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作者姓名: 刘厚仰

作者单位: 东莞市石碣袁崇焕中学

联系电话: 136xxxxxxxx

E-mail: xiaozhi0000@163.com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当的探究活动教学策略,实现知识探究、实验探究、科学调查、拓展探究等类型的探究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探究活动 教学策略 有效

科学探究活动是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的载体,它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为了摸索探究活动的教学规律,实现探究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对现行的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的探究活动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根据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层次,将探究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知识探究、实验探究、科学调查、拓展探究,并根据这四种探究活动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

1 知识型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1.1 知识型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

知识型探究活动内容在教材中主要以“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形式出现,要求学生通过对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文献资料、图片、数据或实物等素材进行讨论和思考分析,将素材进行内化整合,经过主动探索获取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属于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最低层次。

该类型探究活动的优点是不受实验室设备条件的限制,易于在课堂上组织实施,学生通过合作与“动脑”的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获得相关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该类型的探究活动教学最需要改变的是教师“灌输式”教学方式,变为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从而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概念和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如下:

1.2 实现知识型探究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1.2.1 提供充足的探究活动材料

首先,教师在每个学年开始之初就要列出该学年的探究活动材料的清单,对于准备期较长的材料,如动植物的养殖、需要自制的教具或器材、标本的制作等要有长期的计划,提前做好准备;文字、图片、录像、与探究活动有关的社会或时事新闻热点的剪辑等资料在平时也要做好充分的积累,做到“有备无患”。另外,通过开展科技活动的方式,适当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这些学生骨干协助教师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准备工作的负担,又可以让这些学生骨干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2.2 组织好学生讨论和思考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在教材中,“观察与思考”以及“资料分析”都配有相应的题目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但很多题目不能直接使用,教师应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对这些题目加工整理,抓住那些牵一线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编写问题,以设问、编提纲等手段加强

引导,并根据不同内容采用堂上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在关键点上要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总结汇报。

1.2.3 配以必要的习题或学案

对于大部分的知识探究来说,学生通过讨论与思考,从相关的素材中知道“有什么”、“是什么”就已经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探究活动,单从素材中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比较肤浅,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些题目或学案,发挥学生的自学行为,强化能力训练,以达到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课堂反馈作用。

2 实验型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

2.1 实验型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

实验型探究活动内容在教材中主要以“实验”、“探究”、“模拟探究”等形式出现,该类型探究活动遵循探究的一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全部或部分的探究过程,以获取新知识,并得到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其探究能力,属于典型的初中生物探究活动。

在该类型的探究活动教学中,探究情境的创设、探究过程的管控、探究结果的汇报与交流等环节都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如下:

2.2 实现实验型探究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2.2.1 充分发掘或创造探究活动的课前“潜境”

所谓课前“潜境”是指学生在课前尚未接触探究问题之前,在教师有目的地策划的或发掘的探究情境。它在很多情况是潜伏着的、隐含着的,但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来说,可以起到“一两拨千斤”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精心地去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发掘和创造。例如:在探究活动材料准备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材料的准备,包括实验准备、动植物的养殖、自制的教具或器材、标本的制作、各种资料的收集等等;还可根据不同探究活动的需要,利用身边和周边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还未探究之前就已经致身于探究情境之中。

2.2.2 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师或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和信息是很多的、杂乱的,需要整理和筛选出对相关探究内容有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即有结构的材料。例如选择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熟悉的或易接受的、在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材料,通过这些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结构性材料,采取实验演示、多媒体技术、趣味实例、知识复习等手段以及采用猜想、类比、矛盾、故事、游戏等方法,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除了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并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重视及激励,促使学生“可问—敢问—会问—善问—常问”,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设计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问题,激起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让学生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去进行探究并在最后体会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

2.2.3 目标控制与纪律控制相结合,做好探究过程的调控和管理

首先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无关的枝节不做无谓的纠缠,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在课堂的管理上要引导学生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保护好学生探究热情的基础上,对于某些学生可能干扰到探究活动正常进行的不良行为要给予及时地纠正,还可以运用班干部,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作用,使探究活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2.2.4 通过“三合理”的合作探究课堂管理和培养学生“四会”的合作技能,做好合作探究的引导和调控,实现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

“三合理”就是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管理上做到合作探究内容的设置合理,小组成员的搭配合理,小组成员的分工合理。在合作探究内容的设置上,要选择能让学生形成合作的意愿的,适合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具有合作价值的探究内容。在小组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大致均衡,小组成员之间要能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便于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在小组成员的分工上,要因个体的差异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探究做

到“人尽其才,各取所需”。

“四会”是指培养学生会听、会疑、会说、会结的合作技能。会听,包括在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认真做好记录,提炼别人的观点;会疑,在听的过程中,能对别人的观点及时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有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质疑;会说,是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的时候,能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会结,指的是能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探究的总体情况,能反思在合作过程的不足之处,以强化合作的成果及正视与他组、他人之间的差距。

2.2.5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

学生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既是对探究成果的分享,也是对探究情况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对一般事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一种集体思维过程。教师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组织多途径、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采用表格、图画、报告等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探究的成果,还可以在课外利用墙报宣传、成果交换等形式来展示探究成果。同时教师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讨论、争辩,让学生得到收获,取得共同进步。 3 科学调查型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

3.1 科学调查型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

科学调查型探究活动内容在教材中主要以“调查”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设计,调查探究是指为了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统一的教学目标,以及贯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以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开展的调查与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属于初中生物中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该类型的探究活动教学主要做好调查活动前的指导、调查过程中的管控、调查情况的总结和交流等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如下: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3.2 实现科学调查型探究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3.2.1 指导学生明确调查目的和方法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做好调查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教材安排还是教师设计的调查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清晰、具体、实在地明确调查的目的;其次还要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包括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方法、撰写总结或报告的方法、如何进行小组的分工与合作等等。

3.2.2 及时跟踪了解调查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在实施调查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调查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在调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疏通交往渠道,协调人际关系,包括小组成员关系、师生关系、与家庭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等等,确保调查活动顺利完成。

3.2.3 指导学生做好调查报告,并组织做好调查情况的总结和交流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完全自主撰写调查报告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调查报告模版,让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另外,还要开展调查报告会,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开展调查活动的大致过程、探究发现、研究心得等等,还可以主题演讲、讨论会等方式对调查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

4 拓展型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

4.1 拓展型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

拓展型探究活动内容在教材中主要以“实践活动”、“制作”、“模拟制作”、“设计”等形式出现,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会出现由教材实验的拓展或由教材内容的学习与深化或由学生发现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此转化设计为适合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拓展探究活动可以是课内进行,也可以是课外进行,可以是全体学生参与,也可以是部分学生参与的,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合各种信息,发展其综合能力,体现出较高度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属于初中生物中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如下:

4.2 实现拓展型探究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

4.2.1 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促进探究活动的课外延伸和拓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生物园等现有的校内硬件资源,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而有序地进行各项实验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开发探究活动的校内软件资源,如生物科技小论文比赛、生物科技制作比赛、生物摄影比赛、生物科学幻想征文比赛、生物小报设计、广播站开设科技频道、开展与生物有关的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充分展示课内外探究的成果,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华得到施展。

4.2.2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掘拓展探究活动的社会资源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地区的森林、养殖场、花圃、农田、河流、工厂、菜市场等,让学生对当地的生物类群分布、城市绿化、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通过学校出面,邀请卫生、环保、园艺、医院等单位或部门的有关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有关生物科学方面的讲座,对学生进行一些技能培训;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拓宽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对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总结与反思

5.1 形成了有特色的初中生物“有效探究活动”教学新模式

经过实践验证,上述四种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成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有明显的效果,是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有效探究活动教学新模式。这些模式的主要特色有:

5.1.1 学生主体地位及教师主导地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发挥

学生的探究是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课前参与探究材料的准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学生的探究过程是自主地完成的,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探究结束时,教师又会引发新的疑问进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去,自主参与探究贯穿于课前、课堂与课后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探究的过程中,课前探究“潜境”和课堂探究情境的创设都属于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探究过程的引导和管理以课后的拓展探究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5.1.2 “潜境”创设是对探究情境创设的非常有意义的补充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可以更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激发探究的内驱力,使学生对探究学习产生一种需要,促使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任务,完成知识的构建,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应付”转化为“主动发现”知识的“积极学习”。

5.1.3 发挥学生骨干在探究过程的引领和调控作用使探究过程更加高效地进行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骨干的探究材料搜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骨干在探究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探究,带领小组进行探究,协助教师控制好探究活动的课堂纪律,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班额过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教师指导不到位、探究活动难以管控、小组合作难以开展及活动材料缺乏等问题。学生骨干的榜样作用、能力渗透作用、组织管理作用都会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促进了全班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对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1.4 丰富了探究拓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充分的机会给学生进行探究、创设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等方式促进探究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5.2 探究活动教学中仍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5.2.1 如何在探究活动中“按需分配”,使学困生也能得到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有效探究活动”教学新模式可以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参与意识弱的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未如理想,如何运用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2.2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内需”,让学生由被动地参与合作探究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

在选择适于进行合作的探究活动内容之后,通过合理的合作探究课堂管理手段和培养学生相应的合作技能,做好合

作探究的引导和调控,可以实现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但是大部分学生是基于教师或小组的安排下比较被动地参与合作探究,被动地完成合作探究的任务,再加上受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的影响,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激发不起来或者难以长时间维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由被动地参与合作探究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合作探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继飞.创新生物教学方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李红.谈新编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J].生物学教学,2002(2)

[5] 崔鸿,杨九民.初中科学课程学法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冯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9)

[8] 刘厚仰.初中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第二篇:生物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生物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