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fanwen118.com时间:2022.8.31
第一学期期末数学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本单元在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十进制计数法的基础上,会读写万以上的大数,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具体要点如下:
1、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是(数位)。在解决一些填空和判断题时,一定注意进行区分,如:
在数位顺序表中,第九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
个、十、百、千??都是数位。(错误,这些是计数单位)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里需要注意相邻二字。
3、读数:“读大数,先分级;高位起,依次读;亿万级,同个级;读完后,加个字;末尾0,都不读;连续0,读一个”。都要写成汉字的形式,不要汉字和数字掺和。如:
30503050305 读作:三百零五亿零三百零五万零三百零五
21000102010 读作:二百一十亿零十万二千零一十
4、写数:“写大数,高位起;找亿万,分好级;亿万级,同个级;位不足,0补齐。”如:三千零五亿零五十万零五十 先写亿级的3005,再写万级的0050,最后写个级的0050,合起来就是:300500500050。
5、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相同点:都要写成用“万”或者“亿”做单位的数。
不同点:数的改写大小不变,用=连接;求近似数大小变化,用≈连接。
如:87330000=8733万 87332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只看千位上的数字),大约是873万,而不是800万或者900万。
6、拓展平台关于数字编码:身份证编码中倒数第二位是性别码,男单女双。
这类问题要把所提供的信息读明白后再完成,如:某学校四年级八班学号为12号的学生的编号为40812,请你为五年级二班学号为9号的学生设计编码(50209),不要写成(5209)。 第二单元:线和角
(1)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因此能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因此不能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因此不能度量。
(2)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或线段、或无数个角);
过两点只能画1条直线;
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过直线外的一点只能画1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5)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6)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7) 当两条直线都和另一条直线平行时,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9)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0)长方形(或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11)点与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12)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1度(记作1°)
(13)计量角的单位是1°,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
(14)量角时,要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线的度数,就是角的度数。
(15)角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它的两条边都是射线。
(16)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17)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18)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周角 > 平角 > 钝角 > 直角 > 锐角
(360°) (180°) (大于90°而小于180°) (90°) (大于0°而小于90°)
(19)在钟面的整时中, 3时、9时是直角;6时是平角;12时是周角;
1时、2时、10时、11时是锐角;4时、5时、7时、8时是钝角
(20)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21)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度的角叫做周角。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本单元前三个信息窗是口算、竖式计算和估算,口算中特别注意因数末尾有0的算式,得数不要丢掉0;估算时把握三个原则:计算简便、接近准确值,如果是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注意结合实际考虑,同时一定注意用“≈”连接,估算结果不唯一。
2、第四个信息窗主要是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跟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已知算式不计算写出得数,如:根据67×35=234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70×35= 6700×35=
670×350= 67×350=
这样的问题要注意看准哪个因数不变,哪个因数变化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还有一些两个因数都变化的情况,可以举例推理,如:a×b=32,如果a扩大2倍,b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积是( )。可以找到4×8=32,按照要求变一变,4扩大2倍变成了8,8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是2,8×2=16。
3、信息窗五是混合运算和相遇问题。混合运算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好多孩子计算时容易口算,错误在所难免,所以一直强调用竖式;同时个别同学对于运算顺序还搞不清楚;在练习时,可以结合第五单元的相关除法加以练习,要求先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完成后至少演算一遍。
另:遇到类似43×76+76×57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变成(43+57)×76=7600。
4、相遇问题要分析题意,试着画画线段图,真正弄清楚是不是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相对而行、最后相遇,再确定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相交和平行
相交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比较抽象,孩子理解比较困难,本单元有几个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1、线段、射线、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平行和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相交就是平行。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平行线和垂线不能独立存在,只能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垂线)。
3、画垂线和平行线:借助三角板上的两条直角边,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课本57页。过直线上一点只能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既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也可以画平行线。需要注意的是:看明白是画哪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具体练习题可以参看《行知天下》第2期8、9页内容。
4、信息窗2介绍了两个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这两条规律主要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画图中。如果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就用第一个最短解释;如果是点与直线的关系,就用第二个最短解释。如:课本62页第5题: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这是两点的关系,直接把蘑菇房和小木屋连接起来即可,理由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则是点与直线的关系,蘑菇房就相当于小河外一点,过这一点作小河的垂线段就可,理由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5、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参看课本63页第8题。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共5个信息窗:
信息窗一、二是口算,主要通过直接写得数呈现,需要注意的是看清楚被除数和除数,准确判断商的末尾是否有0;
信息窗三、四是竖式计算,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首儿歌来理解计算的步骤: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0占位。在计算时,先判断商是几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不可能是三位数),然后再试商。
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可以采用四舍或者五入的方法;不过四舍法试商,商容易偏大;五入法试商,商容易偏小;如果除数接近几十五,就考虑几十五的乘法口诀(我要求孩子们背诵记忆),不管怎样试商,都要注意余数与除数的比较。
信息窗五是商不变性质,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好多学生理解不到位,用语言表述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运用商不变性质,可以使一些计
算简便,如:一个数除以25,400÷25=(400×4)÷(25×4),这相当于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商不变。
商不变性质类似于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借助举例的方法得出结论,如:
A÷B=60,那么(A×5)÷B=( ),可以想出120÷2=60,把120×5=600,600÷2=300。
商不变性质的变式练习可以参考课本87页11题——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0除外),商就除以几;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0除外),商就乘几。同样可以举例得出结论。
综合练习中还有混合运算,一定要注意先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时要细心,竖式计算并验算出结果后再脱式计算,这样才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本单元中的应用题信息较多,解决时要注意多读题,把相关信息标志出来,想清楚该题究竟是求什么,再列式计算;想不明白时可以画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第七单元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一填。
1、计算850+260×5÷13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26与4的积,再加上125与25的商,列式为( ),结果等于( )。
3、90+56÷2×3的最后一步算( )法。
4、把下列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 )×( )=总价,总价÷( )=数量
5、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6、180×450-420÷80,想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 )。
7、张老师花40元买了8根跳绳,每根跳绳( )元,若要买20根这样的跳绳,一共要花( )元。
8、把15×16=240,28-16=12,240÷12=20列成综合算式是
( )。
9、5人4天编了80个筐,每人每天编了( )个筐。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在算式240-80÷5×10中,要先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
2、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
3、300-(15+15×6)与(300-15+15)×6的结果相同。( )
4、买3瓶梨汁花了12元,那么买1瓶梨汁应花4元。( )
5、小明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368元,1副羽毛球拍68元,要求一个排球的价钱应该列式为368-68÷6.( )
三、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写。
种类 单价 数量 总价
《百科全书》 6本 126元
《格林童话》 12元/本 18本
《洛克王国》 16元/本 336元
四、(辨析题)下面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640-400÷5×8
=640-400÷40
=640-10
=630 ( )
820-120×5+48
=700×5+48
=3500+48
=3548 ( )
五(创新题)把下面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90×3=270 300÷5=60 270+60=330
综合算式:( )
2、48÷6=8 8×64=512 960-512=448
综合算式:( )
六、计算下面各题。
500÷25+96÷24 25×30+48×52 15×40-364÷7 420+78÷13×54 140-20×5+25
868-(410-119)×2 21×[(230-182)÷4]
七、数学与生活。
1、 为了保护地球,四年级部分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一班28人,共植树308棵,二班39人,共植树351棵,二班比一班平均每人少植树多少棵?
2、张阿姨要买3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已知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是乒乓球拍的3倍,买羽毛球拍比买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
3、学校食堂买俩大米970千克,吃了3天后,还剩下430千克,平均每天吃大米多少千克?
4、服装厂用120米布可做成人服装24套,如果该做儿童服装,可做30套,每套成人服装比儿童服装多用布多少米?
5、寿星爷爷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走一走,他先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又以6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寿星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米?
6、苹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840棵,其中苹果树有20行,每行24棵,如果桃树有15行,平均每行桃树有多少棵?
7、往一只空水壶里灌水,灌进3杯水后,连壶共重860克,灌进5杯水后,连壶共重1360克,求空水壶多重?每杯水多少克?
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每一格代表的单位是多少
2、能够根据统计图找到数学信息,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能够自制条形统计图归纳整理数据
4、智慧广场
通过解决有多少树苗的问题,学习两端都栽树,一端不栽树,两端都不栽树时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第一章 小数乘法
1,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例: 2.4× 0.5<2.4 0.97× 8.2<8.2
2.4× 1.02>2.4 0.97× 0.84<0.97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几,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积扩大到原来的m乘以n倍。
4,小数乘法计算法则:一算: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二看: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点: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就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
第二章:对称、平移、与旋转
1,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一,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二,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三,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四,参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
3,平移:物体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的运动叫做平移。特点:物体或图形平移后,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
4,画平移图形的方法:一: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作参照点或参照线段。二:按指定方向和格数把参照点或参照线段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或画出线段。三:把各点按照原图顺序连接起来。
5,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叫做旋转。旋转有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特点:图形旋转后,图形的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方向和位置变了。
6,旋转画图的方法:一:确定好旋转中心,也就是围着哪个点旋转;二:确定好旋转角度,一般是90度。三:确定旋转方向。四:依次画好旋转后的基本图形(注意检查图形各部分的位置关系不变)。
第三章 小数除法
1,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商不变。
2, 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一:小数除以整数:按照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
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二:一个数除
以小数:先将除数转化成整数,看原来的除数有几位小数,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
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位置对齐。
3, 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
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如:
4, 有限小数:小数点后数字的位数有限。
5, 无限小数:小数点后数字的位数是无限的。
6,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在一个算式里,要按
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来做,如果有中括号和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小括号里也是算乘
除,再算加减。
第四章 简易方程
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
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
3, 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4,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
5, 等式的性质:一: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
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二:等式两边同时乘
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6, 当两个方程的解相同时,先求出简单方程的解,
再代入第二个方程中,及需求第二个方程中的未知数。
第五章 多边形的面积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是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
4,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 2,
的一半。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
平行四边面积的一半。
第六章 因数、倍数
1,偶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如:2、4、6、8、10、12、14、16、18、20、22、24、26…..
2,奇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如:1、3、5、7、9、11、13、15、17、19、21、23、25、27……
3,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5
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3,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
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4,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
因数。如:30=2×3×5
5,常见的质数:2、3、5、7、11、13、17、19、
常见的合数:除2外的所有偶数,及9、15、21、25、27、33、35、39、45.49.51.55、57等有三个(以上)因数的奇数。
6.自然数中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质数是2,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19,
5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47.
10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97
第七章 统计与分析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的反应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应数
量的多少,还可以反应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更多类似范文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一、除法: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想:表内乘法口诀。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够除:…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们请…
回首这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学期,收获的喜悦和疑惑的失落同样让我成长了许多。教学方面: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学期又要结束了。这半年,我担任的是四年级的数学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已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