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的高考硝烟散尽,和 学子共同经历了煎熬、痛苦并伴随着快乐与幸福的高三之后,再回顾高三这段难忘的岁月,总结高三备考的经验与不足,有收获也有遗憾!

一、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总体评价

今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命题的设问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可贵的创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具体说来,今年高考山东卷思想政治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体现了政治学科的德育性
  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注意各模块学科知识的考查,还要加强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引导。10年文综政治如第17、21题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要求;第22、23题体现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价值要求;第28、37题体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要求;第29题鼓励青年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爱国报国情怀;第36题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构建和谐世界的价值要求等。整个试卷正确处理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以正面教育为导向,注重选取材料的思想性,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更加体现了试题的价值取向和教育价值,从而有利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以及思想道 
    2. 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
  今年试题的设计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
  试题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17题),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19题),市场和宏观调控(20题);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8题),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1题);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22题),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3题);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24题),哲学的基本问题(25题);以及主观题考查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辩证的否定观、文化的多样性(28题),民族精神、价值判断与选择(29题)等,所有试题都是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3. 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突出选拔功能
  今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试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来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第17、18 题,以“一拖二”的方式呈现,题肢设计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解答此题需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从而实现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模块间知识的内在统一和有机整合。再比如学科内综合题28题,在题目的设置上是一大创新,首次在同一个主题背景下设置四个模块的相关问题,且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彰显了试题的综合性。该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把握,对事物过程的分析,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和迁移来体现的。这既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心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试题在保持较高水准的同时也体现出良好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试题能力层次梯度分明,难度比例适中,有利于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考选拔功能的实现。
    4.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理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问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试题涉及到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城乡“同票同权”的政治意义、和谐文化、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爱国主义、负责任的大国、低碳生活等。题目的选材和观点生动地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使政治高考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5. 以生活逻辑为主线,体现人文关怀
   适应新课程的这一要求,今年的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素材、进行设计,坚持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试题取材广阔,既有取材于具有人类长久价值的重大问题,如36题的“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7题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也有取材于当前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如17、18题“公民权益的保障、社会利益的分配”、28题“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同时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从“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到“《沂蒙》、《南下》等影视剧”,从“上海世博会”到“低碳生活”等,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同时试题选材注重从山东省的地方资源出发,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实现课程资源特色开发。如第22题材料选取“山东省启动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开展‘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第28题第(3)问选取“《沂蒙》等红色影视剧”,反映出山东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自主命题的特点。

6.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体现实践性与开放性
  今年政治高考试题更多的汲取新课程改革能力要求的精髓,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第36题,该题以20##年中国外交活动为背景,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写一篇时政评论。该题立意来源于课程标准中对选修三的活动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示活动”。该题通过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答案的设计上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备考总结

本届高三共有8名政治教师,其中有五位没有送过高三毕业班,2位送过一届毕业班。经验不足是困扰我们提高的瓶颈。我们在开学之初,通过集体教研认真学习和研究往届高三复习的经验与不足,借鉴外地学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复习模式。

一轮复习夯基础。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主要目的: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考点,做到考点问题化、系统化、清晰化。

具体做法

在这一阶段,20##届高考考试说明尚未完全明确,我们应该借用20##届考试说明,按照考点要求:

——细读教材

通过细读,在全面了解教材知识框架的同时,不遗漏个知识点。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想法。同时,细读要贯穿于复习过程的始终。

——熟记知识点

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记忆知识点。记忆知识点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单元题(明白本单元要讲知识点的总体范围)→课题(进一步明确该课题下分几个框题来讲解,弄清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讲述的主要内容)→目题→具体知识点。

这样从整体上构建了一单元的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的知识,可以有效的避免“想到什么答什么”的状况,从而提高答题准确率。

——点,线,面结合,构架知识网络

通过细读和记忆,学生对某个考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尚不准确,对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也欠深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在生活与社会问题的情镜中正确把握考点的具体要求,归纳考点。并根据往年高考经验,明确高考的考察方向。

——以查促学,以查促进。老师光讲,学生光背,知识的落实得不到检验。必要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默写,课下抽查,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夯实基础,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精讲精练,活学活用。

我们分工合作,精心挑选往年的高考试题和统考模拟题,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让学生在做题中深化记忆和理解,在做题中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第二轮:提高应用能力。与第一阶段把基础知识作为重点的复习不同,二轮复习更加重视知识网络的梳理,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具体做法:梳理知识,深化联系。

如果说一轮复习更加强调重点中的两点,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更加强调两点之中的重点;如果说一轮复习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二轮复习的主要做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通过对当年热点、重点和具有长效性意义问题的分析、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做好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工作,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比如在复习《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不仅局限于单元复习,还应该融会贯通进行知识的整合。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发现消费、生产、分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回答怎样实现分配公平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先把蛋糕做大(生产)和把蛋糕切好(分配)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在《政治生活》复习过程中我们把政府和中共放在一块复习,把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进行对比复习,提高了学生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还穿插相应的时政热点的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复习《经济生活》是我们穿插了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等热点材料分析。

第三轮:规范、综合训练与查漏补缺。通过强化训练巩固提高,全面提升答题能力。

具体做法

这一阶段其实又可分为前半段与后半段。前半段,侧重强化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精选各地模拟试卷、精挑各种经典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规范答题,提高应试能力。后半段,侧重查漏补缺,不仅要查补教材知识,也要查补热点专题,还要查补不同题型的答题规范。做到准确审题,答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重点突出,切中要点,准确使用政治术语

备考存在的不足。由于时间有限,内容繁多,所以有些知识点的讲解不够充分,有些复习环节处理的比较仓促,老师点拨还不到位。

三、复习建议

1.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文精神

纵观山东省四年高考命题,稳中有变。所以平时的教学与复习要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不能简单地抓课本,搞题海战术,而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善于创设新的试题情景,注重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注重过程性。针对近些年来,尤其是10年高考政治试题在注重探究能力考查的同时,还注重对辨析思维能力的考查,这都是以后高考题的发展动向。

2.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夯实基础,记死学活

高考试题遵循《考试说明》,但又不拘泥于《考试说明》,这并不意味着超纲命题,而是防止知识点的简单再现,提倡对《考试说明》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第一依据,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纲为纲,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考点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规范政治术语;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绘制核心概念辐射图、主干知识网络图、知识体系结构图,搞清每一个考点在知识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其他知识点的重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避免老师包办代替,将基础知识学活,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新、奇、巧,终究“万变不离其宗”。

3.坚持把能力训练作为谋分之基、创新之源

培养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考试知识范围”规定了考试的广度,“能力要求”则规定考试的深度。因此,在坚持基础知识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强化能力训练更是“谋分之基、创新之源”。由于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平时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从设问的要求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层意,关键词等),然后依据所提取的有效信息确定所需要的原理、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学科术语来描述思维过程、组织答案,并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分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试题题材具有热点化、生活化、大众化、灵活性的特点,复习过程中要明确高考热点问题,及时将热点信息与课本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寻找理论和材料背后的相容点,学会感知热点素材,把握热点问题本质,注重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平时试题答案的组织给考生以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考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看法灵活地去组织答案,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焦点是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平时注重把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考生身边,注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把党的大政方针和众多的时事热点问题整理成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一系列专题,分析其对应着的经济、哲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进行迁移、组合,达到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关注上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精选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和事实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5.立足课堂,提高教学与复习效益

把课上活、上实。课堂教学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引导,增加师生互动,强化有效教学理念,自觉地告别我讲你听、包办分析、告诉结论的不良教法,反对一切“闷课”和“废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了解考点及要求,给出情景事例,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讲解、师生共同归纳要点,学生当堂读书并理解巩固,学生运用训练等,简言之,就是“问、议、讲、练”的有机结合。

6.强化训练,做到精练实练,加强解题规范指导

精练是指练习不宜过多,题目要精选。实练是指练要有评,不是练过就算,而且要讲得精、评得透,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做到举一反三。在综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强化第Ⅱ卷练习的规范性,要激发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求同和求异思维,要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在精练中要训练规范、训练速度、训练准确度,培养能力。选择一些典型例题,予以举一反三的理解,在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工夫,减少不应有的失分。做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又要恰当地体现创新要求。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计划

 

依据年级要求和学生实际,借鉴往届高三经验,秉承政治组传统,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制定了高三政治复习方略:

一、复习备考建议

1、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网落,形成知识串

    基本的方法是:教学中抓住“点、线、面”三个字 ,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

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一是主干知识,二是知识联系、体系),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要求学生吃透概念原理,注意抓纲织网,在脑子里要做到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具体操作:课堂提问、默写、动手绘制知识结构图、基础练习检测等。

关于基础练习检测:备考练习必不可少,但要切忌题海战术,一定要精选精练,有难易梯度,有层次性,重在揣摩,重在感悟,要使学生做一次练习,有一次收获,有一次进步。经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那种只注重量的练习,不注重质的练习,是不能实现质的飞跃的。

2、关注热点,拓展学生的政治眼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所谓拓展学生的“政治眼界”,是指:

第一,要让学生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具体社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明确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 。

第二,要特别重视让学生理解、掌握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学会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知识对一些具体的社会发展策略与基本治国理念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

体现政治学科教学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基本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对于时事热点采用“平时渗透为主,专题复习配合”的方法。

“平时渗透为主”的具体操作:

首先,教师根据每一节课堂教学的知识、原理内容,把相关的典型性时事热点材料设置成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教师适当交待热点形成的背景,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与所学知识、原理的关系。

再次,以新闻为背景编制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时政教育,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专题复习配合”的具体操作,要坚持三个基本的原则:

一是坚持“平时渗透”的再现原则

热点专题必须是平时教学中有渗透的,可以把学生平时整理的热点归纳为十至十五个专题,教师重点进行示范性的分析、系统化的梳理,不可照搬照抄现成的专题复习材料,那样就会使得平时渗透与专题复习脱节,影响教学效益。

 二是坚持影响重大涵概面广的原则

选择的专题必须是重要的内容,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对于生僻的东西不必纠缠的。如党的“十七大”就要特别重视。

 三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时刻牢记,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精髓,为此,才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3、加强训练,培养技能,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是高三政治学科教学的直接目的 。在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立意,重视知识运用的考察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有机统一的。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抓应试能力的培养 。

提高应试能力的基本方法:要重视“体系、审题、规范“三个着力点。

提高应试能力的具体操作:

(1)“体系”,就是抓住“点、线、面”三个字,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

(2)“审题”,就是抓住“信息提取、分析内容、提炼思路”三个关键环节。从而让学生明确材料的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 。

审题三环节: “信息提取、分析内容、提炼思路” :

①信息提取,就是通过适当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现实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发现问题的所在。

②分析内容,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在把握了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把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原理、国家大政方针联系起来,从而从宏观上理解并把握信息的内容。

③提炼思路,就是使学生学会在全面把握了问题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重点地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规范”,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清晰思维,规范答题。为此,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训练:

 一是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性的培养。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有二种取向:从宏观到微观,或是从微观到宏观。

 二是语言组织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训练。

 基本要求是,:针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运用政治学科语言,结合书本观点、原理,完整、清晰、简炼地表达思想。

  三是进行必要的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高考解题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和原理,但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规范可以遵循的,有意识的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的。比如常见的材料分析题,有一些基本的解题规范: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坚持:以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拓展学生的政治眼界为中介;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标。

政治学科的教学,是能够达到使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有机统一的!

二、教学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