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短片艺术与创作新论(章节安排)

短片艺术与创作新论

目前短片创作方面的书籍、教材大都内容宽泛,有的信息全介绍多,有的注重商业性。在短片创作教学实践中,依据现有教材,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在短片理论方面,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关于“短片”的主体性研究。既短片的概念、定义、分类、特点、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有短片创作教材中的理论部分,主要是把专题片、纪录片的理论照搬过来,不能有效概括和指导短片制创作和研究的现状。没有主体性的确立,所谓“短片”理论,不过是空中楼阁,会失去研究基础和明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这正是项目的理论研究价值所在。

在短片创作方面,前期准备上,学生剧本(特别是在短剧)创作能力的提高是难点,剧本普遍缺乏深度;中期拍摄阶段,在场景、关系、空间方面把握能力差,运动段落处理不好,场面调度意识不强;在后期编辑上,剪辑点的把握和镜头的衔接不准确,剪辑的艺术感不强,声音处理和声画结合也是弱项。

《短片艺术与创作新论》会在以上诸方面有所突破,增强针对性,更符合短片创作教学的实际需求。

学生的论证材料:

随着数字时代的艺术化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短片以其“短、快、精、随意”的特性,迎合了时代张扬个性、追逐娱乐的需求,成为一种时尚的自我表达方式。当下与短片相关的流行名词有:视频短片、飞视、短视、微视频等,这些新颖的名词吸引了现代人的眼球。短片借助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日益广泛,但是,关于短片的创作研究还是接近空白。

短片创作的现状:

DV爱好者(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短片创作为网络视频短片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作用。网络给予了校园内的广大学子用影像表达自我主张的机会,以 DV创作为主体的各种影像活动、社团活动各大高校里活跃流行。

近年来,涌现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短片作品,比如陈凯歌导演的《十分钟年华老去》、焦波导演的《俺爹俺娘》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传播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短片在影像竞争市场中也暴露了自身的缺陷和危机,比如模式的广泛复制、影像内容的参差不齐、影像隐私侵犯、无病呻吟等等,有些甚至是对主流电影作品进行重新结构或者恶搞,以一种娱乐的,自我宣泄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态度。短片的影像传播目前还没有进行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约束。在短片的影像传播过程中,很多创作者或运营商为了追求作品的点击量,对影像进行了大量的恶搞而且花样百出,形成了网络上的影像垃圾。

所以,目前的短片作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下问题:

1)无个性化。校园 DV 短片虽然没有商业利益的驱使和进入电影发行体系的渴望,但是,大学生似乎更在意用“无厘头”的、搞笑的方式来制作作品,或者简单的表面化的模仿一些经典影视作品,除了一些搬用的痕迹,很多作品没有传达出作者的独特体验。

2)粗鄙化。当下DV 群体浮躁的心态导致很多作品的粗鄙化,为了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点击率,从而获得虚荣心的满足,作品面目除了无休止的搞怪。

3)无生活化。无疑,有些经典电影对短片创作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往往一味的模仿某些大片的剧情,假大空的剧情和表演,脱离了生活的实际,作品中模仿的、虚构的、非生活的剧情,仅仅停留在世俗生活的外表临摹,未能沉入内核挑出别致的精神之花。这就是当下短片创作的现状。

以上现象,一方面,需要对短片创作和传播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更需要对短片创作进行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总结短片创作经验和规律性的要求,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对短

片创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理论研究现状及意义:

目前,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多倾向用时间长短来界定说明是“短片”,对“短片”时长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在现今的电影界,并没有对一部短片的长度上限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界定短片的时长为30分钟。查阅已有的所谓短片创作方面的论著,我们发现,这些论著不过是将电视片创作、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内容照搬过来,以“短片制作”冠名。

短片还没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和道德规范标准,技术性和艺术性还没有达到统一。短片的影像创作体现出一定的“草根性”,也就是说创作阶层水平不一,没有形成相似或相同的影像拍摄章法。虽然短片的特性之一就是无与伦比的自由和随意性,但并不代表可以超越一切,必须对影像语言进行系统学习,对种种叙事手法进行探索,形成属于短片自己的一套适用模式。短片虽然摆脱传统媒介传播的束缚,但不能脱离影像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在短片的影像传播中要保持对基本记录原则的敬畏,而不是一种为了表现而表现的无所顾忌的行为艺术。

针对以上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关于“短片”的主体性研究。既短片的概念、定义、分类、特点、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短片特有的、相对较小的结构组织形态和独到的艺术表现特点。没有主体性的确立,所谓“短片”研究,不过是空中楼阁,失去研究基础和明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这正是项目的理论研究价值所在。 二、短片创作的研究意义:

1、探讨并研究短片传播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2、通过短片的理论创作研究去探索出短片创作上缺乏的相应理论指导体系并从而指导我们的短片创作,即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3、培养学生为适应未来创新工作所必备的组织、交往与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DV短片艺术与创作新论(书名也可建议一下)数字短片艺术创作

DV短片艺术创作

第1章 DV短片--新媒体时代的艺术

1.1 DV的兴起

媒体发展、传播的新形态、新媒体

1.2 DV叙事

1.3 DV的特征

1.4 DV成为艺术

1.5 DV短片

第2章 文案策划(包括剧本创作)

2.1选题策划

2.2主题策划(针对学生作品普遍主题肤浅)

2.3剧本策划

2.4剧本创作

2.5故事梗概

2.6情节设置

2.7人物塑造

2.8结构安排

2.9开篇结尾

附:剧本梗概、剧本大纲、文学剧本

第3章 前期准备

3.1.确定主创

3.2.成立摄制组

3.3.制定拍摄预算

3.4.根据资费制定拍摄日程

3.5.选择外景场地

3.6.解剖每一个场景确定分镜头剧本

3.7.设备准备

3.8.其他细节(服化道)

附:详细拍摄日程表

第4章 导演创作 可否改成拍摄创作?

第5章 拍摄创作

按场景连续拍摄、正确处理人物关系、镜头构成、连贯、运动、时空

第6章 声音创作

1.声音的原理及特性

2.短片中的声音

3.录音技术

4.同期声的录制及应用

5.音响的录制

6.音乐的借鉴

7. 声画关系

第7章 后期编辑

1.拍摄与剪辑的关系

2.剪辑的方法

3.节奏把握

4.输出

第8章 案例分析

第6章 宣传、整合、营销、推广

附录:适合学生参赛的主要电影、电视节奖 DV机型推荐

 

第二篇:艺术作品论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

重点难点:了解艺术作品构成、属性,以及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第一节 艺术作品概述

一 艺术作品的涵义

所谓艺术作品,就是指艺术家个体或群体的审美或反审美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过程或成果。审美意识,就是传统美学中广义上讲的美感。

二 艺术作品的特征

1 娱乐可玩性。

德国剧作家、诗人希勒曾说:“生活是严肃的,艺术却是和悦的。”黑格尔也认为“理想的艺术都不排斥严肃,但是就在这种严肃里,和悦还是基本的性格。”

艺术作品的娱乐可玩性特征,一方面是表现在,无论是具体的一件艺术作品创作,还是如行为艺术那样的创造行为展示过程,都应该是艺术家的真诚努力的首创行为。“玩”,多有散谈、游戏、轻松之意。另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在被人们鉴赏、品味的过程中,可帮助观赏者积极正面的休闲和娱乐。

2 整体性

艺术作品的整体性,是指艺术作品内在各要素的构成完整、意蕴饱含而丰富。艺术作品的意蕴饱含,是指艺术作品所诱导出来的刺激、影响欣赏者心灵的魅力。 3 艺术性

通常所称的艺术性是指如架上绘画艺术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在反映客观存在和表现主体思想情感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其形式、结构、语言、表现技巧的完善程度。

4 历史性

艺术作品的历史性,是指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总是留存着该时代的特殊印迹。

5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是不会因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沧桑变化而失色的。

三 艺术作品的内容

1 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

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就是说接受作品内容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2 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1) 题材:概念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的题材含义: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 狭义的题材含义: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础的材料,既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2) 主题:主题一词原创于德国,本是音乐术语,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的核心乐段。作品主题是指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生发出的具有某中社会意义的思想。作品主题往往被称为作品的灵魂。

四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在的艺术语言构成。

1 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如:美术作品的结构为“布局”、“构图”、“经营位置”等。还有小说作品的结构为细节、情节、环境的安排,主、次线索的穿插、开头结尾的设置、事件详略的处理,叙事顺序的布置等。

2 艺术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表意的工具和方式。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艺术语言是“感性的、表象性的和情感化的-----”我们把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采用的一切有价值意义体系的表现符号与潜意识符号,称为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其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其二是审美的功能。

五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一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艺术语言是“感性的、表象性的和情感化的-----”我们把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采用的一切有价值意义体系的表现符号与潜意识符号,称为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其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其二是审美的功能。

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家独自创造出的特有的艺术符号及其符号体系。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的生命。

(1)艺术语言的隐性因素

它是指潜藏于艺术作品中不易被观者直接迅速感知的,而又对艺术作品发生重要作用的艺术语言。意或意念,是隐性艺术语言的首要因素。它是指具体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独有的思想情感意蕴。

(2)艺术语言的表性因素

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能直接被观者感知到的艺术语言。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象,就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为表达意而选择的载体。所以也称意象。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有助于艺术家尽情地表大和传导其主观思想、观念、情感、效果、趣味、意境和意蕴。即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

其二,式。即指艺术家主观情感得以有效展示或物化的具体方式。

其三,材料。即指艺术家为有效地创造艺术作品而能动选择的物质媒体材料。

(3)艺术语言选择的基本原则

首先,艺术语言应力求鲜明、生动。

其次,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和丰富多样性应予以有效地结合。

其三,应保持艺术语言的民族特性。

其四,艺术语言的个性原则。艺术家用于创造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都有较强的个人特色。

其五,艺术语言的当代性原则。

二 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的两大类)

1 客观存在物象:特定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客观具体存在物的转化或投胎。也就是说有些艺术作品的具体形象,是以客观存在物为为原型而由艺术家将其升华重塑的。

2 主观情感意象。指特定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积极能动外化的结晶物。一方面指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感强烈作用后创作出极具表现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如凡高的作品等。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主观情感强烈作用后创造出极具幻化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如《西游记》等。

三 艺术构成

艺术构成,是指艺术家为表现特定作品的效果,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把分散的艺术形象设计、编排、组成艺术性的有意味的整体。

四 艺术意境

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中追求的内容和理想,又是艺术作品的有机构成要素。画家李可染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艺术意境就是指艺术家熔铸在具体艺术作品中映现出来的有深刻意味而丰富的心灵、情思与心语境界。艺术意境既是艺术家创作的法则,又是鉴赏者的审美要求。

艺术意境包含着不同的倾向指令。其一,情感意境。其二,哲学意蕴的意境。如唐代白居易的五言诗《草》中的佳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蕴。其三,独有寓意的意境。李可染把画有柿子和大白菜的画,题名为“世世清白”其四,深刻意味的意境。其五,纯粹效果的意境。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功能

一艺术作品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和接受艺术教育的典型对象。

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价值和修养的具体集合物。

三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之间和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互相交流的情传媒体。 四艺术作品是艺术评论家的艺评源场。

第四节 艺术作品的魅力

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是指艺术家熔铸于艺术作品中直指和打动人心灵的综合审美与反审美力量。

艺术作品的魅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烈的艺术震撼性魅力作用。

2较强的艺术感染性

3鲜明的评价指令

第五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一 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1 艺术作品的意蕴

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2 艺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一个美学概念。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3 艺术作品的风格: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二 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1 艺术作品的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质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思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高低、雅俗) 2 艺术作品的品位(把作品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

三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1 问题的提出

2 艺术作品本质上是精神产品

3 艺术作品中的商品属性

第六节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一 艺术美的根源

艺术美:是现实美(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现实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 艺术美的条件

1 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内容与形式是和谐的,统一的。

2 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与格调都是创造艺术美的条件。

三 艺术美的特征:高于现实美、创造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