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家教”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家教”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大学生家教现象普遍,大学生家教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所在,但是在大学生家教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家教;文献综述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家教,大学生家教现象已然成为高校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大学生家教市场火爆的背后存在着种种因素。笔者在各类学术杂志期刊上搜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共60几篇,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专题进行了浅陋的总结。

一、关于大学生家教的概念

“‘家教’作为简称,通常有四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二是对家庭教师的简称;三是俗称“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学业的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四是指“家庭教学”,是指在中小学生家中进行的关于学校课程的个别辅导(周超、刘贤明,2009)。本文中的“家教”是第四种含义,特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有偿劳动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的上门辅导教学服务。”[1] 家教作为教育补习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参加的一种培优补差活动。大学生,尤其是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家教活动,已然形成了一股热潮。

二、关于我国大学生家教的现状

(一)大学生家教兴起的原因

冯超和王育林(1997)认为家教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能对有关的知识技能掌握得更多、更深和更早的良好愿望、大学生渴望走出象牙塔,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快用到社会上去的主观契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

[2]家教来补充。陈志华,黄俊兴(2000)在师范大学生从事家教的动机分析中指

出,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培养教学能力是第二位的因素,增加社会阅历是第三位的因素,也有较少数的学生是为了打发多余时间。杨正清(2000)基本认同冯超和王育林的观点,另外他从师范大学生的特殊角度详细地探讨了这几种原因,家长方面的原因包括精力顾不上、知识跟不上、溺爱造成家长在子女面前的威信下降,大学生方面的原因包括渴求了解社会、寻求经济上自主独立、寻求社会价值认同、锻炼能力的心情迫切。与冯超和王育林的观点有出入的是第三种原因,即杨正清认为高校培养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及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从客观上推动了师范大学生家教活动的开展。刘永恒(2008)在分析我国教育补习兴起的归因时指出,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实证分析归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国内有研究者总结出影响教育补习选择的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以收入和母亲教育程度表示; 以收入、家庭抚养负担和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表示) 、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学业成绩、学校质量、城市类型、学生年级、学校类型等。在诸如学校质量、学业成绩等影响教育补习的因素的“显著与否”上, 研究者尚未达成共识。二是理论思辨归因,1.教育原因:重选拔的考试升学制度是教育补习产生、兴起的根本原因; 学校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择校”的替代性选择; 对以师资为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等。2.经济原因: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 我国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消费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这主要体现在家庭自主选择的教育支出项目的日益增多上, 教育补习支出是重要的家庭“选择性教育支出”之一。另外, 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职教师、大学生、离退休教师等的教育补习“供给”, 是家庭教育补习选择的“助推剂”。3.政治

原因: 国内研究者依据拉夫特瑞( Raftery) 等人的“最大化维持不平等”理论和卢卡斯( Lucas) 的“有效地维持不平等”理论, 指出当前我国的教育竞争将围绕能否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的质量和类型两个核心展开。教育竞争的成功可能就意味着获得优势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补习就是这种竞争的具体表现之一。4.文化原因: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重教传统。“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等传统社会文化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家长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儒家这种重视子女教育的文化观念对我国家庭的教育补习选择有重要影响。5.其他原因: 人口高峰、人口流动等造成的班额超编; 独生子女增多;家长的攀比、从众心理等。[3]

(二)大学生家教的利处

陈志华,黄俊兴(2000)认为师范大学生从事家教工作,首先能提高交际能力和增加社会阅历,其次能丰富专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第三能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第四能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杨正清(2000)将家教活动的主流应当充分肯定,它收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收效益”的综合效果。李继宏(2003)认同以上观点,还指出适当的、高质量的中小学家教辅导可以针对性地单独授课,帮助孩子跟上学校教学进度,是对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大学生家教的弊处

冯超和王育林(1997)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指出,做家教虽然能帮助大学生增加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做家教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势必会影响本身也处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做家教难免和学校的管理、活动有不协调的地方,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另外精力上的冲突和个人安全上的冲突也是问题。陈志华,黄俊兴(2000)和王育林的观点大体一致,认为首先从事家教工作要占用一定时间,会冲击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其次,部分学生把赚钱看成从事家教的唯一目的,容易形成不正确的金钱观;第三,家教工作的成绩不理想会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损害教学兴趣;第四,大学生从事家教可能隐藏着安全问题。[4]杨正清(2000)从大学生家教质量的角度,指出一是部分大学生知识不系统,没有教学经验,二是多头辅导、主次不分,影响双方,三是滥竽充数、教非所学,四是不良行为影响了中小学生。[5]李继宏(2003)则从被辅导的学生的角度指出,中小学辅导教学有可能打乱正常的学校教学计划,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家庭教学辅导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等。

三、关于研究“大学生家教”专题的方法

樊文芳(2008)在“‘家教’热现象透析”一文中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提出现行教育体制导致了教育资源长期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人才观的偏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向上流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相对剥夺感的存在等观点。[6]曹鹏,薛莉(2007)在“浅析大学生家教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一文中运用法学手段,分析了大学生家教与家长、学校、中介等各方面的关系。李少梅(2001)在“女大学生家教工作的特征研究”一文中,利用多段社会学性质的访谈,从性别的独特角度,剖析了女大学生家教工作的特征。

[7]王俊成,程琳(2012)在“大学生家教‘高价低质’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采用经济学方法,将家长聘请大学生做家教的行为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借助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现代企业理论的思路,提出在既定的较高价格水平下,提高家教服务质量的若干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罗文娟,徐家钊.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家教活动探究.社会工作·学术

[2]冯超,王育林.高校“家教族”及其管理.吉林教育科学·高校研究,1997(5)

[3]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未来与发展,2008(9)

[4]陈志华,黄俊兴.师范大学生从事家教工作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3)

[5]杨正清.师范大学生家教现象浅析及管理初探.淮南师专学报,2000(5)

[6]樊文芳.“家教”热现象透析.教学与管理,2008

[7]李少梅.女大学生家教工作的特征研究.浙江学刊,2001(3)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问题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新选择—大学生村干部

论文:

《大学生村官问题及解决文献综述》

学院: 文法学院

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班级: 08级2班

姓名: 徐波

学号: 200809060211

大学生村官问题及解决文献综述

摘要:选任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对于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无疑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非常关键的。但如何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活力优势和创新优势,使他们在农村这块广阔的田野上扎根结果、大有作为,解决他们能够留得下、信得过、干得好问题还需实践的探索与检验。下面,就选聘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问题 建议

选聘大学生下基层做村干部服务农村,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一、正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存在问题

勿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还亟待我们解决。

(一)大学生自身实际问题

1、动机不纯,挂职不上岗现象普遍存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动机是多样的,有的大学生确实是抱着到农村扎实干事业的想法而有的大学生明显动机不纯。有的大学生仅仅出于就业考虑,在报考之初就想着把“村官”当作就业跳板,工作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在农村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二次就业;有的看重国家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安心工作,整天想着尽快离开农村;有的私自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和各类公务员等,出现边读研边做村官和一人兼多职等情况。这严重违背了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图,使基层老百姓从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认为这仅是一场政治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2、态度不端

一些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从小就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了让人侍候,被人宠着,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吃不了苦,受不了罪,扛不了活,担不了重,稍受挫折,就哭鼻涕抹眼泪,成为温室里的“娇花”,环境稍有改变就会“打喷嚏闹感冒”。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得历练,显然心里准备不足。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

3、村官能力不足,素质不高,阻碍优势发挥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无亮点,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

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4、缺乏经验,盲目乐观,工作中产生不适应感

大学生村官大多是刚迈出高校大门的学生,由于一直在校读书,缺乏经验、阅历,加之对农村生活不了解,在到村工作的前期产生不适应。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之始感到没有头绪,对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抱着到农村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心态,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盲目乐观,认为新农村建设简单易行,在工作中不顾农村的客观现实条件,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制定的许多政策不符合实际,给农民的利益带来损害,使许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排斥心理。

5、作风不实

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帮着、带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在情理之中。有的大学生村官依赖思想严重,遇事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去解决,而是一味地依靠老同志帮忙。搞调查研究,静不下心,沉不下身,坐不热炕,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应付凑合。有的干脆图省事,在互联网上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换换村名,换换数字,一键搞定,以此欺骗组织、欺骗群众。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价值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

6、工作定位不明,造成资源浪费

一是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定位不明确。实际工作中要么把大学生村官看成万能的,大小事都安排他们去做,借调借用现象存在,使大学生村官沦落为“跑腿工”;要么把大学生村官当“贵宾”供奉起来,很少让他们接手村委中心事务。二是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工作定位不明确。有的大学生村官以当官者自居,巴结领导弄虚作假,不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大学生村官与其他地方的村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比较后,发觉差异便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工作态度变得消极。这些问题影响了村官政策的落实,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7、形象不佳

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对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安不下心,

住不下去,成了“跑堂村官”、“走读村官”,俨然成了“钦差大臣”。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二)工作及创业环境堪忧

1、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

大学生刚刚踏上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每年国家、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在2-3年的时间里,可能都会去考取某一个职位。刚刚对村里有些感情,工作摸到了头绪、上路了,又要走人了。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应该祝贺他们,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说,村官的更换频繁是不利的,所以乡镇领导对他们三年后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也就难免在村官工作和创业中缺乏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工作、创业积极性受挫。

2、村里干部和群众的不信任态度

村民对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心存疑问,大多数认为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心骨。因此难以让大学生村官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发挥其能力。

(三)制度保障缺失

1、村官配套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政府对任期结束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大学生被政府“引”到了农村,却因合同期满后去向不明确而感到迷茫。有的村官在上任之始就开始考虑将来的去向,有的村官在工作渐入佳境之时不得不边工作边找门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三年合同结束后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选择了离开农村,重新谋求出路,导致村官大量流失,工作连续性差。

2、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支持政策不够健全

大学生村官由于刚走出学校创业缺少资金、经验,国家应该在提供资金支持和减轻其风险的基础上在政策、联系、技术等多方面大力扶持,因为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上往往是根据当地实际出发可以在让农民自主脱贫致富中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克服农民保守不敢大胆尝试、知识水平不够高的缺点。

二、解决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成才环境,完善制度规范。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选聘大学生村官的重大意义,通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评选优秀

大学生村官活动,积极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争先创优、创新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吸引力和舆论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大学生村官成长,培育大学生村官成才的大格局。二是改善生活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帮助任职乡村的大学生村官落实食宿设施、办公地点,配备必要的宽带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着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遇到实际困难,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使他们能够留得住、住得下、干得好,做到以感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以待遇留人。三是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有效平台、重要舞台,找准自身工作定位,摒弃浮躁不安心态,树正气,弃俗气,去傲气,不娇气,肯吃苦、能付苦、忍清苦、不叫苦,感情上融入,工作上融洽,生活上融合,先当好“村民”,后做好“村官”,发挥聪明才智,扎根广阔农村,努力建功立业。四是要建立健全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对大学生下基层的支持行为,避免敷衍了事,重视在任期结束后的后续制度支持,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

(二)提高村官能力,加大培养力度。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专项基金,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推行“订单式”、“菜单式”、“保姆式”培训。一是探索培训新模式。采取“集中办班、典型引路、村官论坛、基地培训、专题辅导、交叉任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加强政策理论、形势发展、农村法规、致富技能、廉洁从政和角色转换等教育,引导他们以典型为标杆,以提质为目标,以成才为动力,不断掌握巧干而不蛮干的工作方法、统揽而不包揽的工作思路、担责而不塞责的工作作风、做功而不揽功的工作品质,努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提高专业新技能。立足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骨干,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优种改良、花卉栽培、良种繁育、水产养殖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致富领富本领,提升综合能力,放大大学生村官增一技、富一家、带一村的乘数效应,使农村成为大学生将书本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验场”。三是试行联村新制度。在大学生村官相对集中的几个行政村,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联合党支部,利用现代媒体,定期不定期开设大学生村官网上论坛,交流经验,提高素质。在全面落实乡村帮扶管理责任的同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1—3户村办企业、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加强与群众联系,密切与群众感情,促其尽快融入农村。探索试行双岗锻炼制度,鼓励党员大学生村官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两个职务,在实践中全方位提高能力。

(三)搭建支持平台,做好保障工作。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问题,重点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支持到位。乡、村两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在感情上将他们当做子女来看待,在思想上把他们当做后备干部来对待,在工作上将他们当做重要人才来厚待,放心、放胆、放手、放权让他们去工作,给他们多压担子,多交任务,让他们实实在在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保证其充分享有民情发言权和决策实施权,确立村级领导地位,促其履职尽责。组织上要多找他们谈心,多与他们交心,多做换位思考,多解思想疙瘩,多创良好环境,使他们始终与党组织心连心、心贴心、心暖心。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注重加强农村现任干部的培养教育,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思想境界。教育广大镇村两级干部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思想上不歧视,工作上不轻视,生活上不忽视,在发展理念上形成共识,在发展思路上形成共见,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共振,达成一个调,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劲,实现从思想到工作的有机融合,做到思想上共鸣、工作上共频、成绩上共享,以责任的落实促进工作的求实。三是保障跟进到位。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人才,重点向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特别是革命老区村倾斜,为他们实施治村规划提供有力物质支撑。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基金,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中心,优化村官创业环境,帮助制订创业计划,对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撑,增强大学生村官“一创双带”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把自身智力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村级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促动农村繁荣。

(四)拓宽出路,解决后顾之忧。选是基础,育是关键。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成才慢、成才难问题。一是注重按需选人。在选任大学生村官问题上,组织的作用就是当好“红娘”,牵好“红线”,让供需双方“自由恋爱”。决不能搞“家长制”,大包大揽,统包统揽,包办代替,搞强迫“婚姻”。认真做好镇村两级人才需求调查摸底工作,根据人才需求状况,重点从具有本县户籍、涉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进行择优选聘,实行供需双向对接,既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环境不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困境,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才断层、引不进来、留不住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严格考核管人。对大学生村官考评实行日常积分制管理,制定大学生村官共性责任目标,对突破性、创新性工作实行加分制,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党组织、乡镇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严格“公开考评、有序竞争、择优选任”选任程序,树立起“能者上,庸者让,过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激活大学生村官选任的这潭源头活水。三是拓展前途育人。积极探索制定出台《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通过组织程序,选拔优秀

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严格进口,打通出口,通过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的热情。建议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转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村官放手、放心在农村建功立业。

(五)尊重大学生村官的特有规律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其用,尽其才。做到让他们“有备”、“有为”、“有权”。“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从校园里出来直接到农村一线工作,由于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族姓氏、主要产业、薄弱环节、发展方向以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建议在大学生进入村庄之前由组织部集中开展一次农村政策培训,以农村工作为主题,注重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课题为重点,并紧密联系当地发展农村的思路和经验,务求实效。“有为”,就是让大学生村官有事干、有作为。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单纯为了安排就业,也不是为了“作秀”,靠捧着、哄着、保着不行,必须把他们放到工作第一线,交任务,压担子,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些“头疼事”,让他们在实践的磨练中不断增长才干,使他们通过办实事的过程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树立威望。比如,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治安稳定、农田科技指导推广、致富信息传递、法律知识推广等,大学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有权”,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意见,让他们“说了算”。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具体工作中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这时,村干部、村民应积极对待,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只要是看准了,认为可行,就要积极放权,积极支持,积极配合,为之创造有利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干。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村官问题的思考[J]

[2]大学生村官问题调研报告[J]

[3]孙兵.对大学生村官问题的探析与思考[J]

[4]关于当前选聘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5]倪艳亭.大学生村官目前存在问题的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09,(12).

学院: 文法学院

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班级: 08级2班 姓名: 徐波

学号: 2008090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