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总结

7 浅基础

7.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①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②应控制地基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墓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不利截面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

③基础的型式、构造和尺寸,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需要,满足地基承载力 (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7.2 浅基础的类型:

据基础刚度分: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据形状和大小可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壳体基础;根据基础所用材料的性能可分:砖砌体、石材及石材砌体、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和钢筋混凝土。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7.3.1度一般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

7.3.2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设施,基础和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7.3.3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 0.5m。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7.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原位试验法: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7.5偿性基础概述:又称浮基础,是指建筑物基础开挖卸去的土重部分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的基础。

8 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

8.1.1 桩基础的类型

(1)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型桩。

(2) 按桩材分类:木桩、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钢桩、组合材料桩。

(3)按成桩方法分: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

(4)径大小分:小直径桩、中等直径桩、大直径桩。

(5)施工方法:预制桩和灌注桩

8.1.2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它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而成。承台:承台将所有桩的顶部由联成一整体并传递荷载。在承台上再修筑桥墩、桥台及上部结构。

8.1.3桩基础适用条件

(1)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

(2)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如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3)当地基计算沉降过人或结构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性)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低压缩性)土层,减少结构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

(4)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桩基础可减小施工困难和避免水下施工;

(5)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结构物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震对结构物的危害。

8.2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工作性状

8.2.1桩的荷载传递: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将发生弹性压缩,同时桩顶部分荷载通过桩身传递到桩底,致使桩底土层发生 压缩变形,这两者之和构成桩顶轴向位移。桩与桩周土体紧密接触,当桩相对于土向下位移时,土对桩产生向上作用的桩侧摩阻力。在桩顶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这种阻力,故桩身截面轴向力随深度逐斩减小,传至桩底截面的轴向力为桩顶荷载减去全部桩侧阻力,并与桩底支承反力(即桩端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2.2单桩的破坏模式: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桩周土的抗剪强度、桩端支承情况、桩的尺寸以及桩的类型。

8.2.3桩侧负摩阻力

(1)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临近桩地面有较大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

(3)降低地下水位,土有效应力增加,产生显著沉降。

8.3 群桩竖向承载力

8.3.1群桩:由若干根单桩组成,上部用承台连成整体。群桩效应: 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称其为群桩效应。群桩效应受土性、桩距、桩数、桩的长径比、桩长与承台宽度比、成桩方法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8.2.2群桩效应系数:用以度量构成群桩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因群桩效应而降低或提高的幅度指标,如侧阻、端阻、承台底土阻力的群桩效应系数。影响群桩效应的因素:①承台刚度;②基土性质;③基桩间距。

8.4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的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执行。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桩身正截面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对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6mm)所对应的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式(5.7.2)

(5)验算永久荷载控制的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应将上述2~5 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0.80;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宜将按上述2~5 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1.25

8.5其他深基础

8.5.1把基础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大于5m或大于基础宽度。在计算基础时应该考虑基础侧壁摩擦力的影响。这类基础叫做深基础。

8.5.2沉井基础。特点:这种基础现采用较少。由于它整体性好、刚度大、传力可靠,在大跨度和深水地区修建桥梁仍被采用。

8.5.3地下连续墙

定义: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墙壁。

分类:

(1)按成墙方式:桩排式、壁板式、桩壁组合式。

(2)按用途:临时挡土墙、防渗墙、用作主体结构兼作临时挡土墙的地下连续墙;

(3)按填筑的材料:土质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现浇和预制)和组合墙(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现浇混凝土的组合,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自凝水泥膨润土泥浆的组合)

9 地基处理

9.1.1地基处理

对象:一般是软弱土地基和特殊土地基。目的:①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即提高地基承载力;②改善地基土的压缩特性,增加其密实度,减小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③改善其透水性,消除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变形要求的目的。

9.1.2特点: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通常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和变形条件的要求,因此工程中常需对此类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9.2 换填垫层法

9.2.1定义:将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回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材料,并加以夯实或振密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地基处理。

9.2.2作用:①提高地基的承载力;②减少地基的沉降量;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④防止冻胀;⑤消除冻胀土的冻胀作用。

                                                                                                                                                                                                               

9.3 预压法

9.3.1定义:在建筑物建造前,,对天然地基或已设排水体的地基施加预压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地基处理方法。

9.3.2加固机理: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后,孔隙水被缓慢排除,孔隙体积随之逐渐减少,地基发生固结变形。适用: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9.4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9.4.1定义:反复将夯锤(100~40 T)从高处(10~40m)自由落下,给地基冲击和振动能量,强制压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还可改善地基土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

9.4.2用于:处理松散的碎石土、杂填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粘土、湿陷性黄土;在高饱和度的细粒土地基上应慎重使用。

9.5 振冲法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9.6 挤密法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

9.7 化学加固法

是利用某些化学溶液注入地基土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质或使土颗粒表面活化,在接触处胶结固化,以增强土颗粒间的连结,提高土体的力学强度的方法。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硅化加固法、碱液加固法、电化学加固法和高分子化学加固法。

9.8 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该法适用于条基、独立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9.9托换技术

解决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基础加固或改建问题,解决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下修建地下工程,以及新建工程临近原有建筑物而影响到原有工程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分为①补救托换;②预防托换;③维持托换.

10 特殊土地基

10.1 湿陷性黄土地基

10.1.1湿陷性黄土,就是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具有这种特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不具有这种特性的黄土称为非湿陷性黄土。

10.1.2湿陷系数的确定                

 湿陷系数是判定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以及湿陷性的强弱程度的数值指标,以δs表示。该指标是通过室内试验内的浸水试验求出的,土样在某压力下的湿陷系数δs用下式表示:

10.1.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的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值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来判定。

10.1.4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和施工,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设计和施工原则外,还应针对湿陷性特点,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地基处理,以消除产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②防水和排水,以防止产生引起湿陷的边界条件;③采取结构措施,以改善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和抵抗的能力。

10.2 膨胀土地基

10.2.1定义: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的土,称为膨胀土。

膨胀土的特点是土体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比如伊利石、蒙脱石,在环境湿度变化影响下可产生强烈的胀缩变形。

10.2.2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及对工程的危害

(1)膨胀土的工程特性

①、胀缩性②、崩解性 ③、多裂隙性 ④、超固结性 ⑤、风化特性 ⑥、强度衰减

(2)对工程的危害

 ①、对建筑物的影响:胀土地基上易遭受破坏的大多为埋置较浅的低层建筑物,一般是三层以下的民房。房屋损坏具有季节性和成群性两大特点,房屋墙面角端的裂缝常表现为在山墙上出现对称或不对称的倒八字形缝,外纵墙下部出现水平缝,墙体外侧有水平错动,由于土体的胀缩交替,还会使墙体出现交叉裂缝。

②、对道路交通工程的影响:膨胀土地区的道路,由于路幅内土基含水率的不均匀变化,从而引起不均匀收缩,并产生幅度很大的横向波浪形变形。雨季路面渗水,路基受水浸软化,在行车荷载下形成泥浆,并沿路面的裂缝和伸缩缝溅浆冒泥。

③、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10.2.3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建筑时,除对建筑物的设计、布局和施工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应对膨胀土地基进行处理,以减少其胀缩量。

(1)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根据采取的基础形式、处理方法及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并考虑膨胀土的膨胀性、膨胀土的埋藏深度及大气的影响深度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

 应充分利用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并采用缩小地基的基底面积,合理选择基底形式等措施,以增大基底压力,减少地基膨胀变形量。

(3)地基的防水保护措施

 加强对建筑物周围的显度控制,减小气候和人为活动对地基土含水量的影响,从而控制膨胀土的胀缩变形。

10.3 红黏土地基

10.3.1定义: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称为红粘土。其液限一般大于50%,上硬下软,具有明显的收缩性,并裂隙发育。

10.3.2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 高塑性和分散性.

(2) 高含水率,低密度。

(3) 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4) 不具湿陷性,但有明显的收缩性。

10.2.3红粘土地基危害及处理

(1)地基的不均匀

a、当下卧岩层单向倾斜较大时,可调整基础的深度、宽度或采用桩基等进行处理,也可将基础沿基岩的倾斜方向分段做成阶梯形,从而使地基变形趋于一致。

  b、对于大块孤石石芽、石笋或局部岩层出露等情况,宜在基础与岩石接触的部位,将 岩石露头削低,做厚度不小于50 cm的垫层,然后再根据土质情况,结合结构措施进行综合处理

(2)土中裂缝的问题

  a、土中出现的细微网状裂缝可使拉剪强度降低50%以上,主要影响土体的稳定性,所 以,当土体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外侧地面倾斜、有临空面等情况时,应验算其稳定性,对于仅受竖向荷载时,应适当折减地基承载力。

  b、土中深长的地裂缝对工程危害极大,地裂缝可长达数公里,深可达8~9m,在其上的建筑物无一不损坏,这不是一般工程措施可治理的,所以原则上应避免地裂缝地区。

(3)土的胀缩性问题

10.4 冻土地基

10.4.1定义: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按冻结时间可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

10.4.2冻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冻胀作用常以冻胀量、冻胀强度、冻胀力和冻结力等指标来衡量。

10.4.3冻害

(1)土的冻胀性及其危害:在冻结过程中,造成土体不均匀的冻胀,使地基隆起和边坡变形,这是使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冻土的融沉性及其危害:与冻胀性相反,冻土融化后由于冰融化为水时体积缩小,使土体产生不均匀热融沉陷,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破坏。对于季节性冻土,冻胀作用的危害是主要的;对于多年冻土,热融作用的危害是主要的。冰胀和热融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一般是冻胀严重,热融也严重。

10.4.4冻土地基的防治措施

①、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根据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下列地段布置建筑物:

     a、干燥而较平缓的高级阶地上。该地段一般地下水位低,土层比较干燥,冻融时土的工程性质变化小。

    b、粗颗粒地层分布地段。

    c、避开地下冰发育地段、有地面水流或地形低洼易积水地段。

②、保持原有冻结状态。建筑物应有通风的地下室,减少热量由建筑物传入地基, 因而基础常用导热性低的材料构成。

③、消除原有热动态,其方法有:

    a、将基础穿越受季节性影响的冻层,而置于多年冻土层或非冻土层上。

    b、将基础置于融化后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土层上。

④、采用集中荷载的扩大柱基,以抵制冻胀和融沉所产生的不均匀变形;或设置大面积基础板,以及增强结构刚度,以抵制不均匀变形。

⑤、排水防水。水是使冻土在冬季冻胀夏季融沉的主要原因,因此地基应有较好的排水防水措施。对有冰锥、冰丘分布地段更应采取有力的地面水或地下水的排水措施。

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

在工程建筑中,地基加固处理是每项工程施工之前的首要工作。要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处理好地基是关键, 因为地基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而地基的承载力和地下水位通常对施工方案的拟定也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不少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地基处理环节中被广泛应用,这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地基处理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1.主要的地基类型

地基就是承受建筑物全部载荷的部分土层基础。在工程实践中,地基主要有几种分类, 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那些本身承载力较强,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则为天然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岩石地基,例如花岗岩、石灰岩等,这类地基的承载力很高,通常为50OkPa一4O0OkPa以上;碎石地基或者未经过风化后未胶结的散粒土,承载力为2OOkPa一800kPa;砂类土地基,承载力为1OOkPa一400kPa。人工地基就是必须要通过认为处理后才能投入建设的地基,最常见的就是软土地基。

2.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2.1砂垫层与砂石垫层换填

砂垫层与砂石垫层最好是选择较为坚硬、级配良好的粗砂、中砂、碎石、石屑或是其它的工业废料来做换填材料。因为有的地方可以缺少粗砂、中砂,那么可以用细砂代替,但要掺入 定量的卵石或碎石,详细的掺入量根据施工标准设定(含石量小于等于50%)。施上的砂石材料巾不能有垃圾等固体杂物。施上前需要先验槽,清理T净沟槽,保证基槽边坡的稳定性, 如果施lL处边坡有沟、井 孔洞等,需填实后再行施 。砂垫层与砂 垫层的底山敷设最好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深度不同, 施I‘时就应先深后浅。土向开挖层斜坡状或塔接形式,塔接 ‘定到夯实。 分段施I.中,接头处应做成斜坡,向每层斜坡的错开距离为0.5m到1Ill之间, 再进行充分压实。如果使用碎石垫层进行换填, 应保证基坑的软土地基不出现局部损坏, 此时,须在基坑底部、四侧铺设一层砂, 要等到砂层敷设完毕后再进行碎石垫层。砂垫层与砂石垫层药分层铺垫,并压实, 主要的铺设方式有以下几种: 平振法、水撼法、插振法、碾压法及压实法等。平振法苏勇平板式振捣器对土层反复振捣,直到振捣结果符合施工要求时才停止施工,平板式振捣器在施工时会出现移动,为了避免振捣面积出现不搭接的现象,每行须搭接三分之一。每层的铺设砂石的厚度维持在2OOmm到25Omm之间,其最优含水量为15%到2O%,但在含泥量较大或细砂的沙铺筑砂垫层中, 不宜使用该方法。

2.2浆液灌注加固法

灌浆法就是通过气压、液压或电化学的原理,将那些可以凝固的浆液注入到地基中的裂缝处,改善地基土的物理性质。该方法主要使用的浆液材料是水泥浆液和各种化学浆液。水泥浆的水泥标号为4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可以该类水泥中含有水泥颗粒,是粒状浆液,对于小空隙的土质不宜使用,所以,浆液灌注加崮法主要适用砾砂、碎石或大裂缝岩石的加固中。

化学浆液是用以水玻璃为主的水玻璃一水泥浆液,水玻璃一氯化钙以及单纯的水玻璃等。如果用这两种浆液进行加固,称之为双液法,使用一种浆液的,叫单液法。双液法主要用于中砂、粗砂、碎砾石等土层的加固。施工中,两种浆液会起化学反应,形成硅酸胶凝体,让疏松的土质黏合到一起,增加土层的强度。该浆液凝固快,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压力。灌浆技术加固软路基,技术上是绝对可行的,施工效果和质量都较好,能明显提高地基的承压力和稳定性。根据灌浆法的特点和工程的实际需要,灌浆法主要可运用于砂及砂砾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粘性土地基的加固中。而今,灌浆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也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一岩土ll_程化学。

2.3粉体喷射法

采 牛石灰和水泥等作为 化剂的粉体原料, 利用专业的深层搅拌机深入地基将地基土和 化剂搅拌均匀,d-"~L过程中, 化剂和土壤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硬的拌和土体, 以代替部分软t,组成复合地基。粉体喷射法的适 范围 深层搅拌法法相同,但针对含水量较少的粘性十,处理效果不显。与深层搅拌法(湿法)相比, 在土质融合过程中,化剂会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 使土体 结。因此,该方式适合7层以下的工业与民片j建筑。

2.4振冲碎石桩法

利用振动沉桩机将钢套管深入地基土中,通过这条管道将碎石灌入地基土中的方法称为“振冲碎石桩法”,这种方法形成的碎石桩体与原地基土互相渗透,形成复合地基,加强地基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能力。它与砂桩施工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较砂桩施工容易出现断桩的问题,因为沉桩到达某个基层之后,灌石料本身的重量无法克服孔隙水压力造成的活瓣不张,导致碎石脱落,出现断桩,故用浮漂观测确定拒落部位,适用反插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振冲碎石桩法适用于松散的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疏松的砂性土,但对于饱和粘性土的加固适用,还需慎重选择。

2.5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的主要施工材料的含泥量不宜超过30%,卵石与碎石的最大直径也应保持在50mm以内。当建筑地基属于软土地基,最常见的加固方式就是排水固结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排除土层空隙中的水分,加固土体,减少沉降的同时加固土层的承载能力。排水固结是通过排水和加压两个系统来完成的,主要分为堆载顶压法、沙井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等。堆载预压法就是在建筑施工之前,通过其它荷重或堆土的手段,对地基加压,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减少建筑完成后出现的大规模沉降。同时,为了提高承载力,缩短加压的时间,施工中,常在地基打入沙井,再进行堆载预压,这种作为成为沙井堆载预压法。

3.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和施工要点

根据建筑施上的类型和具体荷载量,仝商结合施工当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以及相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实施综合分析, 选择几种可靠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对选定好的地基处理方法, 还需根据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基土上进行实验、测试,检验数据到达施工要求后,才能采取该种地基处理方案,如不符合施工要求,则及时查明原因, 更换方案。地基处理中,砂垫层的承载力主要是靠原料的配比决定的,实践证明,砂垫层最好使用粗砂,并适当加水,碾压充实,碎石的直控制在5cm内,然后将砂石搅拌均匀备用。再开挖基坑敷设砂垫层时,不得破坏土层结构,因此,在基坑开完完成后及时回填,土层不得在露天情况下暴露过久,也要预防其渗水,更不得任意践踏坑底,如果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还应做好排水和防水措施,保证基坑物积水,在淤泥质粘土等软弱的基坑表层上铺抗拉强度较高的合成纤维布或竹筋等,再在上面填砂或石,这样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同时预防地基出现位移, 影响地基处理质量。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建筑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建筑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它的施工质量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施工中,地基处理是关键,改善地基环境,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是建筑工程人员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节约材料、节省工期、新颖先进又经济的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