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饼话中秋 双语

吃月饼话中秋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

四年级 韩帅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体会过中秋节时的情景,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月饼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观察、体会过中秋节时的情景,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月饼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仔细观察、体会过中秋节时的情景,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中秋节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及实物。

教师准备:有关中秋节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及研究内容。

2.合理制定活动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

仔细观察、体会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

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含6项内容:中秋节的美丽传说、中秋话月饼、中秋诗词、各地习俗、中秋赏月、中秋节与民族文化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附活动方案表格:

吃月饼话中秋双语

(四)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分6组进行——1组一个小主题

吃月饼话中秋双语

(五)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课题研究调查。

2.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月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分小组汇报交流:

1.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通过查找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搜集有关传说,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探究它们的内涵

2.中秋话月饼

中秋吃月饼的来历: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自制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小伙伴。

3.中秋诗词

中秋,是一个美好的节日,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思念之情的节日,是一个意寓团圆的节日,所以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对联更是丰富多彩。各小组展示搜集的中秋诗词,进行是个朗诵会。

4.各地习俗

赏月,拜月,玩花灯,舞火龙,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吃月饼的习俗,除了吃月饼,许多地方都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生活习俗吃一些土特产和时令水果。比如广东人过中秋,在吃月饼的同时,还有吃芋头、菱角、田螺和柚子的传统习俗,虽然这些传统食品吃的含义不同,但都有祈福求神保佑、辟邪消灾的意思。

有的地方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煮熟,然

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

5.中秋赏月

月亮在中秋节里始终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月圆时人们也会盼望亲人团圆,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传统的中秋节为团圆节,所以古诗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

6.中秋节与民族文化

中秋节是大团 圆的节日,古时远方的游子一定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中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团圆的企盼。随着历史的变迁,中秋节又赋予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如今台湾的许多诗人、作家 都以中秋节的“月亮”为题材,表达乡思、乡恋之情。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民族传统节日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中秋节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凝聚社会群体的重要力量。中秋节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有着特定的意义和文化作用。中秋节蕴含着深厚的“贵和尚中”、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是数千年来的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它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起着粘合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展示制作的月饼,并简单介绍制作过程。

四、教学反思

1. 活动提高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大家在活动中分工合作,在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增进了合作意识。

2. 学以致用,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把这种主动探究精神带到各科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让大家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主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学习中也要有这种精神。

3. 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大家搭建了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同学都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亲身参与与体验,大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并逐步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从中获得了自信。

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更加积极地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才是组织实

践者。希望每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这种主动研究的精神运用到各科学习当中,做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篇:吃月饼话中秋

教学主题:吃月饼话中秋

授课时间2014.09.15(4.4)17(4.2)18(4.1 4.3)

授课人张晓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通过对中秋节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了解并掌握中秋节的有关知识;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长的情感;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体验。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初步学会走向社会,感受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思考、合作、探索。

3.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动手、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调差、发现新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完成小组分配到的任务。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分组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

(1)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网上查询,向家长了解)

(2)中秋话月饼(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

(3)中秋诗词(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有关网上查询,诗词朗诵会)

(4)各地习俗(网上收集,向家长了解,询问老人)

(5)中秋赏月(和家人团圆赏月)

(6)中秋节与民族文化(网上查询,向家长了解)

(7)准备时间:两个星期左右

(8)展示形式:幻灯片、诗词朗诵会、集体汇报、手抄报等

老师准备: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为了让同学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明确各小组的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帮助其修改调查方案,让学生知道综合性学习制订计划或调查方案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调查实践进行有重点指导,适时地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2)学生进入调查研究一周左右后,要求各小组提交自己的活动汇报形式或个人活动感想,然后由班长根据汇报形式编排成一个活动汇报节目单,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含6项内容:中秋节的美丽传说、中秋话月饼、中秋诗词、各地习俗、中秋赏月、中秋节与民族文化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附活动方案表格:

吃月饼话中秋

(四)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分6组进行——1组一个小主题

吃月饼话中秋

(五)活动交流,分享知识 分小组汇报交流: 1.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通过查找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搜集有关传说,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探究它们的内涵,选择幻灯片和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秋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2.中秋话月饼

中秋吃月饼的来历: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自制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小伙伴。

3.中秋诗词

中秋,是一个美好的节日,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思念之情的节日,是一个意寓团圆的节日,所以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对联更是丰富多彩。各小组展示搜集的中秋诗词,进行是个朗诵会。

4.各地习俗

赏月,拜月,玩花灯,舞火龙,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吃月饼的习俗,除了吃月饼,许多地方都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生活习俗吃一些土特产和时令水果。比如广东人过中秋,在吃月饼的同时,还有吃芋头、菱角、田螺和柚子的传统习俗,虽然这些传统食品吃的含义不同,但都有祈福求神保佑、辟邪消灾的意思。

有的地方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

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

5.中秋赏月

月亮在中秋节里始终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月圆时人们也会盼望亲人团圆,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传统的中秋节为团圆节,所以古诗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

6.中秋节与民族文化

中秋节是大团 圆的节日,古时远方的游子一定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中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团圆的企盼。随着历史的变迁,中秋节又赋予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如今台湾的许多诗人、作家 都以中秋节的“月亮”为题材,表达乡思、乡恋之情。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民族传统节日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中秋节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凝聚社会群体的重要力量。中秋节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有着特定的意义和文化作用。中秋节蕴含着深厚的“贵和尚中”、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是数千年来的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它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起着粘合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1. 活动提高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大家在活动中分工合作,在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增进了合作意识。

2. 学以致用,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把这种主动探究精神带到各科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让大家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主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学习中也要有这种精神。

3. 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大家搭建了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同学都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亲身参与与体验,大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并逐步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从中获得了自信。

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更加积极地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才是组织实践者。希望每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这种主动研究的精神运用到各科学习当中,做学习的小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