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绵阳南山中学2012级化学备课组

【亲爱的2012级同学们,通过近半月的高中化学学习,大家对高中化学有了一定了解,如何进一步改进方法、提升学习效益,在假期间我们与绵阳市教科所的专家一起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我校实际就高中化学学法指导形成以下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比较

学习高中化学跟学习初中化学一样,都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然后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验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为了深入研究化学问题,定性描述常常要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归纳、对比、联想对于高初中化学的学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又与初中化学有所不同。初中化学感性知识多,就事论事,理性知识相对较少,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源于课本,而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知识面扩大,深度明显增加,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程度大大提高;高中化学研究问题更多地究其本质,推理要求较高,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也要求较高。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同学们的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逐渐转向由理解记忆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好化学并不困难。那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上要注意以下问题。

二、各环节、各内容的学习方法

1、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1)听课 学习化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善于听课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钢笔一并摆放整齐,以免在上课的中途又去找这找那,分散精力并造成漏听。听课要做到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有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立即记下来放到课后去解决,不要死死纠缠,以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课堂上的“听”不仅用耳,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手、脑、眼、耳并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率。

听课要做到三个结合:

①“看”和“想”结合。“看”主要是指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想”就是指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同学们不能光看稀奇和热闹,要对观察到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②“看”和“听”结合。即是把看到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常常要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要提醒同学们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对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行解释,这些问题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如果实验时不认真听老师讲,

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实验的本质。

③“听”、“看”、“记”相结合。就是说,在课堂上听讲、看板书、看课本、看实验时都要做好笔记。要勤动笔,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做好练习。

(2)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听课还是实验都要做好笔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会做笔记,在课堂上常常照抄老师板书还顾此失彼,记下了却听漏了,听进了又记不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首先在课本上做标记、在书页右边的空白处只记老师扩展引申的要点,对这种记法感觉轻松之后再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记老师的讲授提纲,课本上已有明确记载的概念、方程式可简记或不记;第二,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分析比喻,记自己听课的深刻体会;第三,记练习中老师指出或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我们的课堂笔记不求全,但求新;要敢于取舍,遇到没有听懂的问题,立即做好记录,一时记不下来的内容可做记号、留空,课后再去钻研并补全笔记。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要尽可能使用化学用语和特殊符号,笔记所用符号要尽可能规范统

一。每堂课的笔记都不能记下了事,课后要进行复习整理,过一定的时间还要复习。

记好课堂笔记,可以使我们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手、脑、眼、耳并

用,记忆更加牢固;通过整理笔记,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会不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毫无疑问,那些课堂上不动手的同学,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阅读 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都要阅读,阅读通常有以下方法:

① 浏览 浏览是指读书本目录,读大小标题,读黑体字和重要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公式、结论等,从中了解所学内容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粗略的知识轮廓。

② 详读 详读是指对书本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思考,必要时动笔写一写、画一画。有图表的应与文字对照、观察思考;生疏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要在练习本上动手书写,找出该反应遵循的规律和该反应的特别之处;读到重点之处进行前后对比,找出异同;从不同角度提问、设疑,弄清问题的本质、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等。

③精读 精读就是对详读的成果进行再学习,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简约化,并对重点知识加以记忆。在详读之后闭目回忆所学内容,再回头浏览或反复阅读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键之处,最好能在笔记本上总结、概括。详读完成知识“由薄变厚”的转变,精读则实现知识“由厚变薄”的飞跃。

(4)书面作业 对学生来说,书面作业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老师而言,作业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进行教学补救和实施个别辅导。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认真对待作业。第一,课后不宜立即做作业,应先看书复习、整理笔记,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尤其要防止形成边做作业边翻书、边讨论对答案的坏习惯,那样容易造成“一点就懂、过目即忘、一考便晕”的不良后果。第二,作业务必工整,要清晰、简洁地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尽可能一题多解。第三,重视作业评讲。自己做错了的题,要从老师的评讲中找到错误的根源和纠正办法,即使自己没有做错,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评讲启迪思维并学会其它解法,同时还要从其他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第四,凡是自己做错了的题都要认真订正或重做。作业要讲求落实,不要贪多求快,忽视效果,更不能投机取巧,照抄答案。

(5)知识梳理与纠错 注重知识的清扫,在学完每一节、每一章后,及时梳理出知识要点,化学总结常采用表格、网络图的方式来归纳,构建知识体系。从“错”中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按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改错本,改错本中应有以下内容:一、摘录错题,二、分析错因,三、给出正解,四、明晰感悟,最好用不同颜色笔来区别。

(6)认真对待实验 中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容易停留在“看热闹”、“瞧

稀奇”的浅层次上,因此,同学们要按照老师的提示和指点,不但注意观察那些细微的实验现象,还要注意对仪器装置、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要多问为什么。分组实验对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填好预习报告,以免实验时“照单抓药”、盲目瞎碰。尽管中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是2人一组,也有3人~4人甚至更多人一组的,同学们还是要力争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如实填写实验报告。绝不能拿实验当儿戏,否则,不但达不到实验目的,还可能发生危险事故。一些优秀高中生建立家庭实验室的做法值得提倡。

2. 不同内容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一般分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几大部分。各部分知识详细的学习方法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下面仅列举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初中化学为例略加说明。

(1)物理性质的学习方法是:全面描述→特性概括→用途和注意事项→联想对比。例如,学习盐酸时,先通过观察实物和看书了解其全面描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特性为:黄色、刺激性、易挥发。联想对比就应考虑:盐酸显黄色的原因是什么?其它常见的酸是什么颜色?易挥发的酸该怎样保存?其它常见的酸挥发性怎样?学习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其特性可概括

为:难挥发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可将盐酸与硫酸对比,联想浓硫酸做干燥剂的原理、适用范围、保存和稀释方法等。

(2)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用途→联想对比。例如,学习Ca(OH)2的实验探索是用指示剂跟Ca(OH)2溶液作用,用CO2、盐酸、Na2CO3溶液

分别与之反应,由实验确定反应物,根据现象确定生成物 ,再写出化学方程式,归纳出Ca(OH)2的四条化学性质。理论解释需要在学习酸的通性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后进行:Ca(OH)2 溶液中存在OH 和Ca,OH 表现出碱的通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可以跟酸性氧化物反应、与H 结合生成H2O,Ca则可以跟CO3 结合成难溶于水的CaCO3。氢氧化钙的+2+2--2+-

用途中重要的是改良酸性土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等。最后联想到NaOH,将Ca(OH)2与NaOH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

(3)学习化学概念的方法是:弄清表述概念的句子结构→找出关键字词→应用→联想对比。以元素概念的学习为例,表述概念的句子结构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其中的关键字词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总称”。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同一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必然不同,但核内中子数可以相同;从概念

的外延来看,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而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例如,我们可以说: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不能说二氧化碳分子由碳、氧两个元素组成。

(4)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是: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仪器装置→操作过程和方法→实验现象→应用→联想对比。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侧重,性质实验侧重于方法、现象、结论,而制备实验则侧重于原理、原料、装置、操作,操作中还涉及产品净化和收集、环境保护措施等。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真如剑客,达到的最高境界---眼中无剑,剑由心生。

3.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

化学知识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它的很多规律性都不及物理和数学强,适用范围不广,特例较多。这就给初学化学的人一种感觉:好像化学总是“学得懂,记不住,考不好”。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大多是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要领,记忆方法不佳。

实践和研究表明:无意义的内容、抽象的知识不易记住,整体记忆优于孤立记忆;记住了的东西总有一些要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刺激强

烈、印象深刻的东西不易遗忘。因此,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时复习巩固,是增强化学记忆的基本途径,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化学记忆效率,减少遗忘。

(1)加强对比联系,使知识网络化

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相近或相反,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相似或相关,在学习中容易混淆,这一点同学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深有感触,如元素与原子、化合物与混合物、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CO2与H2的制取等。要避免混淆,有效方法就是多对比、多联系,找出相关知识的区别和差异。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归纳总结及时把所学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不仅记忆牢固,不易遗忘,而且应用起来快捷灵活。其中又以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的效果为最佳。

(2)善于求同寻异,使记忆简约化

这里的“同”是指相同点和规律,“异”指不同点和不满足规律的特例。规律性的知识只要理解就容易记住,在应用时也能够解决较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新课、练习和复习中都很重视寻找规律。但是,规律不是万能的,它必定有限制条件,既掌握规律又弄清特例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解题时才不会错误百出。初中酸、碱、盐的通性,金属活动顺序,复分解反

应进行的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们必须熟练、准确地掌握它们。到了高中,我们再学习酸、碱、盐时,更多地就是学习它们的特性。例如:酸跟金属反应也可能不放出氢气,金属也可能跟碱反应,非金属还可能跟酸或碱反应……。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物质的通性之后,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特性,物质具有特性的原因何在?其中又包含什么新的规律?理解规律记特性,记忆的负担就减少了许多。

(3)充分运用形象思维,使记忆内容生动化

学习化学方程式要经常联想到实验现象,甚至包括实验所用装置、实验者的动作和场地背景;在观察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时,又要尽可能写出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学习物质结构时要尽可能亲自动手拆装模型,把课本上的平面图形变成头脑中的空间形象。此外一些易混知识和复杂数据,可使用韵语和“缩略语”帮助记忆。如初中的化合价和溶解性口诀,概括过滤实验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操作的“氢灯灯氢”等等。这些方法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仍然适用。

高中课程较多,要高效率地学好化学,方法至关重要。在形成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相互学习、不断探索,最终找到适合

自己的最佳学法。

 

第二篇:高中化学离子浓度比较中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比较中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电解质溶液部分的重要知识点,是困扰学生学好电解质理论的一大难关。对此,教师在授课时除应尽可能多列举数据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小和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外,还应对各种浓度大小比较加以总结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用好这些知识创造条件。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大小关系

  1. 弱酸的电离

    在比较弱酸(尤其是多元弱酸)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时,往往要考虑弱酸的电离程度,如氢硫酸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是由H2S的电离程度大小决定的,由于第一步电离的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故其溶液中离子浓度按如下顺序排列:

   

  2. 水的电离

    在溶液中当某些离子与的浓度很接近时,为了比较出其大小还需考虑水电离出来的的影响。

    如对于盐酸,严格来说

    溶液中:

    溶液中:

  3. 盐类水解

    如NH4Cl溶液中:

    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中,由于NH4HCO3溶液中的发生双水解,导致该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溶液中的水解程度,故溶液中的浓度大于溶液中的浓度。

二、守恒关系

  1. 电荷守恒

    如溶液中:

    溶液中:

  2. 物料守恒

    一溶液的原始浓度应等于组分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如溶液中:

    溶液中:

  3. 质子守恒

    即物质失去的质子数等于其他物质得到的质子数,在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的是水电离出来的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如溶液:

    溶液中:

    另外,还要注意守恒关系的综合运用,如溶液中,

的关系是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的加和。

三、主次关系

    向溶液中加入某物质时,首先应先判断是否有化学反应发生,若不发生化学反应再考虑加入的物质电离出来的离子对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浓度的影响,最后才看加入的物质是否水解及水解产生的离子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例题:标准状况下,向100mL 的NaOH溶液中缓缓通入4.48L CO2气体,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4.48L CO2通入100mL 的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0.1mol NaHCO3和0.1mol Na2CO3。二者电离出来的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的水解程度大于,水解时又生成,故;二者水解的结果都导致;又由于盐类水解程度很小,所以

,答案为D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