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黄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建设“平安黄山”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平稳交接为重点,大力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放心肉”体系建设等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全区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

一方面加强农业投入品购销台账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资市场整治年活动,龙头企业、农资经营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均建立了购销台帐,切实管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另一方面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销售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和“春耕”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实施了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建立了经营专柜制、购买实名制、公开承诺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高毒农药的市场销售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51人次,检查农药、化肥、种子等经营网点388家次,立案查处4起。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一是以社会大众为重点,在区政府网站、农委网站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普及广大市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二是以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资经营户、种植大户等为重点,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三是以执法人员为重点,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全年,共接待农民咨询300余人次,发放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平衡施肥技术等资料

1.82万份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按照“省内一流,功能齐全,服务全区,辐射周边”的要求,建成了“黄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整合设立了“农残土肥”、“畜产品”、“水产品”和“种子”四个质量检测室,总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全区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有效保障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共检测蔬菜样1000个、土壤样100个、茶叶样100个,瘦肉精20批次、200份,畜禽血清390份,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四)进一步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工作。全年对部门授权的经营店进行全面检查,未发现一家经营店有非法经营活动。

二、问题与不足

1、法律法规的宣传有待加强,特别是对分散生产经营农户的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到位。

2、监督执法的力度有待加强,尤其是在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市场监管执法上,部门联合、上下联动机制还

不完善。

3、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缺少专业型检测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工作。

2、按照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监管执法、检验检测、“三品一标”认证三个体系建设,扎实抓好茶叶、蔬菜及畜牧等标准化基地建设。

3、认真抓好黄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成立独立机构,纳入财政预算,充实技术力量,并做好计量和资格认证工作。

4、继续抓好“放心肉”体系工程建设,确保我区肉产品安全。

黄山区农业委员会

20xx年12月3日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自治区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工作站建设3个分项目。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制定(修订)广西种植业地方标准。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100万元。本项目支出:制定广西地方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补助经费94.5万元,主要用于标准制定(修订)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验证、修订、审定等工作;标准制定编写工作培训班等管理费5.5万元。重点是制订我区名特优新水果、蔬菜等主要优势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配套完善地方标准,确保我区主要农产品特别是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都有标准可遵循。实际全年组织制定广西地方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70项.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10个、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0个、农产品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标准10个。其中,有《香蕉生产技术规程》等60项地方标准通过了专家审定,目前正在报批当中;有《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等58项(含上年结转48项)通过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定并批准发布,其中10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是全国第一批地方绿色食品标准。举办标准制定编写工作培训班一期,参加培训人员60人。此外,由我厅负责起草制定的《荔浦芋》等3项行业标准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审定。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100万

元,本项目支出主要用于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包括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检查员现场检查、材料审查、统一评审、组织认定、证书和牌匾制作等33万元,50个申报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认定环境检测补助35万元,70个申报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质量检测补助7万元,16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年度验收及现场查定补助8万元,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和监督管理10万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业务知识培训班等7万元。

全年组织创建了3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其中粮食7个、蔬菜9个、水果7个、茶叶和中药材各1个、糖料蔗3个、桑蚕2个;组织建设10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其中粮油22个、蔬菜(包括食用菌)39个、水果13个、茶叶3个、中草药5个、花卉7个、桑蚕6个、糖料蔗5个,示范面积达到400万亩。全年实际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认定面积达613.05万亩,超额完成63.05万亩,完成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6个,产量达70万吨,超额完成26个;分别举办了广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检查员培训班和广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评审专家知识培训班共培训人员250人,其中有157人获得了“广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检查员资格”证书.

3、开展名牌产品认定工作。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10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90.7万元,年终结余9.3万元。本项目支出主要用于组织开展优势特色品牌农产品市场调研,专家实地考察、制定考评指标体系等10万元,品牌农产品宣传、奖励扶持名牌(优质)产品生产企业30万元,开展名牌(优质)产品培训和监管15万元,申报名牌产品检测费补助5万元,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18.7万元,开全区推

进品牌农产品工作现场会等12万元。

通过组织开展农口类广西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的评审认定工作,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品牌农业的发展。根据今年名牌产品申报目录对43个企业申报的54个水果及其制品类、蔬菜及制品类,罗汉果及其制品、桑蚕茧及生丝、肥料、农药等6类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及认定,其中有10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2个产品获得广西优质产品称号。全年共有15个产品获得或正在申报原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标记、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同时,对广西30多个名优水果品种进行鉴评。

4、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100万元,因按照全区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现场会的部署和要求,以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工作为重点,要在全区14个地市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项目经费不足,经请示领导同意从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项目经费(300万元)中调出200万元,故项目部门预算安排改为300万元,其中,购买30套上海复博CL-BIII型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及配套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75万元,仪器设备的采购,实行统一招标,开展色谱定量检测监测药品补助140万元,20个市场及30个市、县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监测药品补助70万元,工作培训及全区蔬菜安全现场会等15万元。按照全区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现场会的部署和要求,以蔬菜质量安全测监测工作为重点,先后于2月和8月分别为14个市及16个县(市、区)农业局统一配备了30套上海复博CL-BIII型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及配套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并举办了两期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80多人并经考试合格获得上岗资格证书。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开展农药残留检测监测工作。从2月份起,组织全区14个市每月统

一开展快速定性检测,并实行计算机联网,对检测结果即时监控;从8月份起,定期组织自治区、有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开展色谱定量检测监测;从9月份起组织16个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每月统一开展快速定性检测。并及时对检测监测结果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和通报,对存在问题追根溯源加强整改,同时抄报、报送自治区、各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此项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此外,还组织对全区20个重点市场进行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定点监测。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监测制度、创建专销网点、实施追溯和承诺制度,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一是组织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主要农产品批发(农贸)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检测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农产品采收上市前和市场销售前质量安全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二是组织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进行抽检,保障无公害生产与消费。三是积极探索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等“放心农产品”连锁经营、集中配送和建立专销网点。

(二)建设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和市级检测分中心。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400万元,其中, 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项目100万元,梧州、玉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建设300万元,重点是完善建设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和建设梧州、玉林等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逐步建成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体系。

1、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项目。项目经费100万元,其中:检测中心大楼用电增容59万元,由南宁市供电局承建安装;购置检测中心大楼办公、培训家具35万元,通过内部议标方式选择

在广东大雄家具公司采购。项目形成固定资产75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如用电增容、家具等采购后使得检测中心大楼能够运转起来,能够按照农业厅的要求开展各项检测任务。一是科学准确开展农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按《20xx年广西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广西蔬菜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检测中心承担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百色四个市的例行监测任务。完成4次监测共880个蔬菜样品的检测,包含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敌敌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18个农药成分。 二是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按全区20xx年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要求,检测中心利用RP-410型、CLB-Ⅲ型两种速测仪,共检测了叶菜、果菜、豆菜等5大类63个品种1765个/批次蔬菜样品,超标样品159个,超标率9.0%。同时,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于20xx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之际正式挂牌成立。

2、梧州、玉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建设投资300万元,每个分中心15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大型仪器购买和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等,不足部分由市级财政解决。投资主要用于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实行统一招标,每个分中心仪器采购110万元。实验室基本建设及设施、人员配备的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配套解决,梧州市地方财政配套150万元,玉林市地方财政配套100万元,自治区对每个分中心补助40万元。梧州检测分中心建设地点在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m2,玉林检测分中心建设地点在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实验室建筑面积1200 m2。自治区采购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由广西云龙招标公司组织招标,按合同要求两个分中心的仪器均为:进口气质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北京通用普析公司)、原子荧光光谱仪(北京

吉天公司)各一台套,合计金额216万元。这些仪器已于20xx年十一月上旬到货,现梧州分中心已安装调试完毕,可以运行,玉林分中心正在安装调试,预计3月底可以试运行。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工作站建设。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40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379万元,年终结余21万元。其中,拨给14个市58个县的运转补助等经费为70万,购买仪器、车辆及所需设备和酶片的费用为156万,培训20万,其他费用33万元。在32个县(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立20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工作站,配备专门检测车辆,加强对生产源头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完善20xx年度建成的10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工作站建设。8月底举办了岗前培训班,对南宁、崇左、百色、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等14个市的460多名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9月底已将所有车辆仪器设备及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使新建站得以运转;编印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工作站工作手册 。新建的200个流动工作站和20xx年建立的106个流动工作站正在逐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流动工作站的站点已遍布全区14个市的58个县(市、区)的200个乡镇,监控着全区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检)测网络已基本形成。截止年底,共计监测9062次,培训11.94万人次,宣传1.26万人次,技术指导18.4万人次,检测样品

7.74万份,合格样品数7.29万份,合格率为94.26%,发放延期采收通知单4440份,以每亩抽检一个样本,平均亩产2000公斤计,相当于阻止了8880吨农残超标的蔬菜采收上市,避免了生物资源的浪费,维护了公民的健康权。

二、项目取得成效

(一)标准的制修订步伐明显加快。继20xx年由我厅提出并起

草制定的30项广西地方种植业标准获得批准发布后,今年又有58项通过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定并批准发布,其中10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是全国第一批地方绿色食品标准。还有60项地方标准通过了专家审定,目前正在报批当中。至此,我厅自20xx年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以来,已累计制修订广西地方种植业标准148项。此外年内由我厅负责起草制定的《荔浦芋》3项行业标准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审定。

(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区已累计组织创建了50个全国、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了20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约600万亩。此外,还积极争取农业部立项支持,承担了扶绥县糖料蔗、柳江县蔬菜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以及南宁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了我区农业标准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年示范带动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00万亩。20xx年底经组织专家组对8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县进行检查验收,全部达到基地县创建标准。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目前我厅已建成能够承担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执法监督工作的质检机构5个,建成或在建市级检测分中心6个,全区近1/3的县(市、区)建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300多个乡镇、生产基地建起了快速流动检测室,约100个主要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和超市建成了蔬菜农残检测室,全区初步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乡、基地(市场)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检验检测手段日趋完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正在加快构建当中。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xx年我厅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全面增强了各地、各部门的质量安全意识。各地通过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和追根溯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使我区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得到根本好转。据统计,全区14个市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法定性监测平均合格率由2月的65.48%上升到了下半年的90%以上;下半年色谱法定量监测平均合格率稳定在87%左右。全区16个蔬菜基地县下半年快速法定性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流动工作站蔬菜农残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4.3%。全年农业部对南宁市蔬菜质量安全进行了5次例行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89.3%,列全国37个重点监测城市的第28位,比上年大幅度提高,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此外,由农业部组织对我区8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8批次抽检,共抽检样品总数190个,平均合格率蔬菜为90.8%、水果为85%、茶叶为100%。年内我区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责任事故,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也没有发生一起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人员中毒的事件。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我区各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种植业生产基地有58家、面积达到61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5倍和11.5倍。截止20xx年12月底,全区累计共有90家企业(单位)的689万亩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全年有76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比上年增长了6倍多,年产量达67.66万吨。年内组织全区43个单位、六大类共56个产品申报广西名牌产品、优质产品认定,其中有10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2个产品获得广西优质产品称号。全年共有15个产品获得或正在申报原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标记、

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创建基地县工作除我们帮助解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检测经费外,部份县财政拿出的经费很少,造成一些县创建工作力度不强,积极性不高,定程度上制约我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进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分中心的建设。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全区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农业厅除提供检测设备外仅补助检测药品,监测工作由各地市、县农业局自己完成,由于一些市、县农业局经费严重不足,对监测工作意见较多,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部份检测中心一些老化农药质量分析色谱仪器,需要及时更新,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检测项目要及时进行计量认证并加快实验室认证以及部级中心申请进程,保证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四)一些乡政府对流动工作站工作重视不够。个别乡政府领导有挪用检测车辆的现象,影响了流动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目前流动工作站主要靠上级的财政支持才能运转,如何能使它逐步进入自我正常运转还有待进一步摸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