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中 叶玉叶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

(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增加忧患意识。

(2)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旱灾、台风等气象灾害。通过图表展示了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灾情的地区差异,并从受灾体角度指出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教材呈现我国东部地区台风路径、登陆次数及经济损失图,说明致灾因子(台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而台风多发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教材还安排了三张数据表格,其意图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气象灾害的灾情报表,另一方面旨在说明我国旱灾和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本节介绍的旱灾、台风等灾害类型与必修1教材联系紧密。台风在必修1的第二章中的天气系统一节首次出现,台风本质上就是一种天气系统——热带气旋,由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灾害,本节所述的台风既以必修1为基础,又是必修1的延伸。旱灾由水资源不足引起,与水资源的是否合理利用有关,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有关基础知识已在必修1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第三节介绍。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教学难点

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

教学准备

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板书: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读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为什么这些地区旱灾严重?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板书: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承转: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板书:2、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和特点

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与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探究:

(1)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旱灾频次较高的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2)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提示:对后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从自然原因看我国东部季风区,虽然为湿润、半湿润地区,但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有强烈的致灾因子;从社会经济原因看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而东部季风区受灾体多、经济密度大,所以旱灾灾情严重。)

小结: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读表2.4区域灾情的特点,学生总结五个地区的灾情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 2

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学生自学案例6——19xx年大旱年

引导学生自学中关注以下几点:

(1)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2)旱灾的危害有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3)读2.31中国19xx年干旱程度图,看出华北地区是当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分析华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不仅华北地区,我国许多地区都是旱涝兼有。

板书:3.旱涝关系

教师讲清以下两点即可: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承转:我国是农业大国,旱灾对农业受灾体影响最大

板书: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讲述:(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均,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读表2.5中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1950——19xx年),引导学生思考:

(1)我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因旱灾形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粮食减产等。)

(2)从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旱灾有时间变化且损失严重。 承转:播放台风的电影剪辑

板书:二、台风灾害

板书:1.国台风灾害严重及原因

讲述:台风从天气系统看是热带气旋,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插播动画台风路径频率

读2.3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验证我国台风多发。 讲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板书: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板书: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读2.33中国东部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1949——20xx年)图,学生找出我国受台 3

风影响严重的地区。

(提示: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总结出台风有沿海重、南方重的分布特点)

对照图2.33与图2.34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1991——20xx年)图,学生得出结论: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板书:4.台风造成的损失

讲述: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读表2.6 1986——19xx年台风灾损情况,讨论:

(1)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纪录。)

(2)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又什么趋势?(有成倍增长的趋势。) 学生自学案例7—— 9216号台风,探究以下问题:

(1)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2)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3)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教师提示: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与该城市的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

思考: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

(提示: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七、总结全课(略)

八、课堂训练

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4.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5.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

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

4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6.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的 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 。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 ,C地的风向为 。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答案:1——5题分别为:AADCC

6.(1)台风 (2)B (3)此时台风中心经过B地 (4)偏北 偏南 (5)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利: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伏旱(或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板书设计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和特点

3、旱涝关系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台风灾害严重及原因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台风造成的损失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5

 

第二篇:第二章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案例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形成规律性认识,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指导思想符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自主建构规律和建构主义理论。

二、 教材分析: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强度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因此,各地的学生都会听说或者经历过某种自然灾害,对灾害的危害有所了解,但是对于灾害的成因可能不甚清楚。选修教材5“自然灾害与防治”在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及其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以基础地理知识为背景,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书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论,第二章集中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等,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一些防御措施及自救互救等方法。

本节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视频资料及图片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