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改学年总结

高一新课改学年总结

我校新课程只进行实验了短短的一年,但是,这一年,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1

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 ,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册”,将学生参加的课内、 2

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为总结经验,现将重要的几个方面做详细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

课堂是课程的诞生地,所有课改的问题都在课堂里碰撞,课程理念、课程要求将在这儿突显和整合,最终得以实现。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改的深入和突破;再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会流于空谈。课堂教学是每次教学改革的必然焦点,也同样应当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基本着力点。

新一年里,我校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推进课改工作的一个关键词,提出了加强“培优补差”、强化校本教研,优化常规化管理等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有关要求,切实改进管理,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改革热情,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 3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特别是在学习了兖州一中新课程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形成我们特有的“35+10”课堂教学模式。“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一、课前:教师工作: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老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二、课中: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1、重申目标 ,2、学情调查,3、问题汇总,

4、精讲点拨,5、课堂检测 ,6、小结作业。

课堂展示的“五度”要求

1、上台展示要有“风度”: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 4

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2、言行表达要有“力度”: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现是为了大家看。保证全体同学听清、听懂、看明白是对同学的尊重。

3、问题挖掘要有“深度”: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

4、方法总结要有“高度”: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同伴无疑,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

5、课外拓展需要“适度”:课内外统一,引入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三、课后: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让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叶澜先生就发出振聋发馈的呐喊,呼唤新型的课堂。本次“35+10”对课堂教学改革作出了系统的谋划,向我们展示着一幅面向生活、师生互动、多元合作、自主探究的理想蓝图。从沟通“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到“教师是促进者”、“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方式,这些举措对于解放处于考试、文本、教 5

师多重控制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营造幸福的校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年下来,课改中的课堂教学取得一定成效,初步打破了由讲授与“训练”构成的沉默坚冰,呈现出一定的活力,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误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在目标方面,存在着:知识、技能目标落实不实,过程、方法目标的“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贴标签”现象。其次,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问题是:教材受到了冷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其三,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着: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教师的引导性;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最后,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存在着“对话”变成“问答”,活动却没有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等等问题。

但我们深信,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教育投资的加大,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呈现良好转机。迫切要求我们面向未来,立足现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改革策略,在面对挑战中不断创新。

学分认定

我们的做法

按照省教委和巩义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和我校的实际,采取措施,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6

一、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

组 长: 韩思周校长

副组长: 赵焕章校长 付新民校长 薄奇功主任 周丰超主任 组 员: 齐爱军主任 石险峰主任 韩江涛主任 李小举 方崇玲 王晓丽 张福臻 刘海军 郑素云 刘 婷

形成了学校、教务处、年级三级梯度明显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学分认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这项工作的督查,落实。

二、外出学习取经,学习比较先进、合理、科学的管理办法。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巩义教委去年暑假在巩义二种举行的关于新课改的培训。

(2)远赴山东兖州一中学习他们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学习并引进了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在五中大胆进行改革,除了进行日循环外,还进行了周循环,即:每周六和周日出路对上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外,对下周的讲课内容进行点拨。日循环和周循环结合,即顾及到了点也顾及到了面。极大的促进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3)积极参加郑州市教委在郑州中学举办的河南省新课改论坛。

三、调动整合各种力量制定学分认定的文件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 7

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四、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规定科学严密的学分认定程序,进行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主体

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并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2)学分认定的办法

①.必修模块学分的认定

学生修习各科目必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的认定

8

学生三年内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研究课题(或项目)都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研究结果以及综合性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后及时予以认定。

③.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10天,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性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后及时予以认定。 ④.社会实践学分的认定

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周,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及时予以认定。 ⑤.选修模块学分的认定

学生修习各科目选修模块,包括必选模块、建议选修模块和学校自主开设选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⑥.专题教育学分的认定

专题教育也须进行考核,其学分的认定由区县或学校决定。

五、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后,或每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后,即可向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提出学分 9

认定申请。

2.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综合学生的出勤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模块考核成绩等,集体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并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审核、确认。

3. 学生的学分认定结果应予公示。

4.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对未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下达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5.未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申请复议。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及时给予答复。学生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可认定学分。补考仍不合格,允许学生重修相关模块和改选其他模块。

六、考核方法

应实行多样的模块考核方法,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实验、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

七、学分管理

(一)学分管理

1.学生模块考核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补考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均应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2.由于休学等原因间断学习过程,但保留学籍的学生,其学分可连续认定。

3.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之间转学的学生和由其他高中课程改革 10

实验省市转入本市普通高中的学生,其在原校和原地认定的学分应予以承认。由其他未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省市转入的学生,区县和学校应根据其学习程度予以认定学分。

4.学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网络学校修习相关模块并通过考核,或通过某些科目的公共等级考试,并有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证明材料,可向学校申请认定相应的学分。

存在的困惑

1、学生上体育课时腿扭伤,体育课近一个半月没有上;按照学分认定条件,要补足课时,重修或改选,但实际中不可能下学期让他每周上四节体育课。该同学体育学期2个学分怎么办?

2、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每模块结束、考试以后所认定的学分除公示以外还要经家长的认可,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拒不签字。又该怎么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在2008-2009学年中,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 11

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学生的主体参与中深入开展。

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体制健全与保障完善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其次,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此过程中不断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并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随时修正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12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

二、具体实践活动

在高一第一、二学期,我们主要大规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两方面的内容,社区服务由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经行,现在把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总结如下:

(一)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高一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安排的是军训,具体时间是开学的第一周,共7天;军训地点:巩义五中校园内;参训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通过7天的全封闭式军训,学生掌握了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观念;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有一定提升,强化了组织性、纪律性;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激发其学 13

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意志、毅力、品质都得到磨练和增强。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高一年级学生以整齐的队列,高昂的士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

其次,在学科方面,我校地老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生物老师刘婷带领学生采集各种植物,并利用课余时间制成标本,在生物教师刘婷、李华旭老师指导下,修剪校园花草,并查阅资料,为每一种植物制作了说明书,校园植物就有30余种,我校中心花园也变成了生物园地。地理教师刘海军、王中良,先后带领学生到小关矿山和老庙山采集铁质岩、大理岩、沉积岩等各种矿石,返回后,由师生共同查阅资料,整理归类。语文学科举办课本话剧表演,英语举办演讲赛,体音美举办风筝比赛等等。

再次,在素质教育方面,为让灾区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xx年10月28日,在全校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过冬衣被活动,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参与捐赠活动为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捐赠过冬衣物2198件。20xx年3月21日,为响应巩义团市委的号召,在校党支部、校团委的组织下,巩义五中的学子们组成了一个3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去小关镇南岭村帮贫助困。为当地贫困家庭送去了衣物,为其子女送去了学习用品。这些活动都激励着我们的学生。

最后,我校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如英语角、校报编辑部、广播站、黑板报编辑组、团委会、学生会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社会实践的最佳场所。

14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我校本着“稳打稳扎、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一步步开展社研究性学习。首先我们就研究性学习的一些通识性知识经行了培训并考试。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对教师的培训成为这个课程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我校利用周四年级会,对教师进行如何确立科研课题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向教师介绍其它学校选题的情况。同时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种现状,我校首先利用研究性学习这个平台,通过讲座,指导学生谈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在高一年级建立学生“目标责任制”,落实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必选课题。为了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第一:教师培训。在教师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研究性学习培训材料,对教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含义、目标、内容、与其它课堂教学和探究活动的不同”等方面的培训,重点介绍了第一个课题的实施。

第二:学生培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开题辅导,让学生利用寒假研究自我,分析社会,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并对相应课题进行分析。研读培训教材,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就培训内容经行考核。

在此培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研究课题,课题采取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发现申报课题”中选择,年级根据学生申报情况进行微调。安排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全程跟踪指导,基本上完成了本学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贴近生活的课题,如高中生对于网络 15

交友现象的调查;中学生的饮食与健康;电脑使用与健康;常用洗衣粉的利与弊;关于中学生日常生活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与近视眼的预防;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电脑使用与健康关系;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等,这些都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

总之,我校将依照新的课改理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国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思考与今后的打算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游戏课”、“玩耍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 16

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6、针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 17

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学习。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8

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综合素质评价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对学生评价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原来单一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从原来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原来只有教师对学生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评价重在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领导小组

在新学期之初,学校就成立了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韩校长

副组长:赵校长、付校长、刘主任、韩主任、周主任、薄主任 成员:石险峰、张可飞、马兵杰、刘海军、周丰超、刘晓洋、

路东方、齐爱军及各位任课老师

评价小组的评价工作要坚持全面原则、导向原则、客观原则,接 19

受学生、学校及家长监督。

二、建立评价机制、制定评价内容

1.建立评价机制

(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学校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监督评价过程,审定评价结果,受理评价咨询、举报、复议等事宜。

(2)各行政班由班主任为组长,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为成员的评价工作小组,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评价工作。

2.制定评价方法

对学生评价进行动员性评价,具体评价为: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经常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注重体现适时性、激励性和教育性,关注学生每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和成长状态。评价要以具体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突出案例及时进行评价。

(2)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在学段或学期、学年结束时对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作出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和总结。阶段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生成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既要注重量化等级和质性评语的使用,又要注重典型事例和突出表现的事实描述。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高中阶段成长、发展状况的整体性反思和综合性总结。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信息是终结 20

性评价结果形成的依据,终结性评价结果是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的体现。终结性评价在学生毕业前进行。

3、确定评价程序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程序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工作小组评价,合成评价等级并填写综合性评语。

(1)学生自评。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相关实证材料。

(2)学生互评。小组同学之间根据学生自评和展示的实证材料进行交流和评价。

(3)班级评价工作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工作小组依据评价内容、标准和各方面的评价信息以及相关实证材料,共同研究学生的评价等级,并撰写综合性评语。

4. 制定评价内容

具体内容见附表

五、学习形式多样、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

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不管是领导还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不断的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细想觉悟;到有经验地区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它们的实践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参加各种新课程改革报告会,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决困惑问题,认清形势。

参加过学习有:

20xx年10月份,刘主任、周主任、齐爱军到郑州市参加新课改经验交流报告会。

21

20xx年11月份,韩主任到河南大学参加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经验交流会。

20xx年12月份,赵校长、刘主任赴二中、市直高中进行参观学习。

20xx年2月份,韩校长、付校长、薄主任等赴郑州参加南京十三中校长王军作关于普通高中新课改报告会。

20xx年3月份,学校组织高一教师赴兖州一中实地考察新课程改革情况。

20xx年4月份,韩校长、付校长、周主任等赴郑州参加崔允教授作关于普通高中新课改报告会。

每一次学习都我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补充新的血液,能使我们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得充实完善。

六、新课改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存在的困惑

1.由于高考指挥棒和巩义市执行ABCD等级认定制度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重学轻德、重视课堂课内轻课外的情况。这往往使综合素质评价陷入尴尬局面。

2.对过程记录不详,当具体到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能根据片段性记忆印象给出一个大概的评价,不能具体到事务和人导致综合性评价可信度降低。

3.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不以为然,产生抵触情绪。

4.学生作息制度安排注重课程文化的学习,学生课外活动少,导 22

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民性难以体现,评价缺乏公正。

5.制度不健全,影响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它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腻需要在今后工作继续努力完善评价工作。

成长记录册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教育运用的是标准化、同步化、批量化的模式评价学生,这种传统的评价越来越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培养观不相适应,评价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巩义市组织编写了《巩义市学生成长记录册》,20xx年9月全市开始全面使用。

学校根据市教委基教处下发的《成长记录册》中实施要求和使用说明的有关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中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下简称《记录册》)自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使用。

二、学校成立《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实施使用领导小组。由赵焕章担任组长,齐爱军负责实施,教导处、政教处具体配合,指导学生、课任教师填写。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分别为实施的组织者,逐次分层地做好实施工作。

三、学校召开记录册学习会,层层发动,人人了解,个个重视,使得全校师生完全掌握《记录册》的实施和使用,对全面推进素质教 23

育,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发展性的评价起到促进作用。

四、记载《记录册》的工作由年级主任领导,各班班主任进行牵头管理,课任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和检查工作。

教导处:负责督促相关课任老师完成学生学习成绩记录(如各课考试成绩、兴趣课、课任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等)

政教处:负责督促班主任老师完成学生记录(如家校联系、品德评定、组织好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学生自评互评等)

五、处理好《记录册》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

六、《记录册》在评价手法上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注重学生素质发展过程前后的比较。

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意客观性、多样性,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多用鼓励、赞赏的语句,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发展动力。

八、每学期进行二次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寻求解决方法,按时完成期中和期末评价。

九、《记录册》各部分内容分解填写要求及具体操作如下:

1、“各学科学习情况”由各课任老师负责填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必须以分数形式记录,其他学科可以以等级的形式填写(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除外)。 24

2、实践课程(活动课)的学习评价由活动课辅导老师负责填写。

3、 “我的追梦”一栏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做好有关学习理想目标的填写

4、 “个人主页”一栏由学生本人填写,每学期填写一次,如实反映自身兴趣爱好和获得的荣誉。

5、 “成长足迹”一栏由班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进行定期进行设计,完成填写工作。

6、 “成果展示”由学校教导处提出统一要求,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如实填写。

7、 “温暖世界”由班主任老师利用校会课等督促学生做好自评和互评工作。

8、“教师寄语”由教师负责填写

9、“父母的鼓励”由学生带回,家长填写。

11、“综合素质评定表”由综合实践老师填写,班主任老师和综合实践老师负责检查核定。

12、“校、班工作及社团工作情况记载”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如实认真填写。

13、 “思想品德与行为素养评价”根据项目要求分别由学生、班主任填写。

十、成长记录册使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成长记录册是学生学习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反省。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的目标进步的过程。 25

2、成长记录册是由学生制作、由教师保存,应是学生材料的系统收集,由学区内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在整个课程内容领域起引导作用。

3、成长记录册作为评价的工具,由学生和教师系统地收集相关材料,以检查学生的努力、进步、过程和成就,并对很多正式测验的结果作出相应解释。

4、是学生个性多样化的表现。

5、提倡学习方式多元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各有体现,注意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引导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在生活模拟、情境体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技能操作、讨论交流、实验制作、调查访问、公益服务等过程种探究事实、体验过程,寻找结论。

6、突出评价激励性

7、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因此要注重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种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

8、注重评价过程性

注意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原来水平上的进步。不强调作终结性评价,而注重符合 26

学生实际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每堂课后应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认真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9、提倡多元教学评价

评价的标准是多维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的手段是多样的,如观察记录、活动记录、调查报告、竞赛评比、成果展示以及设立成长档案等。在中高年级也可采用书面考查的方式。

10、注意丰富评价渠道

对于学生社会性发展与品德发展的综合评价,如可与班主任的品德评语、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及学校其他相关评价机制结合进行。

十一、存在问题

1、由于项目过多,导致有些班级学生出现应付现象;

2、某些老师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过于形式,配合不力;

4、个别学生出现偷代父母填写相关内容,未能起到家庭评价的作用;

5、新课标以来,各类表格层出不穷,出现大量重复,导致学生重复作业,出现烦躁,不想填表等现象;

总之,成长记录册的使用,学生的评价进一步多元化,得到了大批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但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27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巩义五中

2009-6-23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