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一、优化育人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在育人环境方面,学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在学校门口建立了48米的德育长廊以及12米的亮星展示长廊,德育长廊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分为“励志篇”、“劝学篇”、“科技篇”等,使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教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适合学生特点班风、班训,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够感受教室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制度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目的性强、易操作良好养成教育文件《泽库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一日常规”的内容从学生的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学校制定“一日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够有一个参考的依据,做到有据可循,但再详细、可行的规章制度不落实也是废纸一张,因此在落实方面我们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班主任深刻认识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学校的具体措施,从思想和认知两个方面加强班主任的认识,接着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班会等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一日常规”的内容。通过近三个周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日常规”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的朝着一个文明守纪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打算初见成效。  

学生明确了要求,行为才具有导向性,有章可循。良好的环境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的言行。正是通过制度的确立、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见成效,为我们以后深层次的引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精细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一)全员参与,管理精细化  

从长远目标的考虑我们确定了“全员参与,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确定,使我们学校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就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高速前进。        

 “全员管理”即不管你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还是在后勤部门工作的职员,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学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员,这一步就打破了过去学生管理只靠学校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变成了人人参与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全校100多个教职工以教研组为单位后勤职员为补充,分成了5大监护组,每组设立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给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学校方面对于值周教师的考核以每周10人次记录为准,学期末进行汇总,与评估挂钩。所以现在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商店,只要有学生活动的场所都能看到我们教师值周的身影。这一做法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学生违纪的现象明显减少,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已经形成。  

针对值班教师记录的学生中的问题,我们改变过去只要学生犯错就是批评、找家长,无限扩大化学生错误的做法。现在我们从“理”字着手,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让他自己说出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做。这一工作方法的改变极大保护了学生家长及学生的面子,不去触及学生的逆反心理,改善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从处理学生方法的改变学生能够理解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学生家长现在也经常的到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一个工作方法的改变却带来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带来了学校想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现在学生在校内表现的是餐厅文明就餐、餐后自觉收拾、商店排队购物、班级安静有序、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宿舍被褥整齐、空气清新的良好局面。  

正是由于我们学校在“管”和“理”方面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才使学生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促进了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注重养成,习惯自主化  

1.学习习惯的养成。  

1)抓实课前预习、错题集使用。要求老师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在下一次上课时,予以检查反馈;在错题集使用上,要求学生每天收集整理,上交老师批改,通过此举措,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落实“随堂检测” ,巩固教学效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配有“随堂检测”,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针对空班、自习时间,学生转头、抬头看的现象多,政教处采取推门进教室后快速拍照的方法,然后让班主任老师去调查是谁不遵守自习纪律,及时给予纠正。现在不必说白天的课堂上,就连晚自习,学生都能自主得去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进入教室就要自主开始学习的习惯,即使值班教师走进教室,也很少有人会抬头观望,做完规定的作业后,都能主动去学习其他的内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坐等下课。  

4)教导处每月定期对各级部进行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听课,如何完成作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每天上午正课前各科课代表都及时将作业收齐送交科任老师那儿,以便及时批改,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在每一节课的前15分钟以内效率最高的特点,老师上课在这方面都大做文章。  

2.生活习惯的养成。  

1)、以前在餐厅就餐后,碗筷一推就没事了,我们要求学生在餐厅吃完饭后,仍要排队拿着盘子主动将剩菜饭和竹签纸袋分类放到泔水桶中,再将盘子洗刷放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节约粮食、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为了抓好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政教处每天按时检查和抽查。每周进行卫生大检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走入我们的学生宿舍,你会发现他们的物品摆放有序,人手一个洗脸盆,牙缸中的牙刷都摆成一个方向,甚至手帕棉被都叠成了小方块。  

3.文明习惯的养成  

学校政教处利用班会时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学生遇到老师打招呼问候而老师无动于衷的现象,学校及 时要求 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问候,或点头示意或说“你好”,促进学生养成讲礼貌的文明习惯。  

现在不仅是在学校,即使放学后,学生也能自觉排队回家,没有了以前的搂肩搭背,高声漫骂,取而代之的是文明规范的言行,这些改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抓好基础,教育层次化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慢慢过渡到自主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初中阶段的养成教育的关键在前两年,因此我们把对初一、初二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的基础,我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对各个级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通过不通的年纪阶段的不同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能系统化,层次化,逐步养成学生自主、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渠道、分层次强化,提高养成教育,就会学生做人。如今,人人、班班争创“文明”已蔚然成风,“养成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存在问题反思及整改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1、个别不当的行为,造成一定的矛盾激化  

我们对学生的养成过程中,主要采取监督与自律方式的相结合,然而在监督的过程中  

由于个别值周教师和学生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恰当,以及个别班主任在处理违规学生的方式过于急功近利,造成很多学生的畏惧心理,是学生对于制度的遵守,完全停留在只是为了不被值周教师抓到,一但被抓,就千方百计的找理由辩驳,甚至采取逃离的方式,更有甚者会与值周教师发生争执,激化了师生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严重违背了我们通过监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衷。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监督的方式上寻求改变,对全体值周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的监督,不仅仅是停留在只记录不教育的层面,对违规学生的处理第一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白应该怎样去做,让他们心服口服,敢于面对问题,吸取教训。其次,在班主任会议中,对违规学生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要求,让班主任改变处理方式,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怕学生违规,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更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另外通过召开学生会议、专题培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违规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逃避不是办法,敢于面对改正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的思想。让师生对监督职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让师生明白监督是为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措施的改变,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课题研究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2、行为养成的层次化不足,削弱了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  

我们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采取了分级部定目标的养成方式,每个年级都有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只注重单一习惯的养成,而在前一阶段已养成习惯“遗忘”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思路,采取“全面养成,突出重点”的思路,在继续强化各阶段严惩重点的基础上,及时对前一阶段的养成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发挥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作用。  

3、校内外行为习惯养成脱节现象严重。  

在前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养成的重点是在校内,然而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  

得到根本的改变,造成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另外一个样的结果,没有真正达到养成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行为养成的方向进行了横向拓展,重视学生校外的养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争做文明小市民”、“校内外的我”等活动,设立“校外行为监督员”,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等。尽一切可能强化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校内带校外,校外促校内,最终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化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许需要一生来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会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德育常规及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现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德育课题为先导。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一些规范要求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让这些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有意识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常规养成教育。通过课题引领,把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落实到各类德育活动。

二、以校本德育为主阵地。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我校创设了一系列校园环境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和广播”、“国旗下讲话”、“宣传廊”等校园宣传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榜样宣传,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很好地感染受教育者。同时,对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良好行为。

2、打造常规特色校园。为了实现“学会做人”这个德育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礼仪和环保节约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促进我校师生提高礼仪和环保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礼仪校园”和“环保校园”。

(1)环保行为养成教育。学校提出了“关心环境”的课题,学校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积极组织养成教育活动。激励我校全体学生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锻炼各方面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全校发动宣传,进行集体承诺、宣誓,并通过“每周一学,每周一练”形式学习文明礼仪内容,如在校尊师礼仪,在校同学礼仪、在校升旗礼仪等开展“礼仪中队”、“文明之星”评比等活动,从而促进我校师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弘扬传统文化,创建文明校园。

3.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我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杜绝安全责任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件数,降低事故等级”作为各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负责人会议是逢会必讲,学生安全教育强调“每天有一讲、每周集中讲、每月小结讲、假前强调讲”,促进了全体师生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班队会教育、安全演练、路队管理、警民合作等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保证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的达成。

三、以激励机制为保障。

中小学生由于其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一些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一下子化为持久的责任行为,必须依靠外在的教育、引导。为此,我们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改革个体评价。我校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改革,制定了对全校学生的新评价方案,该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每月组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期末进行总评,从而给每个孩子不断提升的台阶,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群体评价。学校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监督和评价,以班级卫生、纪律、早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以每周颁发流动奖牌,每月评比“常规管理先进班”和“常规管理示范班”,并把常规评比作为每学期优秀班集体考评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使学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 以家庭教育为支撑。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关工”小组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联系与沟通,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家校联系的途径与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发动家长参与学校一些主题活动,如开展了“成功家教案例”、“家庭美德”征文活动,开展了“告别生活陋习,争创文明家庭”,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巩固学校教育。

一年来,我校牢牢抓住养成教育这条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学习中受到熏陶,在体验中受到锻炼,在多元化评价中激发良好行为。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我校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钥匙——好习惯。

白马中学

20##年3月8日

 

第二篇: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文登市泽库中学     初传海  

随着泽库中学服务区内经济的发展,以往本区域乡俗中普遍存在的“刻苦学习用知识能摆脱贫困”的意识已经大为淡薄。有些学生由于长辈的溺爱,染上了追求吃名食、穿名牌而不思上进的不良习惯,其中的部分学生甚至认为父母能够挣孩子花不完的钱,自己不要说长大后没有好的工作,即便是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由此导致其缺乏认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没有压力,相应的就表现为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散漫、无组织纪律性。针对这种状况20##年我们泽库中学确定了“青春期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这一课题。经过进两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坚持奉行“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不断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把“纲”(学校确定的良好习惯养成方案)、“规”(学生一日常规)相结合,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针,实行“目标、实施、检查、激励”的科学体系,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实施过程及阶段性成果  

一、优化育人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在育人环境方面,学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在学校门口建立了48米的德育长廊以及12米的亮星展示长廊,德育长廊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分为“励志篇”、“劝学篇”、“科技篇”等,使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教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适合学生特点班风、班训,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够感受教室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制度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目的性强、易操作良好养成教育文件《泽库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一日常规”的内容从学生的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学校制定“一日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够有一个参考的依据,做到有据可循,但再详细、可行的规章制度不落实也是废纸一张,因此在落实方面我们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班主任深刻认识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学校的具体措施,从思想和认知两个方面加强班主任的认识,接着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班会等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一日常规”的内容。通过近三个周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日常规”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的朝着一个文明守纪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打算初见成效。  

学生明确了要求,行为才具有导向性,有章可循。良好的环境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的言行。正是通过制度的确立、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见成效,为我们以后深层次的引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精细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一)全员参与,管理精细化  

从长远目标的考虑我们确定了“全员参与,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确定,使我们学校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就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高速前进。        

 “全员管理”即不管你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还是在后勤部门工作的职员,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学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员,这一步就打破了过去学生管理只靠学校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变成了人人参与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全校100多个教职工以教研组为单位后勤职员为补充,分成了5大监护组,每组设立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给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学校方面对于值周教师的考核以每周10人次记录为准,学期末进行汇总,与评估挂钩。所以现在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商店,只要有学生活动的场所都能看到我们教师值周的身影。这一做法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学生违纪的现象明显减少,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已经形成。  

针对值班教师记录的学生中的问题,我们改变过去只要学生犯错就是批评、找家长,无限扩大化学生错误的做法。现在我们从“理”字着手,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让他自己说出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做。这一工作方法的改变极大保护了学生家长及学生的面子,不去触及学生的逆反心理,改善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从处理学生方法的改变学生能够理解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学生家长现在也经常的到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一个工作方法的改变却带来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带来了学校想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现在学生在校内表现的是餐厅文明就餐、餐后自觉收拾、商店排队购物、班级安静有序、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宿舍被褥整齐、空气清新的良好局面。  

正是由于我们学校在“管”和“理”方面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才使学生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促进了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注重养成,习惯自主化  

1.学习习惯的养成。  

1)抓实课前预习、错题集使用。要求老师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在下一次上课时,予以检查反馈;在错题集使用上,要求学生每天收集整理,上交老师批改,通过此举措,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落实“随堂检测” ,巩固教学效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配有“随堂检测”,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针对空班、自习时间,学生转头、抬头看的现象多,政教处采取推门进教室后快速拍照的方法,然后让班主任老师去调查是谁不遵守自习纪律,及时给予纠正。现在不必说白天的课堂上,就连晚自习,学生都能自主得去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进入教室就要自主开始学习的习惯,即使值班教师走进教室,也很少有人会抬头观望,做完规定的作业后,都能主动去学习其他的内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坐等下课。  

4)教导处每月定期对各级部进行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听课,如何完成作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每天上午正课前各科课代表都及时将作业收齐送交科任老师那儿,以便及时批改,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在每一节课的前15分钟以内效率最高的特点,老师上课在这方面都大做文章。  

2.生活习惯的养成。  

1)、以前在餐厅就餐后,碗筷一推就没事了,我们要求学生在餐厅吃完饭后,仍要排队拿着盘子主动将剩菜饭和竹签纸袋分类放到泔水桶中,再将盘子洗刷放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节约粮食、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为了抓好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政教处每天按时检查和抽查。每周进行卫生大检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走入我们的学生宿舍,你会发现他们的物品摆放有序,人手一个洗脸盆,牙缸中的牙刷都摆成一个方向,甚至手帕棉被都叠成了小方块。  

3.文明习惯的养成  

学校政教处利用班会时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学生遇到老师打招呼问候而老师无动于衷的现象,学校及 时要求 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问候,或点头示意或说“你好”,促进学生养成讲礼貌的文明习惯。  

现在不仅是在学校,即使放学后,学生也能自觉排队回家,没有了以前的搂肩搭背,高声漫骂,取而代之的是文明规范的言行,这些改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抓好基础,教育层次化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慢慢过渡到自主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初中阶段的养成教育的关键在前两年,因此我们把对初一、初二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的基础,我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对各个级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通过不通的年纪阶段的不同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能系统化,层次化,逐步养成学生自主、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渠道、分层次强化,提高养成教育,就会学生做人。如今,人人、班班争创“文明”已蔚然成风,“养成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存在问题反思及整改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1、个别不当的行为,造成一定的矛盾激化  

我们对学生的养成过程中,主要采取监督与自律方式的相结合,然而在监督的过程中  

由于个别值周教师和学生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恰当,以及个别班主任在处理违规学生的方式过于急功近利,造成很多学生的畏惧心理,是学生对于制度的遵守,完全停留在只是为了不被值周教师抓到,一但被抓,就千方百计的找理由辩驳,甚至采取逃离的方式,更有甚者会与值周教师发生争执,激化了师生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严重违背了我们通过监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衷。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监督的方式上寻求改变,对全体值周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的监督,不仅仅是停留在只记录不教育的层面,对违规学生的处理第一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白应该怎样去做,让他们心服口服,敢于面对问题,吸取教训。其次,在班主任会议中,对违规学生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要求,让班主任改变处理方式,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怕学生违规,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更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另外通过召开学生会议、专题培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违规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逃避不是办法,敢于面对改正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的思想。让师生对监督职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让师生明白监督是为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措施的改变,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课题研究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2、行为养成的层次化不足,削弱了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  

我们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采取了分级部定目标的养成方式,每个年级都有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只注重单一习惯的养成,而在前一阶段已养成习惯“遗忘”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思路,采取“全面养成,突出重点”的思路,在继续强化各阶段严惩重点的基础上,及时对前一阶段的养成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发挥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作用。  

3、校内外行为习惯养成脱节现象严重。  

在前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养成的重点是在校内,然而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  

得到根本的改变,造成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另外一个样的结果,没有真正达到养成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行为养成的方向进行了横向拓展,重视学生校外的养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争做文明小市民”、“校内外的我”等活动,设立“校外行为监督员”,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等。尽一切可能强化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校内带校外,校外促校内,最终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化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许需要一生来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会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