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院:      XXX       

业:XXXXXX

级:      XX      

名:       XX         

号:      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地质

第三章 气候

第四章 地貌

第五章 土壤和植被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

昌乐县:古火山群

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

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

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6.掌握海积地貌、海蚀地貌的类型和特征;掌握海岸地貌野外调查和观察方法;掌握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的运动、波浪类型及折射;了解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海水的地质作用。

五、组织状况

本次实习由关英斌老师、李海梅老师、刘海新老师带领,地信资环专业野外实习,在进行野外实习时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

六、工作量

本次实习分三条路线。

6月15日为第一条路线武安市:北洺河西寺庄→柳家河硅镁厂采石场→柳家河渡槽(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6月16日为第二条路线涉县:一五零电厂→槐树岭→弹音村北。

6月25日至6月29日为第三条路线昌乐、青岛:(昌乐)古火山群→(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

本次实习共绘图 4幅。

第一章 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一、邯郸市

邯郸是一座具有近三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秦统一后,邯郸是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邯郸郡首府。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2087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千米。

邯郸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

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区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

邯郸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邯郸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领春木和太行花为邯郸市特有的植物物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植物分121科1146种,其中栽培植物达150种。邯郸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全国主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核桃、柿子、花椒、鸭梨、大蒜、辣椒等。

邯郸市土地面积为2765.89平方千米,折合4148739.97亩。人均占有2.27亩,总国土经济效益为218.59万元每平方千米,已利用国土效益为290.31万元每平方千米,其中农业利用国土效益13.57万元每平方千米。

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 63亿m³。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³,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³。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³,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 52亿m³。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 82亿m³。

邯郸蕴藏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和高品位的帖矿石产区,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其中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较好;铁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可选性好。此外还有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如铝矾土、耐火土、硫铁矿、含钾砂页岩、碳石等四十种以上矿藏。各种矿产地200处。

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粱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古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行政区划

邯郸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邯郸市现辖四区、一市、十四县。四区为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一市为武安市;十四县为鸡泽县、邱县、永年县、曲周县、邯郸县、肥乡县、馆陶县、涉县、广平县、成安县、魏县、磁县、临漳县、大名县。全市共有214个乡镇、5403个行政村。

4、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15.3亿元,比去年增长11.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十一市第三位。

全部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01.3亿元,增10.2﹪。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000元,达15961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808.2亿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5323元,增长9.8﹪。

5、人口

20##年,邯郸市辖4个市辖区(另有一个经济开发区)、1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邯郸市面积12087平方千米,人口942.8万。邯郸市总人口中,绝对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回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0.6%。

6、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度,极端最低气温-19度,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度,极端最高气温42.5度,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二)昌乐县及青岛市

1、昌乐县

昌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隶属山东潍坊市,东邻海滨城市青岛,西靠山东省会济南,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横穿东西。

昌乐古火山群是1800万年前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的,是郯庐断裂断裂带上昌乐-临朐火山盆地中保存最完好的新生代新近纪玄武岩火山口。由于郯庐断裂活动深达上地幔,玄武岩将携带未融化的深源部分.顺断裂上升,喷发溢出,冷凝固结具有规则的六棱柱形节理的玄武岩。玄武岩中存在大量的尖晶石原生矿(即蓝宝石原生矿)。昌乐境内类似的古火山有数十座。

蓝宝石的矿物的为刚玉,属刚玉族矿物。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与钻石、红宝石、祖母绿并列为世界四大名贵宝石。按照矿物学分类,除红宝石外,其他颜色、硬度为莫氏九级的宝石均为蓝宝石。

昌乐蓝宝石矿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次生矿是包含原生矿被风化的产物,蓝宝石晶体被剥离出来后随洪水冲刷,搬运,在火山附近的河床,农田形成的蓝宝石次生矿,当地称之为砂矿。

昌乐县蓝宝石资源丰富,有矿面积450 K㎡。蕴藏着上亿克拉的蓝宝石,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昌乐蓝宝石具有颗粒大,颜色吃你、质地好,奇异宝石多的特点。

1993年,昌乐县瞅见了大型国家珠宝批发市场-中国宝石城;1996年,昌乐县曾里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宝玉石协会,对珠宝行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和管理;20##年,投资1500万兴建了中华宝玉石博物馆。

2、青岛市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1)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为10654 km2,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7区)1102km2,所辖即墨、胶州、全市总面积为10654 km2,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面积1102 km2,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面积为9552 km2。

根据20##年青岛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总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371.88万人,五市人口为499.63万人。

(2)地貌

青岛市地处我国地势第三阶梯的山东丘陵东部,属胶东丘陵区,在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

全市发育三大山系,分布在市域的东部和北部和南部。东部山地为中山、低山地貌,崂山拔海而起,主峰海拔1132.7m,北部山地为低山丘陵地貌,由大泽山和莱西丘陵组成;南部胶南山群,属崂山支脉,有胶南境内的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藏马山以及胶州境内的艾山等低山丘陵组成,小珠山主峰大顶海拔725m,为青岛市南部最高峰。三大山系的主要山体均为花岗岩为主。

(3)气候

青岛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属季风性大陆气候。因市域南北跨度较大,加之地势起伏变化,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市区及近海区域,因受海洋环境的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青岛市气候可概括为“空气湿润,雨量适中,温度宜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夏短,秋晚东长”的特点。

市区年平均气温12.2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1.2度,最热月份(八月)平均气温24.9—25.1度。年降水量776mm,其中夏季占57﹪。青岛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年均风速为5.3m/s。

(4)植物群落

青岛市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了相应的植物群落,境内拥有植物资源1000余种,动物资源400余种,林木种类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温带果木林。其中针叶林大面积分布在山地丘陵平原,温带水果主要有桃、梨、苹果、山楂、板栗、葡萄等,其中莱西的山楂、坡度大泽山的葡萄、崂山的樱桃、中山公园的水蜜桃等因品质优良而闻名。

(5)地质概况

青岛市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太古代至远古代随整个胶东地区缓慢沉降,不断接受大量泥沙和少量碳酸盐岩沉积。此后长期处于稳定上升阶段,逐渐由海底上升为陆地,并与山东陆域相连,形成山东半岛的基本轮廓。

此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缓慢沉积、变质等各种地质作用,形成侏罗系莱阳组。在白垩纪晚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出现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火山喷发和断块抬升,从而造成了本区基本构造格局。

区内白垩系青山组岩浆岩广泛发育。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局部见有安山岩分布。沉积岩以砂页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即墨地及胶南个别地区。

青岛地区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6)矿产资源

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多为非金属矿:石墨、萤石、沸石、膨润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蛇纹石等30多种。

平度金矿脉分布较广,是我国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7)海洋环境

青岛市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长730.6km,分布大小海湾49处,其中以胶州湾最为重要。沿海有海岛69个,全部为基岩岛,总面积21.21km2。最大岛屿灵山岛海拔513.6米,是青岛地区最高最大的海岛,也是中国最高岛之一,是典型的火山岛。

青岛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每个太阴日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差1.9—3.5m,大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

青岛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植物主要有底牺藻类和海草;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

第二章   地质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依据相对年代法把地质历史分为隐生宙与显生宙两大阶段,宙以下依次分为代、纪、世、期等国际统一的时代划分单位,每个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为宇、界、系、统、阶,以及这些可以得到地质年代及地壳历史简表。

2.1 地层

太古宇由一些变质岩组成,邯郸地区出露的太古宇为赞皇群,由一套中变质的岩层组成。赞皇群有老到新划分四个组:放甲铺组、石城组、红鹤组和石家栏组。马店头一带出露的岩层为石城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本区中元古宇仅有蓟县大红峪组石英岩状砂岩。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之间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的交角,其间有地层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

    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

在柳家河镁厂采矿场与硅厂采石场之间存在一条走向近南北,延伸达20km的正断层,这套断层为北东20的断层,上盘为中元古石英砂岩即蓟县系大红峪组石英岩状砂岩;下盘为奥陶系下统冶里组白云岩,主要成分为白云石。

野外实习中,我们观察到各种地形,在固山的北洺河河床了解到越靠近西北方向地层越老,在柳家河又观察到向东倾的正断层以及一五零电厂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岩状砂岩组成的地层。

2.2 构造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发生弯曲,但仍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若在变形过程中,岩层中断并使两盘岩层发生明显位移,这种构造形态叫做断层。在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

1、岩层的不连续。

2、底层的重复和缺失。

3、断层角砾岩(断层泥)。

4、擦痕与阶步。

5、派生构造。

野外实习中,我们见到了褶皱和断层。在北原村北垭口即槐树岭我们观测到了一些小的褶皱以及一些岩石。这座山被涉左公路分开,因此可见出露的岩石。为了加固,因此我们用水泥浇注加固,所见颜色并非岩石的真实颜色。所见岩石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薄层石灰岩(比长城系要新),从上至下均为此岩层出露,并可见小的褶皱。岩层走向为120°。

而断层有两处。弹音村北我们观测到了出露的岩石和一个正断层。下部薄层为石灰岩和紫色钙质页岩,上层为厚层石灰岩,沉积岩成层性特别明显,所属年代为寒武系中统徐庄组。在公路防护网边缘处有分布明显的断层角砾岩,徐庄组岩层到此处发生明显的不连续现象。这种再岩层变形过程中,岩层发生中断并使两盘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现象形成的构造形态为断层,所以判定此处为断层构造。继续观察发现断层上盘是向下运动的,下盘是向上运动的,所以此断层为正断层。

在柳家河镁厂采石场与硅厂采石场之间存在一条走向近南北延伸长达20km的正断层。这套断层为北东20的断层,上盘为中元古石英砂岩;下盘为奥陶系下统冶里组白云岩,主要成分为白云石。

现绘制观察到的褶皱,断层三副剖面图如下:

(1)槐树岭褶皱构造剖面图:

(2)弹音村北正断层构造剖面图:

(3)柳家河硅镁厂采石场正断层构造剖面图:

2.3 岩浆活动

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由于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岩浆可以使油气氧化,破坏它的化学性质。

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侵入作用,一种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是指岩浆向地壳上层运移,由于上覆岩层的压力,迫使其停留在地壳的一定部位冷却凝固的过程。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花岗岩次之。根据岩浆冷却凝固部位距地表的深度,又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用。深成侵入作用是指岩浆运移到地壳中距地表3公里以下的部位冷却凝固的过程,而浅成侵入作用则是在3公里到地表范围内冷却凝结。喷出作用是指岩浆沿构造裂隙喷出地表的过程,喷出作用又称火山活动。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上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上——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岩浆活动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火成岩及与其有关的矿产资源。

在昌乐县,昌乐古火山群是1800万年前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的,是郯庐断裂断裂带上昌乐-临朐火山盆地中保存最完好的新生代新近纪玄武岩火山口。由于郯庐断裂活动深达上地幔,玄武岩将携带未融化的深源部分.顺断裂上升,喷发溢出,冷凝固结具有规则的六棱柱形节理的玄武岩。玄武岩中存在大量的尖晶石原生矿(即蓝宝石原生矿)。

此次实习我们还学习了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Ⅰ、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Ⅱ、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Ⅲ、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第三章 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气候是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都可以表征它的自然地理特性。气候还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所以有气候差异,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 武安气候

武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至13.5℃,极端最高温42.5℃,极端最低温—19.9℃;年平均降水56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472.7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29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2%;四季之中,屡起西北、西南及西风,年平均风速2.6米/秒,极端最大风速29米/秒;年平均无霜期196天;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虫灾、地震、霜冻等。

3.2 涉县气候

涉县受地形影响,季候风变化明显,春季多为东北风,夏季多为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秋季多为偏西风,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冬夏气温变化小,春秋气温变化大。春季变化最大的是3月和4月,秋季降温最迅速的为10月和11月,平均每日降0.2℃。日温差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大于南部,低洼地大于坡梁地,沙质地大于粘质地。西达为全县气温年平均较差最大的地区,年平均日较差达13.6℃。  

县境西部和北部,山高峰险,地势峻峭,气温偏低,而东南部河谷、盆地、地势低洼,气温较高,冷热空气对流常形成地形风。清漳河河谷和邯(郸)长(治)公路一线的黄土谷地,是风的天然通道,四季之中不断形成偏西风和东北风

3.3 青岛气候

青岛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属季风性大陆气候。因市域南北跨度较大,加之地势起伏变化,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市区及近海区域,因受海洋环境的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青岛市气候可概括为“空气湿润,雨量适中,温度宜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夏短,秋晚东长”的特点。

市区年平均气温12.2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1.2度,最热月份(八月)平均气温24.9—25.1度。年降水量776mm,其中夏季占57﹪。青岛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年均风速为5.3m/s。

第四章 地貌

地貌也称地形,是固体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状态的总称。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空间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变化和规律。地貌动力也称营力,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4.1 流水地貌

山地河谷特点:河谷深切、河床狭窄、落差大、水流急湍、流速大,下切侵蚀力强、沿河床多巨大石砾堆积。

平原河谷特点:河谷较宽,河漫滩发育,其上多汊流、湖泊,入海口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关于流水地貌,我们在中原村的一五零电厂观察了清漳河,在此处观看到的清漳河段,水源充足,河流弯曲度大,河流的流向为西北到东南,河流两边不对称,西边比较开阔,东边比较狭窄,原因是东边有山脉出露。顺着河水流动方向走回发现浊漳河,与清漳河汇合形成漳河。在河流两侧有河床、河漫滩,其中河流的西阶地比较宽广,而东阶地窄,西阶地被大量种植水稻等其他农作物,东阶地未被开发,东阶地的地层由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状砂岩组成。

现绘制清漳河河流阶地剖面图如下:

4.2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主要由波浪作用产生。有雨波对沿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称为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田间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称海积地貌。其类型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泻湖、水下沙坝等。

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地貌过程以海浪、潮汐和海流的作用为主导。

海岸地貌调查的基础工作,包括了解海岸的基本形态、海岸线的延伸方向与变化;确定海岸的性质,如堆积海岸、侵蚀海岸等。对于堆积海岸要观察其沉淀过程、沉积物特征等;对于侵蚀海岸要研究其地层、岩性等。

青岛栈桥,此处属于岩岸,海岸上是花岗岩形成的礁石群,中间间有因侵蚀堆积而形成的小型沙滩。第一海水浴场、花石楼、五四石老人浴场和金沙滩。都有海滩堆积形成这些地点都是在海浪作用下侵蚀堆积形成的海湾。

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作为已知的唯一有海洋的星球,其表面的70.8%被海水所覆盖。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大量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并且形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波浪及其类型: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波长、波高四个要素。

海浪按成因可分为:由风作用而产生的“风浪”;因地震或风暴而产生的“海啸”;引潮力引起的“潮波”;气压突变而产生的“气压波”;船行作用产生的“船行波”等。

在石老人浴场可以看到因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的海蚀崖和海浪重复冲淘崖壁下部形成的海蚀台和大片由海浪冲积形成的海滩。

第五章 土壤及植被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植被(vegetation)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

5.1 土壤

    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有各种不同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生态因子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土壤是陆地生物生存的重要基地,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强烈的影响。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

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在一五零电厂见到本地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呈现黑色,这并不等同于东北的黑色土壤。东北的黑色土壤,之所以呈现黑色是因为当地的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所以呈现黑色,土壤较为肥沃。但是本地的土壤的黑色并不是这样的,虽然呈现黑色,但是肥力却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引用电厂里的水,水中含有的粉尘溶于水中,最终流入到土地,所以呈现黑色。当地其他的地方还主要是黄土地。

在北洺河上游,此处有大量的片麻岩,在向上游走片麻岩更多,这是因为片麻岩的抗风化能力弱,则在下游出现的很少。片麻岩经风化变为土壤后,十分适宜核桃的生长。

5.2 植被

植被是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其中已含有若干个生物群落,

它们在群落内部空间上按一定规律组合排列的现象既是群落的结构。

群落演替因分类的根据不同而有许多类型,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物理环境)可分为两类:

1、原生演替:在以前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原生裸地上首先出现先锋植物群落,以后相继产生一系列群落的替代过程。

2、次生演替:在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失了,这样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有土壤的发育,其中常常还保留着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环境条件比较好。发生在这种裸地上的群落演替称作次生演替。

实习中,在一五零电厂见到本地适宜种植水稻;在北洺河上游我们看到了植被的垂直分布,符合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部为高大的乔木,向下为灌木,最下层为草本植物。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了植被的演替现象,在河床中植被没有遭到人为的改造,此时见到大量的灌木,如果不经过人为的干预,则会逐渐出现植被的演替现象。

结束语

实习虽然结束了,我从这次实习中也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触也很多。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对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的考察。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我们实地更深刻的了解了地质地貌特征以及这些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年代,土壤分层、植被分布,流水地貌的形成,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状况。其次,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进一步的、更加真实的认识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从而也加深了我对自然地理学这门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习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感情,陶冶了情操,收获了感动。我们不可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不可能忘记同学们爬山时伸出的一只援助之手,我们不可能忘记当我们登上山峰的最高点时,我们内心的喜悦,这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同时,此次实习也是对身心的锻炼,使我们能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最后,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能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觉到无比的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