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现状与其改善策略

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现状及其改善策略

长沙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系 09学教303班尹晓琴

摘 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部分,但因为教师或幼儿园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与理论上都存在着严重差距。如自主意识薄弱,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限制幼儿思维发展和想像力,互动太少等等问题。为了完善物质环境以及发挥好环境的教育功能,将环境作为课程的动力载体,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总结出一些改变和完善的措施,即幼儿园应做到坚持“四原则”;让环境活起来;使环境具有弹性等。总之要严格从幼儿实际和园所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发展。 关键词 :环境创设;环境教育;问题现状;改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虽然现在的幼儿园都清楚《纲要》的要求,可是在理解上却出现了误差。幼儿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学习环境既指室内为保证幼儿学习、生活需要的自然角、图书角、美工角等的布置及墙面的装饰和美化,也指师生间、幼儿与幼儿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精神气氛。后者常被称为精神或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现状与其改善策略

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

面对21世纪的学前教育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盛大趋势,各个幼儿园更是异军突起,力争向“更好、更高、更全面”的教育宗旨靠拢,幼儿园之间在建园规模和教师队伍进行比拼外,更加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教师质量的较量。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园在进行物质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在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往往大主题较明显,具体的主次却很模糊

我们可以用一棵大树来比喻成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布置。把每次幼儿园要进行环境布置的主题比做大树的主干,一般情况下,负责环境布置的教师总会根据园里布置下来的内容去寻找所有有关该主题的一切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大树的主干和主干上的大分支和小分支。然而当布置呈现在人眼前时,往往会发现整个室内环境布置由主体到部分就只有树干和树的分支,主干部分最容易被忽略掉。这样,当我们去看着这棵大树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树干上一堆凌乱复杂的分支,没有主干部分的存在,便失去了大树本身的美感。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就如同一棵生长茂密的大树,它的成长需要各个方面的“养料”充足,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成一棵健全的参天大树,在茂密的丛林中茁壮成长。并且大部分幼儿教师将幼儿园内环境创设主

要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将班级环境的创设主要理解为墙饰。还比方说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没有包含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的材料;或者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

(二)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也是当前幼儿园进行物质环境创设的问题之一

环境与材料一经教师'精心'设计布置,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墙饰与活动材料内容、功能、操作方法上较固定。教师习惯用直接指导的方式教会幼儿使用材料,通过练习达成教师预设在环境中的教育目标。这种现象在各大园表现的很明显,我曾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了部分幼儿园的各种实习,在实习中发现这些幼儿园很容易将环境布置的位置和布置时的操作方法保留下来,以用来应付一下下一期的环境创设,并且其材料多是以卡纸、皱纹纸、硬纸之类,很少看到用现实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三) 过于强调美化环境,忽略了幼儿思维、想像力的扩展

在中国,幼儿园过分强调环境的'美化'功能,环境创设的重心放在如何帮助儿童'获得知识上',强调幼儿的接受学习;强调分科教育与划分领域的学习活动,强调区角设置的完整与材料投放的均衡,强调幼儿严格地入区活动,强调区角基本材料的配置与数量。因此,各班计算、语言、美工、科学、建构等区角一应俱全,材料基本雷同,设置大同小异,中国也不会存在像国外一些在大自然中建设的幼儿园,完全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等等。

(四)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忽略幼儿主人翁意识教师

因为考虑到孩子不能完成老师主观上的创设,或者老师对孩子心理动态的意识欠缺,所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从构思到制作都是由教师自主完成,没有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作为实习生的我们成为了帮手,孩子们却只能眼巴巴用欣赏和羡慕的眼光看那些被教师精心设计的布置,这种问题使得环境创设的作用被大大削减,很难起到应有的有效作用。 [1]

二、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大部分幼儿园对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理论大于实际,形式大于内涵

多数幼儿园展示了很多与教育环境创设有关的理论知识来丰富幼儿领域的人群,却没有在行动上作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创设。多数幼儿园在应聘时会非常关注幼师的手工和美术功底,以帮助其园进行环境创设,他们这种应聘方式表面上是秉着《纲要》的要求挑选人才,实质起的作用反而是钝化了应聘者对“环境创设”的正确意识,单纯以为只要能手工制作、能交出令招聘者满意的作品就行,从而忽略了应聘者的精神层面对环境建设同样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实践的偏差最常反映在上级来园视察的择标导向上,也反映教师只重视物质环境创设的错位思想上。

(二)在进行学习环境创设与布局上,老师和幼儿的互动太少

现在多数大型幼儿园都在致力构建多元化环境,多元化环境创设也是对当前优秀幼儿园各项工作制度已渐趋于成熟的标志性体现之一。多元化的简要定义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而将其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上面,正是与多元化教育相衔接的重要桥梁。多数教师一般要为班级创设“语言教育、游戏活动,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等环境,老师为了应付不同教育领域中所需的环境创设,常常会从各个教育当中找出环境创设的合并项,这样就缩短了时间以应付教学,但后果却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如果老师与孩子一起互动,一起讨论怎么设计墙面或地面,怎么设置“图书角、美术角、数学角”的环境装扮,要投入多少材料、多少人一起合作,会耗用多少时间等问题,有趣又有益的方法既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环境创设方面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也可以缩短环境创设的时间,更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种问题同样也是表现在老师忽略孩子的心理、不符合幼儿的特点、以成人的眼光、做幼儿的环境的思想上。以“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念为指导,教师在班级环境设计上下大力气,室内外场地布局、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等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据调查发现,80%以上的幼儿园在进行室内环境布置时,总是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追求表面上的“好看”,“漂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但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园的环境。有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像童话世界,幼儿园以环境材料是否美、精致,教师是否'手巧'衡量教师在责无旁贷阳设的作用,以绝对标准评价儿童作品质量。在成人看来,这些都漂亮极了,这类环境确实能吸引幼儿,但时间一久,幼儿就失去了兴趣。而那些在成人看来“拙劣”、幼稚的环境布置,幼儿却情有独钟。所以这种多数教师为了求新求异,不顾孩子的主观视野和心理特点,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教学方法的需要,使环境创设单纯地成为了摆设和装饰,从而掩盖和违背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

(三)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制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三、针对当前的幼儿环境创设问题提出的有关改善策略

(一)坚持将全面性、适宜性、参与性、一致性的原则贯穿到环境创设实践当中

对于环境创设原则的理解,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多少都知道一二,只是将其贯穿落实到实践中来就显得人单力薄。那么怎样将这些原则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呢?首先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要明确无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有机联系起来,去找到环境创设的重点和教育价值,才能真正的做到环境创设,进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知识水平提升。再者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要理解熟悉。一般说来经验充足的老师都能将班级创设与孩子的心理特点较好的联系起来。比如活动室材料的堆放应放在距离孩子多远、多高的地方会有利于孩子拿放,美术作品的展示应当和孩子一起去讨论怎么装扮,只有让每

个孩子都能再其视线范围内看到他们的作品和名字,他们才会领略到自己的成功与被重视感。

又比方说自然角的浇水,师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去参观浇水的过程,后亲自示范,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给自然角的盆栽浇水,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能力。落实参与性的原则实质是幼儿与教师合作努力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图,要让其养成将环境与教育联系起来进而思考创新的习惯。环境和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环境创设同样要要与幼儿教育目标相一致,并且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幼儿园在制定每一学期的周、月、期活动计划时,都应该考虑怎样使幼儿教育目标能与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也要考虑要投入哪些材料合适、投入多少、还需要创设哪些条件?只有获得环境支持的教育才能成为开启幼儿心智和创造力的有效工具。

(二)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或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如某班在搬迁活动室时,教师事先把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墙饰都拆除掉。幼儿来到时,面对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漂亮的活动室,他们产生了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教师当即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了幼儿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墙饰制成后,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同伴、教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动外,还要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问题,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如某教师正准备按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这时候有两个幼儿把动物角的蜗牛放到活动室的桌子上,于是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蜗牛身上来了。看到幼儿对蜗牛如此感兴趣,教师决定临时调整教育活动计划,积极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针对幼儿提出的“蜗牛有没有嘴”这个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求答案,使幼儿不但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初步能力。

(三)环境要有弹性,让环境活起来

一成不变的环境只会限制和阻碍儿童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联系现今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捕捉孩子对观察事物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比如说,现在孩子对“奥特曼、喜洋洋'这一动漫形象的兴趣浓厚,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这类形象搬到课堂上面来,可以让“奥特曼、喜洋洋”作为问题提出者,以牵动孩子解决问题的心理,亦可以将“字宝宝卡片”“奖励贴纸”用他们的形[3] [2]

象代替,让这些静止的具体环境活在课堂上,走进孩子兴趣范围。传统的活动室多为中间摆放几张桌子,这样的空间布局停留在“教师讲授、幼儿倾听记忆”的层面上,这样空间布局仅仅实现了教师与善于表现的少数幼儿的交流,不便于幼儿之间进行深入的、详细的、甚至有冲突的讨论,这样的空间布局使教师幼儿发展情况的观察、了解仅仅局限在对全般幼儿的大致的、模糊的、一般性的水平上,阻碍了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深入的、具体的、个别性的把握。因此,我们要充分地挖掘有用的空间,激发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桌椅摆成半圆形,让所有孩子都能和老师保持着近距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把桌椅怎么摆既好看又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老师的声音、看到老师的面孔。这样就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态度,又能方便老师观察探析孩子的举动和心理。所以我们应当打破生硬的环境布局,敢于创新、打破陈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再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环境补给孩子奇妙的想象,想办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让环境能伸缩自如,既能让孩子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能通过表像发散思维和想象。

(四)要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五)欣赏大自然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物质环境中大环境就是指大自然、大社会。对幼儿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我认为是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我们致力与如何深入浅出地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活动方案之中,并利用有趣的游戏(可利用听觉、视觉、触觉感受)和活动方案来让幼儿掌握环境知识、生物知识。如让小班孩子已认识“花”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设计了“花仙子找家”的游戏引导他们认识花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仙人掌长在沙漠中,荷花长在池塘里,牵牛花长在篱笆上??,达到了让幼儿观察与比较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体会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目的。

让幼儿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乐趣。除了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玩沙区、[4]

玩水区、观察区与种植区外,把幼儿带入大自然中做游戏会使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更加深刻与丰富。如参观农庄,到郊野公园等。除了开展探索活动的方法,还应利用多种方法途径,还可以通过社会或园所制度举办一系列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资料调查显示,约50%幼儿园与小学初中一体化的学校都会联合组织春游种植树木之类的活动。通过这种互相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幼儿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小学生们独立自主的精神,也懂得了一些粗浅的环境知识、生物知识以及爱护环境的道理。将大自然这么宽泛、包容的自然环境展示给孩子们,能让教师与孩子一起感受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而与教育目标紧密联合,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养成习惯。

归根结底,幼儿园环境创设,前提是要从园所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是培养骨干教师对环境建设的正确认识,关键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发展,才能一步步的、更好的构建好这一复杂而系统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contents/78/582.html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前教育研究,2011,(7)

[3]王卓.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12,(3)

[4]让孩子与环境真正对话 中国教育文摘网

[5]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初探 中国教育文摘网

[5]

 

第二篇:幼儿园运动环境创设之策略

小空间 大运动

——幼儿园运动环境创设之策略

宁海县跃龙中心幼儿园 李晓萍

内容摘要:“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占地面积小的幼儿园如何摆脱自己的困境,完成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呢?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调动所有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开拓丰富多彩的运动区域、提供风土气息的活动材料、建构科学系统的活动内容、形成灵活多样的指导策略、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等策略,对又小又旧的运动环境进行了探索改造,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 幼儿园 小空间 运动环境 改造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这是新《纲要》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明确提出的要求。确实,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其一生的健康也赢得了时间。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在园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许多幼儿教师正在努力实践着《纲要》的精神。可大家都知道,开展体育锻炼需要有一个较为宽敞的运动场地,而我园就如许多创建于90年代初的幼儿园一样,园舍大多存在着一下的特点:占地面积小,活动空间少,楼道狭窄,结构不合理。可园址却处在寸金寸土的闹市区,拓展遥遥无望,生源年年爆满。是自叹自怨,安于现状?还是因地制宜,锐意改革?我想,在提倡发展内涵的幼教改革春天里,场地小、园舍老,这既是发展的弱势,也是改革的优势,只有变弱势为优势,才能完成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1

二、困境透视

1、 场地的困境

弹丸之地的幼儿园东、南、北三面都是高楼,西边的围墙之外是一片较为破旧的民居,走进狭小的天井,朝四周一望,真有点“井底之蛙”的感觉。由于地处老城区的黄金地段,幼儿园一直无法拓展。本就四方一溜的户外场地,因西北角约10平方米教师车棚的割据,西边与东南角的盆景占据,及东北边冬青树的簇立而就显得更加的拮据。

三个班的孩子一散开,场地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每天早晨8点整,下午班老师推着车子穿过活动场地,紧挨着大型玩具的一溜的教职员工的车辆以及枝叉交错的盆景都给孩子们的运动埋下了安全隐患,教师们时常念叨:“活动场地实在太小了,带着孩子们玩提心吊胆,害怕一不小心撞破了头,挂花了脸,哎,真难受!”“好羡慕别的幼儿园,场地宽敞!”家长们议论着:“你们幼儿园别的都好,就是活动场地太小,园大门出口太窄。”

2、 教师的烦恼

教师A:“又要自制体育器械了,上次做的玩具幼儿园评比之后都放哪儿了?都不见了?玩都没玩过,真的太可惜了。”教师B:“自己做的自己藏,孩子玩了几次后都不感兴趣了,我都不知把它塞在什么地方了,别人做的是什么,不知道,很想借用,不过太麻烦。”教师C:“辛辛苦苦做的,派不上用场,真是劳命伤财,没兴趣。”

幼儿园教师心灵手巧,这是整个社会都公认的事实,在教师手中,司空见惯的瓶子、竹竿、布条都能变成孩子们喜爱的玩具,甚至闲置的茶杯盖、淘米箩、小板凳都能再次发挥它们的用处。同时教师们心里也明白,《纲要》中所提倡“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要求,都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来实现,而玩具是促进幼儿游戏,提高幼儿兴趣的最好的伙伴。可辛苦的制作,满腔的爱心不能作用于孩子身上,教师们感到自己的忙碌体现不了它应有的价值,也就因此失去了自制玩具的热情。

3、 园方的苦恼

教师对于自制器械的烦恼,幼儿园看到了,但作为幼儿园也有自己的苦恼,可以说对自制玩具是“既爱之,亦恨之”。

自制的器械花样多,成本省,可以减少幼儿园的玩具成本支出,便于及时增 2

添急需的有针对性的玩具,同时可以在全园树立节俭、环保的理念,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为了自制体育器械的充分利用,幼儿园也动了不少的脑筋,但均以失败告终:

[苦恼一]为了让教师一目了然的知道幼儿园有哪些器械,为了锻炼时幼儿能自主选择并取用方便,自制体育器械以全方位开放的形式,展示在一楼室内操场,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得兴趣盎然、井然有序,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投入,幼儿园里谁见了谁都开心,孩子、老师、园长??下午4点离园时间,幼儿园操场比晨间活动时还要热闹,展台上的自制玩具倾巢而出,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玩不到喜欢的玩具,就左手拿着“滑板车”,右手抓着“火龙球”,眼睛盯着孩子玩跳马。孩子们玩了这样,又玩那样;玩具是玩到哪儿,就丢在那儿,全然忘记了老师说的要爱护玩具,要归回原处。因为家长在旁,孩子们对老师当场的劝说不予理睬,15分钟过后,操场上一片狼籍。整理、修补、教育;再整理、再修补、再教育,效果甚微。几天后,器械碎的碎、断的断、破的破,教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苦恼二]看着“全开放式”不行,幼儿园在楼梯腾出了一角,摆放体育器械,每天需要什么,教师去拿,由于地方小,品种多,渐渐的,找玩具也就越来越费时间了,去找的老师也就越来越少了。眼看这种方法越来越麻烦,就实行每人自行保管自制的器械,需要时相互调换、借用。可最终也就出现了前面教师所说的现象,自己的几种玩烦了,别人的是什么不知道。

随着《纲要》的逐步实施,它的精神也渐入人心,不管是教师还是园领导都充分认识到了健康、运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游戏、玩具的不可估量性,也认识了挖掘本土资源的可行性,所以幼儿园积极倡导教师挖掘本土资源,开展自制器械活动,同时也为器械的充分利用开动了脑筋,可由于空间的限制,自制器械的运用就成了“瓶颈”。既然“运动、游戏、玩具”对孩子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就得跳出原有的思维,在小空间中寻求蕴含的运动价值。

三、探索改造

从20xx年9月开始,幼儿园借助了教研员和所有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多种策略,对幼儿园的运动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改造。

[策略一] 开拓丰富多彩的运动区域

在静态的环境创设中,我园遵循因地制宜性、季节性、安全性等原则合理开 3

拓游戏场所,变静为动。

1、地面发散

9月初,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不时有园长、老师乃至教研员在察看、议论、商讨,不明原因的家长一开始总问着同一个问题:“李老师,我看你经常在幼儿园转来转去,干什么?”

国庆长假7天中,旧车棚、旧橱窗消失了,多余盆景搬离了,部分冬青树铲除了??10月8日早晨,我在校园迎接大家,也迎来了老师、家长的同一个问题:“李老师,幼儿园怎么变大了,变亮了?”

接下来几周,老师、阿姨去黄坛溪中搬来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去竹林村买来了棕榈树、竹子,去前童农家要来了玉米杆和玉米棒??全体教职员工和师傅一起,埋石头、树竹子、排棕榈、铺地垫??统感训练区、爬杆区、轨道车区、玩沙区、木桩区就渐渐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郑懂小朋友对外婆说:“我们幼儿园天天都在变,变‘大’了,也变得漂亮了。”

2、 立体开发

这几天,幼儿园开始对操场上四根水泥柱产生了兴趣。这四根又高又粗的柱子,竖立在室内操场与室外操场之间已有10年,它不仅阻断了运动空间,而且制造了安全隐患,老师们心里一直痒痒的,恨不得立即把它搬走,那么现在能不能改造它,为我所用呢?

“给它们装软梯和绳网吧,上次参观消防队,孩子们不是对他们的软梯跃跃欲试吗?”大班段的老师提出了建议。“好主意”这个方案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同,4根柱子,就形成了孩子们的攀爬区。

紧接其后,大树下吊起了高低不同的松果、网球,这是天然的跳跃区;围墙上挂起了大小、高低不同的轮胎,这是两用投掷区;楼梯墙面装上了触摸板,这是日常触摸区??

3、空中延伸

在进行地面发散和立体开发的同时,我们又打起了楼顶的主意,“做一个楼顶操场”的方案让全体教职工一阵兴奋,在大家的急切盼望中,橡胶地毯铺好了、安全网拉上了、杉树吊桥装上了??平衡区在楼顶操场建成了,孩子们又多了一片活动天地。

4

原来又旧又小的运动环境,经过撤、移、建、添4道手续,仅地面运动面积就增加200多平方米,不仅如此,还因地制宜开辟了近10来个运动区域,同时加上楼道上开展的触摸、拍打、投掷、走迷宫、顶沙包、推小车等。使幼儿形成上下呼应,纵横交错的运动环境。

[策略二] 提供风土气息的活动材料

动态的环境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在创设和利用动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生活化、趣味化,变动为新。

1、生活化

生活化的游戏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好奇心,而且既经济又环保,与当前办"低成本高质量"幼儿园的理念相一致。如:软梯、云梯、爬梯,蒲团、畚萁、米箩,竹杆、铁环、奶粉罐,无一不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运动。

2、趣味化

为幼儿提供趣味化的游戏材料体现了“快乐运动,健康成长”的理念,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环境中,能释放积极的情绪、展示灵敏的身姿,克服畏惧心理,树立成功的信心。如游戏“郊游”,幼儿背上小书包,走过“吊桥”,翻过“山坡”,跨过“田埂”来到目的地,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情节中,相互鼓励,互相学习,克服畏惧心理,从而达到健康成长的目标。

[策略三 ]建构科学系统的活动内容

1、系统化

在安排一系列体艺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如:在玩球这个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水平的不同,分成了小班拍皮球、中班拍网球、大班拍乒乓球的系列玩球游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再如:小班孩子要学习三轮童车,中班孩子学的是踩踏车,大班则学滑板车。不论是内容的系统性,还是这些器械间的内在联系的序列性,都充分地发展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运动能力.

2、多样化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符合当代幼儿在活动方式上显示出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参与需要的特点,同时也考虑到年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存在,让 5

幼儿在与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中互动,促进每个个体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在材料投放中,我们的主要方式有:不同的材料,同一个指向。如“爬”,我园提供的材料有适合小年龄幼儿的“山洞”、米箩、板凳,有满足大年龄幼儿向高处攀爬的爬梯、软梯、网墙等;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尺码:有的是轻重差异,如拳击沙袋它有8斤的,9斤的,12斤的,14斤的;有的是大小差异,如轮胎有的是汽车轮胎,有的是电瓶车轮胎;有的是高低差异,有4级爬梯、有5级爬梯;有的是难度差异,在“宝宝大胆走”的游戏中,我们设计了3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条条路”(平衡木),一条是“圈圈路”(轮胎),一条是“摇摇路”( 梯子),为幼儿学步提供各种各样练习自然走的机会,孩子们兴趣盎然。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不仅使幼儿的动作得到发展,而且注重了个体差异和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了提高。

3、可变性

为幼儿提供可变性的游戏材料,体现了一物多玩、灵活多样的器械特征,如由各色布条制成的“五彩裙”,小朋友动手动脑玩出了许多的花样:“追彩云”游戏,教师(幼儿)穿上五彩裙,幼儿追逐,以拉下彩条多者为胜;“采云朵”游戏,把五彩裙展开挂在高处,幼儿纵跳拉彩条;“抛彩球”游戏,把彩条揉成一团抛向空中,再接住;“揪尾巴”游戏,把彩条挂在身上,幼儿互相躲闪追逐;“舞彩龙”游戏,把几条五彩裙相连形成一条彩龙,彩龙随着孩子们的活动在场地上上下翻飞;“牵牛牛”游戏,彩条交叉相互拉动;“炒黄豆”游戏,将彩条拉平,边念儿歌边同向翻滚炒豆子;“踏彩云”游戏,把彩条间隔摆放,幼儿玩各种间隔走,间隔跳游戏等等。

可变性还体现在不同材质之间的材料多变组合运动。如竹梯,单个儿放在地上,可以走平衡、跳格子;齐心协力扛起来,就成了开火车的游戏;两头架在轮胎上,就可以练习悬空平衡;一头与爬梯连接,就变成了“攻城墙”游戏,这样的百变组合举不胜举。可变性材料能不断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提高使用率,并能节省开支;可变性材料还能丰富活动内容,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勇于创新。

6

[策略四] 形成灵活多样的指导策略

有了运动材料的支撑,幼儿与运动材料之间的互动,主要采用整班流动和年龄组交替的组织形式,定向与自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交融的指导策略。

1、整班流动

整班流动就是一个班的孩子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主要共同练习一种动作,一周内对不同的动作流动练习,如周一走跑跳,周二投掷,周三钻爬 ??整班流动有利于幼儿熟悉各种材料和玩法,有利于教师指导,也有利用各种动作平衡发展。

2、年龄组交替

年龄组交替是解决户外场地狭窄,几个班同时出现在场地上,活动根本无法展开的弊端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大班和中小班两个年龄组的晨间户外活动是在7点半至8点半的一个小时时间里交替进行的,各类户外游戏是通过上下午的交替而展开的。年龄组交替既充分利用了户外场地,又让各年龄组的幼儿通过几个时间段和楼道运动的补充,保证了每天2小时的运动时间。

3、定向与自主相结合

定向指的是每天晨间户外活动锻炼的主要动作是预设的。如周一走跑跳,周二投掷,周三钻爬??这是定向的大内容,但是达到目标的途径由幼儿自主选择.以周二投掷“看谁投得远”为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开展游戏锻炼,如投球进蓝、炸碉堡、给动物喂食等。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目标,又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4、集中与分散相交融

幼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材料,就可在规范的范围内分散练习,这是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的最佳时机。集中分成部分集中和整体集中,部分集中就是对能力相对较弱的部分幼儿进行集中指导,或鼓励、或示范、或纠正,或引导,使他们尽快跟上大部队的步伐。整体集中就是把全班幼儿集合起来,共同练习今天预设的主要动作.在整体练习过程中教师所观察到的,就成为下次或平时个别指导的依据。

以上两种组织形式和两种指导策略的开展,使幼儿的发展目标通过他们的主动学习得以落实,让每位幼儿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7

[策略五] 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1、时间保障

有了空间和材料的保障,如何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呢?我园采取分时间段安排和楼道运动相补充的原则。上午7:30——8:30晨间户外活动;8:30——9:10趣味早操活动;中午11:40——12:55餐后散步活动,这是三个全园统一的锻炼时段,然后幼儿园通过课表把娱乐游戏、户外自选游戏、健身游戏、综合体艺活动、玩沙玩石等活动一一落实,再加上楼道运动的补充,完全能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

2、设备保障

紧靠室内操场的南墙,有一座长约5米漂亮城堡,里面装着近50种的自制运动器械,实行半开放式的管理。每天清晨7点20分,门卫吕师傅一一打开城堡的每一扇门,各种材料、各种用途的器械就一一展露在我们的眼前;7点30分,大班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城堡右边的“晨间活动一览表”和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器械,在各区域的范围开展晨间锻炼;7点55分,大班的孩子将自己手中的运动器械一一归于原位;8点整,中小班的孩子来选择器械了;9点20分至16点整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到城堡来选择器械了;16点整,城堡的门关上了。开门、选择、锻炼、关门,这样的规定动作和程序,每天都在城堡中演绎着。同时每周六下午,保育员都对城堡中的器械进行清洁与整理。

运动城堡的建立解决了幼儿园之前的困境,使每位教师自制的器械得到了全园幼儿的共享,不仅取用方便,而且发挥了教师和幼儿的自主权,调动了他们的运动积极性。同时,半开放式的管理,避免了离园活动时间家长和孩子对器械的破坏性,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制器械的运动价值。

四、初见成效

随着运动环境探索改造的成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们乐了。每天早起参加晨间锻炼的孩子多了;运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如蒙一班的孩子,运用彩色竹梯和其他器械百变组合,玩出了“走平衡” 、“跳格子”“攻城墙” “开火车”、“过小河”、“抬花轿”等多种花样,这样的创造性活动,每班都能略举一二;放学后亲子间的运动丰富了:有 8

母女俩一起走平衡的;有父子俩一起比投掷的;有爷孙俩合作爬软梯的??还涌现出一批小“老师”,指导着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老师们笑了。运动城堡使用二周后的反馈会上,教师们开心地说:“现在带晨间户外活动可轻松啦,有那么多的运动区域,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可供选择,孩子们玩起来可投入啦,不需像以前一样,为每天玩什么?怎么玩操心。”小一班的柴老师还说:“李老师,现在你给我任何一种器械,我都能带着孩子玩一上午。”

幼儿园更自信了。运动环境探索改造的成功,给幼儿园增强了实践新《纲要》的信心:幼儿园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人的理念,只要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因地制宜地创设环境,构建活动,形成策略,小空间也能开展大运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人民教育》(2007.5) 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