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 总结 修改后

第一章

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5个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

  两个支持平台:物流支持的平台、信息支持的平台

4.供应链管理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1)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
(2)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3)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4)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
(5)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6)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7)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8)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

(9)反向物流(回流)管理;
(10)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等。

5.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供应链把供应链中所有结点企业看做是一个整体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3)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

 (4)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实现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6.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     (2)战略联盟关系     (3)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目标管理       (7)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7.供应链组织的五个评价指标:柔性、集成、协调、简洁、稳定

 柔性和柔性度量的三位指标:范围、费用、时间

第二章

1.(填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每一个企业都是供应链网链上的一个结点,结点企业和结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

2.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3.供应链的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2)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

 (3)效率型供应链和响应型供应链

4.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选择和设计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系统。根据支持功能性产品还是支持创新性产品,人们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供应链:效率型供应链和响应型供应链。

效率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知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

5 .                     功能性产品              创新性产品 

效率型供应链              匹配                      不匹配 

响应型供应链              不匹配                     匹配 

6.敏捷型供应链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强的供应链系统,它能够对来自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作出及时反应,使自己始终能够围绕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因此是拉动式的。

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因此是推动式的。

8.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9.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风险机制、信任机制。

10.(理解)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要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作业回路),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

11.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

  (1)制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战略

 (2)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

 (3)供应链管理信息支持技术的战略

 (4)绩效测量与评价

 (5)把供应链管理看做是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

12.建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系统的主要内容

  组织战略、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共享信息战略、利用先进技术的战略、绩效度量的问题、供应库战略

第三章

1.供应链构建包括供应链管理组织机制的建立、管理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的建立、合作伙伴选择、信息支持体系的选择等诸多内容。

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2)简洁性原则

  (3)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

  (7)战略性原则

3.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第一步、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产品需求)

  第二步、分析企业现状(现有供应链分析)

  第三步、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必要性)

  第四步、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第五步、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

  第六步、分析和评价可能性

  第七步、设计和生产新的供应链

  第八步、检验供应链

4.供应链的诊断方法:定位分析法、AHP法、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法、物元模型法、熵模型法等。

5.供应链构建的设计方法与工具   

  (1)网络图形法

  (2)数学模型法

  (3)计算机仿真分析

  (4)CIMS-OSA框架法

6.供应链设计的两个模型

  (1)螺旋循环设计模型

  (2)组织元模型

7.Hau Lee 等人对供应链的重构偏重于销售链(下游供应商)的重构研究,提出了一些重构的策略,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延迟制造等。

第四章

1.供应链合作关系,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2.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供应商了解企业的生产程序和生产能力,使供应商能够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产品或原材料的期限、质量和数量。

   第二,向供应商提供自己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策略,使供应商明确企业自身的希望。

   第三,企业与供应商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并各自向对方负责,使双方明确共同的利益所在,并为此而团结一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3.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 就是从以产品/物流为核心转向以集成/合作为核心。

4.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交换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而且包括一系列可见和不可见的服务(R&D、设计、信息、物流等)

5.供应商的任务:具备创新和良好的设计能力,以保证交货的可靠性和时间的准确性。

. 制造商的任务:控制供应市场、管理和控制供应网络、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为供应商提 

               供财务服务等。

6.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集成模式

   宏观集成    资源优化配置,委托实现机制,企业合作

                        ↑ Internet,EDI ↓

   中观集成      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联合开发

                      ↑ ERP/MRP II 计划 ↓

   微观集成      同步化作业,后勤保障,服务协作

  

     宏观层面上主要是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合作以及委托实现机制,而在中观层面上主要在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联合开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微观层面上则是实现同步化、集成化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并实现后勤保障和服务写作等业务职能。

7.(了解)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比较

8.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步骤可以分为一下四步

     (1)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

     (2)确定标准,选择供应商,选择合作伙伴

     (3)正式建立合作关系

     (4)实施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9.合作治理伙伴的评价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

10.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品种柔性、提前期和价格折中、提前期和批量折中等方面。

11.(清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1)系统全面性原则

  (2)简明科学性原则

  (3)稳定可比性原则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12.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概述

  (1)直观判断法

  (2)招标法

  (3)协商选择法

  (4)采购成本比较法

  (5)ABC成本法

  (6)层次分析法

  (7)合作伙伴选择时的神经网络算法

13.合作伙伴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

  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需求、必要性)

  步骤2.建立合作伙伴选择目标

  步骤3.建立合作伙伴评价标准

  步骤4.成立评价小组

  步骤5.合作伙伴参与

  步骤6.评价合作伙伴

  步骤7.合作伙伴评价、选择

14.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提出的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的一种管理模式。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界理论界开始提出和强调客户关系管理。

15.客户关系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接触管理”,即专门收集整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所有信息。

16.CRM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2)对企业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

    (3)进一步延伸企业供应链管理

17.CRM的四大功能

  (1)客户信息管理

  (2)市场营销管理

  (3)销售管理

  (4)服务管理与客户关怀

第五章

1.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ua Lee 把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四个方面: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

2.双重边际效应: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

3.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

4.供应契约是一种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有效机制。

5.(了解)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

 (1)缓解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的方法

     1)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

     2)科学确定定价策略

     3)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

     4)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

 (2)缓解曲棍球棒现象的方法

 (3)缓解物料齐套比率差的方法

6.供应契约: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

7.供应契约的参数:决策权的确定、价格、订货承诺、订货柔性、利润分配原则、退货方式、提前期、质量控制、激励方式、信息共享机制

8.供应契约的作用

  (1)降低长鞭效应的影响

  (2)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消除双重边际效应

  (3)增强了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关系

9.几种常见的供应契约

  (1)回购契约

  (2)收益共享契约

  (3)最低购买数量契约和最低购买价值契约

  (4)柔性分期购买契约

  (5)带期权的分期承诺契约

  (6)其他供应契约:数量柔性契约、销售折扣契约

第六章

1.采购管理,包括了对新的供应商的资质认定、各种不同的投入物的采购和对供应商表现的监督,因而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采购过程

  (1)确定和重新估计客户的需求

  (2)定义和评估用户的需求

  (3)自制与外购的决策

  (4)确定采购的类型

  (5)进行市场分析

  (6)确定所有可能的供应商

  (7)对所有可能的资源进行初步评估

  (8)剩余供应商的再评估

  (9)选择供应商

  (10)接受产品的发运和服务

  (11)进行购买后的表现评价

3.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的异同

  (1)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转变

  (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5.准时化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是一种管理哲理,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的持续性改进的准时化生产发展而来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5.准时化采购与传统采购的区别  

6.准时化采购的特点

 (1)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

 (2)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同

 (3)对交货准时性的要求不同

 (4)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不同

 (5)制定采购批量的策略不同

7.准时化采购的基本原则

   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和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

8.(了解)要实施准时化采购的方法,以下三点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准时化采购成功的基石。

  第二,供应商与用户的紧密合作是准时化采购成功的钥匙。

  第三,卓越有效的采购过程质量控制是准时化采购成功的保证。

9.如何实施准时化采购法呢?

 (1)创建准时化采购班组

 (2)制定计划,确保准时化采购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3)精选少数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4)进行试点工作

 (5)搞好供应商的培训,确定共同目标

 (6)向供应商颁发产品免检合格证书

 (7)实现配合准时化生产的交货方式

 (8)继续改进,扩大成就

10.双赢关系对于采购中供需双方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供应商方面

     1)增加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共同责任感和利益的分享

     2)增加对未来需求的可预见性和可控能力,长期的合同关系使供应计划更加稳定

     3)成功的客户有助于供应商的成功

     4)高质量的产品增强了供应商的竞争力

 (2)制造商方面

     1)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能力

     2)通过长期的、有信任保证的订货合同保证了满足采购的要求

     3)减少和消除了不必要的购进产品的检查活动

11.双赢供应关系管理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2)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3)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

1.供应链企业计划工作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供应链企业计划的方法与工具

     MRP II 、JIT 、 DRP / LRP

 (2)供应链企业计划的优化方法

      约束理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及混合规划方法;随机库存理论与网络计划模型

 (3)供应链企业的计划类型

      全局供应链计划、局部供应链计划

 (4)供应链企业计划层次性

     战略供应链计划、战术供应链计划、运作供应链计划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控制新特点

 (1)生产进度控制

 (2)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

 (3)提前期管理

 (4)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3.MRP II 的核心是 物料需求计划

4.(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信息组织与决策过程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

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分布性

5.协同供应链(CPFR:合作计划、预测和补给是一种供应链计划与运作管理的新的哲理,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

第八章

1.JIT的哲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按需生产哲理

  (2)全员参与、充分授权哲理

  (3)消除浪费哲理

  (4)“零库存”哲理

  (5)尽善尽美、永无止尽的哲理

2.快速响应供应链的内涵就是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整个供应链体系能及时对需求信息做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3.快速响应供应链的优势

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源,供应链企业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抱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并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结点企业的财务指标、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使企业的业绩得到改善并提高自身的利益。相互之前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保证了相互之间利润的公平分配,供应链成员之间也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战略性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供应链同步运作是指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协调地运作,使得整个供应链降低运作成本、缩短响应周期,以达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5.(了解)供应链同步运作的绩效

  (1)供应链同步运作可以降低总成本

  (2)供应链同步运作可以缩短整体响应周期

  (3)供应链同步运作可以提高企业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

第九章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蓄、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上各种物 料(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服务 及信息从起始点到终点流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的总称,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 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3.物流的功能:运输功能、存储功能、配送功能、装卸搬运功能、

              包装功能、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4.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区别:

  (1)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

  (2)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

  (3)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是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过程的支持保障过程。

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

 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6.物流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1)物流过程对供应链响应周期的影响

 (2)物流过程对共供应链总成本的影响

 (3)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总库存水平的影响

 (4)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按期交付可靠性的影响

 (5)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按服务水平的影响

7. 流入物流——企业供应物流、内部物流——企业生产物流组织、流出物流——企业销售 物流、逆向物流——企业回收物流

8.企业逆向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

第十章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局限性)

 (1)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3)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5)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6)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7)产品的生产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2.VMI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地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3.VMI的原则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

 (3)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

 (4)连续改进原则

4.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5.联合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区别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6.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1)建立供需协调的管理机制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使用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4)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

第十二章

1.供应链风险:供应链的脆弱性,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发生通常导致降低供应链运行效率,增加成本,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

2.供应链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1)供应链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风险客观存在

 (2)供应链所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客观存在

 (3)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增加了风险

3.供应链风险的特性:动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层次性、传递性、此消彼长性

4.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识别、分析以及对风险的响应

5.响应风险的策略

 (1)忽视风险或接受风险

 (2)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降低风险产生的后果

 (4)转移、分担风险

 (5)建立应急计划

 (6)适应风险

 (7)反对改变

 (8)转移到新环境

6.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

 (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4)柔性化设计

 (5)风险的日常管理

 (6)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