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和培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及特色、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

1. 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的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在大学英语的60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人,占1.67%,副教授12人,占20%,讲师40人,占66.67%,助教7人,占11.67%。其中博士在读2人,占3.33%,硕士及硕士在读50人,占83.33%。近几年已先后有14位教师到国外接受短期和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培训,并已全部回国任教。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学院的目标是从20xx年开始,每年至少送3-5名教师出国培训,最后让每个老师都有出国进修的经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课程发展和课程特色:

该课程是在原杭州电子工学院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弱小到上规模的发展过程。本课程早在20xx年已成功申请了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该课程的师资从03年的 21人发展到现在的56人,学生人数从当初的年级66个班级达到现在每个年级近90个班级、两个年级近8000人的规模。教材从单纯使用上外版的《大学英语》发展到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多种教材。目前为配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部统一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浙大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配网络版)教材。我们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下面几个课程特色:

1.“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采用PPT、经典影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开放、有效;小班详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由传统的“教”转为“导”、由“学”转为“用”,使学生的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在运用中习得语言能力。

3.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 外国影视文化欣赏”、“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 校园英语广播”、“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 1

动长期有序开展,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3. 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

该课程由精读和视听说两个子课程组成,分四个等级,四个学期完成,共264个学时,学生在第三个学期可以过四级。与该课程相配套的是“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 “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 “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听力调频“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组有专门老师负责使该项活动,使该项活动长期有序开展,目的在于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第四学期结束后,该课程老师为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影视等相关的应用英语公共选修课程,重点在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由两个自然班级组成,老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小班由一个自然班组成,在普通小教室内授课。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提问、小组讨论、背景知识介绍、语言点分析、篇章结构理解和知识能力拓展等部分组成,涵盖了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大班授课主要从语言输入的角度展开;小班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输入的语言自然进行语言输出。在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使教师由传统的“教”转为“导”,学生由传统的“学”转为“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习得语言并提高语言使用能力。除了具有上述教学特色外,该课程还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早在20xx年就率先在全校大学英语学生中全面进行人机口语考试,这在全国同等院校中是走在前列的,目的在于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教学目标。

在测试方法上我们也在不断改进。为全面、公平地检验教学效果,获得科学的教学反馈,我们实施了教考分离制,同时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和课堂学习纪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教学过程控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其中课堂表现10%,平时测验10%,另外期中考试20%,口试10%,期末考试50%,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加大主观题考试的比重,主观题要求达到35%左右。

其次,在作业布置上我们加大监控力度。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和部分课文,上课的 2

时候抽查。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背诵课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英语语感。其次,要求学生自学每篇课文后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并完成课后题,每个单元完成后要求有作文和翻译练习,教师批改后挑选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为例文来讲解,对翻译中的典型错误也要详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翻译水平。第三,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完成《新编大学英语》网络版上的学习内容。最后,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每两个单元要进行一次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研究及成果:

在教学研究方面,已成功申请了教育部高教司教改课题一项(2005)、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2005)、浙江省外文学会的重点课题(2007),还有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和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若干项,曾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和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老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已在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等外语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此外,该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敢于创新,教学受到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教师的总体学评教历年在全校排列前三名,特别是该课程的金辉霞、唐月凤等老师,历年学评教成绩居全校前列。除此,青年教师也在不断成长和成熟,何小香、熊彩霞老师(2004)获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于静老师被评为“20xx年度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胡云、袁媛(2006)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于莹(2006)荣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教师称号;胡芸、金辉霞(2007)等老师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因此,该课程组无论在师资素质和结构、教学研究还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5. 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

1 .继续把提高年青老师的学历结构作为最近几年的工作目标,使年青老师加快成长。

2. 突出课程特点,努力把该课程建设成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优秀课程。 3

 

第二篇:大学英语课程介绍

《大学英语》课程介绍

一、教学对象

中国传媒大学非外语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在达到基础阶段的要求后,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和信息通信等方向的专业英语技能,以部分满足学科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并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教学要求

(一)基础阶段

所有学生的英语能力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一般要求”(教务处确定的降低英语要求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除外)。 通过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25%--30% 的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较高要求”,10%--15%左右达到“更高要求”。(非强制性规定)

“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能力具体描述如下:

一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4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和讲座,能正确理解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某一主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了解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1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较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40-15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描述各种图表,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的主题基本表达个人观点,在半小时内写出150-160词的短文,条理清楚,文理通顺。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语国家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理解和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5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更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 2

原版教材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译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包括中学、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但不包括专业词汇),其中25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的培养中,要特别重视读、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通过适当的教学和测试手段督促学生掌握要求的词汇,尤其是积极词汇。同时,寓语言学习策略和文化于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媒介英语阶段

此阶段是在学生已达到基础阶段“一般要求”后,针对专业英语技能要求进行选修学习的阶段。因本校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和信息通信,所以称为“媒介英语阶段”。

本阶段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采访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本专业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原版教材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对一般性新闻或其它节目进行采写和编译。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和本专业的文献,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译文内 3

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四、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和“英语文化与媒介英语选修课程”,分别针对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和“媒介英语阶段”。

(一)基础阶段

1、基础阶段大学英语各阶段课程名称为:

大学英语(一):学习大学英语教材第一册;课程编号:023001

大学英语(二):学习大学英语教材第二册;课程编号:023002

大学英语(三):学习大学英语教材第三册;课程编号:023003

大学英语(四):学习大学英语教材第四册;课程编号:023004

大学英语(预备一):学习大学英语预备一教材;课程编号:023044

大学英语(预备二):学习大学英语预备二教材;课程编号:023045

2、学 分:每门课程4学分。

(二)媒介英语阶段

1、“英语文化与媒介英语选修课程”为选修课,分为“英语文化”和“媒介英语”两大类课程。 “英语文化”课程包括:

英国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编号:023046

美国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编号:023047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编号:023048

跨文化交流 课程编号:023049

英语演讲与辩论 课程编号:023050

翻译 课程编号:023051

英语报刊阅读 课程编号:023052

旅游英语 课程编号:023053

商贸英语 课程编号:023054

“媒介英语”课程包括:

新闻传播论著选读 课程编号:023055

媒介英语阅读 课程编号:023056

英语新闻采写与编译 课程编号:023057

英语新闻视听 课程编号:023058

广告英语 课程编号:023059

影视艺术论著选读 课程编号:023060

英语影视节目赏析 课程编号:023061

信息通信论著选读 课程编号:023062

4

注:上述课程为目前所能开设课程,待师资等条件充分后,将增加该部分选

修课程

2、学 分:每门课程2学分。

五、教学管理

1、大学英语实行分级、分段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入学后进行英语水平分级测试,根据测试成绩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2、学生应至少修满16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分——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英语文化与媒介英语选修课程”、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即达到由学校确定的全国四级考试的一定分数线,以下同)等。修满16学分的学生可不再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

3、在“基础阶段”,学生每修完一册大学英语教材且期末考试及格则获得4学分;在“媒介英语阶段”,修完选修的课程且期末考试及格即获得2学分。

4、学生经过入学英语水平分级测试,未达到大学英语第一册学习水平的,进入预备级班学习,再根据分级测试成绩分为预备一班和预备二班,其中预备二班比预备一班英语能力较高;达到大学英语第一册结业水平的,进入二册班学习,直接获得2学分;达到大学英语第二册结业水平的,进入三册班学习,直接获得4学分;其他学生进入一册班学习。

5、在新生入学英语水平分级测试后,学生被分在各层次班。在正式上课前的一定时间内,学生可申请调整自己所在的层次。只能由高层次调到低层次,不能由低层次调到高层次。

6、期末考试及格的学生获得学分并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一次补考,经补考及格同样获得学分,并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补考仍不及格则不获得学分,仍在该层次学习,如届时不再设该层次班级,则暂时进入下一层次,但要再次补考以完成该层次的学习。

7、在学期考试后,学习成绩优异者可申请跨入高一层次班级学习,获得批准后获得相应学分且跨入该层次学习。

8、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可获得2学分。这些学生可选择继续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也可终止而转入媒介英语阶段的学习。英语系在第三、四学期,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学分的媒介英语选修课程。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不能终止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而直接进入媒介英语阶段的学习。

六、教学模式

1、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更培养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以新的理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 5

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任务型活动,在提供一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应用所学语言知识及技能了解他人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交际目的。

2、大学英语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语言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其综合多种媒体、信息量大、效率高、反馈及时、交互灵活、多地点、非定时等优点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将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其它教学资源,如英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馆等,借以丰富教学内容,也为学生营造多维学习环境。

3、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与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和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帮助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较快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再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基础阶段:学生每周4课时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学习。主要进行“读写译”课程的教师面授。包括读写译能力培养、学习技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文化介绍,并通过语言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对学生进行导学,同时进行一定的听说能力训练。另外,规定学生课外2节/周用于计算机自主学习,利用听说课件进行听说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成绩占期末总评的20%),同时学习“读写译”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对语言知识和读写译技能进行自主式、个性化学习与运用。 媒介英语阶段:2课时/周,均为面授。

七、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1、学生评估

学生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

形成性评估指通过课堂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

终结性评估指学期末组织的大学英语全校统考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期末考试既要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要充分考核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6

2、教师管理与评估

(1)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鼓励教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共同补充、完善现有课件,共同研制、开发新课件。组织同行听课,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成立由校院领导、专家、教学团队负责人和部分教师组成的听课小组,进行不定时听课,并在条件成熟时组织公开课。每年/学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一次自评、同行互评,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测评,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彰(此项参照学校教务处相关规定)。

(2)教师管理与教师培训体制

1、教学改革后,使用了新教材。英语系教师参加了各种教材的培训。老师们扩大了眼界,学习了新的教学法,同时也增加了自信。

2、本系一直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和攻读博士研究生,现有9名在读博士生,未来的两三年一直呈上升趋势。

3、本系正尽力广开各种国内外渠道和途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3至6个月和教学相关的进修机会。

4、一直以来我们都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并开展校际间交流。现有两名青年教师正在美国进修。

5、由于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同时由很多教师承担,应强调教学的规范及效果。为确保每一个单元教学基本内容的一致性,防止因教师个人或学生个人因素产生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遗漏或不完整,我们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按教材分教学小组,备课的同时,交流各班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给系里提出反馈意见。系里经常召开教学座谈会,请教师谈教学经验,请学生提教学建议。

6、建立教师档案,记录教师教学和科研情况,如教学测评结果与小结、科研和教研成果、培训及进修情况等。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