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

《大学》中写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人们常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说这是古代士大夫自身修养的一个原则,距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价值并不和时间一起流逝消散,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人的价值观念仍有深远影响。而我们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正是对这句名言的具体体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学习这一门课程,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老师的认真讲解以及自己对课程的学习,结合周围的人际环境,我对这门课程有以下的感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压在我们的肩上。因此,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

理想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信念,则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信念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之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确立我们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统一起来,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创造一个有

价值的人生而奋斗不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态度以及人生的价值决定了我们拥有怎么的人生观。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以及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而爱国主义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不仅仅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重要的是热爱我们祖国的人民,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以及我们的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始终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职责所在。在伟大共 产 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形势下,西藏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已得到很好的解决,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高素质不只体现在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的程度上。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的历史从未间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多少的优良传统等待我们去继承,多少的民族文化等待我们去弘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必定在我们身上绽放光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让步于人民的利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的一个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培育正确的职业精神,是社会主意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才是一个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

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

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对思修课的一些思想感悟,然而,最重要的不是每个人领悟的多少,而是我们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行动永远比感悟来得伟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不可动摇,这就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与国际环境。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结

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具有现实性又具有预见性。

2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具有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

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辩证统一的关系)

4理想实现的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第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第四,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华民族古代的爱国主义, 主要表现为缔造、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反抗民族压迫与外敌入侵; 近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则主要表现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在当代就应当表现为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

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出爱国主义的普遍情怀。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三章

1、人生观的含义、内容与核心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核心:为人民服务,

2、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实质: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应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

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生存和

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模范面需要,而无视

人的正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要从社会条件出发,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和谐(P69-70)

身心健康:健康的生理&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内因,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

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心理健康意识;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

(3)合理地调控情绪。

确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心境;排解疏泻不良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5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74-75)

?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第四章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82-87)

? 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

?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道德传统具有两重性~积极,革新,进步~消极、保守、落后

正确态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全面照搬,也不全盘

否定。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P89-92)

? 核心:为人民服务

? 原则: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3、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P98)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乃为人之本,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

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4、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5、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的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

态和行为习惯。

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道德修养: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

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的活动

实质:在多种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

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参加社会实践

方法:

(1)学思并重,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

好的德行;

(2)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

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

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积善成德,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有优

良的品德;

(5)知行统一,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

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第五章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06-107)

?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和谐社会的内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特点和内容(P109-110)

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最基本的要求)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P114、124)

道德: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法律:保障互联网运行安全的行为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的行为

4、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程序(P118-119)

《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3.1实施

行为:扰乱社会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天),吊销公安

机关颁发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处罚程序:调查——告之权利,表明身份,回避,传唤,询问(询问查证的

时间不超过8小时,对适合行政拘留处罚 的则布草过24小时)

决定

执行

对处罚不服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12.28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

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第六章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29-130)

? (一)爱岗敬业

? (二)诚实守信

? (三)办事公道

? (四)服务群众

? (五)奉献社会

2、《劳动法》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P134-135)

? 当事人自行协商

? 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 当事人一方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当事人对仲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 当事人一方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

强制执行

3、恋爱中的道德要求(P144)

? 尊重人格平等

? 自觉承担责任

? 文明相亲相爱

? 爱情要专一

? 爱情要自愿

? 表达和接受爱情要慎重

? 正确对待失恋(失恋不失德、不失学、不失志、不失命)

4、婚姻家庭法律制度(P148-150)

? 婚姻自由

? 一夫一妻 ? 男女平等

?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 实行计划生育

? 反对家庭暴力

? 夫妻相互忠实、互相尊重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必备条件:双方自愿,男的达到22周岁,女的达到20周岁,符合一夫

一妻制。

禁止条件: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患有不适合结婚的疾病。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离婚: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第七章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54-155)

?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到20xx年将形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行政法(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商法(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

程序法(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2、法律运行的环节(156-157)

创制?实施?实现,主要包括:

? 法律制定----立法

? 法律遵守----守法

? 法律执行----执法

? 法律适用----司法

3、依法治国(P158)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P161-165)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

公平正义观念

权利义务观念

5、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173)

? 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其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表现

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和内在说服力(源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的内在合理性)。

? 意义: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 国家: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法律权威的因素。如:进一步提高立

法质量;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 个人:至少从三方面维护法律权威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P166-167)

? 国家安全

——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 新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

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第八章

1、宪法的特征(P17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183)

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定义: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

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

做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国家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184-186)我国的国家机构(P187-189)

权利:平等权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

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国家机构: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常务委员会

职权: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

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实行总理负责制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的国家审判机关

最高——高级——中级——基层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3、民事主体制度(P190-191)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4、民事权利制度(P191-192)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5、民事诉讼时效制度(P193)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6、合同法律制度(P193-194)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7、知识产权法律制度(P194-195)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P194)商标权的保护(P195)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文字作品

? 口述作品

?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 美术、建筑作品

? 摄影作品

?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

?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 计算机软件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不适用:

? 法律、法规

? 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 时事新闻

?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8、刑法的原则(P201-202)

?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罚

? 罪刑相当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

?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9、共同犯罪(P203)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

10、刑罚制度(P203-204)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刑罚包括主刑: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和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