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学习心得

从小就开始触及唐诗宋词古文等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这门选修课时是基于对中华文化的个人情怀,也是出于我自己应该可以应付得来的自信。但是即使在临近课程结束的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领会许多,只能说还有很多书要看,还要多多付出努力才可以,以下我就先依据自己目前领悟的部分和学习课程的感受来做一些文字陈述。

一、 关于理论学习

本学期,老师重点讲解《易经》、《道德经》、《坛经》三部经典之作,解析了各部分文字的字面意义,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带领我们探索字里行间的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

《易经》部分理解最深的是其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除了作为占卜之术被大家喜爱以外,其中还有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意识以及价值系统都可以在《易经》一书中找到自己的根。从有所追求、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终极目的来看,《易经》与《老子》是相同的,两者所不同的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易经》提倡积极进取,也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易经》提倡的“自强不息”、

积极进取精神,也不是提倡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积极进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合适行动的时候就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在需要停止的时候也要明智的停止,要依据当时所处的时机而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行动,要充分地把握住机遇,而不是不顾客观条件的盲目行动。这一点与太极八卦图中的阴阳两极又是相对应的,物极必反,要学会在变化的环境中采取变化之策来达到最终的目的是蕴含于《易经》几乎所有的卦象经文之中的核心思想,要努力地生活,勤奋地通过个人正面的付出来实现理想,但是同时要视实际情况来变通成功之路上的某些小步骤。

《道德经》作为道家著作,集中体现了老子所秉承的哲学思想精髓,代表性的“无为”的观念遍布字里行间,强调凡事都应任其自然发展,即使迫不得已需要干涉,也要通过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解决。另一个理解角度则是指不妄为、不过度而为,事物发展不应使其超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限度,“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橹。功成身退,天之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关于“无为”,还要注意它所指的不为私欲、无心而为的一面,去掉私欲蒙蔽,才能真正令万物各顺其性命。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表象上只是“无为”一词,但老子这样说是有具体情境背景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无为”之法,“无为”为什么可以作为经典之作中的核心思想

流传千百年而不衰,其中的奥妙是真正理解领悟之人才可以明白并付诸于实际,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的。《道德经》中也是强调要实现人生意义的,只不过实现途径看起来似乎有些消极,其实老子也许只是告诉我们顺应“道”而行事相对来讲要方便一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最好不过的了。毕竟,一味地向前冲也是不明智的,找寻事物之间的规律,像水一样灵活地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现代人流行的时间可以治愈一切的思维方式,不也是与老子的思想相呼应的吗?很多事情,即使你拼尽全力也不一定可以找到突破点,既然能做的都做了也改变不了什么,那又何必执着,倒不如先把事情放一放,任其自然发展,说不定期间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坛经》是佛家著作,语言通俗易懂,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需要你细细去摸索,才能有所参透。书中讲惠能大师不识字,但却从形而上的方面真正理解了许多人生问题,把世间万物看得很透彻明了。不论于佛家之人来讲还是与世俗百姓来讲,“不执著,放下”恐怕都是最难做到的了。不执著于外物世界,内心也就可以做到禅定了;放下对物质本身为何物的追求,也就顿悟解脱了。在《坛经》看来,“见二”是凡夫俗子的认识状态,是一种妄念或无明;而不二则是一种客观的认识,是智者所为。以中道的精神达到不二状态,也就是认识了佛性。《坛经》中对不二中道思想的论述较好地显示了佛教分析或看待事物时

的一种基本态度,在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坛经》之中“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一句实际是禅宗,特别是惠能系统之南宗禅的基本修行要求。认识自性清净心或佛性是解脱的必由之路,因为向内认识自己的本心或向内见自己的本性是获得觉悟的主要体现,是惠能等禅宗祖师所一直强调的基本修行路径。对于平常人来讲,这一点其实也就是要多多思考,经常反省自己,在不断地反省过程中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望是什么,从而能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 关于体会认识

1、传统经典,路还很长

就像开篇中所讲的那样,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过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长会抛出一些问题让我们来回答,可是如果不是通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答出正解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地琢磨才可以悟出些什么,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指导你的人生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作为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佛家和纵横家等流派的传统思想,更应该多多涉

猎体会其中的深意。

2、文化学习,现状思考

第一节课时,老师先从总体上介绍过我们的课程内容,当时他就讲到过“其实,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研究”,听了是很有感触的,平时也有听过外国人很喜欢中国的一些文化经典著作,但没有想像过,他们会付出相当大的精力来研究它们。即使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讲晦涩难懂,就是用英文翻译过的著作,很多词句都难以表达出其本身的文化含义,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地想要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道德经》等著作是有不死的灵魂性思想体系作支撑的,可是,好多中国人却只是听说过它的名字而已。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自认聪明的现代人却浮躁地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体味来自千百年前的,经久不灭,且仍具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化。这一点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课程设置,至少让中国的大学生能多多接触这些文化经典是蛮好的开始做出改变的方向。

3、学习理念,自我领悟

他人的教导多是在初始阶段比较有意义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师渡”与“自渡”的关系中,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的选修课中才取的讨论课形式是让我受益颇多的,平时如果可做可不做的话很有可能会选择偷懒不做,但如果要发言,要表达你自己的观点时,你就会强

制自己去搜集一些资料,充分地阅读相关内容,以便于你可以正确地找到思考的方向。很多东西都是他人一说就似乎明白的,可是真正实际之中遇到,要想处理好生活问题,还是需要将理论融于自己的脑海之中,要把别人给你讲的,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出来,并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储存起来,以方便以后紧要关头可以使用。人生的修行,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自己来“渡”自己的,老师只是困难之时适时出现为你点灯的人,剩下的航行还是需要你自己。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渐渐学会自我学习,并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自学技巧。

通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你的大学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课,它所带给你的东西,不止于书中的文字,也不至于老师的讲解,而在于潜移默化的改变。改变你原有的一些观念,已经有所固化的思维方式以及通往这个多彩世界的道路,他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也许”,而那些正是年轻的我们越来越害怕去触及的词汇。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心得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臵,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

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于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远理自己的信仰,沦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还是高尚的,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依斯兰教,都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它们都不能为科学思想所接受,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侯,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的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以上各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语言和文字上的优势,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谈到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

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 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 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

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这种精神成就

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厚德载物”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

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缺陷的。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实在是愚昧可笑。

我们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

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