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器材 

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玻片、吸水纸、拭镜纸

试剂药品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

三、方法与步骤

培养基制备

 


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纯培养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细菌的生化试验

 


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实验论文撰写

1、培养基制备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 用橡皮筋扎好 →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

(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

(2)斜面培养基:培养基趁热斜放→琼脂凝固以后,4℃冰箱保存备用。

→贴上标签后灭菌使用。

2、空气与人体体表细菌学检查

①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每组1个营养琼脂平板,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将平板盖打开,盖朝下放置在平板旁边→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min→平板倒扣盖上→作标记→37℃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②人体体表的细菌学检查

甲乙常规洗手,丙丁标准洗手。甲和乙、丙和丁共用1个平板

按规定在普通平板上接种手指上的细菌。第1格为洗手前,第2格为洗手后,第3格为消毒后,第4格空白对照。

3、细菌的分离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点在普通平板和依红美蓝平板上,各做两份,→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冷却后,应用分区划线分离法,将脓汁标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2份),粪便标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2份)→接种环烧灼灭菌→将平板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

4、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观察和纯化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挑选平板上典型的四种单菌落(白色、黄色、紫黑色、粉红色)进行斜面接种纯培养→做好标记→接种环烧灼灭菌→斜面培养基置于37℃培养过夜→保存备用

5、细菌的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

取洁净载玻片→用灭菌操作后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1-2环于玻片上→挑取细菌培养物少许与盐水轻轻抹匀→待涂片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外侧快速来回2-3回合→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min→水洗→95%乙醇脱色约20s→水洗→稀释品红→复染1min→水洗→吸干,镜检。

②肉汤接种法: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在斜面培养物中挑取菌苔少许→立即移入肉汤培养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量肉汤调和→混匀→试管口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35℃培养4~6h

6、药敏试验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之前实验中得到的四种菌液在普通平板密集涂布→接种环烧灼灭菌→ 标记:青、链、庆 →镊子火焰消毒→贴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纸片→ 按压→镊子消毒→倒置37℃培养18~24h→ 观察结果

7、血浆凝固酶试验

取干净玻片一张→在左右两边分别滴加兔血浆1-2滴,生理盐水1滴→接种环烧灼灭菌→冷却→分别用接种环取之前实验所得到的白色和黄色菌苔(2~3个菌落的菌量)与血浆研磨混合→边混匀边观察结果→接种环烧灼灭菌→稍等片刻,观察结果

8、糖发酵试验

接种针烧灼灭菌→用灭菌接种针分别刮取实验所得到的紫黑色和粉红色菌苔→分别接种在葡萄糖发酵微量管中和乳糖发酵微量管内→接种环烧灼灭菌→将微量管平放在平板内→37℃培养过夜后→观察结果。

9、动力试验

接种针烧灼灭菌→分别用接种针在紫黑色和粉红色的斜面取菌→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入,可刺达近底管处,但不要到达管底→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烧灼灭菌接种针→37℃培养24h→观察结果

10、血清学实验

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将磨面近端设为对照区→滴加生理盐水15ul→远端设为试验区→滴加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15ul→接种环烧灼灭菌→用接种环分别取粉红色菌苔→研磨于盐水或血清内,混合均匀→接种环烧灼灭菌→载玻片来回倾侧→观察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对脓汁中细菌的分析讨论

1、用普通平板,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金黄色和白色两种菌落。

2、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这两种细菌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

3、结合菌落的颜色,可以初步断定,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4、通过血浆凝固酶试验,观察到黄色菌落的细菌能使血浆产生颗粒性物质,说明为凝固酶阳性;白色菌落则没有凝集反应,说明其为凝固酶阴性。

5、最后进行的是药敏试验,从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抗生素所形成的抑菌圈不同。其中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

对粪便中细菌的分析讨论

1、用伊红美蓝平板分离菌落时,可以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和粉红色半透明菌落。

2、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这两种菌均为G-杆菌,排列不规则,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3、经糖发酵试验,可以观察到,紫黑色的细菌能使葡萄糖和乳糖的试管变色和产生气体;粉红色的细菌只能使葡萄糖的试管变色。

4、经半固体动力试验,观察到紫黑色的细菌使半固体培养基成浑浊状态,粉红色的细菌只在接种针插入的方向聚集。

5、综上所述,紫黑色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细菌为志贺菌。

6、最后进行药敏试验时,发现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都敏感。

综上所述,脓汁标本中分离得黄色菌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菌落为白色葡萄球菌,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便标本中分离得紫黑色菌落为大肠埃希菌,粉红菌落为福氏志贺菌,致病菌为福氏志贺菌。

 

第二篇:微生物综训实验报告

实验一、水中菌落总数测定

1 菌落总数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为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它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2)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3)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1)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于某种周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细菌集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是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记,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食一中细菌的性质以及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科学依据.

2 菌落总数测定的几项说明

2.1 菌落总数的测定。是以检样中的细菌细胞和营养琼脂混合后,每个细菌细胞都能形成一个可见的单独菌落的假定为基础的。由于检验中采用37℃于有氧条件下培养(空气中含氧约20%),因而并不能测出每g或ml检样中实际的总活菌数,厌氧菌、微嗜氧菌和冷营菌在此条件下不生长,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一些细菌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嗜中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2.2 鉴于食品检样中的细菌细胞是以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或成堆的形式存在,因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可以来源于细胞块,也可以来源于单个细胞,因此平板上所得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菌落的数字不应报告活菌数,而应以单位重量、容量或表面积内的菌落数或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报告之。

2.3 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分别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因此,要得到较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将检样接种到几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上,并培养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氧气供应等。但国家颁发的食品卫生标准对不同食品的菌落总数的规定,都是根据用普通营养琼脂进行需氧培养所得的结果确定的,因此在食品的一般卫生学评价中并不要用几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试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1℃,30℃±1℃。

3.2 冰箱:2~5℃。

3.3 恒温水浴箱:46℃±1℃。

3.4 天平:感量为0.1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活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3.10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技术琼脂(PCA)培养基

成分:胰蛋白胨 5.0g,酵母浸膏 2.5g;葡萄糖 1.0g,琼脂 15.0g,蒸馏水 1000ml,pH7.0±0.2

制法: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高压灭菌15min。

4.2 磷酸盐缓冲液

成分:磷酸二氢钾(KH2PO4) 34.0g,蒸馏水 500ml,pH 7.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 mol/L 氢氧化钠液调节pH 至7.2,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min。

4.3 无菌生理盐水

成分:氯化钠 8.5g;蒸馏水 1000ml

制法: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下图。

25ml水样 + 225ml 稀释液,均质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水样匀液,各取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

每皿中加入15ml~20ml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混匀

培养

计数各平板菌落数

计算菌落总数

报告

图二十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

6 操作步骤

6.1.1 水样的稀释: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水样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水样匀液。

6.1.2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管吸取1:10水样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震荡试管,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水样匀液。

6.1.3 按6.1.2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水样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6.1.4 根据对水样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1~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做空白对照。

6.1.5 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6.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h±2h。

6.3 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表示。

6.3.1 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值。
    6.3.2 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般,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6.3.3 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限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7 结果与报告

7.1.2 若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按下式计算。

式中:

N——水样中菌落数;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度)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7.2 菌落总数的报告

7.2.1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7.2.2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7.2.3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7.2.4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验结果无效。

7.2.5 以CFU/ml为单位报告。

实验二、水中大肠菌群计数——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1 实验目的
  1.1了解和学习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1.2 学习和掌握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2 实验原理
  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各种天然水中等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水中微生物的主要来历有:水中的水素性微生物(如光合藻类)、来自土壤径流、降雨的外来菌群和来自下水道的污染物和人畜的排泄物等。水中的病原菌主要来历于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排泄物。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肠道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意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饮用水尺度规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每一升中不跨越3个,细菌总数每一mL不跨越100个。
    所谓大肠菌群,是指在37℃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的总称,主要由肠杆菌科中4个属内的细菌组成,即埃希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
  水的大肠菌群数是指100mL水检样内含有的大肠菌群实际数值,以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暗示。在正常情况下,肠道中主要有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和厌氧芽胞杆菌等多种细菌。这些细菌都可随人畜排泄物进入水源,由于大肠菌群在肠道内数量最多,所以,水源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是直接反映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已公认大肠菌群的存在是粪便污染的指标。因而对饮用水必须进行大肠菌群的查抄。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常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多管发酵法可运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时间长。滤膜法仅适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单、迅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便于阻塞滤孔的水样。
    3 定义

3.1 大肠菌群: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3.2 最可能数: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计数方法。

4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试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4.1 恒温培养箱:36℃±1℃。

4.2 冰箱:2~5℃。

4.3 恒温水浴箱:46℃±1℃。

4.4 天平:感量为0.1g。

4.5 均质器。

4.6 振荡器。

4.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活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4.8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4.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4.10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4.11菌落计数器。

5 培养基

5.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成分:胰蛋白胨或胰酪胨 20.0g,氯化钠 5.0g,乳糖 5.0g,磷酸氢二钠(K2HPO4) 2.75g,磷酸二氢钠(KH2PO4) 2.75g,月桂基硫酸钠 0.1g,蒸馏水 1000ml,pH6.8±0.2。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节pH。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

5.2 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成分:蛋白胨 1.0g,乳糖 10.0g,牛胆粉溶液 200ml‘0.1%煌绿水溶液 13.3ml,蒸馏水 800ml,pH 7.2±0.1

制法:将蛋白胨、乳糖溶于约500ml蒸馏水中,加入牛胆粉溶液200ml(将20.0g脱水牛胆粉溶于2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0~7.5),用蒸馏水稀释到975ml,调节Ph,再加入0.1%煌绿水溶液13.3ml,用蒸馏水补足到1000 mL,用棉花过滤后,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 mL。121℃高压灭菌15 min。

5.3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成分:蛋白胨 7.0 g,酵母膏 3.0 g,乳糖 10.0 g,氯化钠 5.0 g,胆盐或3号胆盐 1.5 g,中性红 0.03 g,结晶紫 0.002 g,琼脂 15 g~18 g,蒸馏水 1 000 mL,pH 7.4±0.1。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于蒸馏水中,静置几分钟,充分搅拌,调节pH。煮沸2 min,将培养基冷却至45℃~50℃倾注平板。使用前临时制备,不得超过3 h。

5.4 磷酸缓冲液

成分:磷酸二氢钾(KH2PO4) 34.0 g,蒸馏水 500 mL,pH 7.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 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 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 mL的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 min。

5.5 无菌生理盐水

成分:氯化钠 8.5 g,蒸馏水 1000 mL。

制法: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 min。

5.6 无菌1 mol/L NaOH

成分:NaOH 40.0 g,蒸馏水 1000 mL。

制法:称取40 g氢氧化钠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 min。

5.7 无菌 1 mol/L HCl

成分:HCl 90 mL,蒸馏水 1000 mL。

制法:移取浓盐酸90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121℃高压灭菌15 min

6 检验程序

大肠杆菌MPN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左图。

7 操作步骤

7.1 样品的稀释

7.1.1 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水样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7.1.2 样品匀液的 pH 值应在 6.5~7.5 之间,必要时分别用 1 mol/L NaOH 或1 mol/L HCl 调节。

7.1.3 用 1 mL无菌吸1:10 样品匀液 1 mL,沿管壁缓缓注入 9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 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 1:100 的样品匀液。   

7.1.4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十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 次,换用1 支 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 15 min。

7.2 初发酵试验

每个样品,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如接种量超过1 mL,则用双料LST肉汤),36℃±1 ℃培养24 h±2 h,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24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未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阴性。

7.3 复发酵试验

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环,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管中,36℃±1℃培养48h±2h,观察产气情况。产气者,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

7.4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

按7.3确证的大肠菌群LST阳性管数,检索MPN表,报告每g(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