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

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的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的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五个领域:需求、计划、物流、供应、回流

4.供应链是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

5.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6.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非核心业务一般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8.延迟技术:是为了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产品设计及制造的柔性而实施的一种策略。根本思想是把产品最终定型的位置与时间尽可能地靠近用户,以便使产品顾客化。

第二章

1.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2.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供应链的稳定性划分: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支持功能性产品和支持创新性产品的不同分为: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角度分:风险规避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

3.效率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化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和在供应链中的运输。

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敏捷供应链: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强的供应链系统,能对来自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做出及时的反应,使自己始终围绕着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风险规避供应链:来自需求端的不确定性较低,来自供应端得不确定性较高,这种供应链需要对供应端的不确定性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4.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风险机制;信任机制

5.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日常管理

6.扩展企业可以定义为一个概念性的组织单元和系统,它包括采购企业和供应商(一个或多个),他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共享。

7.扩展企业合作的目标:缩短物料加工,信息处理、产品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提高对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开展基于时间的竞争;采用更广泛的产品周期的概念;形成更为有效的组织和系统。

8.扩展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信任关系:合同信任关系;竞争信任关系;良好愿望型信任关系

9.业务外包:将其他非核心竞争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10.业务外包的原因:分担风险;加速重构优势;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11.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临时服务或临时工;子网;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

第三章

1.供应链设计的原则: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简洁性原则;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2.进行创新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创新必须在企业总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企业的能力和优势

发挥各类人员优势,集思广益,并与其他企业共同协作,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和供应链和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

3.最优化的供应合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代理人的败德行为,激励代理人向着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向运作;如何使代理人的行为向着共同的双赢目标进行;如何在多阶段的博弈过程中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4.供应链的激励设置:价格;订货承诺;柔性

第四章

1.供应链合作关系SCP: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2.技术扩散的原因:知识的优化重组,达到强强联合,也就是“用最小的组织实现了最大的权能”

3.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步骤: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确定标准,选择供应商,选择合作伙伴;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4.合作伙伴分类矩阵(详见P108)

5.供应链企业间的合同有两种: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

6.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系统全面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稳定可比性原则;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7.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采购成本比较法;ABC成本法;层次分析法;合作伙伴选择的神经网络算法

第五章

1.资源是一个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知识积累、物质财产,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要素。

2.企业资源可简单分为两大类:实物性资源包括财产资源、固定资产资源、自然资源、劳动力(刚引进的人才称为劳动力,经企业培训后的人才称为人力资源)、引进的专利、区位要素资源等;再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市场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3.供应链战略计划的主要因素:库存,运输、设施和信息

4.周期库存是指在供应商两次发货收讫之间,用于满足需求的平均库存量。

5.安全库存:为了防止需求超过预期指标而保持的库存,主要是考虑到需求的不确定性。

6.仓储方法:SKU库存(把同一类型的产品放在一起)

工作批量库存:把所有满足同种工作或特殊顾客需求的不同产品放在一起保存

接驳方法:产品实际上并不在仓储设施中存放,当不同的供应商的卡车把产品运到仓储设施

时,产品在那里被分成更小的批量,然后各类产品迅速重装车,运往各零售商店

7.制定生产计划主要面临三个问题:柔性约束;生产进度;生产能力

8.外包绝策和外包生产进度是集中体现供应链横向集成的环节

9.企业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所面临的订单在两种情况下可能转向外包:

企业本身或其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受需求波动所带来的负荷

所承接的订单通过外包所获得的利润大于企业自己生产的利润

10.APS,高级计划与排产

11.APS优化及模拟功能有五种基于五类约束的计划引擎进行处理:

五类约束:资源约束,财务约束,库存约束,商业规则约束,运输约束

五类引擎:启发式引擎,约束理论引擎,模拟引擎,知识基地引擎,优化引擎

第六章

1.采购: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2.采购的过程:需求的确定或重新评估;定义和评估用户需求;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确定采购类型;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所有可能的供应商;对所有可能的资源进行评价;对剩余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供应商;接受产品的发运和服务;进行购买后的表现评价

3.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交货准时性;品种柔性;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其他影响因素

4.专业采购人员有三个责任:寻找货源;商定价格;发展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并不断改进

第七章

1.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同地;异时异地

2.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模式:同步模式;异步模式;分布式异步模式;分步式同步模式

3.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协调控制内容包括:生产进度控制;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提前期管理;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信息组织与决策过程的特征: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分布性

第九章

1.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上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服务及信息从起点到终点流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总称,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

务。

2.按物流的流向不同可以分为流入物流和流出物流

3.流入物流:是指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即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过程

4.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一个扩展了的企业概念,扩展企业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横向思维(战略联盟);核心能力;资源扩展/共享;群件与工作流(团队管理);竞争性合作;同步化运作;用户驱动

5.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6.物流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物流过程对供应链响应周期的影响;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总成本的影响;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总库存水平的影响;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按期交付可靠性的影响;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服务水平的影响

7.物流系统管理将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实现快速准时的交货措施问题;低成本准时的物资采购供应策略问题;物流信息的准确输送,信息反馈和共享问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问题;供需协调,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问题

8.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物流网点欠缺规划;组织结构问题;物流费用庞大;库存管理问题;信息系统问题;运输问题

9.物流模式的选择:P302

10.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

11.第四方物流是一种解决物流规划功能外包问题得物流方案,是由独立于现有的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与原物流系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四方”提供,将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技术集成起来,并对之进行管理,从而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第十章

1.单周期需求也叫一次性订货问题,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生命周期短,因而很少重复订货,如报纸

多周期需求是指在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求现象较为常见。

多周期需求又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2.需求放大的原因: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

3.订货批量决策指两种现象:周期性订货决策;订单推动

4.周期性订货是指当公司向供应商订货时,不是来一项需求下一个订单,而是考虑订货成本采用周期性分批订货。分批订货在企业中普遍存在,MRP系统和DRP是分批订货。

5.用MRP批量订货出现的需求放大现象,称为“MRP紧张”。

6.供应链中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衔接不确定性;运作不确定性

7.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供应商不确定性;生产者不确定性:顾客不确定性

8.衔接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供应链的运作之中,集中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独立信息体系(信息孤岛)现象。

9.VMI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10.VMI的关键措施体现在: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连续改进原则

11.供应商管理存货的方式:

① 供应商提供包括所有产品的用于进行存货决策的软件,用户使用软件执行存货决策,用户拥有存货所有权,管理存货

② 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但是存货所有权属于用户

③ 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存货所有权

④ 供应商不在用户的所在地,但是定期派人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存货的所有权。

12.多级库存的方法有两种:非中心化(分布式)策略;中心化(集中式)策略 第十一章

1.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2.SCOR模型的第一层描述了五个基本流程:计划;采购;生产;发运;退货

3.值得注意的是SCOR不是软件指南,而是业务流程指南,它也可以作为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商的参考指南

第十二章

1.供应链绩效评价侧重面:

供应链组织角度:柔性;集成度;协调性;简洁性;稳定性

供应链采购供应角度:提前期的评价;柔性的评价;鲁棒性的评价;成本的评价 供应链物流角度评价:物流速度指标;物流的可变性;物流的可视性

2.影响供应链的外部驱动力:行业特征;竞争者;技术;客户;经济及社会环境

3.影响供应链的内部驱动力:流程机制;合作伙伴;组织结构;供应链战略;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的位置

4.供应链在组织结构上有四种分类。首先考虑将供应链分为:采购/供应;制造;交付三个大环节。

5.供应链组织结构分类模型P396

6.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P411-412

7.激励机制的模式: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激励;组织激励

 

第二篇:供应链管理总结

第一章

1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步骤

了解目标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

确定目标市场

2.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原材料获取、物料加工和制造直至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完整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网络

3. 供应链中包括

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

4. 供应链的主要活动

(1)产品的开发和制造(2)物流的配送(3)商品销售和售后服务(4)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

5.需求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测的不准确;需求的多样性使产品呈现多样化,零配件种类繁多;需求的多变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6. 供应链的特征

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7. 牛鞭效应

是由于供应链的信息流从末端向源端传递时,信息扭曲会逐渐放大,导致需求信息的波动越来越大。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条甩起的牛鞭,故称为牛鞭效应。消除方法主要有加强预测、信息共享、业务集成、缩短提前期、建立伙伴关系

8.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直到消费者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高效低成本的顾客服务,以及相关信息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

9. 第三方物流

是指由与货物有关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的专业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

10.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1)可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2)可促使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3)可降低库存,降低成本

(4)可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

1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客户需求、实现多嬴

12. 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的关系

(1)供出链是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2)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3)企业通道与供应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的整合,形成先进的物流系统(4)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5)供应链活动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13. 敏捷供应链的敏捷性主要表现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实现信息共享; 形成多渠道纽带;降低复杂性;信誉的重要性

第二章

1.评价供应链网络的关键指标是连接性和时间

2. 供应链设计分析主要包括

(1)供应链发展趋势分析(2)供应链作业分折(3)供应链形态结构分析

3.供应链设计原则

沟通原则;简洁性原则;集优原则;协调性原则;不确定性原则;创新原则;战略性原则;

4.供应链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3)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4)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6)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7)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8)检验供应链

第三章

1. QR的含义

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2.快速反应对厂商的优点

更好的顾客服务;降低了流通费用;降低了管理费用;更好的生产计划

3. 快速反应对零售商的优点

提高了销售额;减少了削价的损失;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了流通费用;加快了库存周转;降低了管理成本

4.QR成功的条件

(1)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革新企业的经营意识和组织(2)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3)必须与供应链各方建立伙伴关系(4)必须改变传统的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做法

(5)制造商必须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商品库存水平

5. ECR的含义

ECR是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节点组成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6.ECR的应用原则

(1)以较少的成本,不断致力于向供应链客户提供更优的产品、更高的质量、更好的分类、更好的库存服务以及更多的便利服务(2)ECR必须由相关的商业带头人启动(3)必须利用准确、适时的信息以支持有效的市场、生产及后勤决策(4)确保客户能随时获得所需产品(5)必须建立共同的成果评价体系

7. CM的含义

是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通过把商品类别作为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管理,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分销商(主要是指零售商)或供应商(主要指厂商)的商品类别效率与赢利能力

8.ERP的含义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力、物力等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体现为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图形用户界面、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

第四章

1. 供应链合作关系定义

供应商和制造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2.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步骤

(1)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2)确定标准,选择供应商,选择合作伙伴

(3)正式建立合作关系(4)实施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3.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

(1)企业间的相互依赖程度(2)企业间的冲突(3)企业相互间的信任(4)企业的信用

(5)合作双方的组织相容性(6)高层管理者愿景的一致性

4. 供应链企业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对策

(1)建立供应链企业认同的信用评价体系(2)建立适合供应链特点的合作伙伴选择和评价体系(3)确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4)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5)对供应链企业进行彻底的组织变革(6)建立供应链合作监测和控制系统

5. 合作伙伴评价和选择的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2)确立合作伙伴选择目标(3)制定合作伙伴评价标准(4)成立评价小组(5)合作伙伴参与(6)评价合作伙伴(7)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6.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误区

(1)选择合作伙伴就是选择战略性合作伙伴(2)所有的客户都应该成为合作伙伴(3)只把供应商纳入合作伙伴选择的范围(4)把合作伙伴选择看成是阶段性的行为(5)选择合作伙伴的数量越少越好(6)把交易量作为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标准(7)根据企业对合作对象的印象选择合作伙伴

7客户关系管理

CRM的主要含义就是通过对客户详细资料的深入分析,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第五章

1.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工作要做到

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

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1)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4)从买方主动型向卖方主动型转变

3. 双赢供应关系管理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2)供应商的激励机制(3)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4. 准时化采购的特点

(1)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2)对供应商的要求就比较高,质量是最重要的标准(3)要求交货准时(4)对要求供应与需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证供应与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5.准时化采购核心内容是关于供应商的选择(数量与关系)、质量控制

6. 供应链的持有成本包括库存维持成本、 订货成本、 缺货成本、 运输成本

第六章

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定生产计划主要面临的问题

(1)柔性约束(2) 生产进度(3) 生产能力

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制定的新特点

(1)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 (3)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

3. 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协调控制包括

(1)生产进度控制(2)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3)提前期管理(4)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第七章

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3)不准确的交货状态

数据(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5)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6)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7)缺乏合作与协调性(8)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2. 库存管理指标有哪些

平均库存、 可供货时间、 库存周转率、 提前期、 缺货率

3. 按功能区分,库存的基本类型有波动库存;运输库存;屏障库存

4. V M I(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基本思想

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5. V M I策略的实施步骤

(1)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4)组织机构的变革

6. 联合库存管理 的基本思想

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7.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4)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

第八章

1. 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 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

3)

4)

5) 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2.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

对关键绩效进行重点分析

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

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

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