来就未提足,近年又进一步部分放弃了税前计提福利费的税收优惠保利润,企业的发展后劲已受到严重伤害。 

第五部分    典型工程项目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分析27个工程项目,并对其中6个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在分析工程总费用以及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税金等盈亏的同时,专门增加了合理参考价与结算价和实际支出的比较。

一、结算价与实际支出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分析的几个项目有亏有盈,但亏损的项目较多,而且有些项目在实际支出的统计方面存在遗漏,还存在虚盈利的情况。具体构成费用的盈亏情况如下:

(一)人工费:大多数项目人工费亏损,亏损占总亏损权重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总体造价下浮过多以及拖延工期造成了人工费支出的增加。例如“××苑”工程实际支出人工费603万元,结算人工费383万元,实际亏损人工费219万元,亏损额占结算人工费57.19%,占总结算价7.3%。

(二)材料费:亏损或持平。该项影响项目盈亏权重最大。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下浮率过大,报价过低,而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加剧了材料费的亏损。例如“××都”工程实际支出材料费2816万元,结算材料费2150万元,实际亏损材料费666万元,亏损额占结算材料费31%,占总结算价17.7%。

(三)机械费:数据分析一般为盈利。分析中发现,施工单位在统计机械费支出时基本上均未计或少计折旧费,造成机械费虚盈利。例如“××苑”工程实际支出机械费42.32万元,结算机械费143.69万元,实际盈利机械费101万元,盈利额占结算机械费70.55%,占总结算价3.45%。例如“××北区”工程实际支出机械费171万元,结算机械费1091万元,实际盈利机械费919万元,盈利额占结算机械费84.26%,占总结算价8.3%。

(四)管理费:普遍亏损。该项影响项目盈亏权重较大。亏损原因是投标报价时下浮过大,管理费让利太多,同时实际支出并不能减少,甚至超出正常水平,造成这项费用的亏损。例如“××都”工程实际支出管理费421.33万元,结算管理费168.56万元,实际亏损管理费252.77万元,亏损额占结算管理费149.95%,占总结算价6.7%。例如“××土石方”工程实际支出管理费63.92万元,结算管理费45.64万元,实际亏损管理费18.28万元,亏损额占结算管理费40.06%,占总结算价1.1%。

(五)利润:一般在投标时利润率报为零或1%左右,即一般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就放弃了正常利润,这也是无奈之选。该项影响项目盈亏权重很小。

(六)税金:均按规定税率报价计税,如企业按规定缴税,则对项目盈亏无影响。

二、结算价与合理参考价分析

本次测算跟踪组还根据当前的施工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现状,调查各种历史数据和工程实例,并且结合招投标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构成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尽可能合理的技术装备、理想的人员配置、高效的管理体制、严格的材料采购制度等原则,针对具体项目测算了项目的合理参考价,通过合理参考价与实际结算价的比较,可以看出项目的理论盈亏情况,也能较真实反映目前市场造价水平的高低。

通过分析比较,实际结算价普遍低于合理参考价。例如“××苑”工程合理参考价3715万元,实际结算价2938万元,差异率=(合理参考价-实际结算价)/ 实际结算价=26.44%;例如“××北区”工程合理参考价12433万元,实际结算价11088万元,差异率=(合理参考价-实际结算价)/ 实际结算价=12.12%;例如“××都”工程合理参考价3977.5万元,实际结算价3763万元,差异率=(合理参考价-实际结算价)/ 实际结算价=5.7%。这说明目前低价中标的项目结算造价水平整体偏低。

三、工程建设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在合理参考价与实际支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工费:人工费的实际支出普遍低于合理参考价的水平。这说明,施工企业人工费支出不足,有可能存在压低或克扣工人工资以及劳保费用支出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都”工程实际支出人工费691万元,合理人工费773万元,不足部分82万元,占实际人工费12%。

(二)材料费:材料费的实际支出与合理参考价的水平相比,有高有低。由于施工单位各自的材料采购渠道、采购能力、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是差异过大就有可能存在问题。例如“××住宅”工程实际支出材料费7823万元,合理材料费6270万元,不合理支付材料款1552万元,占实际支出材料费的19.8%。这说明该施工单位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需要改进,有可能存在采购人员收取回扣,虚高材料价格的问题。

(三)机械费:由于施工单位在机械费支出统计上不完整,造成机械费支出比合理参考价低出很多。同时,也可以看出,施工单位机械更新情况不理想。

(四)管理费:管理费的实际支出与合理参考价的水平相比,也是有高有低。由于施工单位各自的管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但是管理费用支出太多的单位就有可能存在管理人员过多等问题;反过来管理费用支出过少的单位则有可能存在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五)税金:税金支出情况相当,说明施工企业拖缴工程税的现象较少。

 本部分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三。

第六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建筑市场的发展曾取得辉煌成就,今天仍有许多可贵之处,限于本次调查的目的,不予详述。深圳市建筑市场主要是总承包工程市场。没有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有形市场,仅就工程总承包市场而言,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对典型工程项目的解剖分析,本次调查工作的代表性及施工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一、调查结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可供有关各方决策时参考

(一)调研方案是在协会掌握的企业状况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先行试点,并作了必要的调整,因此具有可行性。

(二)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坚持忠实于原始数据的原则,整体结论是可信的。

(三)房建与市政工程,作为调查的重点,其中相当一批企业相对较好。着眼全行业,更多企业面临的环境形势,可能更为严竣。

二、市场竞争恶化,经营环境亟待改善

(一)行业利润率低下,且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远远低于社会各行业的利润率水平。相当一批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部分企业将会失踪。

(二)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一千余家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数量上过剩,而且施工能力严重过剩,一个工程项目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企业竟标。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

(三)工程投标价格失控。标的价失准,投标价失控非常明显,投标价低于成本价中标的现象屡见不鲜,施工企业投标一投就飞,一中就亏,并非危言耸听。

(四)建设方市场行为失范。招标文件免除甲方责任,加大承包商市场风险的作法,五花八门。压级压价、强迫垫资、无理工期、超标建设、拖延结算、不一而足,霸王条款俯拾即是,市场主体间的平等关系荡然无存,强势弱势泾渭分明。

(五)招投标市场导向失准。招标人不能参加评标,脱离了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的基本前提,单纯依靠价格竞争,不良后果已经开始显现,必须对最低价中标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三、工程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不利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机械设备投入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二)周转材料投入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投入不及计价规范要求的50%。

(四)从业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险欠缴严重。

(五)职工福利投入低于行业正常标准,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六)工程质量水平停滞不前并略有下降趋势,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工亡事故呈上升趋势。

(七)施工工期没有保障的现象呈增加的趋势。

四、企业财务状况堪忧,缺乏发展后劲

(一)企业经营效益逐年下滑。生产规模扩大,盈利明显减少,盈利水平低微。

(二)资产负债率偏高,偿债能力堪忧。

(三)企业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四)资金紧张融资难。

五、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严重缺乏大而强的建筑施工品牌企业,市属企业尤其如次

(一)在一千家左右的企业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千分之五左右。

(二)优胜劣汰机制运行不畅,效果不理想。

  上述各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深圳特有的,但是应当看到,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地区优势,正在被其他城市赶超,政策优势、观念优势,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秩序、市场价格、以及市场化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有的已经被其他城市超过。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的深圳速度、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等,影响力已经不及当年;对优秀企业、高级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工人的吸引力在下降,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优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总而言之,深圳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紧约束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第七部分    意见和建议

企业经营环境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必须依靠各方面共同努力,改善经营环境是工程建设有关各方面的共同利益所在。为实现改善施工企业经营环境,促进我市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营环境根本好转

(一)市场细分严格执法,解决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

  建筑市场应当是开放的。改革开放才使深圳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但是,保持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平衡,是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结合企业资质标准、工程项目分类,进行明确的市场细分,界定不同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违法承接、分包工程任务者,加大查处力度,净化建筑市场,对扰乱建筑市场秩序者,坚决予以清除。目前,在对各施工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政府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调整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建立起深圳的有形建筑劳务市场和工程分包市场,根本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二)调整最低价中标政策,解决价格失控问题。

修改招投标条例及深府[2004]67号文,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切实保障建设方在招投标中的合法权利,恢复工程招投标用以“择优”的本来面目,切忌一“低”了之,一“廉”了之。改进评标办法,保障建筑施工行业的合理利润空间。这是保持地区优势的需要,是保持提高市场优势的基本条件。

(三)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解决建设方市场行为失范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有关各方,本应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实际上远非如此。建设方市场行为失范,加剧了开发建设单位显著强势,施工企业明显弱势的矛盾。建议审查项目资金来源和支付保证,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立项,不许开工建设。规范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建立招标文件审查制度,不合法的要约,应予删除,并对该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对工程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予以揭露,必要时在媒体上曝光。开展工程合同履约情况检查,对合同履行中的不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总之,通过政策调整、法律约束、行政干预、舆论监督等措施,规范建设方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公正。

(四)强化各专业机构的权威性。建立工程合同纠纷的专业机构调解制度。对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合同工期等出具专业调解意见,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进行政策性调整。

(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作为与创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帮助、扶持建筑施工企业创建品牌,使基础好、信誉佳、有实力,管理有方的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我市建筑施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仅能够在深圳的建设中大有作为,而且能够在全国的建筑市场广树丰碑、大显身手,进而走出国门,与国际承包商竟风流。

(六)落实优质优价政策,确保百年大计。

 选择优秀施工队伍,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建成精品工程,必须落实优质优价政策,其意义决不亚于招商引资,其难度远高于招商引资,按工程结算价格提取优质工程价款,需要超人的胆识,更需要为历史负责任的勇气。把每一个重大工程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仅靠优质优价还不够,还需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但是没有优质优价就不能确保百年大计。

二、充分发挥建设方积极作用,争取承发包双方共赢

 (一)树立与施工单位共同建设的理念,努力形成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考虑长远利益,综合效益。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建筑还需兼顾政府形象,社会公共利益,切忌利用目前的市场强势地位,采取短期行为,牺牲承包方利益换取单方面的私利。

(二)规范要约,杜绝不合理工期,公正设定合同条款,密切甲乙双方合作。

(三)选用适宜的评标办法,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确保项目建设各项资源到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这是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政府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大有文章可作。

 (一)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明确规定行业协会的地位、职能,赋予行业协会必要的权力,为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二)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过程中,在市场准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实施市场清出等项工作中,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行业协会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者。

 (三)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实施行业自律。行业协会是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其组织建设、业务建设,是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目前我会开展的评优、评奖、企业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都是行业自律工作的重要方面,希望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重视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四)行业协会应当不断拓展业务,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如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等,这些方面的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不规范行为,例如合同陷阱、霸王条款等展开调查,使协会成为政府的好帮手,真正把协会建设成会员之家。

四、提高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形成目前的企业经营环境,施工企业深受其害。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企业的盲目竞争加剧了市场环境的恶化,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也要靠施工企业的努力。

(一)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还处在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水平竞争阶段,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市场细分,找准市场定位,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整合各方面资源,创建品牌企业,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工作,只有形成并且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发展壮大。

(二)企业在各种风险中生存,在战胜风险中发展。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正确区分和认识各类风险,增强对风险的预见能力、抵抗能力,把市场风险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遇,是实现企业生存发展的永久课题。

(三)施工企业应该共同努力,改变施工企业市场弱势地位,共同抵制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改善经营环境,是广大施工企业的职责所在,更是整体利益所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而且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也没必要悲观。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许多可喜之处,在建设深圳特区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从小到大,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从弱到强,不仅经受了种种考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深圳的施工企业经营环境,一定能够得到根本改善,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新发展。一定能够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做出新的伟大历史贡献。

本次调研工作,是协会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行业性调查,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可供借鉴的资料,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调研工作受到深圳市建设局领导、主要业务处室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抽样企业及其有关人员的配合,特别是有关专家对完成调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八部分   附件附后(略)

一、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表(表一至表六)

二、投入分析表(表A—表E)

三、项目跟踪组专题报告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测算分析报告

(二)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测算分析对比表,案例1至案例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