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小结

口腔修复论文:口腔不良修复体的危害及防治

摘要目的:通过对156例口腔不良修复体治疗,说明不良修复体的危害。方法:用快慢速涡沦机、去冠钳、持针器,祛除156例固定、活动不良修复体。结果:巧6例固定活动不良修复体均会导致口腔各种并发症。结论:不良修复体不符合口腔生理解剖特点,给牙周、牙体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不良修复体 并发症 防治 临床资料

收治口腔不良修复体患者巧156例,男81例,女75例(为活动、固定义齿修复),年龄40一76岁123例,18一40岁33例(为桩冠或固定义齿修复)。

类型分析:①结扎类49例,此类较常见,用0.2的结扎丝“8”字形结扎于缺隙两侧基牙的颈部,缺牙间隙用自凝塑料填塞,塑料进人两基牙的邻缺隙倒凹区固位。②卡环类41例,用约0.smm的钢丝弯制的卡环作为固位体,用自凝塑料填塞于缺牙间隙内,有一定的动度,但不能自行摘戴。③锤造类34例。用锤造式的金属粘贴于牙齿的愕或舌侧,使上领或下领牙齿成为整体,使口腔内少量牙齿暂时不会脱落,但粘结材料填塞了所有牙齿的间隙,使牙齿间存在大量食物碎川乡戴环类:22例,用软金属片环抱于牙体以修复邻近的缺失牙。⑤桩冠类10例。

并发症:①牙眼出血:由于修复体形成悬突并且无自洁作用,不能自行取戴清洁,义齿覆盖区食物存积经常刺激软组织而致牙跟发炎出血。②基牙松动、龋坏:由于不考虑牙周的生理代偿能力,不论缺隙大小均用缺隙的近远中2颗牙做基牙,加之食物残渣不能清洁,菌斑、牙石沉积从而造成基牙松动、龋坏。③口腔异味:由于食物残渣滞留及低廉材料的原因,从而引起口臭。④恶变:不良修复体制作粗造,加之长期的慢性炎性刺激可使口腔勃膜癌变。 治疗:对于不良修复体只有立刻拆除。对固定钢丝+自凝塑胶牙做成的不良修复体的拆除,应先将基牙牙颈部表面的钢丝用高速涡轮机磨断,祛除倒凹部分的充填物,再用持针钳或去冠钳轻轻取下不良修复体(注意保护软组织)。对无缝冠锤造固定桥不良修复体的拆除方法:用高速涡轮机将无缝冠的轴面(颊面)磨穿,将无缝冠桥分成几个小的单位的固位体,再用破冠钳将它们一一钳除。拆除时,保护松动的基牙,以免随之脱落。随访观察3个月,各种并发症基本消失,此时可考虑重新进行符合生理解剖要求的义齿修复。

讨论

口腔修复是建立在口腔解剖生理、材料生物力学原理及医学美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学科。一个良好的修复体不但要恢复外观、咀嚼功能,还要对口腔组织有生理保健作用,符合生理解剖要求。而不良修复体所用的材料均为自凝塑料,口内直接使用,对口腔戮膜刺激性大,且表面未做处理易沉积牙石。因缺乏应有的制作工艺,所以不良修复体不但不能恢复咀嚼功能,而且还给牙周组织和口腔内软组织造成不良刺激,形成医源性疾患。不良修复体还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牙槽勃膜创伤引起溃疡,并有组织增生;余留牙龋坏、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病等。不良修复体基牙的选择不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无论缺牙数目及基牙健康状况如何,都在缺牙近远中选择基牙。故义齿自洁作用差,往往引起邻牙基牙龋坏,出现明显的牙眼炎、根尖周炎症状,或者因充满牙间隙的自凝塑料在咬合压力作用下向根方移动压迫牙眼,造成医源性创伤,使基牙松动、移位、折断,失去咀嚼功能,甚至导致领面部间隙感染。

不良修复体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危险,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人民群众的义齿修复需求,以减少不良修复体带给人类的伤害。讨论口腔修复是建立在口腔解剖生理、材料生物力学原理及医学美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学科。一个良好的修复体不

口腔修复论文;提高口腔修复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

【摘要】口腔临床医学尤其是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医患的良好沟通是修复成功的保证。修复科临床带教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等,使学生在医患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合格的口腔修复专科医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医患沟通;培养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普遍应用于生活。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1]。口腔医师与就诊病人的沟通是口腔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修复中尤其如此。修复的成功与否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患者通常有一些主观或者个性化的要求,必须达到医患之间的一致及功能与美观的协调,这就要求医患之间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2]。教学医院在口腔修复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把医患沟通当做一项重要的实习任务,使实习医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

1培养口腔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1.1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最经常、最必要的现象之一

口腔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艺术,也是口腔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讨我国多年来的口腔医疗服务实践,

缺乏全面良好的沟通是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医生只重视疾病本身,而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受,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很有必要确立全面良好沟通的服务理念,明确病人是与医生平等的个体。同时,口腔医师亦需注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使病人及其家属更好地合作,这是口腔医师必须具有的能力。而且,这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效果,使病人建立正确的牙科诊疗观念[3]。

1.2口腔修复病人具有特殊性

口腔修复医学中的医患沟通既具有一般医患沟通的共性,又有自身特性。口腔修复通常涉及外观的改善,而美观往往具有主观性,医患需要良好沟通医生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诉求,并达到功能与外观的平衡;修复医生面对的是意识清醒具有行为能力的患者,患者需要随时与医生交流;口腔修复诊疗时间往往比口腔其他专科更长,医生患者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操作的顺利完成。这些特点要求在医患之间进行及时的、充分的沟通。因此,在口腔修复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医患沟通当做一项重要的实习任务。

2培养口腔修复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

2.1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传统的医疗模式,医生拥有诊疗的绝对权利,而患者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近年来法律规定患者在就医时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采取“举证倒置”,即举证责任在医院一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的传统“弱势”地位。修复患者就医目的通常是改善美观及功能,诊疗过程中会不断提出自己的要求,这对经验

不足的学生信心和判断容易造成影响。而口腔医疗更有着特殊的复杂性,治疗时间长、复诊次数多、操作要求高,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医疗纠纷[4]。因此,带教过程中培养学生与患者进行充分的、良好的沟通意识、技巧,了解患者的诉求,对患者不现实的需求进行纠正并调整患者的预期,取得患者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

2.2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

医学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人们已经认识到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和情绪变化的。因此,医生的治疗也要从以往着重看机体的病,转变为重视患者的角色和情绪。为了使沟通进行得有效顺畅,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取得他们的信任,使患者思想放松,能够与医生进行充分良好的配合。临床实习医生具有了这种服务意识,认识到沟通就是进行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临床实习能否顺利进行,与临床治疗成功密不可分。

3培养口腔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

3.1重视岗前培训

患者对医生往往有着很高的期望,而这种要求既包括对医疗技术的要求,又包括对医生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实习医生仪态端庄,穿着得体,精神饱满而又自信诚恳。医生应谈吐文雅,语气和蔼,既有良好的知识素质,又善于和患者交谈,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医生要有耐心,认真倾听患者述说详细病史,仔细进行检查,作出准确的诊断;同时充分了解患者的主观诉求及希望达

到的修复效果,及时进行沟通,调整患者的期望值,并告知治疗程序、所需时间及费用等。而且,修复治疗涉及不同的修复方式及材料,其费用、时间以及修复效果差别较大,因此,医生必须充分了解其中的优劣,并向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指导,推荐最适合的方式及材料。同时,初上临床的实习医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修复体的模型并练习画示意图帮助解释沟通,这样有利于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使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5]。

3.2培养以患者为本的观念

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口腔诊疗常识的普及,绝大多数患者对医生的要求是技术熟练、认真负责、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设法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而对医生年龄及职称要求较高者已为数不多了[6]。医生的职责是治疗疾病,尤其是口腔修复医生,是通过实践操作产生的疗效来取得患者的信任的。为患者制定修复计划是必须严格遵守修复学原则,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按患者的要求进行违反原则的修复。始终要把患者的利益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并引导患者积极地进行修复前处理,如口腔卫生不好的患者必须先行全口洁治甚至系统牙周治疗,残根残冠行完善牙体牙髓治疗,不能保留的患牙先行拔除,必要时行牙槽外科手术或冠延长术等等。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类型患者的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以便为他们提供最完善的医疗服务,如焦虑紧张时说话速度快,而抑郁时说话速度较慢,医生要善于辨别[7-8]。这一意识是指导医生

活动的基本意识,也是贯穿于诊疗过程和一切医疗服务活动的基本意识。

3.3临床带教严格要求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接触的最初的医师形象,其要求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素质的提高。临床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医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学生将来的诊疗习惯及操作规范产生深远的影响[9]。因此,在临床带教时,应非常重视诊疗及操作的规范,保证每位患者的医疗质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同时,重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此外,带教教师要经常总结学生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及不足,积极研究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关注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实习医生经验不足,面对患者往往缺乏自信,带教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每位实习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能力,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他们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而出现差错要及时纠正并鼓励,为他们树立自信心,敢于乐于与病人交流。

3.4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

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就诊时也各自带有不同的顾虑和疑问。在口腔修复科临床实习期间应用模拟医生和患者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进行医患交流的临床教学活动,使实习医生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应当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进程,应当采取何种修复方法以及修复后的注意事项和预后,并明确告诉患者所需要的复

诊次数和大概费用,让患者心中有数。例如牙列缺损患者,所选择的修复方式不同,产生的费用及效果有很大不同;而选择固定修复的患者,不同的修复材料其费用及预后又有不同。应该清楚而明白地告诉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复材料和法。同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过高的预期,并注意谈话的方并取得患者的理解,避免他们的反感。要学会耐心地倾听、适当地解释,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的要求,以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10]。医生还有责任让患者了解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开展口腔自我保健,如正确使用牙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洁牙等,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电话回访或复查,并保证修复效果的长久性。

口腔医学技术论文口腔修复论文:

四手操作法在口腔修复的应用

1、“四手操作”法应用在口腔修复科

“四手操作”法更能充分系统的完成整个操作规程,不仅高效率,高质量,科学的服务,完善操作模式,保障了医疗工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作用,而且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以舒适的卧床位(鼻、胸、膝在同一水平面上)和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士则根据修复科的治疗要求、步骤,熟练地准确无误地将各种治疗器械和材料,迅速平稳地递到医师手中。这种护士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治疗“四手操作”法与最传统的

医师独立操作,护士被动执行医嘱的治疗护理方法是一个飞跃和更新。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保障了医疗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更好地提高了护士的专业工作能力和增加了工作的自信心。对于医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用于提高修复科的发展工作,对于患者可以在舒适的条件下接受治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了医疗质量。

2、修复科四手操作技术应用

医务人员的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手套。

患者安排好座位:调节合适的光源,带好胸巾,指导病人口腔含漱,让病人了解牙体预备(磨牙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告之病人若有不适可举手示意, 切勿乱动或抓扯医师操作的手,以免钻针损伤口腔组织。

医生对患者的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的自身要求,根据检查情况和患者的条件在适应症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的修复计划,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必要的情况下,准备好患者的X线牙片。

若活髓牙需要准备局部麻醉药,供医生使用。

医生进行牙体组织切割或制备时,放好吸唾器,及时吸出唾液,协助牵拉口角,压住舌体,用气枪吹去口镜上的雾气,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操作视野。

根据医生修复需要,对患牙的颊舌面,面颈缘等部位进行制备,不同部位所需车针亦不同,护士应根据需要及时协助更

换车针。

牙体预备完成,制取印模,根据需要选择局部托盘或全牙列托盘。如(需要红膏根据需要多少加热后准备)调拌印模材料制取印模。护士将调拌完成的印模材料置于托盘内,递少许材料给医生,涂于患牙间隙及颈部,再将托盘递于医生送入口内,这样可以防止产生气泡,保证印模的完整性。

印模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消毒后根据需要用石膏或人造石灌注。

点燃酒精灯,制备蜡片或蜡条供医生在病人口内进行蜡记录,预约病人复诊时间。

清理用物,消毒备品。

3、结 论

修复科护士必须熟悉本专业知识及口腔常见修复和特殊修复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并且全部修复后的注意事项及指导,熟练掌握各修复过程中每一步骤,具有丰富的“四手操作”法技术理论,娴熟的技能主动配合,参与修复治疗,真正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为患者服务。

协助医生拉开病人口角,以保持手术区域视野清晰,注意正确使用吸引器,以防损伤软组织。

要了解医生制定的合理工作程序,做好器械,材料,药品的准备工作,将已经准备好的器械材料迅速,平稳,准确地递到医生手中,材料的的调拌质地要合乎要求,量适中,保证修复的正

确实施及达到最佳的治疗辅助效果,在修复过程中,医生,护士默契配合,始终的轻松自然不扭曲的体位,进行操作,即使用人类正常的生理活动为基础的操作体位。

熟悉现代牙科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保养,严格执行保持性医疗制度。

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预约下次复诊时间,清理用物,常规消毒,归还原处。修复后所用器械,若是一次性的口腔治疗盘,注射器等,需要依据一次性卫生材料,处理原则进行焚烧或统一毁形处理,对其他口腔专科所用器械,按物品性质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处理,严禁污染的医疗用品重新使用或流向社会。

对使用过的治疗椅及治疗台等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坚持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吸引器一人一用一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第二篇:口腔修复1-5

1.口腔修复体应该达到的质量总体要求是:

(1)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能够和口颌系统和谐:

(2)能够发挥作用、改善口腔缺损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

(3)对患者无伤害

(4)设计合理、制作精良,便于维护:

(5)能够满足患者合理的生理、心理需要:

(6)使用期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7)相应的价格合理。

2.口腔修复学常有的临床修复内容有:

(1)牙体缺损或者畸形的修复治疗:

(2)牙列缺损或者畸形的修复治疗:

(3)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4)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

(5)牙周疾患、颞颌关节以及咬合病的预防和修复治疗

3.修复前理想的口腔条件应该具备具有足够的牙支持组织,无尖锐的骨突或骨嵴;无妨碍义齿固位的倒凹或悬突;无影响义齿固位的瘢痕结构、增生的软组织和系带;上下牙槽嵴关系良好和有足够的唇颊沟深度。

第三章牙体缺损

1.钉洞固位形的牙体预备要点是:

(1)深度:钉固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钉洞的深度,一般为2 mill,穿过釉牙本质界到达牙本质内,死髓牙的钉洞可适当加深。

(2)直径:一般为1mm。

(3)位置:应避开髓角或易损伤牙髓的部位。前牙可置于舌面窝近舌隆突处及舌面切缘嵴与近远中边缘嵴交界处,1~3个;后牙一般置于牙尖之间的沟窝处,可作2--4个钉洞,死髓牙的也可置于牙尖上。

(4)分布:两个以上的钉洞,其分布越分散,可获得的固位力越大。

(5)方向:应相互平行,并与修复体的就位道一致。

(6)钉的表面形态:螺纹状钉的固位力最强,优于表面光滑或锯齿状钉。

2.为使修复体与天然牙及牙颌系统外形协调,在备牙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在尽量保存牙体组织的前提下,按照固位、支持、抗力、美观和正常外形设计要求,尽量准确、均匀地磨除牙体组织,开辟出必要的修复间隙。

(2)牙体预备中注意正确选用器材设备,并采用降温措施保护牙髓。

(3)去净龋坏的牙体组织以及无牙本质支持的无基釉。

(4)去除妨碍修复体就位的倒凹,消除牙体预备面可能引起代型磨损或应力集中的尖锐棱角。

(5)完成的牙体预备其轴壁牙合向聚合度一般不超过8°,洞壁牙合向外展不超过10°以满足固位和就位要求。

(6)牙体预备中注意保护牙周组织以及口周组织。

3.答:对于患者局部的咬合异常情况,牙体预备时应做到:

1

(1)牙体严重磨耗,牙冠合面边缘嵴异常如刃状、陡峭边缘嵴等,对颌牙伸长,咬合接触中畸形高尖嵌入严重磨耗的中央窝,形成咬合锁结等障碍。为了彻底消除不良咬合的存在,应该从整体咬合状况进行分析,制定修复治疗方案应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而不能够仅仅限于患者的主诉部位。

(2)缺牙区间的合面间隙缩小,近远中相邻的天然牙向缺牙间隙倾斜,邻牙接触点消失,出现食物嵌塞。牙体预备时各轴面应该平行,力争获得共同就位道或通过内冠进行校正。对颌牙伸长者,应该作调合,过度伸长者应该作牙髓治疗以后进行冠修复,恢复正常的牙合曲线,并且使冠根比例协调。

4.高嵌体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1)后牙的多面嵌体;(2) 牙合面洞型较大时;(3) 牙合面有较大范围缺损,但牙尖需恢复且有完整的颊舌壁可保留时。高嵌体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牙体洞壁的受力性质由嵌体时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避免了牙体组织不耐抗的弱点,从而减少了牙折的可能性。其缺点在于牙体洞型预备有一定的难度,固位力较差,修复体的边缘线较长。

5.部分冠的适应证为:

(1)有牙体缺损需修复但又非嵌体或者不宜作全冠修复的适应证时;

(2)患牙颊舌面是完整的,且保留该面不用并不会使修复体的固位与抗力不足;

(3)牙冠较大,尤其是唇舌径较大者;

(4)龋患率较低者;

(5)部分冠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时,其牙位应正常并只用于间隙较小的固定桥。

6.(1)与预备的洞型完全密合,没有缺陷;

(2)恢复患牙的正确解剖外形,边缘整齐无菲边;

(3)建立良好的咬合以及邻接关系;

(4)表面光滑,残留内应力少,蠕变达到最低强度,体积相对恒定,外形基本不变。

7.造成牙体缺损的原因通常有:

(1)龋病、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坏死、尖周疾病、残冠残根;

(2)牙外伤、牙折、隐裂、牙髓坏死后牙体变脆、磨耗形成的高尖陡坡;

(3)磨损、牙本质过敏、牙髓炎、尖周感染、垂直距离降低造成颞下颌关节疾病;

(4)楔缺、牙髓暴露、牙髓炎、本质过敏;

(5)酸蚀症、牙本质过敏、牙体变色;

(6)发育畸形、牙外形畸形、牙本质发育不全、牙体变色等。

8.牙体缺损以后常常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1)牙体和牙髓症状:如果缺损累及牙本质层或者牙髓,可能出现牙髓刺激症状甚至出现牙髓炎

(2)牙周症状:牙体缺损破坏邻接关系造成食物嵌塞,引起局部牙周组织炎症,并可能发生邻牙移位,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形成创伤牙合。如果牙正常轴面外形破坏,可能引起牙龈炎症及局部炎症。

(3)咬合症状:大范围及严重的牙体牙合面缺损不但影响到咀嚼效率,还可能出现偏侧咀嚼习惯。严重时还会影响垂直距离以及出现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

(4)起他不良影响:缺损的牙体组织的尖锐边缘可能擦伤舌及口腔黏膜。发生在前牙还可能影响美观、发音。全牙列残冠、残根还会降低垂直距离,影响患者的面容以及心理状态。 2

9.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1)去除病变组织,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2)消除轴壁倒凹,获得良好的就位道:

(3)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保证修复体一定的强度、厚度和美观;

(4)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形态,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5)磨改过长牙或错位患牙,以建立和谐的咬合关系和外观;

(6)磨改异常对颌牙及邻牙,预防牙合紊乱,邻接不良和戴入困难;

(7)预防性扩展(视县体情况决定是尽量保护牙体组织还是做预防性扩展)。

10.对于前牙牙折,其修复治疗方法视不同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切角缺损:由于外伤、龋病等造成,如牙髓活力正常,损伤没有达到牙本质时,可以做适当的调磨,调改;或用固位钉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固位钉的位置位于釉牙本质界偏牙本质处,深约2mm,固位钉可用摩擦固位、黏接固位。常采用自攻自断螺纹钉。如损伤累及牙髓,患牙为死髓牙时,牙能变色、脆性增加。如尚未变色者可以用树脂修复,如已经变色,做根管治疗后,行核桩冠修复或冠修复。可选择金瓷冠、全瓷冠。如为年龄在18岁(有学者建议12岁)以下的患者可先作根管治并,后暂时性修复,待成人后永久修复。

(2)切1/3缺损:如患牙为活髓牙,可考虑采用针形加强固位,树脂修复或在近远中打固位钉后树脂修复,也可全冠修复。如为死髓牙,根管治疗以后,核桩冠修复。

(3)如果缺损深达龈下,如至龈下的距离<3mm,根管治疗后行核桩冠修复,如缺损至龈下3 mm以上,如牙根短,邻牙不正常,可以切龈以后行联冠修复。并注意调合。

11.对于后牙牙折,其修复治疗方法视不同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单个牙尖缺损,可以用嵌体修复,采用近远中打针道或邻面片切等增强其固位,如有邻接触点的破坏,可以使用箱状、沟固位等。

(2)牙隐裂常见近远中向的隐裂线,如隐裂线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者,可以调磨后充填;如隐裂较深,有咬合痛,无冷热刺激痛,应立即全冠修复,如有咬合痛和冷热刺激痛者,先行暂时全冠修复观察,尽量保髓;如果牙髓已有炎症,则需根管治疗以后全冠修复。

(3)纵裂或骨折线较深时,可以先行暂时冠修复,观察3个月后,再考虑修复方案。如有症状行内科治疗后修复。

(4)如果后牙大部分缺损,则需要根管治疗后采用核桩冠修复。

12.3/4冠的邻沟又称轴沟,对固位有重要作用。可以防止牙冠向舌向脱位,为了使邻沟具有一定的长度,预备时应从邻切角的中点开始,方向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的交界处,以保证沟的舌侧壁有足够的抗力形,同时又要注意唇侧壁不能过薄,注意其抗力形。邻沟的深度为1 mm,由切端向龈端逐渐变浅。其长度根据牙冠的长度、倒凹情况和固位需要而定,沟越长固位越好,但应位于邻面片切面之内,两邻沟应相互平行,或稍向切端聚合。邻沟的外形剖面呈半圆形,近切端稍宽于龈端,便于冠的就位。邻沟的龈端可形成小肩台,也可采取无肩预备。邻沟的线角应清晰而无明显棱角。

邻沟预备时先用700号裂钻或细金刚砂车针,沿沟的设计位置预备。为防止钻头向唇、舌侧滑脱,可先用小刀边石在斜面磨出凹槽,再由此处预备出应有深度和外形,术中选好支点,避免车针摆动或磨切时晃动,以防止邻沟预备过宽过平。初学者可先用铅笔画线,并用平行尺保证两条邻沟或3/4冠桥基牙多条邻沟的平行。

3

13.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内科治疗以后加以保留,有以下意义:

(1)利用残根的固有牙周膜组织来承担咬合力,最符合生理要求。

(2)在牙根上直接进行冠修复,避免磨除相邻的健康牙齿,或者可以减少桥体长度,从而少磨牙体组织。

(3)残根的保留能够给颌骨足够的生理刺激,从而可以避免牙槽骨的吸收,有利于义齿的美观和稳固。

(4)残根的保留,就保留了它的牙体感受器。牙根周围有很多神经末梢,具有本体感受功能,残根的保留便保存了天然牙的这种生理感受能力,因而在牙根上做的假牙咀嚼时有真牙一样的感觉。

(5)保留的残根可用于制作覆盖义齿,在口内仅剩下个别牙齿时,还可在这些牙根上设计磁性固位体和一些附着体,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同时延缓该部牙槽嵴的吸收。

(6)保存的残根没有排斥现象,与种植义齿相比,不存在排斥问题。

(7)残根的利用避免了拔牙的并发症,对于年老体弱和高血压、心脏病病人更有特殊意义。拔牙毕竟是一种手术,有的牙根很深并有畸形,对病人会造成更大的痛苦。对这种病人,牙根的利用可以说是一举几得。

(8)残冠的保留可以增加桩的冠根比,增加内核的抗力性,提高固位和稳定。

14.残根残冠具有一定的长度及稳定性,并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可采用下列几种修复方法:

(1)桩冠修复:目前最多采用的是金属桩核的修复(金、钛、镍铬等金属),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成品桩钉,个别对于牙美观要求高的患者,还可采用(氧化铝)瓷桩核修复。表面残冠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残余冠部组织少,可用铸造桩冠一起修复;如果是内科桩则可以用复合树脂或者银汞合金修复形成内核,表面再以全冠修复。

(2)覆盖义齿修复:残根难以完成根管治疗或者较远期效果不佳时,可以用这些牙根设计长、短程基牙直接覆盖义齿,或设计各种附着体,如按扣式、杆式附着体,也可设计磁性固位体。

(3)全冠或者嵌体修复:如果固位形及牙颈部抗力形足够的话,也可以在内科修复的基础上再用全冠或者嵌体修复。

(4)直接内科修复:如果牙体情况允许,可以直接用树脂或者银汞合金恢复牙体外形。

15.桩冠的固位力主要取决于冠桩与根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和粘固剂产生的粘结力。固位力受下面一些因素的影响:

(1)冠桩的长度:冠桩的长度是影响桩冠固位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冠桩越长,其固位越好,但冠桩长度受根管解剖条件的限制。为确保牙髓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 mm的充填材料,桩冠的长度约为根长的2/3~3/4。

(2)冠桩的直径:冠桩的直径与桩冠的固位和牙根的抗力形有关。冠桩的直径大者,可增加粘结固位力和自身强度。但冠桩的直径大小受根径的限制,直径过大的冠桩必然要磨除过多的根管壁,造成根管壁强度下降,根管壁侧向受力后容易发生根折。相反,若冠桩过细也会影响其固位力和自身抗折能力。从力学角度考虑,理想的冠桩直径应为根径的1/3。

(3)冠桩形态:冠桩的剖面形态与桩冠的稳定性有关,也涉及到与根管壁的密合度。理想的冠桩外形应是与牙根外形一致的一个近似圆锥体,从根管口到根尖逐渐缩小呈锥形,各部分横径都保持为根径的1/3,与根部外形一致,而且与根管壁密合,但根管预备时应减小根管壁的锥度。

4

16.在患者牙合力大、咬合紧,牙根短,或可利用的根管长度不够,根径小,根管口呈喇叭状等情况下,桩冠固位力可能不足,可采取下列方法增强固位:

(1)保证不破坏牙胶封闭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根管的长度,冠桩向根部延长。

(2)尽可能多保留残留牙冠组织,以增加冠桩的长度,但不能影响人工牙冠的结构和美观。

(3)根管预备成椭圆形,减小根管壁的锥度,防止形成喇叭口状。

(4)可在根管口预备出一个小肩台,冠桩形成一个固位盘,对成品冠桩及圆柱状冠桩的稳定有重要作用。根颈部做肩台预备,增加冠的稳定性。

(5)用铸造冠桩增加冠桩与根管壁的密合度,增加摩擦力,减小粘固剂的厚度,预防因粘固剂断裂或溶解引起的冠桩松动。

(6)使用螺纹钉,根管壁预备成阴性螺纹,以专用器械将螺纹钉缓缓旋入,依靠旋入牙本质的螺纹结构固位。

(7)如条件许可时,争取正常的冠根比例,如磨改伸长的邻牙,减小桩冠的牙冠长度;减轻咬合接触,避免创伤牙合和紧咬合。

(8)如邻牙也做桩冠,可做成桩冠联冠。

(9)根管壁在粘固前作酸蚀处理,冠桩作喷砂处理,选用树脂类粘固剂粘固,以增加粘结力。

17.相对于桩冠,桩核冠是一种更合理的方法,其好处在于:

(1)如果人造冠有变色、磨耗、缺损等状况需要重作,可以仅仅换冠而不需要换桩核,减少了损伤牙根的可能性。

(2)如果作为基牙,即使牙体长轴方向与其他基牙不一致,可将核的方向进行调整,单个牙的轻度错位也可以通过改变核的方向使冠恢复到正常位置。

(3)桩核与冠是分别完成的,可以将不能做全冠的大面积牙体缺损以全冠形式修复。

18.铸造金属全冠的适应证有:

(1)后牙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

(2)后牙存在低合、邻接不良、牙冠短小、错位牙改形、牙冠折断或半切除术后需要以修复体恢复正常的解剖外形、咬合、邻接及排列关系者;

(3)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4)活动义齿的基牙缺损需要保护,改形者;

(5)龋坏率高或牙本质过敏严重伴牙体缺损,或汞合金充填后与对牙合牙、邻牙存在异种金属微电流刺激作用引起症状者。

19.铸造金属全冠的禁忌证有:

(1)龋变牙的致龋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

(2)对金属材料过敏的患者;

(3)美观要求高,要求不暴露金属的患者;

(4)牙体无足够固位形、抗力形者;

(5)牙体尚元足够修复空间者。

20.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前设计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选择修复材料:尽量争取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合金为修复材料,选择时还要考虑到邻牙、对颌牙、活动义齿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种类及其与全冠修复材料的接触关系,预防修复后的异种金属产生的微电流对牙髓的刺激及腐蚀的问题。

5

(2)固位力:对于牙合龈距短、牙体小、轴壁缺损较大、对颌牙为自然牙、患牙牙合力大、牙周支持组织情况差的患者,应将全冠边缘设计到龈下以增加固位力。

(3) 牙合力:对固位形、抗力形不足的患牙,可以通过适当减小金属全冠的跆面面积、加深食物排溢沟等减小牙合力,并注意牙合力的平衡,防止侧向力。

(4)老年患者:对于牙冠长,冠根比例大者,应将边缘设计在龈缘以上,适当增加全冠轴面突度,并增加与邻牙的接触面积。

(5)抗旋转脱位:对于牙冠一侧缺损,合面牙尖一侧磨损或者高尖陡坡,或牙冠短小,有旋转脱位倾向者,应增加轴沟、小箱形或钉洞固位,减小其旋转半径。另外应修平过大牙尖斜面或预备出平面,以减小侧向力。

(6)牙冠严重缺损:应考虑以钉、桩加固,形成汞合金核或树脂核后再作牙体预备。

(7)预防食物嵌塞:患牙原有水平性、垂直性食物嵌塞者,在全冠的外形设计上应考虑到食物流向的控制。

(8)就位道:根据患牙的位置、方向及邻牙情况设计就位道。

21.铸造金属全冠完成以后,应该检查有无铸造缺陷、冠边缘是否完整,粘固面有无金属瘤或残留包埋料、石膏等,仔细清理以后,再放回代型上进一步检查就位、邻接关系以及咬合,必要时可以作相应调改。然后把磨光面按要求磨平、磨光、抛光,并以铝砂把粘固面作喷砂处理,然后清洁吹干等待试戴。

22.对于铸造金属全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固位:

(1)增加钉洞、箱形、沟等辅助固位形;

(2)适当加宽肩台的宽度,增加冠的抗旋转脱位作用;、

(3)修复体粘固面采用喷砂、电解蚀刻,粗化处理及应用活化剂等处理;

(4)采用高强度的树脂类黏接剂;

(5)适当延长冠边缘长度;

(6)增加牙合面沟窝深度,增加粘固面积;

(7)适当增加邻接面积,以增加全冠的稳定性;

(8)适当减少全冠牙合面面积,如牙合面内收,减小其颊舌径,加深牙合面沟窝和外展隙以增加机械便利形,减轻合力;

(9)适当减轻咬合接触点和减轻承受的牙合力,

(10)减小牙尖斜度,从而减小侧向力,增加稳定性。

23.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改善咬合、矫正合紊乱的目的:

(1)磨改邻牙、对颌牙过尖过锐的牙尖以及边缘嵴,改善因为磨损导致的牙体不良解剖形态;

(2)降低邻牙邻接面过大的突度,以建立正常的邻接关系,防止过大的邻间隙;

(3)修改邻牙、对牙合牙牙合面形态,加深颊舌沟,增加食物排溢和机械便利;

(4)降低邻牙过高的牙合边缘嵴、或修改过尖过锐的牙合边缘嵴,以建立全冠正常的合外展隙形态,或将邻牙邻接处的合边缘嵴磨出食物排溢沟,防止食物嵌塞;

(5)磨切的牙面保护措施,所有磨改过的牙面均应使用抛光车针磨光,然后用橡皮轮加抛光膏抛光处理,以防止菌斑附着,预防继发龋。

24.(1)切缘:切缘预备出1.5~2.0 mm的间隙,上前牙切缘备成舌侧与长轴成45。的斜面,下前牙唇侧与长轴成45。斜面。

6

(2)唇颊面:预备出1.2~1.5 mm的间隙,各轴面应无倒凹,光滑无锐边,轴面角处圆顿,有3°~5°的聚合度

(3)邻面:消除倒凹,备出1.5 mm的间隙,符合轴面要求,保护龈乳头。

(4)舌面:切1/2备成舌面窝形态,间隙与前相同。颈1/2与唇侧颈1/2平行并聚合3°~5°。

(5)颈部边缘:唇颊侧约0.8~1.0 mm的台阶,进入龈下0.5 mnl(可有多种形态选择,如直角或者135°(凹面),并逐渐在邻面向舌侧移行为刃状边缘。

25.(1)修复体制作完善,没有缺损、砂眼、缩孔等;外形应该光滑,粘固面应洁净,应去净金属瘤、石膏粉等。

(2)修复体应能在预备过的牙上就位并能达到正确位置。颈缘密合,咬合不高,固位佳,受力不翘动。

(3)修复体达到良好咬合:正中合时前牙无接触,后牙达到尖窝沟嵴紧密接触;侧方牙合时工作侧接触,平衡侧不接触;没有早接触和高点。

(4)良好的颈缘和外形:颈缘密合无间隙、台阶、悬突;牙体外形符合牙的正常外形,无过凸或外形缺乏生理凸度;邻面接触紧密无间隙,接触区位置正常;合面外形良好,大小与牙周承受力相适应,可以和对颌牙形成良好咬合。

(5)患者对修复体外形、颜色满意,感觉舒适。

(6)调改过的牙应打磨抛光或上釉,粘固前将粘固面用75%酒精消毒。

26.全冠修复体的龈缘位置有三种情况,即龈上边缘、龈下边缘和平齐龈缘。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前两种。临床选择龈缘位置常常考虑以下因素:

(1)患者年龄:如果患者年龄大,牙龈萎缩明显,临床牙冠长,则常常采用龈上边缘。

(2)牙冠凸度大小:如果患牙牙冠凸度大,选择龈下边缘磨牙太多,可能损伤牙髓,则选择龈上边缘。

(3)患牙位置:如果是前牙唇侧或双尖牙颊侧,为了美观效果,尽量将边缘设计为龈下边缘。

(4)缺损大小:如果患牙的缺损已经达到龈下,则常常设计为龈下边缘。

(5)龋病易感性:如果患者属于龋病易感者,为防止牙颈部继发龋坏,常常将边缘置于龈下。

(6)倒凹大小:如果患牙倒凹大,过多磨除牙体组织常常导致牙髓症状。此时尽量设计为龈上边缘。

27.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是先用合金制成金属基底,再在其表面覆盖与天然牙相似的低熔瓷粉在真空高温炉烧结熔附而成的全冠修复体。因而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兼具金属全冠的强度和烤瓷全冠的美观性,它的特点是能恢复牙体的形态功能,抗折力强,且颜色匹配好、外观逼真、色泽稳定、表面光滑、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强、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属于终生修复。 其适应证为:

(1)氟斑牙、变色牙、四环素染色牙、锥形牙、釉质发育不全等,不宜用其他方法修复或患者要求永久修复者。

(2)龋洞或牙体缺损较大而无法充填治疗者。

(3)前牙错位、扭转而不宜或不能做正畸治疗者。

(4)需要作烤瓷桥固位体的基牙。

28.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禁忌证有:

7

(1)恒牙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未经治疗的牙髓腔宽大的或严重错位的成年人患牙。

(2)无法取得足够的固位形和抗力形的患牙。

(3)深覆合、咬合紧,在没有矫正而且又无法预备出足够空间的患牙。

(4)患者身心无法承受修复治疗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29.在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中,对烤瓷合金以及瓷粉的要求有:

(1)烤瓷合金与瓷粉应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的基本要求。

(2)两种材料应具有适当的机械强度和硬度,在正常牙合力和功能情况下不致变形和磨损。烤瓷合金应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铸造性能好,收缩变形小,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以便与瓷粉牢固结合。

(3)两者的化学成分应各含有一种以上的元素,在烤瓷炉熔融时发生化学变化,促使两种材料能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化学结合。

(4)烤瓷合金与烤瓷粉的热膨胀系数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严格匹配。

(5)烤瓷合金的熔点应该大于瓷粉的熔点,并且合金的熔点必须高于瓷粉的熔点170~270℃,以保证在金属基底上熔瓷时不会发生金属基底的熔融变形。

(6)各类烤瓷粉的颜色应该具有可调配性,并且色泽长期稳定不变。

30.金属基底冠即是瓷层的支架,承受并传递合力,还有固位作用,涉及美观、咬合及金一瓷结合质量。它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以全冠形式覆盖患牙牙冠表面,能够提供足够固位。

(2)金属基底部分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要求贵金属基底厚度一般为0.3~0.5 mm,非贵金属基底最低厚度为0.5 mm,并为瓷层提供适当空间,保证金一瓷结合强度和美观。

(3)金属基底表面形态无尖锐棱角、锐边、各轴面呈流线形,防止出现应力集中破坏金一瓷结合。

(4)尽可能保证瓷层厚度均匀,避免厚度突变。如牙体缺损需要修复,也应先用充填方法、黏接技术或核来恢复牙体外形;如果牙体缺损不严重,可适当加厚基底冠恢复缺损,而不能够通过瓷层加厚的办法恢复患牙外形,否则容易出现瓷裂。

(5)颈缘处应该连续光滑无菲边。为保证颈缘有足够强度,不致在烧结时变形,可在冠的舌邻面

31.PFM全冠颈缘设计按冠边缘与龈缘的关系可以分为龈上冠边缘、龈沟内冠边缘和平牙龈冠边缘三种。按照金一瓷结构可分为金属颈环、瓷颈环和金一瓷混合颈环设计。

(1)瓷颈环:适用于前牙、前磨牙唇颊侧龈沟浅,对要求不暴露金属的患者可以采用此类设计。其优点是美观,不会出现龈染或透金属色,但是由于瓷层收缩变形大,易影响颈缘密合性以及发生瓷裂。

(2)金属颈环:适用于后牙以及前牙舌侧全瓷覆盖形P蹦全冠。少数患者龈沟较深者,在征得患者同意以后,唇颊侧也可采用此类设计。其颈缘密合性及强度均较好,不易发生瓷裂。但边缘显露金属可能影响美观,同时如果是非贵金属修复时,可能出现龈染等并发症,宜采用贵金属防止牙龈氧化染色。

(3)金一瓷混合颈环:在牙体保证足够的肩台强度、PFM的颈缘位于龈沟内时常采用此设计,既保美观,又使瓷层有足够的金属支撑。但若肩台宽度不够,冠边缘外露时,易出现遮色瓷外露影响美观,

8

32.对于修复中出现的龈染色问题,常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预防:

(1)牙体预备保证龈缘肩台有合理厚度和外形;

(2)保证金属基底外形和金属本体的制作质量;

(3)粘固前清除冠内面的氧化物;

(4)选用高质量的黏接剂和确保黏接质量:

(5)彻底清除多余的黏接料;

(6)及时控制使用龈缘炎的药物,保证口腔清洁;

(7)有条件时,鼓励使用贵金属烤瓷合金修复;

第四章固定义齿

1.金属烤瓷桥基牙牙体预备时协调各基牙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取得共同就位道。若为多基牙长桥,常需要取研究模型,置于观测仪上观察分析,设计各基牙的磨切方式以及磨切量,以获得各基牙共同就位道。

(2)获得并协调各基牙固位力,使各基牙固位力大致相当。

(3)对缺牙间隙进行调整。可以利用备牙对缺牙间隙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使修复体美观及利于发挥功能。

(4)有适当磨除后牙体间隙。要留出足够的金属以及烤瓷位置的间隙量,如果实在不能够备出需要的间隙量,可以考虑部分瓷覆盖桥体修复、金属全冠修复等方法。

(5)尽可能保护牙髓、牙体,备牙后要有利于基牙健康、美观。注意尽量备牙范围位于牙釉质,边缘形态一定要密合美观,防止继发龋、过敏等。

2.固定义齿修复以后出现龈炎,其原因可能为:

(1)粘固剂未去尽,压迫牙龈或进入龈沟,刺激牙龈。

(2)菌斑附着,常由于固位体边缘不贴合,或者由于全冠固位体、桥体颊舌侧轴面外形恢复不正确,自洁作用差,引起龈缘菌斑附着,造成局部炎症。

(3)因组织受压。固位体边缘或桥体龈端过长,直接压迫或刺激牙龈,形成创伤性炎症。

(4)触点不正确。固位体与邻牙的触点恢复不正确或者过松,形成食物嵌塞,引起龈炎。

以上各种情况,除了粘固剂没有去尽引起的龈炎可以通过去除粘固剂消除以外,其余原因引起的龈炎,一般在口内无法修整,应该拆除待龈炎消除以后重做固定桥,修复牙列缺损。

3.固定义齿桥体和固位体金属基底蜡型的要求是:

(1)保留瓷层厚度:瓷层覆盖的金属基底表面应该保留1--1.5 rnnl的空隙,以保证固位体和桥体表面的瓷层厚度。

(2)桥体龈端间隙:桥体龈端与牙槽嵴黏膜之间应有l rnrn的空隙,由瓷层恢复龈端形态,因为瓷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与黏膜接触无刺激性。

(3)连接体位置:在保证其强度的条件下,连接体应该尽量稍靠近(舌侧),尤其在前牙和前磨牙区,以免唇颊面牙间间隙处瓷层薄弱而影响美观。

4.固定义齿戴牙以后出现基牙疼痛,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

(1)咬合早接触:如果戴牙以后出现早接触,则基牙受力过大,常产生咬合疼痛。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调改去除早接触点,则疼痛常可以自行消失。

(2)牙周膜轻度损伤:如果固位体与邻牙接触过紧,或基牙的共同就位道略有偏差,固位体 9

勉强就位都可能造成邻牙或者基牙的牙周膜损伤,产生轻微疼痛,常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自行消失。

(3)牙髓炎:由于牙体预备量大,基牙预备后近髓室的轴面、牙合面,或者粘固剂的刺激引起牙髓炎症,基牙疼痛逐渐明显。此时需要拆除固定桥,待治疗牙髓炎以后再重新修复。

(4)继发龋:如果固定桥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基牙出现继发龋坏而引起牙髓炎,基牙出现疼痛。此时应该及时拆除固定桥,治疗以后再考虑重新修复。

(5)电位差刺激:固位体与桥体若与对颌牙上的不同金属修复体接触,在唾液中产生电位差或基牙牙体修复体与固位体不同金属产生的电位差,也可引起基牙疼痛,此时需要消除电位差,或者将修复体拆除更换材料重新制作,疼痛将缓解。

(6)基牙受力过大:固定桥设计不合理,导致基牙承受的力超过了能够承受的限度,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出现基牙疼痛。此时必须摘除固定桥,重新设计修复。

5.固定义齿戴牙以后出现固定桥松动,其原因是:

(1)基牙负荷过大:桥基牙受力过大,超过它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引起牙周组织的损伤,牙槽骨吸收,导致基牙松动。

(2)固位体固位力不够:固位体的固位力不够,咀嚼运动中垂直或侧向和牙合力作用下,造成固定桥的翘动,使粘固剂破裂,导致固定桥松动,甚至脱落。

(3)基牙固位形差:桥基牙牙体预备不符合要求,如轴面向牙合方内聚过大,甚至将基牙预备成锥形,失去基牙轴面与固位体组织面之间的固位力,使固定桥受力以后固位体与基牙分离,固定桥脱落。

(4)固位体与基牙不密合:固定桥制作时,因固位体与基牙不密合,而降低固位体的固位作用,同时由于固位体边缘不密合,粘固剂溶解,失去粘固力,而固定桥松动。

(5) 继发龋:由于各种原因使基牙产生继发龋,导致基牙牙冠的牙体组织软化或缺损,失去固位力。

任何原因引起固定桥松动,一般都需要拆除,然后分析原因,制定再修复方案。

6.固定桥金属基底铸造完成打磨后在口内试戴,应该观察:桥架是否顺利就位,有无妨碍桥架就位的因素;桥架就位以后与基牙牙体组织是否密合,固位如何;就位后还要检查固位体边缘有无过长、短缺,固位体和桥体与对颌牙牙合面之间有无足够的瓷层厚度所需要的间隙,必要时可以作适当的调整。部分瓷覆盖的金属基底桥架还要进行咬合调改,去除早接触点;还要看金属基底桥架调牙合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合适应重新制作。

第六章可摘

1.按牙合面的牙尖斜度不同,分为解剖式牙、非解剖式牙和半解剖式牙。

(1)解剖式牙:其牙合面形态与初萌出的天然牙牙合面相似,有清晰的牙尖和斜面,牙尖斜度为30°~33°,故称为有尖牙。正中牙合时,上下颌牙的尖窝锁结关系良好,因此,咀嚼功能较强,但是侧向力大,对牙槽嵴及支持组织的要求高。

(2)非解剖式牙:其牙合面没有牙尖和斜面,又称为无尖牙。牙合面有溢出沟,通达颊舌面,以增加咀嚼食团的摩擦力并有助于食团的溢出。无尖牙的咀嚼效能较差,但是侧向力小,对牙 10

槽嵴的损害小,而且有助于义齿的稳定。

(3)半解剖式牙:其牙合面有牙尖斜面,但牙尖斜度较小,约20°左右,上下颌牙间有一定的锁结关系,咀嚼效能较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牙合力小。多数硬质塑料牙的牙合面设计为半解剖式牙。

2.人工前牙的选择原则包括:

(1)前牙的形态应该与口腔预留牙相近似,有同名牙时,应用作参考,基本原则是人工牙的形态必须与患者的面外形轮廓基本一致,以获得和谐、自然、美观的视觉效果;

(2)人工牙的大小选择也应该参考口腔的余留牙或者同名牙,也可以参考拔牙前的照片或X线片等;

(3)人工牙的颜色应该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适应。可以作为参考对照因素的有余留牙、同名牙或对颌牙等,选色时应该在自然光源下进行,并注意天然牙原有的增龄变化以体现患者的年龄特征。

3.人工后牙的选择原则包括:

(1)人工牙的颊舌径应该比天然牙略为减小,以减轻支持组织的负荷;

(2)人工牙的牙合龈径应该根据失牙间隙的大小来选择,若上下后牙同时缺失,应该按照均分间隙的原则来选择后牙。后牙颊面的牙合龈径对美观还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时应该参考前牙唇面的切龈径;

(3)人工牙的近远中径应该与后牙的实有牙槽嵴宽度相匹配;

(4)尽量选择硬度较大,耐磨耗,使用方便的硬质塑料牙。

4.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作用包括:

(1)提供人工牙排列附着,传导和分散牙合力;

(2)将义齿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整体;

(3)可用于修复牙槽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恢复外形和美观;

(4)可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也有间接固位的作用,可抵抗义齿的移位力量。

5.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伸展范围是:基托的唇颊边缘应该伸展至黏膜转折处,不妨碍唇颊的正常活动。基托的后缘在上颌应该伸展至翼上颌切迹,远中颊侧应该盖过上颌结节,后缘中部最大的伸展范围可以到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上。下颌基托后缘应该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基托的舌侧伸展至黏膜转折处,缓冲舌系带处,不影响舌体的运动。

6.固位体的要求包括:

(1)必须提供足够的固位力,保证义齿行使功能时不发生脱位;

(2)戴入义齿时,固位体的固位臂和对抗臂有良好的交互对抗作用,对基牙无侧向压力;

(3)戴入后,固位体处于被动就位状态,对基牙不产生持续的静压,不引起矫治性位移;

(4)固位体的材料应该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不对口腔组织造成损伤;

(5)减少暴露的金属,减小对美观的影响;

(6)能维护余留牙及牙周组织的健康。

7.可摘局部义齿不稳定表现为义齿的翘起、摆动、旋转和下沉。

义齿的翘起是指受食物粘着力、重力的作用,游离端基托骀向旋转移位,但因卡环的固位作用,义齿尚未发生脱落;摆动是指义齿游离端受侧向牙合力的作用产生颊舌向的水平移动;旋转是指沿支点线发生的,其中纵线式支点线形成颊舌向转动,横线式和斜线式支点线则形 11

成前后向转动,游离端义齿的旋转比较明显;而义齿的下沉则是指承受哈力时,基托向支持组织方向的移动,黏膜支持式义齿最容易出现下沉,混合支持式游离端义齿也有下沉现象。

8.可摘局部义齿观测线分为以下几类:

一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倒凹区主要位于基牙的远缺隙侧,而近缺隙侧倒凹小,其观测线特点为近缺隙侧距牙合面远,远缺隙侧距牙合面近。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倒凹区主要位于基牙的近缺隙侧,而远缺隙侧倒凹小,恰好与一型观测线相反,其观测线特点则为远缺隙侧距牙合面远,而近缺隙侧距牙合面近。

三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翘起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基牙的近、远缺陷例均有明显的倒凹。倒凹区大,非倒凹区小,其观测线的特点是近缺隙侧和远缺隙侧都距牙合面近。 四型观测线:为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但基牙的近、远缺隙仍均没有明显的倒凹,倒凹区极小,而非倒凹区很大。

五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或者反缺隙方向极度倾斜时形成的,观测线形似对角斜线式,基牙向缺隙侧反方向倾斜时,倒凹区在远缺隙侧,而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倒凹区在近缺隙侧,倒凹区和非倒凹区的分布呈对角线式分割,倒凹大。观侧线的一端接近牙合方,而另一端接近基牙颈部。

9.RPI卡环的总体特点是:

(1)鞍基受载后,I型杆离开基牙牙面,邻面板下移,减小了对基牙的扭力;

(2)近中牙合支托的小连接体和邻面的拮抗作用,保证了义齿戴入时卡环的交互作用,不需要再设计舌侧对抗臂;

(3)近中牙合支托对基牙的扭力小;

(4)I型杆与牙面接触面积小,较美观,针对I型杆稳定作用差的弱点,该组合内设计有稳定作用极强的邻面板。

10.大连接体应该:

(1)具有一定的强度,较好的抗弯曲性能,不变形,不断裂;

(2)不能妨碍唇、颊、舌肌的运动;

(3)般呈扁平形、板条形或半梨形。根据连接杆所在的位置、受力情况和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调整连接杆的大小、外形和厚度。连接杆的长度增加,弹性增加,则应增加厚度;

(4)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小连接体的大小,减少黏膜组织覆盖面积,缓冲硬区,有

利于支持组织的健康以及辅助发音功能。连接杆的边缘圆钝,表面光滑,易于自洁和滑洁。

11.小连接体的作用是把金属支架上的各个部件与大连接体相连接。这些部件包括直接固位体和间接固位体,常见的是卡环、支托、固位钉、增力网等。小连接体应该垂直通过基牙的龈缘,并且稍离开龈缘,然后和大连接体连接。向固位体方向连接时,应该进入基牙的非倒凹区,否则会影响义齿的就位。小连接体在基牙非倒凹区与牙面接触时,应该光滑,有足够的强度,发挥小连接体的对抗作用,增加义齿的稳定性。

12.牙合支托凹的预备原则是:

(1) 牙合支托凹一般预备在缺隙两侧基牙的近远中边缘嵴处;

(2)若咬合紧或牙本质过敏,不应勉强磨出支托凹;

(3)对颌牙有伸长者,可适当调磨对颌牙;

12

(4)尽量利用天然间隙,少磨牙体组织;

(5)支托凹深度一般约1~1.5 mm,呈匙形,近远中长度约为基牙近远中径1/4~1/3,颊舌宽度为牙合面颊舌径的l/3~1/2。

13.隙卡沟的预备原则是:

①尽量利用天然牙间隙,少磨牙体组织;

②隙卡沟的深度不应破坏邻触点;

③隙卡沟的宽度一般为0.9~1.0 mm,沟底平,底边圆钝。

14.可摘局部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①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的颌位关系,此法简单,仅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保持着正常的咬合关系时;

②利用蜡牙合记录确定上下颌位关系,适用于在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较难确定准确的合关系时;

③利用牙合堤记录上下颌位关系,凡是缺牙较多,不能通过余留牙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或仅能确定垂直距离,不能确定正中关系者。

15.装盒的目的是在型盒内形成蜡型的阴模,用塑料代替蜡型,装盒的方法有三种:

(1)整装法是将模型、支架、人工牙的唇颊面包埋在下层型盒,暴露人工牙后舌面和蜡基托,优点是人工牙和卡环不易移位,缺点是不便于涂分离剂。

(2)混装法是将模型和支架包埋在下层型盒,暴露人工牙和蜡基托,优点是支架不易移位,人工牙颈缘与基托分界清楚。

(3)分装法装下层型盒时将石膏基牙修除,卡环和支架悬空,并暴露人工牙和蜡基托,人工牙和支架都被翻到上层型盒,优点是便于涂分离剂和上层型盒堵塞塑料,缺点是支架容易移位。

16.初戴时,将基托近龈缘处及进入基牙和组织倒凹处的基托适当磨除缓冲,避免妨碍义齿就位或压迫牙龈。

(1)戴入时,如遇有阻碍不易就位时,不应强行戴人,以免造成患者疼痛和摘取时困难。

(2)前后牙均有缺失时,可先使义齿前牙就位或半就位,然后再使后牙就位,这样可使前牙人工牙与相邻天然牙间的间隙尽量减小,以免影响美观;后牙缺失时,义齿可按所设计的就位道,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斜向就位,或一侧先就位,再使另一侧就位,或使左右两侧同时就位。

(3)戴义齿若就位困难,应找出原因,再加以修改。

17.

(1)支架变形

①琼脂印模材料质量不好,在翻制模型过程中造成阴模收缩变形。

②高温包埋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够,不能补偿铸造后金属的收缩,而使支架变形。 ③脱模铸造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控制蜡型的变形因素所致。

④铸道设置不合理,铸件未避开热中心区,造成支架各部分不均匀收缩。

⑤模型的缺损,特别是支托凹、牙冠轴面外形高点等部位的缺损,或在铸造过程中牙合支托、 卡环体部有粘砂、瘤块都会影响义齿就位,或形成支点使义齿翘动。

⑥开盒去除包埋石膏时,用力过大或方向不当,造成支架变形。

13

⑦打磨过程中支架被磨损,甚至被甩出均会使之变形。

(2)设计不当:模型设计时,共同就位道的选择不当;倒凹填补得不够;缓冲区未作处理,致使卡环体、连接体进入倒凹区,造成义齿就位困难。

18.可摘局部义齿就位后应检查的内容:

(1)卡环和牙合支托应做到牙合支托与支托凹密合,卡环与牙面密合,卡臂尖在倒凹区内,卡环体在非倒凹区,牙合支托、卡环体不影响咬合。

(2)基托与黏膜组织应紧密贴合,边缘伸展适度,平衡无翘动、无压痛。

(3)连接杆与黏膜组织接触的紧密程度应合适,两者间隙较大会造成食物嵌塞,接触过紧易产生黏膜压痛。

(4) 牙合关系:先检查正中牙合,后检查非正中糌,人工牙和天然牙都有最大范围的接触,应该恢复咬合。

19.可摘局部义齿义齿戴入后软组织疼痛的原因及处理:基托边缘过长、过锐,基托组织面有小瘤等均可能引起软组织痛。表现为黏膜充血红肿,甚至有溃疡面。只要找准部位对义齿基托进行修改,疼痛即可消除。牙槽嵴部位有骨尖、骨突或骨嵴,表面的覆盖黏膜较薄,并形成组织倒凹,在摘戴义齿过程中易擦伤黏膜组织或义齿在受力时造成黏膜疼痛。应查清疼痛部位,在基托组织面进行缓冲处理。义齿的牙合支托未起到支持作用。牙合支托折断使义齿下沉压迫软组织,卡环压迫牙龈,连接杆压迫软组织,咬合过高,咀嚼时义齿不稳定,以及基托变形,均可导致大范围的弥漫性疼痛。其表现为黏膜譬肿、压痛明显。遇到此类情况可以扩大基托支持面积,增加间接固位体或糟支托数目,移动连接杆位置,调牙合解除牙合干扰等,以减轻黏膜的负荷。

20.人工牙牙合面过小、低牙合、牙合关系不好,义齿恢复的垂直距离过低,都可能降低咀嚼效能。需要升高咬合,加大牙合面,改变牙合面形态;在牙合面增加食物排溢道,增加牙尖斜度。如系基牙和牙槽嵴支持不够造成的,可增加基牙和加大基托面积,以增加基牙及牙槽嵴的支持力。

21.

①基牙的牙周情况较差,其对天然牙有夹板固定作用;

②末端基牙不宜用常规卡环固位对,可以用余留牙的倒凹获得固位;

③关键基牙缺失,需充分利用余留牙,加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作量;

④远中游离缺失伴有前部牙缺失,缺隙两侧余留牙扭转或倾斜时,采用悬锁义齿比较容易就位;

⑤由于先天畸形、外科手术或外伤等造成口腔硬软组织的大面积畸形者,义齿可得到良好的固位和獠足。

22.牙合支托是卡环体向基牙牙合面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强度,主要作用是防止义齿纵向移位,起支持作用,并使牙合力沿基牙的长轴方向传导。牙合支托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此外,牙合支托还可用于防止食物嵌塞,加大的牙合支托用于恢复咬合接触不良的咬合关系等。牙合支托是最常用的设计,而位于基牙切线的切支托和位于基牙舌隆突的舌支托,则是较特殊的设计,其作用与牙合支托相似。

牙合支托的设计要求包括:

(1) 牙合支托的位置 牙合支托应该设置在基牙邻接缺隙侧的边缘嵴上,即缺隙两旁基牙牙合 14

面的近远中:边缘嵴上。近中牙合支托则设计在基牙的非缺隙侧,如果咬合过紧不易获得牙合支托位置,可以设置在下颌磨牙的舌沟处。此外,尖牙的舌隆突,切牙的唇外展隙,甚至上颌磨牙的颊沟,均可设计骀支托,应根据患者牙体、牙列的具体情况设计。

(2) 牙合支托与基牙长轴的关系 一般认为基牙上牙合支托凹底应该与基牙长轴垂直。关于牙合支托凹底郝的设计形式,生物力学研究证明牙合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轴线呈正20。夹角时,基牙牙周应力分布最均匀,即牙合支托所承受的作用力顺基牙长轴方向传导,不致使基牙倾斜移位。

(3) 牙合支托大小和形态一般将牙合支托按匙形设计,前窄后宽,牙合面中心窄,近牙合缘变宽。前薄后厚,牙合面中央薄,近边缘处厚,且圆钝。铸造牙合支托的颊舌径宽度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前磨牙颊舌径的1/2。虽然牙合支托较长者,其基牙牙周膜受力均匀,但临床一般是将牙合支托长度设计为磨牙近远中径的1/4或者前磨牙近远中径的1/3。

(4) 牙合支托的强度和咬合的关系 牙合支托的支托凹应该预备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牙合支托的强度;而选择强度高的材料可以减小牙合支托的厚度,减少对咬合的影响。

23.为了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选择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特别是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应该采取下列的一些措施:

(1)采取分散牙合力的设计,减少基牙和支持组织的负荷,具体方法包括:

①多用牙合支托;

②尽可能增大基托面积;

③减少早接触点,建立平衡牙合;

④对于游离端缺失,至少选择2个基牙。

(2)尽量暴露基牙的牙面,为自洁作用的发挥提供环境条件:

①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多用锻丝卡环和杆型卡环:

(多设计合理的卡环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

③高度抛光铸造卡环的组织面。

(3)利用可以使用的天然间隙,尽量少磨除牙体组织.

(4)基托和连接体伸展得当,不妨碍组织的功能活动,同时应离开基牙及余留牙龈缘。

(5)下列情况应恢复正中关系和垂直距离:

①Kennedy第一、第二类缺失;

②上下颌交叉缺失;

③前牙全部缺失伴有部分后牙缺失;

④咬合关系差,牙合面磨耗严重或余留牙丧失牙合关系。

24.(1)游离端鞍基在垂直方向上的移位:垂直受载时,基牙和覆盖在缺牙区牙槽嵴上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移动,由于垂直向分力是牙合力的主体,故游离鞍基有明显下沉倾向。下沉量除与牙槽嵴顶黏膜的性质和纤维量有关,还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有关。游离鞍基的下沉可能对基牙和牙槽嵴造成损害。设计中应采取减小牙合力的措施,如设计近中牙合支托和卡抱力较小的卡环固位臂,或者在支点线前端设计间接固位体,以减轻基牙的负担。上述措施虽然增强了对抗鞍基下沉的力量,但相对加大了牙槽嵴的负担,故应该尽量扩大基托面积,以分散牙合力。

另外一种垂直向运动是进食黏性食物时,游离鞍基可沿支点线耠向移动,继而可能导致 15

连接体压迫黏膜组织,卡环固位臂胎向移动而失去固位作用。设计时应在支点线前端放置间接固位体,并利用末端基牙远中倒凹区固位,防止牙合向移位。

(2)游离鞍基在水平方向上的移位:义齿受到侧向胎力时,游离鞍基可能出现左右摆动,牙尖斜度越大,牙槽嵴越低平,黏膜越厚,则侧向移位越大。此外,还应该考虑工作侧鞍基沿支点线的侧方旋转移位。为了减小鞍基受侧向牙合力引起的摆动,可以采取设计间接固位体,双侧联合设计,设计坚硬的连接体减小牙尖斜度,扩大基托,减小牙合力等措施。

(3)游离鞍基前后向的移位:基牙和牙弓内的其他余留牙对游离鞍基的前后向移位一般都有良好的拮抗作用。由于下颌义齿的牙尖与上颌天然牙牙尖斜面接触。可能导致下颌义齿向远中移位,移位程度受到牙尖斜度及肌力的影响,主要依靠基牙上的卡环来防止远中移位,尖牙常由于牙冠外形的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固位力防止鞍基远中移位,值得注意。

25.防止可摘局部义齿游离鞍基下沉的方法包括:

(1)多设计牙合支托,扩大基托面积,分散牙合力,减轻主要基牙牙槽嵴的负担。

(2)正确使用卡环,可设计RPI卡环对抗下沉,因为:

①近中牙合支托可减少基牙的扭力,同时也减少牙槽嵴的损伤;

②近中牙合支托小连接体与基牙舌面近中接触,有对抗侧向力的作用;

③I型杆与基牙接触面积较小;

④当受垂直向力时,I型杆离开基牙,扭力减小。

(3)采用功能印模法以补偿鞍基下沉以及较厚黏膜的弹性。

(4)使用应力中断设计,包括:

①回力卡环:由于其远中牙合支托不与基托连接,牙合力传导时,减轻了基牙的负荷,有应力中断的作用;

②采用弹性连接体;

③采用近中牙合支托;

④降低支点,采用铰链式连接。

(5)设计平衡力强的间接固位体。

(6)减轻牙合力,必要时减少人工牙的数目和颊舌径。

26.常见的前牙缺失伴有深覆牙合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按缺牙类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上前牙缺失,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的舌隆突或颈2/3或咬合于上腭黏膜的患者。修复要点:

①磨短下前牙,至少预备出1.5~2 mm的间隙,并做金属基托;

②年轻患者可以做压缩托牙,即牙合平面导板;

③若下前牙松动度在Ⅱ度以上,可拔除下前牙,然后上下前牙一起修复;

④下前牙作根管治疗;

⑤若后牙磨耗大,垂直距离低,可以在后牙牙合曲线一侧制作牙合垫,增高咬合的同时修复上前牙;

⑥采用唇侧基托式义齿,即将卡环的固位臂放置在前磨牙的舌侧;

⑦固定义齿修复。

(2)下前牙缺失,上前牙咬至下颌干牙合

①下前牙适当排向舌侧,不作唇基托;

16

②调磨上前牙舌侧,使之与下前牙有一定的间隙;

③年轻的患者,可以先采取正畸治疗,改变覆牙合关系后再行修复治疗。

27.就位道是指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口内的方向和角度。由于可摘局部义齿至少有两个基牙,义齿固位体必须由同一方向戴人,才能不受阻挡顺利就位。由于缺牙部位和数目的不同,缺牙间隙的情况各异。各个基牙的位置、形态、倾斜度、倒凹及健康状况的差异,确定义齿就位道的方式也不同,总体而言有三种方式。

(1)平均倒凹(垂直戴入)将模型固定在观测器的观测台上,根据缺牙的部位、基牙的倾斜度、牙槽嵴的丰满度和唇(颊)侧倒凹的大小等,来确定模型前后、左右方向的倾斜程度。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较平均的位置,使缺隙两端和牙弓两侧的基牙都有一定程度的例凹,然后画出基牙的观测线,并根据基牙的观测线设计和制作卡环。这样制作的义齿,其共同就位道方向即是两端基牙长轴交角的角平分线方向。假如基牙长轴方向是平行的,就位道的方向与基牙长轴方向便是一致的,此时是典型的垂直向就位道。对于缺牙间隙多,各基牙倒凹均大者,常采用平均倒凹垂直向就位道。

(2)调节倒凹(斜向戴入)调节倒凹就是对缺隙两侧基牙的倒凹作不平均分配,有意识地将倒凹集中于一端基牙,义齿的就位道是斜向就位道。此种就位道适用于基牙牙冠短,基牙长轴彼此平行时,斜向就位的义齿可以防止吃黏性食物时从牙合向脱位。前牙缺失,一侧后牙为非游离缺失者,或者前、后牙同时缺失者,常采用由前向后倾斜的就位道。单纯是后牙游离缺失者,应尽量采用由后向前倾斜的就位道。

(3)调节倒凹(旋转戴入)该设计以义齿的某一部位为旋转中心,义齿通过旋转戴入牙列。义齿的固位力由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的硬固位体(支托小连接体)提供。常见的设计为硬固位体通过由后向前旋转,或者由前向后旋转,或者侧向旋转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此时义齿的旋转中心位于支托凹的尖端。此外还可让硬固位体先进入基牙的倒凹区,义齿沿硬固位体龈端的旋转中心戴入。硬固位体先进入的倒凹侧,基牙倒凹一股较大。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或者前牙缺失,仅缺隙一侧的基牙有可利用的倒凹时,可以采用旋转戴入的设计,双例后牙非游离缺失应该分别设计。旋转戴入式可摘局部义齿比常规可摘局部义齿少用卡环,美观、固位效果好,义齿的脱位方向与就位道方向不一致,维持了义齿较好的制锁状态。其缺点是硬固位体缺乏弹性,调改困难;若与基牙不密合,还会对因位和稳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第七章全口义齿

1.尽量扩大义齿基托面积;建立正确的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关系;达到平衡牙合;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及掌握戴义齿的方法。

2.(1)义齿基托与基托下组织必须保持紧密、均匀的接触。

(2)义齿基托边缘密合。

(3)稳定的平衡牙合。

(4)必要的肌肉训练有助于抵抗脱位力。

3.过大的垂直距离可损伤口腔组织,引起颞颌关节疼痛;在咀嚼或说话时,义齿易产生撞 17

击声。过小的垂直距离可引起咀嚼肌功能减弱;面容改变,口角距离变大;颞颌关节凹受损。

4.因为

(1)基托面积越大,基托下组织抵抗牙合力的能力越大;

(2)基托充分伸展并与软组织贴合可形成良好的封闭区。

5.因为

(1)下颌支承区比上颌小,故不易获得较多的基托固位面;

(2)下颌有较多的肌肉附丽影响义齿的固位;

(3)舌对义齿的阻碍作用,舌体活动使基托边缘不易密封;

(4)下颌牙槽嵴低平或狭窄者居多;

(5)倒凹和松弛的牙槽嵴黏膜,在下颌多于上颌,尤其是多见于下颌舌侧后部区。

6.(1)肌肉疲劳法:嘱患者端坐、肌放松,反复做自然开闭口运动,重复次数最多的位置即为最佳建颌位。

(2)诱导后退法:患者下颌放松,术者用手置于患者颏部,轻轻加力推下颌后退。

(3)吞咽法:嘱患者作吞咽动作,使下颌退到正中关系位。

(4)卷舌法:在上颌基托后缘中央粘上一个蜡制的小球,戴上牙合托后嘱患者用舌尖向上后舔蜡球的同时,下颁向正中关系位后退。

7. (1)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作为两个上中切牙交界的标志线。

(2)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口角线间距离可作为选择上前牙宽度的参考,划出口角在牙合托上的位置。

(3)唇高线和唇低线:上下牙合托在口中就位,嘱患者微笑,以蜡刀划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唇高、唇低线也叫笑线。

8.在不影响义齿固位和口腔内软组织生理运动的情况下,全口义齿的基托应尽量伸展、以分散牙合力。在通常情况,唇颊侧要让开唇颊系带,伸展至移行皱襞;下颌舌侧要让开舌系带,伸展至口底黏膜与牙槽嵴舌侧黏膜的交界区.下颌后缘覆盖磨牙后垫的1/3至l/2上颌后缘止于腭小凹后2 mm至两侧翼上颌切迹的连线。

9. (1)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与中线一致,切缘与猞平面平齐,颈部微向腭侧和远中倾斜,唇面与牙合堤唇面一致。

(2)上颌侧切牙:近中邻面与中切牙远中邻面接触,切缘离开牙合平面l mm。颈部向腭侧和远中的倾斜度均大于量中切牙,唇面与牙合堤唇面一致。

(3)上颌尖牙:近中邻面与侧切牙远中邻面接触,牙尖与牙合平面平齐,颈部向唇侧微突,向远中倾斜度介于量且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唇面与牙合堤唇面一致。

(4)下前牙:所有的下前牙切缘均高于牙合平面1 mm。下中切牙近远中向近于垂直、牙长轴向远中倾斜度依下中切牙、下侧切牙、下尖牙的顺序逐渐递增。中切牙颈部舌侧倾斜,颈部唇侧倾斜。下颌前牙与上颌前牙一般可排成浅覆牙合,浅覆盖的关系。

10.(1)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离开牙合平面1mm,颊尖与牙合平面接触,颈部微向远中和颊侧倾斜。

(2)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邻面与鱼且远中邻面接触,舌尖、颊尖均与牙合平面接触,牙长轴与牙合平面垂直。

18

(3)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邻面与业远中邻面接触,近中舌尖接触牙合平面,远中舌尖、近中颊尖离开牙合平面1 mm牙:近中邻面与亘也远中邻面接触,舌尖离开牙合平面1 mm。近中颊尖离开牙合平面2 mm,远中颊尖离开牙合平面2.5 mm,颈部向腭侧和近中倾斜。

(5)下后牙排列与上后牙呈最广泛接触的牙合关系。

11.垂直距离过高的影响是:面部下1/3变长,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面部表情紧张。下颌在休息位时,息止牙合间隙减小。牙经常发生撞击,发出不悦耳的声音。进食时,常需大张口才能将食物放入口内,易使义齿脱位。人工牙牙合面距离牙槽嵴顶较远,由于杠杆作用,义齿容易翘动可加速牙槽骨吸收。由于垂直距离过高,咀嚼肌张力大,容易疲劳,出现肌酸胀和疼痛,并可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2.垂直距离过低的影响是:面部下l/3高度变短,口唇失去原有的丰满度,颊部软组织内陷,颏部向前突出呈苍老面容。咀嚼肌张力低,咀嚼无力,因而咀嚼效率低。口腔本部变小,迫使舌向后退,如果压迫耳咽管口,时间短可影响听觉。时间久亦可产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3.上牙合架就是将记录有颌位关系的上下牙合托和上下颌模型,用石膏固定在牙合架上。牙合架仍能保持患者的上下颌的高度和颌位关系不变。

14.

(1)因外力作用不慎将义齿折断。

(2) 牙合力不平衡

①两侧后牙排列在牙槽嵴的外侧,咬合时以牙槽嵴为支点或上颌硬区为支点,义齿翘动而造成义齿的纵裂。

②由于牙槽嵴的吸收,使基托组织面与组织面之间不密合,义齿翘动而造成义齿的纵裂。

15.重衬是在全口义齿的组织面上加上一层塑料,使其充满牙槽嵴及周围被吸收部分的间隙,使基托组织面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增加义齿的固位力。

【问答题】

1.患者的自身条件

(1)颌骨形态

①颌弓宽大,牙槽骨高而宽,上颌腭弓高而深者,全口义齿的固位作用好;反之,义齿的固位作用相应降低。

②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则基托组织面易与黏膜贴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③牙列缺失后长期未修复者,可致舌松弛、肥大。因此义齿戴入以后,舌因修复缺乏应有的活动空隙,在咀嚼和说话时,义齿容易脱位,影响修复效果。

④唾液的质和量,唾液的黏稠度高,有利于固位,反之亦然。唾液量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全口义齿的固位。

⑤适应能力强的患者很快就能达到唇、颊、舌等组织与义齿间的协调配合,利于义齿的使用。

(2)制作因素

①基托的伸展:在不影响系带、肌肉等软组织运动的前提下,基托应尽可能伸展,且边缘应有一定的厚度,呈圆钝状,有利于边缘封闭。

19

②咬合关系:咬合平衡有利于利用大气压力和吸附力加强固位;若咬合不平衡,则形成不利的杠杆作用而使义齿翘动,从而破坏周边封闭,造成义齿脱位。

③人工牙排列:上下颌人工牙的功能尖应尽可能排在牙槽嵴顶上,使牙合力由牙槽嵴承担。人工牙的牙弓与颌弓的形状一致,大小、宽窄应协调。若人工牙排列在牙槽嵴的颊、舌侧,咀嚼时牙槽嵴顶就形成支点,义齿翘动影响固位。

④义齿磨光面外形:全口义齿基托与唇颊舌肌相接触的面应呈凹面,使之与唇颊舌肌功能运动相协调,形成挟持力以利于义齿的固位。

2.(1)确定垂直距离:天然牙列时,正中牙合状态下患者鼻底至颏底的距离,称咬合垂直距离,即通常指的垂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称颌间距离。全口义齿修复时所要恢复的高度应恰好等于颌间距离,用以恢复面下部的正常高度,使颞下颌关节和周围组织保持健康。

(2)形成上牙合托:牙合托由基托和牙合堤组成。基托的材料一般用自凝树脂、基托蜡片制成。牙合堤由蜡条制成粘于基托上。牙合平面后部应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前部与两瞳孔连线平行并露出唇下2 mm。牙合堤宽度在前牙区约6 mm,后牙区约8~10 mm。在距基托后缘15 mm处削成斜坡型。

(3)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息止牙合间隙法:天然牙列中,上下牙列不接触、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叫作息止颌位。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列间的间隙为息止牙合间隙。此间隙平均值为2 mm。用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2 mm,便可得出全口义齿应有的垂直距离。

面部外形法:正常人的面部下1/3的垂直距离与面部外形基本协调,此时面部表情自然,上下唇能自然闭合,口角无明显下垂或上提,可以此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面部比例法:两眼平视时,瞳孔连线到口裂的距离等于鼻底到颏底的距离。

参照拔牙前记录:拔牙前测定和记录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作为修复时确定高度的参考。参考原有义齿:患者若已戴用义齿,该义齿可以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3.(1)在排列前牙时,应注意切导斜度宜小不宜大。覆牙合与超牙合的比例要合适,覆牙合愈小,下颌前伸运动时的阻力愈小,全口义齿的固位也愈好。因此在排列前牙时,切忌排成深覆牙合。

(2)后牙牙合平面应尽可能平分颌间距离,但上颌或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时,可调整牙合平面的位置,使适当地靠近吸收较多的一颌。排列后牙时,要求其轴线与牙合力线平行,且垂直于牙槽嵴;工作牙尖及中央窝,尽可能地排列在牙槽嵴顶之上,不宜过于偏唇、颊、舌侧。

(3)在正中牙合时,上下牙列牙合面应有最大面积的均匀接触,尖凹锁结的关系良好。非正中牙合时,能达到前伸及侧向的多点平衡接触,以保持义齿在口腔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义齿支持组织的健康。

(4)按颌弓形态和颌骨关系排牙:人工牙牙弓的排列,必须尽可能与颌弓相协调,同时还要注意根据上下颌骨的关系进行排牙。如上下颌颌弓关系明显的不协调,则不可按正常颌弓关系排牙,而应将后牙排成反牙合关系。

4.(1)颌骨的改变:主要是牙槽骨的吸收,由于牙槽骨是随着牙齿的生长而发育和保持的,当牙列缺失后,牙槽骨因缺乏功能刺激而不断吸收,上下颌骨亦逐渐失去原有的形状和大小。牙槽骨吸收的程度、速度与缺牙的原因、缺牙时间、骨质致密度及全身健康情况有关。如因 20

牙周病所致牙齿缺失,骨质吸收较快而量多,一般各牙先后缺失间隔时间较短,故牙槽骨外形较匀称。因牙体病所致者骨质吸收慢而量少,一般是先后缺牙间隔时间较长,故牙槽骨吸收不均匀,高低不平,外形较不匀称。缺牙时间愈长,牙槽骨吸收愈显著。一般失牙初期牙槽骨吸收较快,3~4个月后逐渐减慢,一年以后才相对稳定,但吸收并未终止,会终身持续,若久不修复,则牙槽骨因缺乏正常功能性生理刺激仍可继续吸收。此外松质骨较密质骨吸收快,全身健康情况差者较健康情况好者吸收快。同一患者在不同颌弓上,牙槽骨的吸收亦不相同。上颌骨的改变:由于牙槽骨的吸收是顺牙根方向进行,且上颌骨外侧骨板薄而疏松,故其吸收是向上向内,颊侧骨板的吸收较腭侧多而快,使上颌牙槽弓逐渐变小,严重者腭顶变平,切牙乳突、颧突与牙槽顶距离渐趋近平齐。内侧板改变很小,但吸收亦在不断进行。下颌骨的改变:下颌骨吸收的方向,是顺牙根方向向下向外吸收,其内侧骨板比外侧骨板薄而疏松,以内侧比外侧吸收快而多,使下颌弓逐渐变大,严重者,其外斜嵴,下颌舌骨嵴、颏孔和舌隆突等均与牙槽嵴顶趋近平齐,形成刃状或低平的槽嵴。因此常见牙列缺失患者的下颌弓大于上颌弓,常表现出下颌前突,上下颌弓关系不协调等。

(2)软组织的改变:由于牙槽骨的不断吸收,附丽在颌骨周围的肌肉、系带、黏膜等组织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肌肉萎缩、唇颊内陷、舌体增大、颊部软组织内陷、黏膜变薄等。

①肌肉萎缩:由于肌肉缺乏生理功能性刺激,因而失去肌肉正常的张力和弹性,久之,肌肉可萎缩,功能减退。但咀嚼功能亦可随咀嚼习惯而改变,患者一般缺牙后下颌易伸向上前方,以使上下颌前牙牙槽嵴发生咀嚼接触,因而使下颌处于前伸位置。

②唇颊内陷:由于唇颊部肌肉失去牙列的支持,加之牙槽骨的吸收而失去原有的形态,致使唇、颊内陷,面部皱纹增加,鼻唇沟加深,呈现衰老面容。

③舌体增大:颊部软组织内陷,由于失去牙列的间隔限制,使舌体向前外伸展扩大,颊部软组织向内伸展,严重者舌体接触颊黏膜,使整个口腔为舌体所充满。

④黏膜变薄:由于组织的萎缩,口腔黏膜变薄,失去正常的湿润和光泽,且敏感性增加,易发生义齿基托的压痛,有的出现味觉异常和口干等症状。

5.(1)主承托区:为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区域,其表面覆盖一层坚韧而富有一定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厚度适当,其表层有高度角化的鳞状上皮,其下紧密附丽黏膜下层组织,故结构致密,支持力强,能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是全口义齿主要的支持部分。

(2)副承托区:为上下颌牙槽嵴顶与边线封闭区、硬区之间的区域。上颌包括牙槽嵴唇颊侧及腭侧前部的腭皱襞和腭侧后部覆盖一层较厚的脂肪和腺体组织区,下颌包括牙槽嵴的唇颊舌侧,有肌肉附丽点及腺体,并有大量疏松的黏膜下组织。活动度大,支持力较差,可分担主承托区所承受的牙合力。

(3)边缘封闭区:位于上下牙槽嵴周围的唇颊沟、舌沟、上颌后堤及下颌磨牙后垫区,亦即与义齿边缘相接触的部分为疏松结缔组织。活动度大,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但有利于义齿基托边缘的密封,增加义齿的固位,故称封闭区。

(4)缓冲区:包括上颌腭隆突、上颌结节、颧突、切牙乳突、下颌内斜线及外斜线、下颌窿突以及残存的骨突等部位,表面只覆盖一薄层黏膜,不能承受咀嚼压力而有压痛,腭隆突区易形成义齿的支点,破坏固位,因此该区基托需做缓冲,故称缓冲区。

6.全口义齿主要通过基托与上下颌黏膜间的紧密的接触关系来获得固位,固位作用的产生是由于大气压力和吸附力的物理作用。

21

(1)大气压力的作用:大气压力是主要的固位力。根据物理学原理,当两个物体之间产生了负压,而周围的空气不能进入两物体间时,外界的大气压力就把两个物体紧压在一起。只有破坏了密闭或使用超过该物体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的外力时,才能分开此二物体。同样,全口义齿基托与其口内组织紧密贴和,义齿边缘伸展至黏膜转折区并与该区组织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当义齿受力时,基托与组织间的空气被挤出;当压力去掉以后,由于边缘封闭,可以阻止空气进入基托与黏膜之间,而形成部分真空,于是基托与组织之间的气压小于外部的大气压力,因而使义齿达到稳定和固位。

(2)吸咐力的作用:吸咐力是两个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与粘着力的作用。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引力,而粘着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全口义齿基托与黏膜之间虽看起来紧密贴合,但其间有一层唾液存在。基托与唾液有附着力,口腔黏膜与唾液之间亦有附着力,再加上唾液本身的凝聚力,因此使基托与黏膜之间有吸附作用,使义齿基托可紧密地吸附在口腔黏膜上。这种吸附力的大小,也是与基托和黏膜的接触面积、唾液质量、接触的紧密程度成正变关系。即接触面积愈大、愈紧密,固位作用愈好。

7.(1)制取印模:全口义齿制取印模的方法很多,一般采取下列两种方法:一次印模法和两次取模法。

①一次印模法。选择合适的成品托盘,应用适当的印模材料在口内一次取得印模。取上颌印模时病人头部不宜过仰,医生站在病人的右后方,轻轻拉开病人的左侧口角,右手用旋转方式将托盘迅速放入口内,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用左手牵引上唇向上,右手轻压托盘,向上后方向徐徐上压;并完成印模边缘区的肌功能修整,成为功能性印模;然后要保持印模的稳定,待印模材料完全结固后,从口内取出印模。取下颌印模时,医生站在病人右前方,以同法将盛好印模材料的托盘放入病人口内,待印模材料结固后,从口内取出印模。下颌印模的磨牙后区,必须包括磨牙后垫。一次印模法常选用海藻酸盐类弹性印模胶、印模石膏、印模膏、硅橡胶弹性印模材料等。

②二次印模法又名双重印模法,是在病人口内经过两次制取方完成印模的方法。方法为选择合适的成品托盘先取初印模,灌出粗略的石膏模型,在模型上制作个别托盘,以少量流动性好的印模材料衬印,以制作最后的工作印模,称终印模。此法步骤复杂,但易掌握,取得印模准确,临床使用很普遍。操作时注意第二次印模制取时重点是做好肌功能修整。

(2)灌制模型:将印模冲洗干净后,再将调拌好的石膏或人造石灌注模型,要求模型表面清晰准确、无气泡,边缘完整,有适当的厚度和宽度,模型底与牙槽嵴基本平行。在灌注模型前应先检查印模是否完整光滑、边缘圆钝、元脱模、无气泡、印模材料较均匀而不太薄致透露托盘。

(3)颌位记录

方法和步骤:制作基托,要求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边缘伸展和厚度适度。在制作好的基托上用蜡条制备牙合堤。用牙合平面导板检查。要求前牙区牙合平面应放在上唇下约2 mm,并与瞳孔连线平行;后牙区牙合平面与耳屏鼻翼连线平行。下颌堤形成与上颌相同。确定并校对颌位关系,在确定咬合位垂直距离的基础上,确定正中牙合位反复核实。上下牙合堤咬合广泛接触,然后划出中线、唇高线、唇低线、口角线。用热蜡刀将上下牙合堤的蜡熔合在一起,待蜡冷却后,将上下哈堤整体自口内取出,把上下颌模型放入基托中使之密合后,即可准备上牙合架。

22

(4)上牙合架:将上下颌模型转移固定到牙合架上,以便排牙。上牙合架前,应检查牙合架各个部位的位置,并将其调整好固定好,以免误差影响颌位关系。转移颌位关系,确定髁导斜度,确定切道斜度。总之,用牙合架固定并保持上下颌骨间的位置关系,在固定的模型上排列人造牙,可调节牙列咬牙合关系,使全口义齿获得较大的咀嚼功能,能够较好的稳定和固定。

(5)排牙:人工牙的排列,也是决定全口义齿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人工牙,按病人的口腔特点,按一定的排牙原则,恢复咀嚼功能,改善面容,改进发音。人工牙分塑料牙和瓷牙两种。人工牙的选择主要从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选择。按美观、功能和组织保健这三个方面排牙。

(6)试戴全口蜡型将排好牙的全口义齿蜡型戴入病人口内,检查正中牙合关系是否有误。检查垂直距离有无过高过低的现象。平衡牙合接触的检查时,在正中牙合关系正确后。再检查前伸和侧向运动的平衡牙合接触。最后检查牙齿的位置、前牙中线是否和面部中线一致,唇舌向及近远中倾斜度,超覆牙合关系是否与面部外形协调,发现问题可在牙合架上修改。

(7)完成全口义齿

①基托的范围: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的活动情况下,基托边缘尽可能伸展。基托后缘上颌包过上颌结节,从两侧翼颌切迹至后颤动线,以腭小凹为参考标志,下颌盖到磨牙后垫1/3~l/2;唇、颊侧伸展至黏膜反折处;舌侧止于口底,让开唇、颊舌系带。

②基托的厚度:基托一般厚约1.5~2 mm;边缘厚约2.5~3 mm,光滑圆钝。

③磨光面外形:牙颈曲线要求,将人工牙的颈部埋于基托内,牙冠部暴露并雕刻出整齐对称的牙颈曲线和牙龈外形。根部外形是使相当于牙根的部位微微隆起,似牙根埋藏其间。在固位型方面以适应唇、颊、舌的功能活动,利于义齿的固位。在制作全口义齿基托时,若能再现腭皱襞的形态,就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利于发音,增加强度。

④义齿蜡型:全口义齿排牙完成后,用蜡固定各牙的位置,然后完成蜡型。

⑤完成塑料基托:基托蜡型完成后,装盒,填塞塑料,聚合处理和研磨,将蜡型更换成塑料。全口义齿装盒采取分装法,将模型包埋固定于下半盒内,将基托和人工牙全部暴露出来,上半盒注入石膏时要徐徐注入,防止在牙间隙藏有气泡。注满石膏后加盖。烫盒、冲蜡、填塞塑胶、聚合处理和出盒磨光等步骤与部分义齿完成相同。

8.(1)颌面部检查:检查颌面部左右两侧是否对称;上唇长度及丰满度和面下1/3高度是否合适;下颌开闭口运动有否习惯性前伸及偏斜;颞颌关节区有无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

(2)口腔检查

①牙槽嵴:检查拔牙创口是否愈合。一般两到三个月左右可以进行义齿修复。检查牙槽嵴上有无影响义齿就位的骨突、骨嵴、骨尖等。两侧上颌结节颊侧有无过大骨突,上颌隆突和下颌舌隆突是否明显。牙槽嵴是高而宽还是低而窄,以便据情合理排牙。

②颌弓形状和大小:颌弓的形状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三种。颌弓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类。检查时注意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颌弓形状对选择人工牙的形态有参考价值,颌弓的大小与所选择牙列的长短有关,而颌弓间的协调与否,对人工牙排列的位置有影响。

③上下颌弓间的位置关系:上、下颌弓间存在着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两种关系。

水平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前后和左右位置关系(即近远中和颊舌向位置关系);前后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前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a)正常位置关系:上、下颌弓前 23

部关系正常,即两者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侧面观上、下颌弓相对或上颌弓位于下领弓的稍前方。(b)上颌前突: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唇侧)。(c)下颌前突:下颌弓位于上颌弓的前方(唇侧)。左右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后部的左右位置关系。(a)正常位置关系:上下颌弓相对,两者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b)上颌弓宽于下颌弓: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颊侧。(c)下颌弓宽于上颌弓:下颌弓位于上颌弓的颊侧,而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舌侧。

垂直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的上、下位置关系;天然牙存在时,是指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牙齿所占据空间的高度,称颌间距离。无牙颌的颌间距离是指下颌处在正中关系位时,上下颌牙槽嵴顶间的距离。此距离的大小,与原来临床牙冠的高度和牙列缺失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有关。一般分为三种情况:(a)颌间距离适中,牙槽嵴的高度合适,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距离适中。方便排列人工牙,也有利于对义齿的支持和固位。(b)上颌间距离过大,多因缺牙时间长,牙槽骨吸收严重,使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变大。这种情况方便排列人工牙,但因人工牙合面距牙槽嵴顶较远,脱位力大,易使义齿翘动、脱位。(c)颌间距离过小,上下牙槽嵴较丰满、牙槽骨吸收较少。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但排列人工牙时需要大量磨改,方可使其排列就位。

④腭穹窿形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高拱形:腭穹窿较高拱,有较厚黏膜和较高牙槽嵴。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

平坦形:腭穹窿较平坦。

中等形:(高低适中腭形)腭穹窿高、低适中:多呈圆形。后堤区介于垂直型与平坦型之间,较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 ’

⑤系带附着的位置:牙槽蜡吸收严重者,上下唇系带、颊系带和舌系带附着点相应移位,离牙槽嵴顶近,甚至与之平齐。

⑥舌的大小和位置:舌失去牙列限制,形体和位置发生改变。患者张口至正常开口度时,舌的前部边缘位于牙槽嵴顶者属正常。超过此界限者为舌体变大。舌体也可能后缩停在口腔底后部,或者向上拉长位口底上升等。对义齿固位均不利。修复治疗一段时间后,可逐渐恢复。 ⑦口腔黏膜情况:黏膜厚度、弹性、湿润度适中,对义齿固位有利。过厚且松弛或过薄而干燥对固位不利。

⑧对旧义齿检查:检查旧义齿在口腔内的适合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之。

9.(1)髁导斜度:下颌前伸运动时,髁突在关节凹内由后上向前下移动的轨迹叫髁道,髁道与眶耳平面间的夹角叫髁道斜度。此斜度的值因人而异,同一人左右两侧的髁道斜度也不都是相同的。它的范围一般在0~60度,多数在25度左右。髁道斜度是无牙颌患者拔牙后口内保留的与修复有关的唯一标志。人体上的髁道斜度转移到牙合架上叫髁导斜度,即髁球沿髁槽运动的轨迹与水平面问的夹角。

(2)切导斜度:下颌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沿上前牙舌面向前下方滑动的轨迹叫切道。切道与眶耳平面间的夹角叫切道斜度。全口义齿的切道斜度与前牙的覆牙合、覆盖有关,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美观、发音以及义齿的固位与功能而确定。因全口义齿的固位十分重要,故前牙宜排成浅覆牙合,切道斜度一般为0~30度,如此容易达到前伸平衡牙合。牙合架上切导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叫切导斜度。切道斜度与切导斜度两者并不相等,而是成正相关关系。

(3)牙尖斜度:人工牙牙尖斜面与尖底联线的交角叫牙尖斜度。也就是人工牙垂直于水平面时,牙尖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它是人工牙的固有斜度,与牙的长轴方向无关。牙尖斜 24

度大的人工牙牙尖高,咀嚼效能好,但作非正中咬合时稳定性差;反之,牙尖低,功能稍差,但稳定性好。排牙完成后人工牙不一定都与水平面垂直,这时牙尖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叫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同一个人工牙,其牙尖工作斜面斜度的度数的大小随排牙时牙长轴的倾斜程度而改变。牙长轴倾斜程度愈大,牙尖斜面与水平面问的夹角也愈大,而另一侧的夹角则减小。根据下颌前伸运动时上下后牙间的接触关系,起作用的牙尖斜面是上后牙的远中斜面和下后牙的近中斜面。因此,牙尖工作斜面斜度专指上后牙的远中斜面或下后牙的近中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

(4)补偿曲线曲度:全口义齿上颌后牙颊尖的联线叫补偿曲线。该曲线半径的倒数叫补偿曲线曲度。

(5)定位平面斜度:通过上颌中切牙近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二磨牙远颊尖(有人认为是近颊尖)的假想平面叫定位平面。定位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叫定位平面斜度。它是在排牙时与补偿曲线同时形成的。

上述五因素中,髁导斜度是由人体测得的髁道斜度转移到架上的,一般不能随意改变。其余四因素可人为地调整,使之与髁导斜度相适应以达到前伸平衡。五因素间的协调关系除用角度来分析外,还可以用同心圆学说来解释。在咀嚼运动中,当髁道、切道和牙尖平衡斜面恰为同心圆上的一段截弧时,即可获得前伸平衡。同心圆的圆心称旋转中心或颌运中心。在牙合架上,旋转中心由髁导斜面和切导斜面的垂直延长线相交而形成,这是控制牙合架前伸运动的主要因素,牙尖平衡斜面的垂直延长线都能交于旋转中心时,即可达到平衡。若未达到平衡,要通过调整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即补偿曲线曲度来解决。当髁导斜度大于切导斜度时,旋转中心位于牙合架的上前方;髁导斜度小于切导斜度时,旋转中心位于牙合架的下后方。同心圆的半径与髁导斜度、切导斜度有关。五因素中的三个因素不变时,其余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变化,另一因素也随之变化,这样可以形成

十个主要定律。

①髁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曲度增加 。

②髁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增加

③髁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④髁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⑤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减小

⑥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⑦补偿曲线曲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⑧定位平面斜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⑨定位平面斜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⑩切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10.全口义齿有了良好的固位,并不能保证在行使功能如咀嚼、说话时不脱落,任何加在义齿磨光面和咬合面上的不利因素,均会使义齿受到水平或侧向力而发生移位或翘动,从而破坏边缘封闭,使义齿脱落。理想的义齿稳定要求周围组织提供抵抗水平脱位的力量。义齿的不稳定是因为人工牙的位置、磨光面的外形与唇颊肌功能不协调所产生的水平力量所致。因此,需从排牙、咬合关系、磨光面形态上注意,使其与唇、颊、舌肌功能运动协调。

(1)良好的咬合关系:正常人作正中咬合时,由于有了上下颌自然牙列尖窝交错面的扣锁作 25

用,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是恒定的,而且很容易重复。全口义齿戴在无牙颌患者的口内时,上下人工牙的扣锁关系也应符合该患者上下颌的位置关系。而且上下颌牙列间要有均匀广泛的接触。只有这样,咬合力才能有助于义齿的固位。如果义齿的咬合关系与患者上下颌的颌位关系不一致,或上下人工牙间的咬合有早接触,患者在咬合时,不但不会加强义齿的固位,还会出现义齿翘动,以至造成义齿脱位。因此,制作全口义齿时,确定颌位关系极其重要。

(2)合理的排牙:自然牙列的位置处于唇颊肌向内的力与舌肌向外的力大体相当的部位。如果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列也排在原自然牙列的位置,人工牙就不会受到唇颊肌的侧向推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如果排牙明显偏向唇颊,或偏向舌侧,唇颊肌或舌运动时就很容易破坏义齿的稳定。自然牙列完整的人,舌体受到牙列的限制,不会向外扩展。牙列缺失后,有的患者舌体变大,人工牙列也应相应的修整,否则舌体的运动将推动义齿向唇颊侧移动、脱位。 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应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合适的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上下颌作正中咬合时,牙合面应均匀广泛的接触,前伸、侧牙合运动时应达到平衡牙合,才能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如果正中咬合有早接触,前伸、侧方牙合为达到平衡牙合,会时义齿在咀嚼时翘动,造成脱位。

(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义齿在口腔中的位置,应在唇、颊肌与舌肌内外力量相互抵消的区域。在行使功能的过程中,如咀嚼、说话、吞咽等动作时,唇、颊、舌肌及口底组织都参与活动。各肌收缩的力量大小和方向多不相同。为争取获得有利于义齿稳定的肌力和尽量减少不利的力量,需制作良好的磨光面形态。一般基托磨光面应成凹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时能对义齿形成挟持力,使义1旨更加稳定,如果磨光面成凸形,唇、颊、舌肌运动时,将对义齿造成脱位力,破坏义齿固位。

(4)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经常是相互影响的。固位和稳定作用在I晦床上常常难以区分,二者缺一不可。固位力强可以弥补稳定的不足,而牙槽嵴萎缩等解剖因素造成的固位力差,又可通过改进磨光面、咬合面形态而弥补。因此,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是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基本要素。

11.(1)使组织受压均匀:在采取印模时,应注意压力要均匀,否则,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在有骨突、骨嵴、血管、神经的部位,应缓冲压力,避免戴义齿后产生疼痛。对组织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上颌前部松软黏膜,应防止压力过大而使其变形,可在用印模膏制取的简易个别托盘的组织面相对应部位多刮除些印模材料,或在塑料个别托盘上钻孔甚至开窗,在取二次印模时,使多余的印模材料流出,以缓冲压力。

(2)适当扩大印模面积:印模范围的大小,决定全口义齿基托大小。在不妨碍黏膜皱襞、系带以及软曙等功能活动的条件下,应充分伸展印模边缘,以便充分扩大基托的接触面积。义齿的固位力与基托的接触面积成正比,即接触面积越大,固位力也越大。此外,无牙颌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咀嚼压力与基础面积成反比,即接触面积越大,无牙颌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咀嚼压力越小。无牙颌印模的边缘要与运动时的唇、颊和舌侧黏膜皱襞和系带相贴合,还要充分让开系带,不妨碍唇、颊和舌系带的功能运动。印模边缘应圆钝,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为2~3 mm。上颌后缘的两侧要盖过上颌结节到翼上颌切迹,后缘的伸展与后颤动线一致。下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远中舌侧边缘向远中伸展到下颌舌骨后间隙,下还跨过下颌舌骨嵴,不应妨碍口底和舌运动。

(3)采取功能性印模:取印模时,在印模材料可塑期内进行肌功能整塑,由患者自行进行或 26

在医师帮助下,唇、颊和舌作各种动作,塑造出印模的唇、颊、舌侧边缘与功能运动时的黏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所形成的义齿基托边缘与运动时黏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元牙颌的组织面之间,达到良好边缘封闭。

(4)稳定的位置:取印模过程,应保证盛有印模材料的托盘在口腔中保持正确而稳定的位置,避免移动,同时维持一定的压力直到印模材料完全凝固为止。取印模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舒适,精神不要紧张,肌肉松弛,保证所取的印模准确。

(5)取出后检查。

12.垂直距离为牙列呈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l/3的距离。牙列缺失和牙周组织吸收后,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名为颌间距离。确定垂直距离是借助上下牙合托实现的。牙合托是由基托与牙合堤两部分组成。牙合托有上下牙合托之分,上下牙合托问以牙合平面相接触。

(1)定垂直距离的方法及依据

①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的方法:在天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牙合接触,叫做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做息止牙合间隙。一般息止牙合间隙平均值约2~3 mnl,在义齿牙合面也应存在这一间隙。因此,测量息止颌位是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 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②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两眼平视,将测量的瞳孔至口裂的距离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③面部外形观察法:一般天然牙列存在并且咬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唇呈自然接触闭合,口裂约呈平直状,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的深度适宜,面部下1/3与面部的比例是协调的,这种面部外形资料用作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上述三种方法需在临床上参考使用,因为确定面部垂直距离不像测量某一物体的实际长度,在皮肤标记点上测量二者之间距离是难以十分精确的,况且息止牙合间隙大小因人而异,瞳孔至口裂距离也并不是人人均与鼻底至颏底距离相等。重要的是要结合测量法,详细观察患者的面部外形,是否协调对称,需要医师的工作经验及一定的审美观。如果患者有拔牙前咬合位垂直距离的记录,则可作为无牙颌修复时确定垂直距离较好的参考。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①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表现为面部下1/3距离增大,上下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张力增加,容易出现肌疲劳感。如以过大的垂直距离的牙合托制成全口义齿,则义齿的高度偏大,肌紧张力增大可使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久之可使牙槽嵴因受压而加速吸收,由于息止牙合间隙过小,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常需张大口进食,义齿容易出现脱位,而且咀嚼效能有所下降。

②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表现为面部下1/3的距离减小,唇红部显窄,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深,颏部前突。用垂直距离过小的牙合托制成的全口义齿戴入口中,看上去患者像没带义齿似的,息止牙合间隙偏大,咀嚼时肌紧张度减低,咀嚼时用力较大,而咀嚼效能较低。

13.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为无牙颌患者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很多,一般归纳为以下三类:

(1)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口外描记法,记确定颌位关系时于上下牙合托前方各装以约2 27

toni长的柄,上颌的柄端有一与之垂直的描记针,下颌柄上有一与针相对的描记板。下颌前伸、侧向运动时,固定在上颌的描记针在下颌的描记板上描绘出近似“^”性的图形,也就是当描记针指向该图,髟顶点时下颌恰好处于正中关系位。

哥特式弓口内描记法,即将描记针和描记板分别安装在上牙合托的腭中部和下牙合托两侧牙合堤的中间。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时哥特式弓描记法是唯一可客观观察下领后退程度的方法,使用了近一个世纪。口外描记法因装置安装在牙合托前端,如牙合托不稳易影响描记结果。口内描记法装置稳定,然而舌体增大者、老人、残疾人会感到不适而影响结果。

(2)直接咬合法:直接咬合法是利用牙合堤及颌间记录材料,嘱患者下颌后退并直接咬合在一起的方法。无牙颌患者下颌有习惯性前伸,需要采取下述方法帮助患者下颌退回至正中关系位并咬合在一起。

①卷舌后舔法:嘱患者将口张小些,舌尖卷向后上舔抵上牙合托后缘处的蜡球,然后慢慢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当舌卷向后上方舔抵蜡球时,舌向后上方牵拉舌骨,舌骨连带舌骨肌牵拉下颌后退,这样就使髁突处于其生理后位。 .

②吞咽咬合法:嘱患者吞咽唾液的同时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也可以在吞咽过程中,医师以手轻推患者颏部向后,帮助下颌退回生理后位。在吞咽过程中,升颌肌有固定下颌于正中关系位的作用。因此采用吞咽咬合结合下颌受推力后退较容易达到下颌处于其生理后位。 ③后牙咬合法:将上牙合托就位,置两示指于下颌牙槽嵴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嘱患者轻咬几下,直到患者觉得咬合时能用上力量时,将粘有烤软蜡卷的下牙合托就位于I=1中,仍旧先试咬医师示指,示指滑向牙合堤的颊侧,上下牙合托就接触于下颌处于其生理后位。咬合时,颞肌、咬肌、翼内肌同时收缩,牵引下颌向后上方移动,可使髁突回到正中关系位。而牙合力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发挥最大时,下颌需处于其生理后位。

④监控仪法Jankelson发明的肌监控仪可放出微量直流电,通过贴在耳垂前方上下约4 crn。范围的表面电极作用于三叉神经运动支,使咀嚼肌有节律的收缩,可使肌解除疲劳和紧张,处于自然状况,对于长期全口元牙并有不良咬合习惯者,经过肌监控仪治疗,再用直接咬合法,可使下颌自然的退至其生理后位。直接咬合法操作简单,适用于有经验的医师,但蜡牙合堤需要调整到合适的高度,避免某区域口腔黏膜负荷加大,而导致下颌偏斜,同时由于医师参与推动下颌后退,力量不当会有不正确的后果。

14.全口义齿选择人工牙咬考虑质地、形态、色泽、大小及价格等各方面因素。一般要在临床完成,征得患者的同意。

(1)质地:人工牙有塑料牙和瓷牙两类。塑料牙多以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位主要原料加热聚合而成。塑料牙与瓷牙相比有质轻、韧性好的优点,但耐磨性差。塑料牙与基托为同种树脂制成,连接牢固。而瓷牙与树脂基托连接靠机械式结合,因此,前牙瓷牙舌面有固位钉,后牙瓷牙底面和邻面有固位孔,排牙时有一定困难。瓷牙质脆易崩损,但颜色好,耐磨,能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的垂直距离。目前

国内临床上较为多用的是塑料牙。

(2)形态、色泽和大小:人工牙的形态、色泽和大小是选牙时要考虑的主要内容。

①选择前牙:前牙关系到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外观,要特别注意前牙与面部形态的协调一致。 (a)选择大小:两侧口角线之间牙合堤唇面弧度为上前牙三土三的总宽度。参照唇高线至牙合平面的距离为上中切牙的切2/3高度,唇低线至牙合平面的距离为下中切牙的切1/2高度。 28

(b)选择形态:牙形要与患者面部形态协调一致。通常根据患者面型来选择牙形。面型的构成主要根据两侧颊线的位置关系。颊线为两侧髁突到下颌角外面的连线,两线的距离大致可构成三种主要面型。

方形面:两条颊线接近平行。此型的颈部较宽,颏部方圆。方形面的上中切牙牙颈较宽,切l/3和切l/2处的近中、远中边缘几乎平行,唇面平坦,切角近于直角。

尖形面:两条颊线自上而下的明显内聚,面型约呈清瘦的三角形。尖形面的上中切牙牙颈呈中等宽度。近中、远中面几乎呈直线,但不平行,唇面平坦,唇面宽度自切缘到颈部逐渐变窄,近中切角较锐。

卵圆形面:两侧颊线自颧骨起呈向外凸形,面型圆胖,颏部略尖,下颌下缘呈圆曲线式。 卵圆形面的上中切牙牙颈部略宽,近中面微突,远中面的切1/2较突,唇面较圆突,两切角较圆。

(c)选择颜色:牙色的选择要参考患者的皮肤颜色、性别、年龄及爱好。中年面白的妇女要选择较白的牙,而年老面色黑黄的男性宜选择较黄、色暗的牙,应征求患者对牙色的选择意见。

②选择后牙:后牙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咀嚼功能,还要重视义齿承托组织的保健,重要的是选择与牙槽嵴状况相适应的后牙牙合面形态。

(a)选择后牙的近远中宽度:将下颌尖牙远中面到磨牙后垫前缘作为人工牙上颌7-4 7-4近远中径的总宽度。下颌7-4 4-7的近远中总宽度与下颌7-4 4-7相匹配。

(b)选择牙色:后牙牙色与前牙牙色协调一致。

(c)选择后牙牙合面形态:后牙牙合面形态有以下几种:.

解剖式牙:牙合面形态与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约30度。

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低于天然牙,约20度。

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

无尖牙牙合面无高起的牙尖,仅有外展隙、食物溢出沟等。无尖牙可减小侧向力,使牙合力主要以垂直方向向牙槽嵴传导,可减小由侧向力造成的义齿不稳定,但咀嚼效能不如解剖式牙。根据牙槽嵴宽窄和高低来选择后牙的牙尖高低和颊舌径宽窄,牙槽嵴窄且低平者,选择牙尖低的半解剖式牙和无尖牙,并要减小颊舌径。牙槽嵴高而宽者,可选择解剖式牙。

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