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NEW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    录(小三号黑体字,居中)

(目录与目录内容之间空一行)

引言(或概述)(作为正文第一章,一级标题小四号加粗宋体字)……………P

×××××× (正文第二章标题,一级标题小四号加粗宋体字)……………P

2.1 ×××××× (正文第二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1.1×××××× (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1.2×××××× (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2 ×××××× (正文第二章第二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2.1××××××(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2.2××××××(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2.3××××××(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3 ×××××× (正文第二章第三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 (正文第三章)……………………………………………………P

3.1(正文第三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3.2(正文第三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4  结论 ……………………………………………………………………………………………P

设计心得体会……………………………………………………………………… P

参考文献 ………………………………………………………………………………P

附录××××(必要时)…………………………………………………………P

附录××××(必要时)…………………………………………………………P

注: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要求层次清晰。

P代表页码。

注:封面、目录无页码,从引言开始为第1页


               设计题目(黑体二号居中)

1  引    言(或概述)“引言”或“概述”两字之间空两字距离,

(“引言”或“概述”两字之间空两字距离,正文一级标题排版格式要求:用小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标编序号与标题名称间空一字距离,段前和段后各1行)

1.1 (空半字距离)×××(正文二级标题)×××

(正文二级标题排版格式要求:用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段前和段后各1行,标题编号与标题名称之间空半字距离)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排版格式要求: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2磅;首行缩进两字)

1.1.1 (空半字距离)×××(正文三级标题)×××

(正文三级标题排版格式要求:用小四号黑体字书写,缩进两字;段前和段后各0.5行;标题编号与标题名称之间空半字距离)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排版格式要求: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2磅;首行缩进两字)  

 ⑴ (空半字距离)×××(正文四级标题)×××

(正文四级标题排版格式要求: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缩进两字;正文接后,小四号宋体字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2磅)

    ① (空半字距离)×××(正文五级标题)×××

(正文五级标题排版格式要求: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缩进两字;正文接后,小四号宋体字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2磅)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排版格式要求:

1、“参考文献”按一级标题要求书写,但不用标题编号,每字之间空一字距离;

2、参考文献内容中的“中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西文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标点符号及英文字母必须在英文状态下输入;行距为固定值18磅;参考文献首行顶格书写序号与后面内容之间要空一格,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3、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进行撰写。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① 期刊中析出的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如: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0(11):56-58.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11):56-58.

[2]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 [J].Nature,1992,359:605-609.

② 专著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项(第一版不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普通图书著录格式举例:

[3]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举例:

[4] 盛炜彤.我国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及防治对策[M]∥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杉木人工林集约栽培研究专题组.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19.

③ 译著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作者.书名[M].译者,译. 版本项(第一版不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如:

[7] Trehane P,Brickell C D,Baum B R.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1995)[M].向其柏,臧德奎,译.第六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00-120.

④ 会议论文集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

[8]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⑤ 报纸文章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如:

[9]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11-20(15).

⑥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

[10] 金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系,1998.

⑦ 报告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如:

[11]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⑧ 国际、国家标准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如:

[12]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⑨ 专利文献著录格式:[序号](空一字间距)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如: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⑩ 电子文献献著录格式:[序号] (空一字间距)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发表或更新的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如:

[14]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12-19)[20##-04-15]. 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插表、插图、公式的排版要求

1、插表

⑴ 表格的边框: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5磅),中间为细实线(0.75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表格外框线为1.5磅粗线。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项目由左向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

⑵表格内容的填写要求:表格内数字应正确无误,书写须上下对齐;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位置);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使用‘同上’、‘ 同左’以及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的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⑶ 表格在正文中的排版要求:

① 表格应有表名和表序,插表的表序一般按章编序,如第二章第一个插表用“表2-1”表示;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名中不得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也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用五号黑体字书写(表序后空一字距离书写表名),居中置于表的上方;上、下各空0.5行。表格内容用五号字居中书写(汉字用宋体字,数字和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表格位于正文中引用该表字段的后面。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续表的右上方标注“续表×-×”字样。

表4-1 单位根检验结果

2、插图

正文中的插图主要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照片等。选图要力求精炼。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

⑴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 GB131-83《机械制

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照片图(黑白或彩色)应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或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

⑵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一般按章编序,如第二章第一图的图号用“图2-1”表示;图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只有一图时,在图名前加‘附图’字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 (b)、(c)……标注在各分图之下。图题置于图下方居中处。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下方(小五号宋体字)。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

结构装置图中的各个设备零件及其编号,应在图下一一对照说明。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纵坐标的单位要横写;如标值数据跨度大,可用对数表示,也可将坐标断开。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⑶ 插图的排版要求

插图在排版时要求先见文,后见图。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分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放置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的文字部分提前排写,而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图题用五号黑体字书写(图号和图名之间空一字距离书写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上、下各空0.5行。图内文字均用五号宋体字书写

(4) 插图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高大约6—8 cm,宽大约10 cm左右。可视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以美观为原则。

图4-2  X对Y的OLS回归EVIEWS输出结果

3、公式

(1)公式应另起一行,左起空两个字编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后换行,或者在“+”、“-”等符号后换行。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2)公式后应注明编号,公式号应置于小括号中,如(2-3)。写在右边行末,中间不加虚线。

                   (2-3)             

(3)公式下面的“式中:”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4)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5)公式所在行的行间距选择1.5倍,避免公式被文字遮盖。

 

第二篇: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文本内容及要求:

文本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

(一)封面格式由指导教师统一确定。

(二)任务书由指导教师统一下达。

(三)目录:按三级目录标题编写,层次要清晰,且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致谢、主要参考文献等。

(四)正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正文主体。要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突出重点。题序层次大致种类及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字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附于文末,应包含以下项目:

图书文献的格式: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

著录格式可参考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课程设计报告打印要求

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正文内容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外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型。

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单倍行距)。

页面设置为:上边距2.2CM,下边距2.2CM,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CM,装订线0.5CM,页眉1.2CM,页脚1.5CM,1.5倍行距.

页眉设置:居中,以宋体小五号字键入“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实习报告”;页脚设置:插入页码,居中。

1

×××××××课程实习

目 录

摘 要 ................................................................................................................................

第一章 ×××××× ......................................................................................................

第二章 ×××××× ......................................................................................................

第一节 ×××× ..........................................................................................................

第二节 ×××× ..........................................................................................................

第三章 ×××××× ......................................................................................................

第一节 ×××××× ..................................................................................................

第二节 ×××××××× ..........................................................................................

第三节 ×××××××× ..........................................................................................

第四章 ×××××× ......................................................................................................

第一节 ×××××× ..................................................................................................

第二节 ××××××× ..............................................................................................

第三节 ××××××× ..............................................................................................

一、××××××××××× .......................................

二、××××××××××× .......................................

第五章 ×××××× ......................................................................................................

第一节 ×××××× ..................................................................................................

一、×××××× .................................................

二、×××××× .................................................

第二节 ××××××× ..............................................................................................

第三节 ××××××× ..............................................................................................

第六章 ××××××× .................................................................................................. 2

第一节 ×××××× ..................................................................................................

第二节 ××××××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摘要是对本课程设计的总结。

3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 程 名 称: 题 目 名 称:

年级专业及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评 定 成 绩:

教 师 评 语: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