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fanwen118.com时间:2022.8.5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轻扣诗歌的大门》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
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
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
(1)搜集诗歌
(2)整理诗歌
(3)欣赏诗歌
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
(三)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预习
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
2.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
(1)自己动手写诗
(2)举办诗歌朗诵会
(3)合编小诗集
(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四)讨论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
2
《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1.汇报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
2.在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明确“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活动内容,学写儿童诗,感受诗的魅力。
学习过程:
第一模块:
(一)导入:我们经历了几天的学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跟老师一起回想一下学习的课本上的诗吧(回顾书上的六首诗)。我们还利用阅读课搜集了很多诗歌,咱们来展示一下吧。
(二)小组交流
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搜集的哪类诗歌。
听了他们的汇报,谁有话要说???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这一周收获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歌进行了分类,这些是各种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大家吧!
3
(三)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
4
《诗海拾贝》复习检测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 qiǎn) 露水(lù l?u)
白桦(huá huà) 绽放(dìnɡ zhàn)
三、补充词语。
( )( )玉立 ( )( )来迟
( )( )白雪 ( )( )点头
四、准确连线。
《采薇》 唐诗 白 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艾青 《太阳的话》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
《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
5
五、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乡间小路。 ( )
2.雪花飞舞的样子。 ( )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 )
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
六、添枝加叶。
( )的金晖 ( )的寂静 ( )的雪花 ( )的流苏 ( )的光华 ( )的花束
七、句式变换
1扩句:
红旗飘飘 老师批改作业 2缩句:
这位父亲的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 繁花似锦的烟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6
3、转述句:
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
4、修改病句。
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一定要改掉不好的毛病。
八、理解填空。
1.《春夜细雨》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三、四句中的“__________”字和“__________”字用得准确、贴切,前者写出了风的__________,后者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
2.《采薇》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季有代表性的景物,“__________”写柳条飘动,“_________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3.《天净沙·秋》题目中“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4.杜甫的《春夜细雨》是一首__________,诗中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语气助词。
八、明辨是非(对的打“√”,错误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黄沙道”指的是用黄沙铺成的道路。 ( )
2.《春夜细雨》首联赞美了春雨应时而下的特点。 (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夏夜特有的景象。 ( )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 )
5.《太阳的话》是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自由诗,全是运用了反复、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 )
九、赏析感悟。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8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9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____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
A.时光 B.时间 C.光阴 D.岁月
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展 缀 延 掩 B.绽 缀 延 淹
C.展 坠 衍 掩 D.绽 坠 衍 淹
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B.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10
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D.都 哪怕??或是 就 由于
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
B.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
C.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D.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比喻)
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A.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
B.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C.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
D.年华虚度,无可奈何。
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
A.议论 B.抒情 C.说理 D.叙事
赞美具体事物的古代诗词佳句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1 )
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 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自在人间。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
《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1.汇报“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学习成果。
2.召开诗歌朗诵会。
3.进行诗歌知识竞赛,了解掌握更多的诗歌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进行“与诗同行”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汇报。这几天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老师很高兴,为了这次展示,你们一定准备好了。
(二)小组汇报
1.诗歌朗诵会
第一步:必诵诗篇目(主要是“诗中的秋”中的几首) 第二步:自选诗歌
互相点评师生共同点评小组积分。
2.知识竞赛:
填一填: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我国第一首诗歌是《 》
普希金是( )国的著名诗人?
3.展示诗集
(三)学习总结
1.小组互相交流活动收获
2.全班总结
13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都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诗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课文《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壳!
一、自由浏览“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100—105页,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感受诗歌的魅力吧。
2.你对哪首诗歌感兴趣?了解到哪些相关的知识?
3、交流,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即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合作学习】
浏览材料,初探诗歌门路
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⑴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⑵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探究学习】
什么是现代诗:
14
⑴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⑵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巩固提高】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
15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质疑。
三、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2、自学。
四、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6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请谈谈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的意思。 4、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2、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重点体会“喜”字 有关知识介绍
A、《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作品:你还知道杜甫写的其他诗篇吗?
“诗圣”: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B、 被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写了哪些诗?
C、 诗魔: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所以人称“诗魔”。
D、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E、 拓展: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诗人?诗人多,他们的诗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 17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请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说说诗歌大意:
⑴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18
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19
⑵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20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天上的街市》《白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合作学习】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探究学习】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1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小结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先默读阅读材料,然后说说读了这六首诗有哪些发现:
⑴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⑵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22
《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搜集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23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_____
24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25
《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搜集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学习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26
6、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 推荐人:____
2、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三、综合实践作业:诗海拾贝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让我们来阅读他们的诗歌吧!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练习。
1、《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2、《太阳的话》和《白桦》都是( ) 诗,一首是中国作家( ) 所作,一首是俄国作家( ) 所作。
3、《春夜喜雨》是一首( )律诗,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 ),诗中没有一个( ) 字,却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 )心情。
4、《太阳的话》这首诗富有浪漫气息,诗句中的“你们”指( ),“我”
指( )。
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诗歌,把搜集到的诗歌名称记录下来。
27
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
我的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28
《与诗同行活动二:自己动手写诗》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与诗同行活动二:自己动手写诗》
学习目标: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2、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欣赏
将下面的诗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
29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30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31
《综合实践作业:与诗同行》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综合实践作业:与诗同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拜伦、海星、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将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你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呢!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这是一个多么有挑战性的活动呀!让我们来开展知识竞赛吧!
(一)诗歌知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诗句。
(1)王维(2) 王之焕(3)王勃
3、《七步诗》的作者是( )。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1)白居易《赋得草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赛》(3)杜牧《江南春》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8、“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
32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1)因为(2)坐下(3)座位
(二)趣味诗歌
1、给诗句填上数字。
(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
忽如( )夜春风来,( )树( )树梨花开。
( )万里河东入海,( )千仞岳上摩天。
2、你知道下面诗歌中的动物名称吗?
泥融飞( ),沙暖睡( )
旧时王榭堂前( ),飞入寻常百姓家。西赛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3、填上反义词。
( )边日出( )雨,道是( )情却( )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 )妆( )抹总相宜。
( )看山( )色,( )听水( )声。
(三)诗歌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我们来年( )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量性,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
4、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 ”)
来表达对家乡、对家人的怀念。
你是不是也来编几道题,到时候考考大家!
与诗歌同行的综合性学习就要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把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1、你最喜欢的中国古代诗歌是:( )
2、你最喜欢的中国现诗歌是:( )
3、你最喜欢的中国古代诗人是:( )
4、你最喜欢的中国现代诗人是:( )
5、你最喜欢的外国诗歌是:( )
33
6、你最喜欢的外国诗人是:( )
7、这次活动你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8、你对这次活动有哪些改进的意见? 活动结束了,你能把你的活动反思写成一个总结吗?
我的活动总结:
34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学习内容:《<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积累、感悟和了解、运用古诗,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拓展能力,丰富课外知识。
学习过程: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5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背一首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一首颂春的诗: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 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画(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
36
《与诗同行》复习检测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纤弱(qiān xiān) 皎洁(jiāo jiǎo)
难舍(shě sh?) 歌曲(qū qǔ)
亲昵(ní nì) 随即(jí jì)
帆影(fān fán) 跳跃(yào yu?)
三、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义。
( )闻趣事:_________ _( )为一体:__________ 略胜一( ):__________ 身世( )遇:__________
四、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有节奏的诵读。 ( )
2.纤细而柔弱。 ( )
3.亲热的紧靠着。 ( )
4.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 ( )
5.死板,不灵活。 ( )
五、择优录取(选择加点的字义)。
1.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 )
①穿戴 ②接触 ③依附 ④下落
2.花开花谢 ( )
①感激 ②拒绝 ③道歉 ④凋落
3.难闻的怪味 ( )
①奇异 ②非常 ③责备 ④惊奇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
37
①锤打 ②攻击 ③搅扰 ④摆弄
六、句子加工厂。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修辞辨析。
1.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 ( )
2.一首诗,就是一首清淡的水墨画。 ( )
3.不都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 )
4.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八、填写诗句。
1.轻风扶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准确连线(诗题与作者连线)。
李 白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王 维 《寻陆鸿渐不遇》
张 籍 《逢入京使》
岑 参 《子夜吴歌》
高 适 《秋思》
僧皎然 《山居秋暝》
十、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38
1.《我们去看海》这首诗中“__________”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全诗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2.《爸爸的鼾声》这首儿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______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__________”。全诗情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
3.《致老鼠》这首儿童诗中,把老鼠当作了__________,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诗人希望老鼠和__________交上朋友,表现了__________。
4.《给诗加“腰”》中苏小妹加的诗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们加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虽然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十一、理解感悟。
(一)诗中的秋
①秋天在诗人的眼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充满了欢喜,充满了悲伤。但它有动听的秋声,迷人的秋色,凉爽的秋风,但更多的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②“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不觉初秋已经来到我们的身旁。梧桐叶慢慢变成浅黄色,这一切多么引人注意。
③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正和诗中所说:“雨侵坏瓷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秋天的田野,到处充满丰收的欢乐。金黄色的谷子刚收割不久,高粱又熟得火红一片,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是时。”
④“一层秋雨一层凉。”中秋过后,晚上凉意渐渐浓厚,真是“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⑤诗人也常常借助“秋”来抒发感情,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借助旅途中的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
⑥诗中的秋让我陶醉,让我冥想??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欣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短文用“∥”分为三段。
3.短文第二部分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将其画出来。
39
4.除了短文中的句子,与“秋”有关的诗句我还能够写出一些。
写秋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秋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秋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那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著作就已使我们骄傲良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惟有诗歌是最亮的一颗星,是我心中那份执著的渴望,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渴望诗中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__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色。
我渴望诗中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__________的笔下婀娜( )多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我渴望诗中的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__________的笔下深邃( )悠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我渴望诗中的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__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塞( )外雪天。
诗是这历史尘埃( )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诗为友,相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2.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骄傲良多:__________ 漫天飞舞:__________
3.在文中的空线处填写诗人的名字。
4.仿照画“——”句子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外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画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十一、智能拓展。
40
★仿写句子:
诗是唐时的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诵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溪边唱着绝代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中有关写秋的佳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叶——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41
+ 更多类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