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文字资料

搭建课堂研讨平台 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增

加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弘扬我校的优秀教学传统,本学期以骨干教师为先导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教学活动是以做好课堂常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了一个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各位教师都格外珍惜每学期一次的校级公开课活动,把它作为自己练兵和展示的大好机会,认真备课,认真准备,可以说,每节课都有令大家感到新的地方,都有值得大家借鉴的长处。确确实实达到了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互邦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从某个侧面呈现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更快的提高,展示了我校教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次公开课活动由各教研组上报38节课,期中有1位教师因病

假不能正常开展本次教学活动,实际上课37节,其中中学理科组进行6节公开课包括2节骨干教师课,体音美组进行5节公开课,中学文科组进行5节公开课,语言组进行5节公开课,小数组进行9节公开课,包括3节小班化研讨课,小语组进行7节公开课,包括三节小班化研讨课及三节骨干教师课。全校总听课413节,人均听课节数不到7节,听课量较多的可以听到18节,例如阿达莱提那斯尔老师,

在校内就完成了一学期听课任务,大部分老师只是集中听组内课,有少数教师听课量极少在3节左右,基本不能完成学期听课任务。每一位教师准备一节课都付出了一定的心血,都有每位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提倡每一位教师尊重上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积极听课。 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全程服务

本次教学从校长到书记都十分重视,组织的每一个细节,学校的各位校级领导都很关心。教务处教研室认真组织实施,从课堂教学的筹备到评课总结,学校领导自始自终全程参与,各教研组全方位予以帮助,各位教研组长认真听课评课。正是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从而确保了这次公开课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展示风采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态度端正,非常重视,准备充分(教师自制教具、导学案、课前预习单等),通过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促进和提高,也让老教师们受到触动和启发。在活动中,教研组老师团结协作,共同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资源共享,合作意识强,展示的成绩好。教师认真准备教学方案、教学教具,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教师的求知探索的精神不断提高,可以说,每一堂课都

是老师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精彩的展示。

3、打造精品,展示特色,堂堂精彩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亮出了自己的优点。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欣赏到了一些好课。茹仙古丽托呼提老师用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结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与制作精美的课件将轴对称概念深刻的印在学生们的心中,王保平老师虽然第一次上公开课,但是既亲切又轻松的师生对话,简洁明了范例都给每一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常态课也很精彩。李勤老师的语文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师教态大方到位,教学双边活动把握得当,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理念。何自艳老师应用体验感受式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边活动边学习将整节重点讲授清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谢秋兰老师严谨的逻辑思维及课堂设计的严密性、语言的简洁性都感染着每一位听课教师,凸显出老教师的风范。三十几堂课都有个性,各自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堂堂出精彩。

4、创新意识,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抱着虚心学习态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积极参与到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们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上课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好。通过教学活动,评课,增进了同行之间、学科之间和不同年龄教

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现代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5、课改精神,深入人心,创新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够利用分组讨论、学生到台上板书、自由发言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效果很好。很多好的做法都生动地说明课改精神已深入我校教师的心灵深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6、组内评课、研讨氛围浓厚

各组组长都能够及时在本组公开课全部结束都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评课、评课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位教师都有发言,同专业的可以从专业角度指出有点与不足,不同专业的也能够对上课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教师的发展,本次评课可以看出各组评课时间都比较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由以前公开课都评教师上的如何开始向学生学得如何转变,研讨氛围比较浓厚,每个组的评课也给每一位老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这次教学活动是以新课改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教师们搭建锻炼成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为老师们提供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做课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整体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成功是精彩的,遗憾同样精彩,有一位哲人说过:有遗憾才会有进步,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发现遗

憾,找到遗憾,弥补遗憾,让这份遗憾在磨砺中迸发出惊人的光彩。我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工作更是如此,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让我们一起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感谢35位教师,你们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你们的成功和失误都是精彩的、宝贵的,给我们留下了今后研究的话题和反思的问题,同时,从你们的公开课中,折射出学校课堂教学整体风格水平的重大突破。

克拉玛依明园学校教务处 20xx年11月

 

第二篇:文字资料

主要概况:中国两大顶级名校的自主招生生源掐尖战将要粉墨登场———北大和清华分别联合6大高校,组建自主招生联考同盟,准备在明年高考生源掐尖大战中一决高下。这被网友戏称为“北约”PK“华约”。在部分中学校长眼中,联考可减轻考生奔波赶考之苦和经济负担,但两大联考同盟竞争是减负还是“圈地掐尖”存在争议。

21日下午,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7大名校同时发布公告,宣布20xx年7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

7校招办负责人表示,7校联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就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考生既能增加选择的机会,又能降低考试成本。

据了解,7校联考的具体操作办法将等教育部今年发布完自主招生办法后才正式公布。但根据21日复旦大学招办微博(.cn)透露,初步确定学生可以选择7所学校中的3所作为志愿,志愿为平行志愿不分先后,但学生最终只能取其中一所。

另外,联考考试科目一共设置了7个考试科目,各所学校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对联考成绩进行使用,划定录取标准,组织不同特色的面试。比如,复旦大学非常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7科的成绩,而有的高校甚至可以根据考生的单科成绩进行选拔,有利于多元人才的脱颖而出。

据悉,7校联考将在各省市主要城市设立考点。考生所报考的高校互为平行关系,不分先后顺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多元组合。

“北约”联考报考不分先后

“华约”、“北约”鼎立争“掐尖”?

事实上,“北约”是在清华等7所高校成立自主招生联考联盟之后的第三天成立的。19日,20xx年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自主选拔签约仪式在江苏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加入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大、西安交大、南大、浙大等高水平大学联考大家庭。

如此一来,北大和清华的自主招生联盟都确定为7所学校,形成了鼎立之势。对此,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明年自主招生中,北大领衔的“北约”PK清华挂帅的“华约”已不可避免。据悉,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联盟不仅限于这两个联盟,之后还会有学校酝酿成立其他联盟。

对接连成立的两个自主招生联考集团,哈市部分高中负责人表示,联考对考生有有利的一面,将为他们在经济上和精力上有所减负,减少考生考试次数,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但是否真正为考生减轻负担还不好说。相比之下,名校“圈地”掐尖的意图更为明显。

据我市一名中学校长介绍,今年年初,清华5校及北大3校的自主招生联考都安排在了周末,在经历了漫长考试后,疲惫不堪的考生对考试时间的“撞车”,都表示了不理解,认为如此安排是一种恶性竞争。

据21日在某门户网站针对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55%的网民表示这是“名校之间的高考生源掐尖战”,16%的网民认为,这能“减轻考生负担,降低考生应考成本”。

对于两大联考集团恶性竞争的负面认知,某“北约”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关键在于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高额奖学金和好专业进行所谓“求生”、“拉生”活动。

自主招生联考冲击高考?

据我市一名教研专家介绍,自主招生是现行招生考试体制的一个改革和创新。早在20xx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每个学校都通过自己设立的考试,给予符合各自学校要求的考生一定程度上的高考分数优惠。20xx年,北大和清华开始探索自主招生联考,清华联合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和南大举行5校联考,北大则联合北航和港大进行3校联考。而今年新公布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加剧了整合的趋势。

能不能变“北约”、“华约”对台唱戏,为一起打造名校统一联考呢?一些名校招办负责人透露,之前曾动议研究过“985”高校联合举行自主选拔测试工作,但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能用联考来替代高考。如果“985”高校的自主选拔都统一成一个模式,将会对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至少在短期内,高考在权威性、科学性、严密性、公平性方面是任何一种考试选拔方式无法替代的,其他方式只能作为补充。

自19xx年中国首次统一高考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部分高校联合招生考试。中国最顶端的高校将结束“混战”,而以集团作战的态势进行招生竞争。

清华联盟曾数次以不同渠道向北大试探发出邀请,以求建立“强强联合”的超级联考同盟,但北大迟迟没有做出回应。

进入20xx年11月,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那些穿着中学校服的孩子们口中的高频词汇多了两个——“北约”、“华约”。这时,如果你以为他们谈论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是华沙公约组织,那么抱歉,你OUT了。

他们谈论的是攸关自己身家前途的高考话题——北京大学为首的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同盟被人们戏称为“北约”,而“华约”自然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七所盟校。

自19xx年中国首次统一高考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部分高校联合招生考试。最为惹眼的是,中国最顶端的高校将结束“混战”,而是以集团作战的态势进行招生竞争。 11月25日,“高校战争”再次升级。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八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在各自网站上同时发布八校将合作自主招生的消息,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

至此,“北约”与“华约”的PK升级为“三国杀”。

这场空前的高校结盟是怎样酝酿成型,步步升级?它对于中国一直呼声甚高的高考改革意味着什么?引起广泛争议的高校自主招生又将在“联合作战”的硝烟中走向何方? 高校大事件:结盟

20xx年5月1日,地处沈阳的东北育才中学迎来60年校庆。一批不为人熟知但却对招生方式有着直接影响的重量级宾客也齐聚在这里,而他们的决议将酝酿一场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事件。

他们就是全国各地名牌大学的招生办主任。在这次校庆活动上,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向三四家招办主任第一次提出了由专业的第三方设计考题,多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笔试的思路,得到了一致赞成和响应。

20xx年起,教育部开始试点高校自主招生,7年来已有近80所学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同时自主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以20xx年为例,北京大学在全国招生2650名,其中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有1181名;清华大学当年计划招生3330名,通过自主选拔获得录取的有1075名。

然而随着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报名考生的急剧增加,“牛校”们的招生工作者也感到苦恼日益增加。招考工作的经济成本日渐成为高校的一笔重负,而各地考生前往不同高校笔试、面试成本增加也逐渐成为争议话题。

于是,当顶级高校清华大学的招办主任孟芊向同行们提出“联考”时,几个招办主任一拍即合。尽管如此,这些长年从事高考招生工作的主任们明白,高考在中国的国情下是特殊而敏感的议题,他们只能小范围试点。

很快,20xx年10月,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协议结成“五校联考”,并且在20xx年1月16日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联合笔试。

尽管孟芊一再强调选择合作方的三项原则——水平相近、理念相通和技术准备充分,他也承认,这五校的“联盟”有一定偶然性。“有的是因为那次活动没去,那次去了的学校,又不一定适合这些条件。”

但很多人一望便知其中的微妙之处,“联盟”一开始就使得高校招生的竞争更增几分紧张的味道。清华的“老对手”北大并没有入盟,而是继续“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同时与香港大学和北航联合自主招生考试。

据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清华联盟曾数次以不同渠道向北大试探发出邀请,以求建立“强强联合”的超级联考同盟,但北大迟迟没有做出回应。

直到今年11月22日,北大联合复旦等六所学校同时在招生网上发布公告,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以联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标准,并表示“之前确有动议,研究是否?985?高校联合举行自主选拔测试工作,但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此前,10月23日和11月20日,浙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加入清华五校同盟。至此,“北约”、“华约”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

在两大集团竞争事态形成后,有公众发问北大一方“为什么不和清华同盟组成更大规模的联考”,北大做出的答复是:“如果?985?高校的自主选拔都统一成一个模式,将会对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

高校们的“拉帮打群架”让全国舆论哗然,质疑声集中在对“结盟”目的上。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争夺生源的“掐尖”大战。“神仙打仗,凡人遭殃,”重庆一位要求匿名的重点中学老师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北大清华争着把优秀学生捞一遍,弄两个帮派。”

东南大学招办主任池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抢生源是必然的,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是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思路,包括学校通过培养理念的不同选择有不同优势的学生。” 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杨东平说:“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招生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竞争的选拔性考试,全国统一高考不也是在?掐尖?吗?”

依据往年经验,北大和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笔试通常安排在同一天进行。也就是说,两所高校指挥这些优秀考生提前“站队”——要么北大,要么清华。

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北大和清华继续主导选择同天考试,那将意味着考生必须在中国最顶尖的20所顶尖综合性大学里“选边站”。

所有的人都在推测,包括匿名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的高校招生办主任,也都推测这两家联盟的考试日期一定还是同一天。11月26日,“华约”联盟率先公布了自主选拔初试时间为20xx年2月19日,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北大。

11月27日,在汹涌的舆论压力下,人们惊喜地发现,两大同盟在考试时间上妥协了。北大招办在凌晨透露,北大等13所高校20xx年自主招生联考时间敲定为2月20日,晚于清华七校1天时间。

当记者把消息告诉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高鸣和邓少骞时,这两个“尖子生”几乎不能相信,反复询问记者,这是真的吗?

被裹挟进自主招生考试竞争的不仅仅是尖子考生,还有那些进退失据的大学。有媒体报道,一所某联盟内部的高校招办主任匿名声称入盟是“被形势逼的”,否则“别人结盟,自家就将被边缘化”。

但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夏标泉向记者否认了这种说法,称同盟内部合作愉快、沟通顺畅。

集团对抗:未来趋势?

逼近11月底,北京一位教育口的跑线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打电话给所有熟识的招生办主任时,他们都告知自己在广西南宁“开会”,但开会的具体内容“不便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得知,这是教育部直属约90所高校关于招生工作的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自主选拔的工作办法》的初稿。其间,招办主任们在舆论压力下也讨论了不同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应当错开时间,但并未就此形成决议。

此前《中国青年报》报道中有两位匿名的“盟内”招生办主任,他们对联考制度作出了大量的负面评价,诸如“(联考出发点)就是为了垄断生源,其他都是说辞”,“我们压力太大了,现在骑虎难下”,等等。大家也纷纷猜测这两个高校招办主任是谁,如同都市白领喜爱的“杀人”游戏。

“联盟里面的关系很微妙,我们也不能细琢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长康健说,“谁决定入哪个联盟,可能也有很多偶然性,比如跟校领导的喜好有关,也可能就根据时下的风潮来决定。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过两年很快加入、退出,甚至?跳槽?都完全有可能。”

但无论如何,随着第三联盟的出现,自主招生联考几乎囊括了中国最优秀的三十余所高校。

“集团对抗”在很大程度上被默认为一种发展趋势,很多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在纠结于是否入盟,或是干脆另结联盟。

另一方面,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利弊讨论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最大的争议之一在于,目前取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学生大多来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记者电话采访了福建、四川、安徽等地的欠发达地区中学,他们听说了“北约”、“华约”大战,但都表示不是很关心。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的高三教师陈驹说:“好像对我们农村和县城的孩子越来越不利,这种考试,我们更加比不过城里文化氛围好的富裕孩子。”

针对这样的声音,除了对困难地区的困难考生提供面试补贴,清华大学联盟今年已经推出了IPV6远程面试,距离学校1000公里以上的地区考生通常不再需要到北京来。同时,清华大学今年还专门推出“B计划”,专门针对长期生活在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素质又很优秀的考生进行自主招生优惠。

“这些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当你把教育资源补齐的时候他的表现会非常好,”孟芊说,“这种叫好又叫座的事情为什么不干?”

在高校联考的争论声中,也有学者一直在呼吁不要过分关注招生,而忽略了教育改革本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说,“那就是只顾收获,不顾耕作。希望中国社会不会变成?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

继20xx年清华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进行自主招生考试之后,今年11月21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七所知名高校同时在官方网站上公告,20xx年联合自主招生。

20xx年,清华大学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实行五校自主招生联考,北大与香港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校自主招生联招。今年“两大阵营”同时扩编,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加入清华阵营,被网友戏称为“华约”;北师大、厦大、南开、复旦则加盟“北大系”,被称为“北约”。

始自20xx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由各校“单干”走向联合的格局;而14所实力不俗的高校自主命题考试,对传统高考构成了一项挑战。

对高考不信任的联考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校长助理丁光宏教授表示,组织联考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既有利于学校选拔,也有利于学生的选择。

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从20xx年起步,到20xx年已有80所一本院校取得自主招生特权。一批重点高校更获权突破5%的名额限制,比例可达10%。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卷入,在高考复习的关键时期要集中参加多场考试。

“我为自主招生专门复习了两周。”上海市重点复兴中学2007届毕业生、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三年级学生顾超介绍,当年他参加了复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被录取,试卷囊括10门功课,而他们高二下学期就已文理分科,因此任课老师专门进行了考前指导。他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都牺牲了一部分正常的高考复习时间。

既然多所高校联合考试,为什么不干脆采用统一的高考?

“高考选拔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丁光宏直言,复旦通过“博雅杯”进行的自主招生就是一个例子。2005—20xx年,复旦通过五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共招收学生85人,其中9成以上都通过了一本线但没达到复旦的录取线。“这些学生入校后的专业表现非常优秀,综合素质也不亚于一般的高考生。”丁光宏说。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改革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前列,不仅有5%的“自主录取”,更在20xx年率先试行自主命题“自主选拔”。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和分管副校长蔡达峰在改革之初的20xx年联手撰文指出,自主选拔是实现大学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必要条件。

秦绍德说,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根据自己的使命来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而国内大学习惯了在统一的考试中按分数段择取考生,选拔意识不强,选拔能力很差。

“招生选拔的自主性,是大学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秦绍德认为,大学培养的目标要求不仅应体现在学生进校后的日常教育中,而且应体现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

复旦的想法也是众多高校的共识。参加两大联盟的14所学校,都是水准相近的国内一流高校,他们联手另外组织考试,无疑表达了对高考选拔人才的不信任。

记者获悉,江苏省也有意采取类似的改革。该省11月初发布的教改规划纲要配套文件透露,将由类型相近、层次相近的高校一起联考,工科、理科、文科考生分开报名,高校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选拔出来的考生进行单独考察,命题则可以委托给有实力的中间机构。

只是抢生源的手段?

据了解,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两大高校联盟都将统一命题、同时考试、结果互认。并且七校地位平行,考生所报高校不分先后顺序,以增加选择机会。

但各校也都试图在随后的录取阶段中,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特色。例如复旦大学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全部七科的成绩。而北师大则要求除提供语、数、外成绩外,文科考生还要提供历史成绩,理科考生提供物理成绩,并将在面试时对学生进行智力要素、创新能力、未来潜质的测试。

此外,复旦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招生暂不纳入此次联考。丁光宏说,复旦正在三地进行高考自主招生改革试验,另有一套体系,因此这三地今年的招生方案待定。

“只要有统一的考试,就免不了排名次。”上海市教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虽然搞了联考,但招生的竞争依然会很激烈,不排除高分考生会被多方争抢的局面。

而考试日期的安排,更引发了外界对于高校借助自主招生改革竞相“掐尖”的质疑。根据往年的经验,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日期非常接近,北大系和清华系更是干脆把考试安排在同一天,学生即使想兼顾也往往力所不逮。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的自主招生改革已误入歧途。原因之一是自主招生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自主招生不是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的双向选择。他指出,不管高校在自主招生中采取何种形式考察学生,自主招生都只是学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且,学校在“抢生源”的竞争中,用的不是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奖学金),而是用录取优惠,即可低于本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多少若干分。

另外,大学管理制度未同步改革。在现代大学制度中,“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我国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却没有同步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这被认为是舍本求末。

状况,既有利于学生选择,又有利于学校选拔。

支持方观点: 一次考试七校互认

“一次考试,七校互认”成为两大阵营共同的“卖点”,避免了往年元旦考生奔波各校疲惫应考的现象。

据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学生通过学校推荐或网上自荐报名,报名完之后,高校会对学生进行审核。“北大系”自主招生联盟初步确定学生可以选择七所当中的三所。

据了解,七校笔试将用统一考题,同时进行,科目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

复旦招办负责人透露,七校联考科目与安排大致是,上午考语数外,下午物理化学,晚上历史政治,每门科目满分100分。

七校地位平行,考生所报高校不分先后顺序,以增加选择机会。七校将依据各自的特色确定考试成绩的使用方式,例如复旦大学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成绩。而北师大则要求考生除提供语、数、外成绩外,文科考生还要提供历史成绩,理科考生提供物理成绩。

通过笔试,面试时各校还会对考生进行特色测试。例如北师大就将在面试的同时对通过笔试的学生进行智力要素、创新能力、未来潜质的测试。

考生需提前“站对”阵营

根据往年经验,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在同一天举行。这种局面会让准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须尽快选择参加“北约”还是“华约”。

“清华系”的七所高校向考生承诺,将尽量错开面试时间。

14所名校的各自联盟,的确使各校可共享以往分散的优秀生源。但“北约”的一所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联考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高额奖学金和好专业进行所谓“求生”“拉生”活动。他们七所高校内部已达成共识,互相地位平等,尊重学生选择自由,不通过高额奖学金和好专业进行 “求生”、“拉生”的恶性竞争。 相关新闻

北师大自主招生分三类

北师大是“北大系”自主招生联考“联盟”中最早公布自主招生方案的学校。北师大20xx年除参加“北大系”自主招生联考外,还首次将自主招生分为免费教育师范生类、学科兴趣生类和学科特长生类。

免费师范生自主招生将面向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省份的生源;学科兴趣生无需参加七所高校联考,但他们录取后则只能入读哲学、社会工作、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每个专业的自主招生名额为60人。北师大招办负责人称,“今年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的考生将不会超过招生计划总额的5%。”

【联考内容】

七校笔试将用统一考题,同时进行,考试科目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

上午考语数外,下午物理化学,晚上历史政治,每门科目满分100分。

反对方观点:1。专家熊丙奇的观点:北大和清华

这两大顶级名校分别联合六大高校,组建自主招生联考同盟。这被网友戏称为“北约”PK“华约”。在部分中学校长眼中,联考可减轻考生奔波之苦,但两大集团竞争是减负还是“圈地”存在争议。

如果像媒体报道所称,北大和清华推出的两个“七校联考”,是“北约”PK“华约”,是一场好看的自主招生生源掐尖战,那么,这样的自主招生联考,其结局将极不看好,从一出台,就先天不足,误会了什么是真正的自主招生联考。

我支持自主招生联考。但我所提议的自主招生联考,有三个基本特点。其一,考试社会组织,相关学校自主认可。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可以认可某一个联考,也可认可多个联考,联考组织者以考试的公信力、权威性,赢得学校的信任,本质上说,联考是一种市场竞争的考试,而不是集团作战。

其二,联考应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包括选择考试的权利,以及根据联考成绩申请学校的权利。如果联考先是外部对抗———将考试时间放在同一天,迫使考生选择,再是内部瓜分———规定一名考生只能用联考成绩申请2~3所学校,而这两三所学校还有第二、三志愿(或B、C志愿)不愿考虑的不成文规则,并将面试时间有意无意放在一起,这样的联考,比此前各校各自为阵的自主招生更糟。

其三,联考与集中录取分离,根本改变自主招生的操作程序,而不仅仅是替代各校自主测试。此前的自主招生,先有各校单独进行测试,再给予符合条件的学生自主招生资格,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且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把相关高校填在A志愿或第一志愿,否则就视为放弃自主招生资格。假如联考只是替代学校的自主测试,而此后的程序还是照旧,那么,其意义十分有限。自主招生联考,可探索与高考完全脱钩,参加联考的同学,以联考成绩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学校,且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即可不参加高考。

这样的自主招生联考,才是充分给予学生考试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反之,就会在扩大学生考试机会的名义下,让学生左右为难,增加考试负担和焦虑。

现在,自主招生联考政策刚一出台,就被公众疑为集团“圈地”抢生源———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公众如此理解自主招生联考———在这种情形下,有关联考组织者和高校,应

在制度设计中,避免被公众“不幸言中”,而应该以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出发点,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

其实,高校抢生源本身并没有错,但抢生源不能通过限制学生的选择、给学生的选择权设置障碍来实现,而应该光明正大的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吸引学生。让一个考生只能参加一个联考、参加联考之后只能选择有限的学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只能填报一所学校才有效,这些都是限制学生选择权的“阴招”。但愿这些问题,不要出现在联考制度推进过程中。

2.记者观点:虽然加入“北约”的复旦大学解释说:联考不是为对抗,是为减轻学生负担、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有利于学生选择和学校选拔人才。但结盟的对抗和掐尖意图显而易见:北大搞个“校长推荐制”,清华就拉一帮高校结盟与之抗衡;清华拉7所高校结成“华约”,北大就拉上7所成立个“北约”……所谓“减轻学生负担”,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掐尖抢招生源似乎已成高校招生传统,而清华北大的斗法尤为激烈。而这些名校,本应成为高考改革的推动者,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教育资源去推进自主招生的改革。本不该像如今这样,为掐尖搞得乌烟瘴气头破血流,甚至合纵连横拉帮结派。就看这个所谓的“统一考试联合招生”,对推进自主招生是毫无裨益的:已有高招统考,再来个七校联考,这之间又能有区别?

因而,中国的大学尤其是掌握着较多资源的名牌大学,应该在推进自主改革上有所作为,而不是纠缠于眼前的利益之争。应该联合达成共识:自主招生有着充分的改革空间可以挖掘,应共同为扩大自主招生权,推动高考改革而努力。但如今看来,这些高校出台的所谓“新政”,多数是为掐尖而设计的。北大推出的校长推荐制,公布名单就曾让人大跌眼镜:一溜全是尖子生。而这也恰恰说明,预期的发掘“偏才怪才”的推荐制,无非也是取巧的掐尖策略而已。 “北约”和“华约”忙着为掐尖连横合纵,但是高考改革之路却显得更加举步维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