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田畔中学假期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为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益的假期,帮助、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改革开放伴成长,科学发展促和谐”为主题,引导青年学生同社会紧密结合,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活动意义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社会实践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中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活动内容

为深化活动主题,使学生在假期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结合学校实际,特对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作如下规划:

1.社会实践与团员意识相结合

1

深入推进社会实践与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就近就便开展村户或城镇建设社会调查与服务活动,利用寒假深入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2.开展“创建和谐,反对邪教”活动

以“告家长书”或“倡议书”等形式动员学生参加一次社区“反邪教”活动,引导学生在创建文明城区过程中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做一名反邪教忠实卫士。要求各个班级可以结合“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反邪教宣传,要求留下资料。

3.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环保

针对农民生活用水,城镇居民的节水意识,水质的受污染状况以及城镇居民居住的环境状况等问题进行调研,杜绝白色污染,倡导绿色理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积极开展志愿活动

积极参与组织社区、农村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文化体育活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道德新风,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5.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

结合“三农”问题,明确责任,结合十七大精神内涵,关注农民收入状况和农民工的生活状况,调研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的基本医疗制度情况,积极思考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科普宣传、义务支教、文化扫盲等为农村、农民服务。

6.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开展与父母谈心活动。

2

向父母汇报自己一年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过去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了解自己每年的花费在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了解并清楚记住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这30年来所经历的生活变迁;了解父母近20年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做出的付出;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谈心后,应明确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他们每年生日来临之际,通过书信或者电话等方式,向他们送上作为儿女的一份祝福。可向学校投稿,稿件体裁不限,原则上以记叙为主。字数1500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不受字数限制。稿件在记叙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认识。稿件不要求面面俱到,可选择整个谈心活动中的一点来撰写。欢迎在文字的基础上,提供照片;照片可以是反映浓浓亲情的生活照,也可以是反映家庭生活变迁的历史。 四、活动组织形式

假期学生社会实践以个人单独开展为主,城区有相邻较近的同学可适度组织小分队,统一开展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近村社开展活动。

3.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绝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

六.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整个假期期间;

验收时间:开学第一、二周;

七.验收形式

开学后每位同学上交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各团支部要对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两周内以团支部为单位将社会实践报告统一装订成册上交学校团委。

3

实践报告和相关资料要按照实际情况上交,严禁抄袭和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该人评优资格。

4

 

第二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我院的特色课程之一。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现状,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中国共 产 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方法,了解我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从而形成科学的民族观,并立志用自己的所学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总学时为30课时。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学习本课程,提高课程学习的实效性,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安排:课堂教学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实践活动安排在寒假进行。

二、活动对象:全国班的所有学生。

三、活动选题:本课程实践活动的形式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共有22个选题(见附件),所有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从选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的要求和报告的写作格式见附件。

四、调查报告提交时间: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星期内,电子版(word文档)和纸质版(A4纸单面打印)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统一上交到指导教师处。

五、成绩的评定:本次活动作为该门课程平日成绩的一部分计入结业成绩。另外,再根据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颁发证书和奖品,并在综合测评时按要求加分。所有获奖作品将汇编成集,作为以后同类实践活动的范文。

六、指导老师:

以下是我院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同学们可按安排与指导老师联系。也可自己任选其中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并主动与所选老师联系,老师将负责全程指导。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

2011、12、20

附件:

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1、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2、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现状调查

3、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查

4、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

——以××村为例

5、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6、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以××村为例

7、新农村建设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8、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现状调查

9、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

10、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1、基层政府民族工作所面临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2、基层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本经验

13、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发展现状调查

14、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15、牧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16、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17、散杂居地区党的民族政策落实情况调查

18、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调查

19、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状况调查

20、基层政府处理民族矛盾纠纷的措施与经验

21、少数民族群众对“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认识程度的调查

——以××村(社区)为例

22、城市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调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要求学生尽量在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和乡村开展调查,不回家乡的同学可在度过假期当地调查。调查材料必须真实反映当地的社会中存在的真实情况。

2、要求学生在选择调查单位时,尽量缩小调查的地理范围。比如在城市,尽量以一个社区或者一个街道为单位进行调查;在乡村,尽量以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切忌以一个大城市或者一个大地区为单位进行调查。

3、调查的题目在给出的选题中任选一题,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命名。

4、调查报告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以描述为主,适当地分析和评价。字数不少于3000字。

5、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不得抄袭和转载他人的成果。一经发现,取消实践课程部分的成绩。

6、本活动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2~3人合作完成,但最多不能超过三人。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文章标题;2、作者姓名; 3、摘要;4.、关键词;5.、正文;

6、作者简介;7、注解(需要就写,不需要或没有可不写)。

例如:

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号,宋体,居中)

张三(五号,宋体,居中)

摘 要:(五号,楷体)

关键词:(五号,楷体)

正 文(五号,宋体)

【作者简介】张三,男(女),民族,学号??,民族预科学院2011级×班,指导老师×××

注解:(1)??

(2)??

另外,页码统一插入页面的底端右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