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容技术学习体会

现代美容技术

我之所以选择现代美容技术这门课,目的是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容的知识,希望有一天可以帮助身边的人和自己,能够变的更漂亮,同时也能增强咱们自信心。我不知道其他人通过这门课学到了多少,感触到了多少,理解到了多少。但我的感悟颇深。首先要解释的一点就是通过这们课我学到了很多,见过的听过的,没见过的没听过的通通包含在内。回忆起这段时光学习,相信每一个人都学到了很多,可我有一种新的觉得:“学到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

在我看来,我们不仅要懂得美容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知道一些化妆品、美容仪器的应用,它跟物理学,化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不断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比过去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或者是衰老。因此学习这门课,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再来说说我认为这门课的不足之处,或者说我很感兴趣但课堂上没有提到的部分。很简单,就是在课堂上讲的各种技术的价钱是我比较想了解的内容。

我的舍友有比较严重的雀斑,通过这次学习后,我想我可以为她提供建议:使用光子嫩肤,具体原因如下:

光子嫩肤治疗雀斑的原理是高能脉冲光子,可选择性使雀斑内的色素及色素细胞受热、凝固并枯萎,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雀斑的效果,治疗雀斑术后无明显副作用,一般仅需治疗1—2次。操作也较为简单安全: 首先在治疗雀斑的面部区均匀外涂冷凝胶,在光子治疗雀斑时,平均每1~2秒钟向皮肤,发射一个高强度脉冲光斑,部分人有轻微刺痛感,时间短暂,不到一秒钟,绝大多数人无明显不适感,如感觉过强,应适当降低光子能量。术后反应: 1、皮肤出现发红,并有轻度的烧热感,一般在30—50分钟后可自行消退。2、治疗部位在第2天可出现色癍加深现象,第3天可形成痂皮,约在4—7天后痂皮可自行脱落;新鲜皮肤光洁、细嫩。3、极少数人因护理不周,在治疗雀斑区域会有一些色素反弹,不需治疗,可自行消腿。由此可见,这些反应都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认为光子嫩肤治疗雀斑术是治疗我舍友雀斑的最好方法。

 

第二篇:现代生化技术在美容护肤方面的应用及展望

现代生化技术在美容护肤方面的应用及展望

黄亚东 李校坤 袁辉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美容的观念和层次,基因工程技术,生化提取工艺技术等生产出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由此也产生了在美容界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为此,国内已经准备建立有关质量标准。 关键词:美容,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质量标准

美容化妆品既是一个科技产业也是一种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浪潮的影响之下,几乎是瞬息万变。美容化妆品科技是多种学科的结晶,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美容化妆品向深度和广度进展。与此同时, 随着生物学、皮肤生理学的发展, 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延缓或抑制皮肤的衰老和恢复或修复皮肤创伤等功能的天然高活性物质, 如表皮生长因子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orblast Growth Factor,FGF)、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e,简称MT)、羊胎素等。这种在细胞层次的仿生护理给表皮细胞补充营养或信号刺激, 调理细胞本身新陈代谢,从根本上保持肌肤自然健康, 开创了生物美容的新概念。

The usage and prospect of modern biochemistry technology on beauty skincare

Summery: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living creature changed already and consumedly the idea of the hairdressing with level of structur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living to turn withdraw craft technique etc, produces a flood of live numerator , also producing from here at make up

the safety problem that boundary should carry. For this, the domestic has prepared to establish the relevant quality standard.

Key words: hairdressing, living creature technique, genetic engineering, quality standard.

Hairdressing disguise on article since is a technology industry is also a kind of modern culture, influence in high-tech wave tide under, is volatile almost. The hairdressing cosmetics technology is the crystallize of varies courses, turning along with the fine, living creature science, material science flies to develop soon, hairdressing the cosmetics face the depth with the wide a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in biology, skin, people discovers many having the defer or restrain the decrepitude of the skin, cutis with recover or repair the natural and high and live material of the skin, cutis wound etc function, such a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uperoxide Dismutase, Metallothioneie, yangtaisu etc. This kind of imitate to living in the cell level of structure the nursing stimulates epidermis cell complement nourishment or signals, adjusting to manage the cell oneself the metabolism, keeps by the root skin nature health, founded the new concept that living creature make up.

1、基因工程技术与美容护肤品开发

自七十年代以来,以重组DNA基因工程和杂交瘤细胞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给生物医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巨大变化。

19xx年美国首次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出有活性的人脑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启开了生物工程医药宝库的大门。二十多年来多种基因工程产品先后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促红细胞生长素、凝血第八因子、肝炎疫苗等产品已发挥出巨大的疗效。在皮肤美容领域中许多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活性物质作为主要功能添加剂,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容护肤产品的开发。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用于健身塑形;表皮生长因子(EGF)用来治疗皮肤缺损;a转化生长因子(a TGF)试用于整形外科;而在中国美容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换肤修复。下面简述几种主要的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活性物质。

(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美国、西欧、韩国等广泛开发了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简称hEGF)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生产出含hEGF的美容化妆品, 掀起了一股hEGF生物美容的国际化热潮。

EGF作为一种有丝分裂源, 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分化、促进表皮创伤愈合。EGF应用于护肤美容化妆品中,可以促进皮肤细胞新生,增加其他内源性生长因子的含量, 促进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和糖蛋白, 合理调整皮肤结构,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皱纹,抑制粉刺和青春痘生长并具有增白等作用,此外还可以快速修复受损皮肤,使皮肤青春光润,富有弹性。rhEGF经应用试验表明在消除细小皱纹、预防皮肤老化、保持皮肤润泽、柔软与富有弹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包括酸性(aFGF)和碱性(bFGF)两种,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是作用极强的有丝分裂原。对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造骨细胞等都有促分裂作用, 并通过其趋化作用和促细胞迁移作用使巨噬细胞、间充质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创伤部位聚集,启动创伤愈合过程;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促进细胞释放胶

原酶、血纤溶酶激活物。FGF能在体外明显促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的增殖,在促创伤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骨修复、皮肤修复、创面修复中都起重要作用。

国内暨南大学率先将FGF应用于美容护肤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美容换肤后带来的一系列后遗问题,并在去皱、抗衰老、恢复皮肤弹性、焕发红润肤色方面发挥了其独到功效。19xx年暨南大学开创性地将基因工程高新技术引入美容界,在全国掀起一场基因生物美容的高潮。由相关技术孵化的品牌有“细胞活能”、“肽能”、“惠辐能”、“基因港”等。由基因工程药物研发而带动的美容保健品市场,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首次发现于19xx年,分子量32000道尔顿左右,根据辅基差异可分为:MnSOD,FeSOD,CuSOD等。能有效清除超氧自由基,调节体内的氧化代谢,又称“抗衰老酶”。

SOD稳定性弱,体内半衰期5~10min,经过修饰可以改善稳定性和增加透皮吸收性。SOD其他美容功能包括延缓衰老、抗皱、减轻色斑、除粉刺、防晒和抗癌等。

(4)金属硫蛋白

金属硫蛋白首次发现于19xx年,是国际生物工程技术最新产品,是从动物体中提取的具有极独特生物活性性能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6000~7000道尔顿,仅为SOD的1/4,极易被人体吸收,具有较好的透皮性能,活性极为稳定,室温下长期保持不变性,溶水性能极好。MT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SOD强大,它不必像SOD那样进行修饰。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中使用的MT产品是锌硫蛋白。MT的生理活性主要表现在:①.抗衰老,高效清除导致皮肤细胞衰老的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降低机体内自由基水平;②.抗辐射;③.抗炎;④.减轻色斑,它降低了过氧脂质在皮肤的含量,减少黑色素、脂褐素和腊样质的生成,因此预防和减轻色素沉着。含有活性MT的化妆品,能

够润肤、保湿、光滑、嫩肤、减皱、增白、减轻色斑和减缓痤疮等,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药物添加剂。

2、基因治疗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随着基因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许多疾病包括衰老都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治疗.基因疗法的兴起与发展为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用基因治疗技术代替直接使用生长因子的方法,即将生长因子的基因转入细胞内,使局部有效而稳定的合成生长因子来促进组织修复。

美国转基因专家大卫博士预言,十年后由于体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美容整形中许多手术将被基因注射代替。如他们将基因药品生长因子GH和基因工程重组骨形成蛋白BMP联合应用,有望使短腿肥脚的女性拥有修长健硕的美腿。他还提出在基因时代的医学美容研究课题将更多地集中在研究基因优化方面,基因优化除在保健方面使人少生或不生病外,还将在人类身体美化方面更加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人自然形成的丑态劣势。

国外已有专家将基因治疗技术用于改变容貌、高矮、肤色及毛发颜色等试验,如康奈尔大学的罗纳德博士通过向实验鼠体内注入基因,迫使处于休眠状态的毛囊转入生长阶段,从而长出新的毛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治疗基因工程药物,包在脂质体中,“涂”渗在白发上,结果基因药物能催化黑色素产生,令白发回黑。

最近,美国罗氏公司科学家发现了价值上亿美元的减肥基因,把减肥基因注射到“胖”小鼠身上,“胖”小鼠怎么吃也没有原先那么胖了。根据小鼠的基因组织与人的基因组的对应关系,科学家把人的基因组中减肥基因也找出来了。用不了10年,让胖子瘦身的药物便会出现,青春苗条健美的身材靠基因治疗即可重塑。

3、再生医学与整形美容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产生分化能力的细胞,尤其是在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它可以产生构成身体器官各种类型的组织,生物学家将它们称

为“全能性细胞”(stem cell)。到了个体发育的一定阶段,甚至成体,仍有一部分细胞负责组织的更新和修复,诸如血液、肠道粘膜上皮、皮肤表皮等。科学家可以使用干细胞在体外,让它重新活化、增殖与定向分化,培养出我们需要的、完全与自身体细胞一样的器官,如耳朵、鼻子、皮肤、乳房等器官,整形手术将衰老的皮肤、毁损的器官等进行移植、置换,而不存在任何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换肤、器官修复,这项技术的成功将为烧伤、毁容、创伤、先天性器官残缺以及变性再造的人们带来希望。

4、现代生化提取技术与天然护肤品

现代发酵、超临界流体萃取、新型生物分离纯化等技术的发展开发出大批可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品行业的功效特殊的天然功能因子,如胶原蛋白、胎盘提取物、多糖类物质、磷脂类物质等。胶原蛋白具有高效的保湿和舒缓皱纹等功效;胎盘提取物具有抗衰老、恢复肌肤弹性作用;多糖物质可以显著降低皮肤羟脯氨酸的含量,加速损伤上皮组织的修复,提高炎性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活力,具有明显地抗辐射功能;磷脂类物质兼具保湿养肤双重功效。

此外,中草药美容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在美容中应用的典范,近年来在国外也得到关注。国际上已有数个博览会专门辟出的草药美容品馆,足以见国际上已开始流行草药美容方法。如EGENE公司的新上市的多种系列美容品,以草药原材料作为主要促销点,已引起国际专业人员的广泛兴趣。我们还专程拜访了德国草药协会的几位医学博士,从中了解到西方近年来崇尚自然,远离化学污染的理念。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欧洲人在美容品的使用上更多地选择了天然成分而少用化学合成品。在国外中草药因其天然药效温和且不良作用少而被广泛认同。但中草药美容市场份额不大,仅作为天然美容品中的辅助部分在补充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含量不高,对美容有效成份定性定量缺乏科学数据,精制提纯工艺也不尽人意,所以中草药全面走红美容市场还需得待以时日。当务之急应加大科技投入,扩充研究力量,使我国的医药宝库在国际美容保健业发挥重要作用。

5、纳米技术的应用

19xx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的技术,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同样,纳米技术因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美容化妆品产业的技术革命。

美容化妆品尤其是功能性护肤品,其意义就在于给皮肤组织细胞营造一个优越的生命环境并携带多种营养物质,活性成份,给表面细胞补充水份,养份,改良性状、改善其新陈代谢过程,造就皮肤的持久健康。

不同品质、档次的化妆品,仅在添加活性成份方面有较大区别,如天然植物提取物;多种生物酶、多种维生素等,但这些活性物质,活性越高,越不稳定,见光、遇热、酸、氧等极易分解或氧化。如何使有效的活性物质在化妆品的添加、储存中保持稳定和鲜活?如何营造表层皮肤组织结构所需的生物环境,并将所携带的鲜活的成份释放,且维持有效时间、有效浓度?一直是化妆品领域中的世界难题。

传统工艺乳化得到的化妆品膏体内部结构为胶团状或胶束状、其直径为微米,对皮肤渗透能力很弱,不易被表皮细胞吸收。 为了使有效的活性物质:如维生素、植物提取酶、蛋白质等物质,在化妆品的添加、储存中保持稳定和鲜活。营造表层皮肤组织结构所需的生物环境,并将所携带的鲜活的成份释放,且维持有效时间、有效浓度。八十年代,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活细胞微球,依靠其活细胞结构与人体组织的相容的亲和力,极易进入表层皮肤深层,修复和强化角质层组织结构,防止皮肤老化:另一方面,它的载体作用非常明显,并能保持载带物的稳定性。它包裹保护的如维生素、生物酶、美白剂等一些在化妆品中无法最有效使用的高活性天然植物精华,能长期保持其新鲜活性。

20xx年,我们预测,纳米技术将用到化妆品制造业中,能对传统工艺乳化得到的化妆品缺陷进行很好改进。因为用纳米级功能原料通过纳米技术处

理得到的化妆品膏体微粒可以达到纳米级状态,这种纳米级膏体对皮肤渗透性大大增加,皮肤选择吸收功能物质的利用率随之大为提高。采用纳米技术研制的化妆品,其独到之处在于,它是将化妆品中的最具功效的成分特殊处理成纳米级这种极其微小的结构,顺利渗透到皮肤内层,事半功倍地发挥护肤、疗肤效果。

6、生物技术应用与安全性

生物美容的应用基础应当是人们对各种基因工程产品的综合认识与合理应用。一般来讲, 以rhEGF与rhbFGF、rhaFGF等为代表的生物美容制剂多为多肽或蛋白质, 它们在美容制剂中的应用同样受到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环境的限制。

现代生物美容的基础是受美容部位(主要是皮肤) 与生物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只有那些能与皮肤细胞上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因子才具有生物美容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已开发成功的EGF、bFGF、a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 IL) 等生物因子中, 有的经证明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而有的因子的疗效却尚在考察之中, 有待进一步确定。

6.1 合理配伍将有助于因子发挥更好的作用

几种生长因子的搭配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生物美容的效果是目前生物美容发展的一个潮流,有较大的前景。但必须指出,由于生长因子本身生物学特性(主要是作用机制, 最适PH 值以及生物活性期的长短等)之间存在的差异,当某些生物因子相互伍用时有的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有的则可能因因子受体之间的相互竞争而出现拮抗作用。因此,生长因子的协同与拮抗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6.2 注意生长因子剂量与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

应用生长因子进行生物美容的一个误区是“因子越多效果越好”, 从作用机制来讲,生长因子必须与其皮肤上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够发挥作用, 正常

情况(排除受创条件下) 皮肤上皮细胞有关因子受体均相对恒定, 过量生长因子应用于皮肤时, 一则浪费,二则可能因对受体的竞争作用反而降低疗效。创面修复的药用生长因子剂量仅为微克(μg)水平, 生物美容的应用剂量应低于此水平。

6.3 注意生长因子应用时机的选择

人体的调节机制很复杂,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表达不同的生物活性因子及其受体,其过程连续而动态,环节多多, 具体在哪个步聚采用生长因子制剂一是取决于生长因子作用的基础, 即因子作用于相应靶细胞上受体后产生促分裂效应, 产生新细胞来代替陈旧、坏死细胞的生物过程, 二是不同美容环节的需要,特别是要避免与蛋白酶类以及重金属盐合用,以免影响因子活性。因此,合理选择应用时机对发挥因子的最佳美容效果十分必要。

6.4 注意生物美容相关人群的选择

生物美容与其它美容方式(技法)一样应该有一定的适应人群,那些易留下瘢痕的人群最好慎用,以免不当使用带来新的瘢痕。

7、生物护肤品的质量标准与检测

随着化妆品消费市场的扩大,化妆品的安全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我国成立专业检测机构,加大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及适应性检测评价力度,保护化妆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由于缺乏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实验数据方面的技术支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国内化妆品销售市场及进出口贸易的监管力度被严重削弱,致使国内化妆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这些质量良莠不齐的产品,对公众健康安全构成了潜在危害,近年来发生不少有关化妆品安全方面的消费者投诉事件。

我国的化妆品标准对化妆品检测主要在微生物、重金属以及皮肤刺激三个方面,而对其功效及适应性检测及评价方面总体来看还是空白,对化妆品

安全性(毒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又完全基于动物实验,与现行的我国法律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法律发生冲突。随着美容技术的发展,该标准的欠缺也越来越突出,例如缺乏对添加剂成分的检测,缺乏对有效性的检测以及对产业安全性的检测,故修改或建立新的专业美容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国内以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作为发起单位,联合业内同行早在去年初就开始酝酿化妆品行业标准的修正和起草工作。目前,由生物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的医学美容行业标准草案已通过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立项许可,正着手制定生长因子等生物功能添加剂产品的检测标准,而其他相关的近20项检测标准预计在年底出台。与此同时,广东省科技厅已对暨南大学牵头申报的“含有生物活性成份护肤品的检测技术及相关检测试剂盒的开发”科研课题给予了科研立项支持。即将出台的医学美容行业标准应由药品监督局、技术监督局、工商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执行。

新标准出台与检测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进化妆品检测标准的确定,同时能够更好的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协作,规范我国的化妆品产品及市场,这样中国医学美容业将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的绿色壁垒,也获得向国际市场攻城略地的强大武器,检测中心还可以作为一个美容产业商业服务平台,整合美容行业科、教、企、商等产业,为国内企业升级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政策标准咨询和产业孵化可能。新成立的检测中心将加大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及适应性检测评价力度,保护化妆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无论从社会价值还是个人价值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美容业相关领域的良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语 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生物工程高科技成果在美容学中的综合应用,使其发展出现几大融合趋势。美容学与医学的结合,使美容更接近于自然人体;美容学与医药学的结合,使美容产品更安全、更完善;美容学与生物学的结合,

使美容品更适宜于人体细胞,发挥更完美的作用;美容学与动植物学的结合,使得具有特殊功效的物质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是对植物有效成分单体研究的深入,更能给美容护肤品的发展带来机遇。如果对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缺乏足够了解和深刻认识,就很难在当前的医学美容和美容化妆品界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 付小兵.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 , 12~16.

[2 ] 李校坤. 细胞活能bFGF 在整形美容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 ] .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9 , 10 (1) : 35.

[3 ] Brown GL , Curtsinger L , J urkiewicz MJ , et al. Stimulation of healing of chronic wounds b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J ] . Plast Reconstr Surg , 1991 , 88

(2) : 189.

[4 ] 苏顺清, 辛时林.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皮肤创伤后瘢痕增生[J ] .中华医学美容, 1998 , 4 (1) : 51.

[5 ] 魏宽海, 裴国献. 组织损伤的基因疗法研究进展[J ] .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 38 (4) : 309.

[6 ] 牟 宇, 艾玉峰, 鲁开化. 组织工程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 ] . 中华医学美容, 1998 , 4 (2) : 104.

[7 ] Nerem RM.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USA[J ] . Med Biol EngComput , 1992 , 30 (4) : 8.

[8] 聂 伟, 张永祥.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 .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9 , 15 (6) : 484.

[9] 王艳丽, 陈婉华, 谢应先, 等. 螺旋藻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J ] . 生物技术通报, 1999 , 15 (5) : 26.

[10 ] Carpenter G, Cohen 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J ] . J Biol Chem,1990 , 265 : 7709 - 7712.

[ 11 ] Nanney L B. Epidermal and dermal effect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during wound repair [J ] . J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 1990 , 94 : 624 -629.

[12 ] Carpenter 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s a major growth - promoting agentin human milk [J ] . Science , 1980 , 210 : 198 - 199.

[13 ] 徐志南1 含分泌性质粒的E. Coli 发酵生产hEGF 的研究[D] 1浙江: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998115 - 19 , 25 – 261.

[14 ] Shimizum N , Fukuzono S , Harada Y, et al . Mass production of

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using fed - batch cultures of recombinant E . coli .[J ] . Biotechnol Bioeng , 1991 , 38 : 37 - 42.

[15 ] Ebisu S , Takagi H , Kadowaki K, et al . Production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by bacillus brevis increased with using of a stable plasmid from B. brevis 481 [J ] . Biosci Biochem, 1992 , 56 : 812 - 813.

[16 ] 李校坤, 付小兵, 洪岸, 等 基因重组bFGF 的药效学研究[J ] .华西药学杂志, 1999 , 14 (5 - 6) : 332 – 334 .

[17 ] 付小兵 再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软组织创伤修复[J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0 , 14 (5) : 257 – 2601.

[18 ]. Thomas KA.Purification and charaoterization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rom bovine brain pro. Natl. Acad Sci. USA. 1984 , 81 :357.

[19 ]周延冲. 多肽生长因子.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 , 235.

[20]付小兵 生长因子促(抑) 创伤修复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 ] 中华创伤杂志1998; 14 (6) : 365.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妆品研究室;

通讯方式:中山大道105号华景新城华景路37号8楼;邮编510632;E-mail: ;Tel: 020-855612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