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赣榆县旅游局“十一五”

旅游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20xx年12月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突出“中国旅游强县”和“连云港旅游次中心”、“苏北鲁南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旅游活力显著增强,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东西南北中,山海祠园城”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乡村旅游快速崛起,板块优势日益凸显,“一人三色”品牌叫响苏北鲁南,走向了全国,跨出了国门。五年全县游客接待总量达105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91亿元,年均递增20.5%和36.3%,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37倍和6.79倍。五年新增旅游发展投入达1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年游客接待总量由20xx年的111.39万人次上升到20xx年的28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由20xx年

4.4亿元增至20xx年22.6亿元。全县旅游业增加值由20xx年的1.89亿元增至8.6亿元,年均递增36.32%。发展速度和增幅水平领先全市四县,跃居苏北前列。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xx年的 5.88 %上升到20xx年的14.8%。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由20xx年2.53 %增至20xx年35.7%;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已达到14 %,旅游业正日渐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县成功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总数列全省县级第一;创建国家AA级以上等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AAAA级1家,AA级景区3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家,数量位居苏北前列;创建国家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0家,其中三星级4家,二星级6家,总数列全市四县第一;注册旅行社4家,比“十五”增加3家。

— 1 —

五年间,赣榆旅游先后获得了多项全国或省级荣誉:20xx年4月,我县被中国旅游论坛执委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授予“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 20xx年9月,中国〃赣榆徐福节获得20xx年“中国节庆年度大奖”,成功入选“2008中国节庆活动百强”和“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旅游节庆”殊荣;20xx年9月,我县被省授予“江苏发展乡村旅游先进县(市、区)”称号,获此殊荣的全省只有七个市县,长江以北地区只有赣榆和沭阳两县;20xx年8月,我县又被品牌中国(县域旅游)高峰论坛组委会评为“2010 品牌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品牌目的地”。20xx年11月,被省市农委、旅游局联合推荐上报国家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赏乡村美景,入田园采摘”成为广大县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选择。

(一)注重科学发展,旅游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旅游规划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旅游规划18个,其中赣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徐福泊船山景区建设规划、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总体规划、石桥果蔬生态园建设规划、夹谷圣境旅游开发规划、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抗日山旅游区概念规划、海州湾——秦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赣榆县农业旅游概念规划、抗日山风景旅游区发展整合策划(规划)等10个规划已经通过市级以上专家评审;小塔山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欢墩滨湖国际旅游岛开发规划、罗阳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塔山镇旅游概念规划、赣马八十一湾生态园规划、城西花卉基地旅游规划、门河镇旅游发展规划、宋口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规划等8个规划基本完成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建设性规划修订、秦山岛高端旅游规划和厉庄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全县旅游发展基本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二)重抓品牌创建,全县旅游整体素质快提升

自20xx年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始,我们就积极抢抓发展机遇, — 2 —

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工作。通过七年来特别是近五年的奋力拼搏,就捧回了20多块“国字号”品牌。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宋口村、门河万亩药用植物园、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徐福生态园、石桥生态旅游观光园);创建国家AA级以上等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AAAA级1家(抗日山风景区),AA级3家(徐福泊船山风景区、罗阳湿地休闲旅游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家(小塔山水利风景区);创建国家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1家,其中三星级4家(赣榆宾馆、杭州湾大酒店、建伍宾馆、普陀山大酒店),二星级7家(怡发大酒店、金和大酒店、新时代大酒店、海霞星苑商务酒店、海头宾馆、海纳川大酒店、金山宾馆);创建江苏省二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5家,其中四星级2家(金山徐福生态园、石桥果蔬生态园),三星级1家(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二星级2家(门河镇、宋口村)。旅游品牌数量遥遥领先全省各县(市)。全省全市排名显示,目前我县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列全省县级第一,AA级以上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苏北前列,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数量全市四县第一。除此以外,还指导帮助和推进抗日山风景区创建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和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分别于20xx年9月和20xx年11月接受省级专家验收。

第八届赣榆国际徐福节美食(大赛)展示暨金鳅食节共评选出赣榆宾馆、杭州湾大酒店等赣榆十大名店,红烧河豚、迎客松等赣榆十大名菜,海珍佛跳墙、徐福特色豆花等赣榆十大推荐菜,李大波、尹小园等赣榆十大名厨,并以第八届赣榆徐福节组委会名义进行命名授牌,在各级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该评选活动得到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全市率先开展“特色旅游镇(村)”创建工作。20xx年至今连续三年创建取得扎实成效。金山、海头、罗阳、门河、石桥等5个镇被评为县级特色旅游镇,谢湖、宋口等2个村被评为县级特色旅游村,其中金山镇和谢湖村还分别被市旅游局授予“连云港市特色旅游镇”和“连云港市旅游示范村”称号。我县特色旅游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

— 3 —

积极开展旅游商品大赛、特别推荐单位等评选工作。神仙紫菜、欢墩芦笋茶、门河牌甜闷瓜、赣榆旅游风光铜盘、夹谷春茶、贡品甜闷瓜、宋庄虾酱等一大批旅游商品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旅游商品”和“连云港市优秀旅游商品”、“连云港市十大旅游纪念品”;全县有16家旅游购物和饭店餐饮单位被命名为“连云港市特别推荐旅游购物场所”和“连云港市特别推荐旅游餐饮场所”。

一系列创建工作的推进,不仅各旅游单位获得了较高的品牌荣誉,彰显了自身特色,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促进了各旅游单位软硬件水平和全行业素质的提升,提高了全县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三)强推项目建设,旅游投入连年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县各级立足于旅游业的快发展、大发展,通过积极对外招商、社会引导、财政支持、对上争取及干群集资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加旅游发展投入。五年全县注册成立各类旅游开发和经营企业17家,累计投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达13亿元,年均投资额达2.5亿元以上,其中20xx年1.43亿元,20xx年1.74亿元,20xx年2.69亿元,20xx年3.32亿元,20xx年3.68亿元。重点推进实施了徐福生态园(泊船山景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青口生态公园、罗阳生态公园、抗日山风景区、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旦头河旅游带、小塔山水利风景区、海陵湖、大吴山、夹谷山、谢湖有机茶果基地、石桥果蔬生态园、宋口村、门河万亩药用植物园(银杏翠竹风情园)等20处景区点建设与配套。建设改造了杭州湾大酒店、普陀山大酒店、建伍宾馆、赣榆大酒店、金苑宾馆、万达国际酒店、海霞星苑商务酒店、新时代大酒店、金山宾馆、自在天大酒店、怡发大酒店、海头宾馆、三开大酒店、罗阳宾馆、富强宾馆、蓝海渔湾生态园、苏兴廷生态园等20家星级(生态)酒店;成功招商并启动建设总投资2.8亿元、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秦山岛海洋大酒店。通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供电通讯、旅游标识以及给排水等软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随着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凸显优势,景点明显增多,项目各具特色,形成了“春季踏青、赏花、采绿茶,夏季游泳、垂钓、品鱼虾,秋季观光、摘果、访农户,冬季猎趣、登山、住农家”的典型特色。五年全县乡 — 4 —

村旅游游客总接待总量达到400多万人次,年均达到80万人次以上。赣榆乡村旅游节、赣榆海鲜节、门河芍药节、谢湖樱桃采摘节、石桥苹果节、墩尚泥鳅节、罗阳垂钓等特色节庆活动已成为我县乃至连云港市的乡村游品牌。我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谢湖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经验均在全市和全省交流推广。

(四)着力宣传促销,客源市场不断得到大拓展

五年来,全县上下确立了“大旅游、大市场、大宣传”理念,积极实施“抓内争外,稳近拓远,北冲南突,东进西联”宣传战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体,媒体主打”的“四主”促销机制。旅游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把宣传促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克服困难,力求更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广泛外出推介的同时,邀请县外旅行社、新闻媒体、大中企业以及友好县市的游客走进赣榆。在线路推介方面,主动和周边地区旅行社联手,到重点客源地宣传。坚持每年春节、清明、“五一”、“十一”之前在省市县报纸推出旅游专版。具有赣榆特色的山海风光游、海岛风情游、红色胜地游、乡村体验游、茶果采摘游、名人踪迹游、休闲观光游等专线旅游产品,经过精心策划宣传,已为县外众多游客所认可。徐福名人故里游、红色革命胜地游、绿色田园风光游、蓝色海滨风情游“一人三色”四大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得到业界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充分肯定。五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无论是谢湖的果、门河的花,还是宋口的渔、石桥的菜、金山的茶,均各显优势,并且以一果一花一渔一菜一茶的特色组合,构成了赣榆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成为广大市民出游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赣榆徐福节”、“赣榆县乡村旅游节”、“相约海州湾——赣榆海鲜节”、“门河芍药节”、“厉庄(谢湖)樱桃采摘节”、“石桥苹果采摘节”、“走进水乡罗阳——垂钓比赛”、 赣榆美食大赛等旅游节庆活动以及“走遍赣榆”、“激情海州湾,动感秦山岛”、“徐福故里,魅力赣榆”、“游徐福故里,喝徐福美酒”等系列特色演播活动的举办,在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客源市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旅游合作机制,五年中与苏鲁两省八市27县(市、区)建立旅游合作关系,签订互为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合作协议,促进了县域合作,宣传了我县资源, — 5 —

提高了游客接待量。

(五)加强行业管理,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新提高

五年间,我们牢固树立“质量兴旅”和“依法治旅”观念,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质量和全县整体形象的提升。旅游局自身从我做起,主动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推行《旅游优质服务基本规范》为重点,深入开展“旅游优质服务”和“旅游文明窗口”创建以及多种形式的业务竞赛、技术比武、行风评议等活动,取得扎实效果。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新闻记者、企业员工为旅游行风监督员经常开展工作。通过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抗日山风景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小塔山水库景区等3家单位连续三年被市文明委、市旅游局和市建设局命名为“连云港市文明风景区”。

从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出发,切实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全系统上到旅游主管部门,下到景区企业,都能做到认识明确,步调统一,从健全各项制度入手,搞好规范管理,做到守法经营。高度重视旅游投诉工作,投诉查处率达到百分之百。加强与公安、工商、安监、卫生、消防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旅游市场秩序得到很好维护,连续十年没有发生违规经营和旅游安全事故。每年四次的全省和全市旅游抽样调查显示,我县各旅游单位服务质量优良,游客满意度较高。

总体来说,我县旅游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朝阳态势,尤其随着近年来政府主导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以招商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的旅游发展机制已基本形成。行业整体水平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向强迈进的阶段性目标。在旅游规划落实、各类品牌创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节庆活动以及旅游经济指标实绩等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旅游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赣榆对外影响,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体制关系不顺,影响发展活力。二是专业人员缺乏,制约经营管理。三是专项经费紧缺,宣传促销受限。

— 6 —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与思路

“十二五”,将是我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将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继续快马扬鞭,突破发展瓶颈,夯实腾飞基础,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实现一个目标,提升三大板块,完善六大要素,建立六大体系”。力争到20xx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达到 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五年新增旅游发展投入25—3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翻;新发展旅行社4家,总数达到8家以上;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推出3—4条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线路;新发展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2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5家,总数达到2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12家;新增国家等级旅游景区6家,其中AAAA级1家、AAA级2家、AA级2家、国家或省级水利风景区1家,等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11家,其中AAAA级2家、AAA级3家、AA级4家、国家和省级级水利风景区2家;新创建江苏省二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9家,总数达到14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8家;新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和娱乐休闲场所20家。继续办好赣榆国际徐福节、赣榆县乡村旅游节、赣榆美食节、相约海州湾、厉庄樱桃采摘节、石桥苹果采摘节、墩尚泥鳅节等系列节庆活动。

(一)实现一个目标——建成“中国旅游强县”

全面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积极融入全省和全市旅游发展大局,主动接轨环黄海和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场共建、管理互动、利益互赢的良性竞争和精诚合作局面;深入挖掘徐福文化内涵,系统整合境内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并以“突破东部沿海,崛起西部山区”为着重点,抓两头带中间,全面推进县域旅游实现新的跨越,将我县建成为“中国旅游强县”,成为连云港旅游的次中心和苏鲁交界休闲旅游第一县。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业成为全县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 — 7 —

综合发展水平继续领先全市各县,跻身苏北前列,叫板苏南县市。

(二)提升三大板块——彰显“三色”资源优势

一是提升红色旅游板块。以抗日山AAAA级风景区为核心,加快向周边地区拓展,在已经通过评审的《抗日山旅游风景区总体整合策划(规划)》基础上,做好12平方公里分区建设规划,协调用好各方面资金,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同时结合红领巾水库、夹谷山圣境、欢墩海陵湖等区域旅游开发,实现南北呼应,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将大抗日山旅游区整合成为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传统教育、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拓展训练于一体,规模适度、山水相映、文化深厚、景观优美、植被茂密、风光独特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二是提升绿色旅游板块。重点实施“5+3+3”工程:一是加快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以徐福生态园、厉庄镇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石桥果蔬生态园、宋口村、门河万亩药用植物园等五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发展引导,重抓基础设施和旅游功能配套,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树立起赣榆乡村旅游“五朵金花”的全新形象。二是加快石梁河、小塔山两座大型水库湿地和环大吴山旅游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农业、林果业、商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使其成为渔业休闲观光、农家田园体验、水上娱乐活动、生态休闲养生为主导,以会议接待、康体运动、休闲度假等为辅助功能的具有鲜明主题和特色的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基地,使其成为全县绿色旅游的重要补充。三是加快沙河四季田园、墩尚泥鳅基地、赣马八十一湾生态园等三个新兴乡村旅游点培育建设,突出品牌特色,完善旅游功能,增添参与项目,丰富活动内容,使其尽快形成旅游接待能力。

三是提升蓝色旅游板块。重点突出“海州湾——秦山岛”龙头地位,充分发挥区位、气候、环境、资源等优势,整合度假区周边的海岛、槐林、渔港、渔村、盐田、河流、海珍品基地等资源,进行全面景观改造,配套建设休闲度假设施,拓展海岛旅游、海上运动、休闲观光、避暑度假、渔家乐等系列旅游产品,策划主题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江苏北戴河”影响。加快罗阳湿地休闲旅游区、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以及小口、下口等村渔家乐项目建设步伐,丰富 — 8 —

海滨度假产品,着力打造以海州湾——秦山岛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其它滨海旅游区为配套,集海岛观光、海上体验、休闲养生、避暑度假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我县海滨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提升六大要素——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旅行社。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旅行社,扩大旅行社数量规模,提高出接组织能力。“十二五”期间新发展旅行社4家,总数力争达到8家以上。注重旅行社地接业务发展,积极整合境内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线路,重点推出3—4条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线路。

二是扩大住宿餐饮规模。按照“县城布局为主,重点区镇必备”原则,建立合理的旅游饭店分布与等级结构,重点发展高、中级星级旅游饭店。到20xx年,全县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总数要达到2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12家。注重赣榆海鲜美食和特色餐饮的深度开发和提升,积极引导和推动“赣榆美食街区”建设。积极开展餐饮品牌创建,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赣榆名菜、名点、名厨、名店的宣传推介,举办赣榆海鲜节、特色美食节等美食节庆活动,努力打造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大众化的赣榆旅游餐饮业。

三是抓好景区建设与创建。选择一批规模较大、特色突出的项目,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景区拳头产品。重点加快抗日山旅游风景区、小塔山水利风景区、海州湾秦山岛旅游度假区、徐福泊船山风景区、青口生态公园、夹谷山旅游区、罗阳湿地休闲旅游区、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和石梁河滨湖旅游区等景区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全县新增国家等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AAAA级1家、AAA级2家、AA级2家、国家或省级水利风景区1家;20xx年全县等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10家,其中AAAA级2家、AAA级2家、AA级4家、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家。大力开展江苏省星级旅游区创建工作,五年新创建二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9家,总数达到14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8家。

四是着力改善旅游交通。重点解决各旅游区(点)与交通干线连接问题, — 9 —

改善和提升境内旅游道路、桥梁的通达条件,提高旅游的可进出性。坚持“行游合一”的原则,加强景区内部交通规划和道路标识系统建设,提高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五是规范搞好旅游购物。加强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和购物场所建设。积极动员和引导各类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和旅游景区(点),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工艺,组织举办赣榆县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大力开发具有赣榆县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特色旅游商品全面进入网上平台、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和2A级以上景区,努力形成强大的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网络。

六是积极丰富旅游娱乐。发展旅游娱乐是加强旅游吸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大力推进旅游娱乐场所建设。五年新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旅游娱乐场所20家,总数达到30家以上。

(四)完善六大体系——重抓各项措施落实

1、完善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各项政策,研究制订《关于加快赣榆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把更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落实到基层到企业。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并通过县镇两级政府强化政策兑现,以树立诚信,形成良好的滚动发展效应。

2、完善规划体系,抓好科学发展

继续坚持“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原则,抓好旅游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首先要把握有利契机,紧紧依托山海风光、滨湖湿地、海岛沙滩、红色旅游、秦汉文化、名人徐福、海洋文化等丰富资源,主动融入《江苏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力争将抗日山、海州湾、秦山岛、罗阳湿地、夹谷山、泊船山、石梁河水库、塔山湖、徐福文化等特色资源列入省市重点建设规划。其次要加大《赣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贯彻力度,大力宣传落实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执行规划的严肃性,促进规划内容的全面落实。第三要加强对基层规划工作的 — 10 —

指导引导。在已经完成《赣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徐福泊船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抗日山旅游风景区整合策划(规划)》等系列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塔山镇旅游概念规划》、《赣榆新城滨海休闲观光区控制规划》、《欢墩海陵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罗阳湿地旅游开发规划》等镇区旅游规划的完善以及《抗日山旅游风景区分区建设规划》、《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徐福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发规划》、《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建设性规划》、《秦山岛旅游开发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为全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完善经管体系,抓好机制创新

首先是创新管理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宏观管理协调和重点旅游区开发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出发,彻底理顺管理体制,成立重点景区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工作。其次是创新投资机制。力求通过设立“赣榆县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建立新型的旅游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重点旅游项目资金筹措。第三是创新考核机制。把事关旅游发展全局的各项重点工作,通过目标管理的形式,层层分解落实,力求通过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发基层单位的创优争先意识,调动发展投入的积极性。

4、完善质量体系,强化行业管理

抓好旅游环境质量,重点加强城乡生态环境、景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赣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交通、信息服务、旅游卫生、旅游导引和解说设施体系;通过品质优良的旅游服务,创建优质旅游工程,提升旅游整体质量水准;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成立“赣榆县旅游质量监督所(旅游执法大队)”,建立完善的旅游执法监督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全县旅游质量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5、完善人才体系,抓好队伍建设

实施积极的旅游人才战略,加大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强化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招引一批能干事、会干事、懂旅游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旅游队伍中来;在景区和企业队伍建 — 11 —

设方面,继续通过举办各类技术比武和知识大赛等活动促其在岗学习提高,以适应当前加快发展的需要。

6、完善协作体系,抓好区域合作

坚持“接轨连云港,牵手环黄海,联动陇海线,融入苏鲁沪”的区域旅游协作思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递、市场共享,游客互送、利益共享”为宗旨,主动出击,相互联手,进一步拓宽区域旅游合作范围。赣榆旅游资源具有很多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我们要充分依托优势,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方式,打响特色品牌,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十二五”期间新发展旅游合作县市区10家以上,20xx年总数达到37—40家。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