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题: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的报告

作者:盛亚浩

系别: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学号:B09090126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0xx年9月,太康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项城市为第二批。目前我市已有六个县市(太康县、项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扶沟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六县市总人口6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4.29万人;共有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

4873个。20xx年参加新农合522.07万人,参合率84.98%。按照每名参合农民中央补助20元、省10元、市4元、县

6元、个人10元的标准共筹集新农合基金26272.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587.2万元;省补助5398.7万元;市补助1732.4万元;县市补助3310.4万元,农民个人筹资5220.7万元)。截止20xx年11月底,补偿人数183.3312万人次,农民共享受合作医疗补助16651.11万元。其中,享受住院补助30.2235万人次,补助13142.15万元;达到1万元补助封顶线的523人。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新农合已基本形成良性运行态势,发展比较平稳,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病不出县”,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

二、运行特点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省新农合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农合工作作为为群众要办的实事之一,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六县市分别成立了新农合工作领导组、合管办、监督委员会、督导检查组,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明确职责,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确保这项利国惠民的好

政策得到落实,健康运行。市卫生局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各个县市的新农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市新农合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职责分工明确,便民措施得力,工作运行平稳。

(三)宣传得力,方法灵活,农民参合热情高涨

为把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都要在宣传政策上狠下功夫,做到家喻户晓。一是印制宣传单和下发《致农民朋友一封信》;二是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三是制订宣传标语,村村都有固定标语、宣传横幅,县乡都张贴宣传标语;四是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集中时间专题宣传;五是在农民就诊本上印上宣传口号、就诊须知、便民措施及报销办法等。20xx年六县市参合率突破80%,个别县市的参合率达90%以上。

(四)强化管理,注重监督,新农合运行规范

各试点县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新农合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六条禁令”,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好、用好基金,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基金安全。

(五)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竭力方便参合农民

在参合农民就医方面采取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的措施,为农民就医提供方便。一是实行“一卡通”。

三、存在问题尽管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基本做到了政府、群

众和医疗单位三满意,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调查中委员感到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差距较大。个别地方对新农合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新农合制度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新农合推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部分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参与的热情,行动上有等待观望现象。

(二)是管理经费不能保障。《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豫卫基妇[2004]17号)明文规定“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严禁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我市六个试点县市的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除项城外均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只能靠要一点花一点,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开展。

(三)是人员编制尚未落实。目前,六个试点县市(除项城外)均没有统一的新农合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有的县人口在100万以上,管理人员却只有20-30人,难以承担新农合的监管重任,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甚至个别乡镇卫

生院,在本院内抽调监管人员,自己管自己,监管形同虚设。

(四)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新农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乡镇卫生院业务知识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从执业资格上看,乡镇卫生院具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11%,而村卫生室具备医师资格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与新农合承担的繁重医疗任务要求很不相适应。

(五)是医疗设备落后陈旧。我市虽实施了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国债卫生院建设项目,但仍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要。而一些村级卫生室更是设施简单、装备落后,很难承担新农合所赋予的职责和任务。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1.明确在农村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现在的合作医疗最担心的问题是不能坚持下去,占55.52%。这就说明,农民期待着这一惠农政策能长期坚持下去,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其他学者的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结果:张继伟等在黑龙江省三个县48户农民家庭 123人的入户调查表明,在对合作医疗最担心的问题回答当中,担心可能不长久的占46.00%;据叶宜德等在安徽省四个县807户农民家庭 3458人的调查显示,农户担心合作医疗可能不

长久的占45.5%[引。这就要求我们向农民明确在农村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加强县级医院的建设,将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为专长科室医院。调查显示,农民家人有病住院,倾向去县级医院的占75.36%,而倾向去乡镇卫生院的仅仅占到24.64%。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县级二甲医院的建设,使之成为全县的医疗救治中心,另一方面应在乡镇卫生院改革上有新的思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资金限制的情况下,短期内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设备、服务水平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3.认识并逐步突破“参合率瓶颈”。一般说,各地区的参合率经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达到80%以上难度不很大,但在自愿的原则下,达到100%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未参加的人当中,不知道和不相信的农民可通过努力宣传和周围群众的示范效应争取到,没钱参加的一部分贫困户也可通过补助让其参加,但对因为身体健康和其他原因未参加的,我们却没有非常好的办法,调查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显示,20xx年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中不知道、不相信、其它三项原因各占5.93%、30.83%,7.91%,合计44.67%,这可将其称之为“可争取农户”;而自认为无钱和身体健康的各占43.08%和12.25%,合计为55.33%,可将这部分农户称之为“不可争取农户”。

五、今后工作重点

(一)拓宽渠道,深入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积极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认真研究,科学筹划,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出台新农合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三)结合实际,积极协调,解决好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困难和问题

要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编制和人员标准,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把素质高、懂业务、能负责、善管理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合管办,按照《豫卫基妇[2004]17号》文件规定拨付足额经费,改善办公条件,以适应新农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农合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促进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

新农合制度实施的好坏与否,规范化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二是要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医疗设备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信息网络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宽带的衔接,实现“网上新农合”。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在开展新农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积极整改,按照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其真正成为惠及千万农民的暖心工程,为构建和谐周口,实现周口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二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李洪民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0xx年9月,太康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项城市为第二批。目前我市已有六个县市(太康县、项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扶沟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六县市总人口6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4.29万人;共有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4873个。20xx年参加新农合522.07万人,参合率84.98%。按照每名参合农民中央补助20元、省10元、市4元、县6元、个人10元的标准共筹集新农合基金26272.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587.2万元;省补助5398.7万元;市补助1732.4万元;县市补助3310.4万元,农民个人筹资5220.7万元)。截止20xx年11月底,补偿人数183.3312万人次,农民共享受合作医疗补助16651.11万元。其中,享受住院补助30.2235万人次,补助13142.15万元;达到1万元补助封顶线的523人。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新农合已基本形成良性运行态势,发展比较平稳,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病不出县”,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

二、运行特点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省新农合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农合工作作为为群众要办的实事之一,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也及时通过了追加财政预算的方案;自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一是领导重视,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深入调研,多次入村进户,了解和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各级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始终把实施新农合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全力以赴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发挥了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作用。二是完善制度,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中央、省有关政策规定和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深入基层,认真做好宣传和基线调查工作,建立了

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省新农合办每季度督导一次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又建立了随机抽查暗访制和专家指导制,定期进行督察指导,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三是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扎实推动工作开展。为借鉴外地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市政府先后组织试点县市200多人次,分14批到江苏、湖北、山西和河南信阳、洛阳、安阳、焦作等地学习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出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农合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六县市分别成立了新农合工作领导组、合管办、监督委员会、督导检查组,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明确职责,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确保这项利国惠民的好政策得到落实,健康运行。市卫生局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各个县市的新农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为增强经办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组织各试点县市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新农合专题培训数十次,参加人员达600余人,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我市新农合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职责分工明确,便民措施得力,工作运行平稳。

(三)宣传得力,方法灵活,农民参合热情高涨

为把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都要在宣传政策上狠下功夫,做到家喻户晓。一是印制宣传单和下发《致农民朋友一封信》;二是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三是制订宣传标语,村村都有固定标语、宣传横幅,县乡都张贴宣传标语;四是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集中时间专题宣传;五是在农民就诊本上印上宣传口号、就诊须知、便民措施及报销办法等;六是让得到医疗补助的参合农民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宣传大病保障的优越性。由于方法灵活,宣传到位,农民参合热情高涨。20xx年六县市参合率突破80%,个别县市的参合率达90%以上。

(四)强化管理,注重监督,新农合运行规范

各试点县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新农合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六条禁令”,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好、用好基金,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基金安全。一是“三权分离”(使用权、管理权、审批权)锁定基金支出关。基金支出实行“两盖章、一签字”(县合管办、县财政局盖章、县长签字),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二是坚持认真落实督导检查制度。在省新农合办每季度督导一次的基础上,市卫生局也经常督查并定期通报。县合管办对定点医疗机构、农民报销情况每月坚持一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设立投诉电话,安装举报箱,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几年来,先后查处违规违纪案件53起,处理46人;三是实行三级公示制度。对补助达封顶线的病人,每月在县电视台进行公示;以乡镇为单位对享受大额补助的病人在全乡镇范围内每月公示一次;以行政村为单位对享受大额补助的病人在村卫生所每月公示一次;四是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县乡两级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参合农民的所有信息统一上网、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便于监管,保证了新农合的规范运行。

(五)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竭力方便参合农民

在参合农民就医方面采取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的措施,为农民就医提供方便。一是实行“一卡通”。参合农民在全县范围内可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保证了农民自主就医的权利。二是落实“五公开、一公示”制度。即方案、政策公开,用药目录公开,药品价格公开,医疗项目价格公开,结算程序公开,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公开;公示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三是制订便民措施。太康县坚持大额报销送款上门,补助达200元以上的,由乡镇合管办送款到户,对部分报销数额较大的,县领导亲自送款到户。四是实施医疗救助。市政府下发了农村医疗救助试点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对参合的特困户、五保户由民政部门拿出10元给予救助。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六县市共救助特困户、五保户19万人,救助资金240万元。通过以上便民惠民措施,较好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达到了政府树形象、农民得实惠、乡村医疗机构得发展的良好社会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差距较大。个别地方对新农合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新农合制度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新农合推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部分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参与的热情,行动上有等待观望现象。

二是管理经费不能保障。《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豫卫基妇[2004]17号)明文规定“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严禁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我市六个试点县市的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除项城外均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只能靠要一点花一点,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开展。 三是人员编制尚未落实。目前,六个试点县市(除项城外)均没有统一的新农合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有的县人口在100万以上,管理人员却只有20-30人,难以承担新农合的监管重任,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甚至个别乡镇卫生院,在本院内抽调监管人员,自己管自己,监管形同虚设。

四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新农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乡镇卫生院业务知识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从执业资格上看,乡镇卫生院具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11%,而村卫生室具备医师资格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与新农合承担的繁重医疗任务要求很不相适应。

五是医疗设备落后陈旧。我市虽实施了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国债卫生院建设项目,但仍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要。而一些村级卫生室更是设施简单、装备落后,很难承担新农合所赋予的职责和任务。

六是服务管理有待加强。经检查,目前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只顾经济利益,乱开药、乱检查、乱住院,多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小病大治,医疗费用攀升,加重了农民负担,也扭曲了新农合惠民政策的初衷。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努力解决,也恳请各位领导及时帮助协调,争取尽快予以解决。

四、今后工作重点

(一)拓宽渠道,深入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积极性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认真研究,科学筹划,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出台新农合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三)结合实际,积极协调,解决好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困难和问题

要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编制和人员标准,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把素质高、懂业务、能负责、善管理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合管办,按照《豫卫基妇[2004]17号》文件规定拨付足额经费,改善办公条件,以适应新农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农合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促进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

新农合制度实施的好坏与否,规范化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二是要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医疗设备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信息网络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宽带的衔接,实现“网上新农合”。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考选,把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其次要实行市县乡医院协作制度,向基层倾斜卫生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再次要通过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轮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四是要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为新农合健康有序的开展夯实基础。

(五)注重监督,透明运作,提高对新农合的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能,切实履行职责,定期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保证制度公开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六)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推进新农合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卫生服务,逐步开展慢性病动态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逐步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真正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在开展新农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积极整改,按照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其真正成为惠及千万农民的暖心工程,为构建和谐周口,实现周口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