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总结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概念。

2 如何区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①有氧呼吸

? 定义: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 最终电子受体——氧气 O2

? 参与的微生物——需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

? 呼吸基质 (底物):化能异养微生物——有机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无机物

② 无氧呼吸

? 定义:微生物氧化底物,底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交给无机化合

物的过程。

? 最终电子受体——无机物(NO3-、NO2-、CO2等)

? 参与的微生物——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 呼吸基质(底物)——有机物

③ 发酵

? 定义:以小分子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有机物为呼吸基质的中间

产物。

? 最终电子受体——有机物

? 参与的微生物——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 不经过电子传递体。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常见的发酵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

3 什么是次生代谢产物?

4 有哪几种次生代谢产物?举例。

? 次生代谢:微生物合成一些对其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又为

支路代谢

? 次生代谢产物:微生物在次生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其自身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

物质。

? 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激素、毒素、色素

5 呼吸作用的概念。

? 简-生物氧化基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 复-生物氧化中,呼吸基质脱下的氢和电子经载体传递最终交给受体的生物学过

程。

? 主要呼吸基质:葡萄糖、果糖。

6 赤霉素如何促植物生长?(激素)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种。主要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打破种子等繁殖器官休眠。特别对杂交水稻制种中解决花期不遇有特殊功效。在葡萄、柑桔、菠萝、蔬菜等作物广泛使用。

7 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把微生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1 需氧(好气)微生物

? 呼吸类型-有氧呼吸

? 培养方式-固体表面,液体浅层,通气,振荡。

? 如-青霉,枯草杆菌等多种细菌放线菌真菌

1

2 厌氧(嫌气)微生物

? 呼吸类型-无氧呼吸和发酵

? 培养方式-抽真空;在N2、H2条件下;固体穿刺。

? 如:乳酸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产甲烷杆菌

? 为生么有氧气不能生活?

- 原因:有氧存在,代谢产生H2O2和O2, H2O2有毒,该类微生物没有分解H2O2的氧化酶

3 兼性厌氧微生物

? 呼吸类型-无氧时发酵;有氧时有氧呼吸。

? 如:大肠杆菌,酵母菌。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1 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哪几个方面?

? 细胞物质增加——体积增大(个体发育)

? 细胞数量增加——个数增多(个体繁殖)

2 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概念。用哪些方法可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体?

? 概念:由一个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 得到的是只含一种微生物的培养体)

? 获得纯培养体的方法:

在固体平板上常用下列三种方法

1)稀释平板分离法

2)平板划线分离法

3) 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学总结

? 少量纯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

活细菌的数目和重量的变化,以活细菌个数的对数或细菌重量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即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 细菌生长曲线分期及特点

(1)适应期

特点:初:细菌数目不增加,体积增长快。

后:个体菌体繁殖,个数少许增加。

曲线平缓。大量诱导酶的合成

应用:缩短此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加大接种量

▼用对数期的种子

▼调整培养基的成分,使种子培 养基含有发酵培养基的成分

(2)对数期

特点:分裂快,数目增多。

活菌数 >死菌数

曲线直线上升

此时细胞的大小、组成、生理特征等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

应用:接种用的好种子;代谢、生理研究的好材料

(3)稳定期

特点:储存物积累,养料消耗多。

2

◆芽孢形成,抗生素产生。

◆繁殖速率下降,死亡速率上升。

◆新增菌≈死亡菌

★曲线平坦

应用:发酵产物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氨基酸等),

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措施如下:

? 补充营养物质(补料)

? 调pH

? 调整温度

(4)衰亡期

特点:菌体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

死亡菌>活菌数。自溶。

曲线下降

应用:一般不作应用

4 灭菌、消毒、抑菌、无菌操作、无菌、除菌的概念。

1.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及内部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灭菌剂 2.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剂: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剂)

3.抑菌:(1)防腐:抑制霉腐微生物生长的措施(理化因素)。

防腐剂(抑菌剂):用于防腐的化学药剂。

(2)化疗: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措施。

4.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物体的技术。

5.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6. 除菌:应用机械方法(过滤、离心分离、静电吸附)除去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 5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及最适温度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划分成哪几种类型?

1 低温型微生物(嗜冷微生物2中温型微生物(嗜温微生物3高温型微生物(嗜热微生物) 6 试比较干燥热空气箱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异同。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效果好?

? 干燥热空气箱灭菌

? 用法:160-170℃,2小时(利用热空气灭菌 )

? 特点: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菌体在脱水状态下不易杀死。所以温度高、时

间长。

? 高压蒸汽灭菌法

? 利用水的沸点随水蒸气压力的增加而上升,以达到高温灭菌目的的方法。 ?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

20-30min

? 适用:耐高温物品如培养基,无菌水,培养皿。

? 注意事项:灭菌开始排净冷空气;

灭菌终了,缓慢降压;

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微生物学总结

1) 特点:温度低、时间短、灭菌效果好。

2) 灭菌效果好的原因:

? 菌体内含水量越高凝固温度越低。

? 蒸汽冷凝会放出潜热。

3

? 饱和水蒸汽穿透力强。

? 湿热易破坏细胞内蛋白质大分子的稳定性,主要破坏氢键结构。 7 水活度、光氧化作用、酚系数的概念。

? 水活度:水的可给性以水活度表示,用水的活度值aw为指标。在一定温度和压

力条件下,溶液中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表示为 Aw= P P0

? 光氧化作用:光线被细胞内的色素吸收,当有氧时,细胞内的一些酶、敏感成分

失活,导致微生物死亡。无氧,则无损害。

? 酚系数: 用于比较其它消毒剂药效的标准物质。

被测消毒剂作一系列稀释,使其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杀死测试微生物,

与在同样条件下达到同样效果的酚的稀释度的比值

8 配制培养基时可以用哪些手段调节pH值?

1 培养基中的蛋白胨、氨基酸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2 加入缓冲物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9 有哪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氧化还原电位?

2+3+、、升高:通氧气、加氧化剂、代谢产生H2、H2S、Fe、Fe

PH值下降

降低:厌气、加还原剂、PH值升高

微生物学总结

1 杀菌原理:

(1)作用于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引起DNA结构变形,阻碍正常的碱基配对,

从而造成菌的变异或死亡.(光复活酶可修复,避光操作)

(2)有氧时,使氧变为新生态氧-[O]杀菌。

2 应用:

¤ 表面消毒或空气灭菌、浅层水的灭菌。

¤ 育种的诱变剂

¤ 不能穿透玻璃。

11 有哪些有机化学药物可以杀菌?(列出4种)

1酚类 2醇类 3醛类 4酸类 5表面活性剂

绪论

1 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

1.微生物:一群形态结构简单、 肉眼看不见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微生物有哪些共性

1 个体小,形态简单;

2 分布广,种类多;

3 繁殖快,数量大;

4 比值大,代谢强(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大);

5.适应强,易变异。

4

3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有那些应用?

土壤与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

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固氮;

引起病害并对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产生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

有机肥料的腐熟

4 细胞生物的三界元系统?

三元界系统:真细菌或称细菌

古细菌或称古菌

真核生物

5 微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奠基人对微生物学科发展的主要贡献?

1.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 ——列文虎克

1673年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

2.奠基人之一——法国的巴斯德

卓越贡献: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明巴斯德消毒法

3.奠基人之二——德国的柯赫

▲ 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

配制培养基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技术

▲ 病原细菌的研究:

证实炭疽病的病原菌是炭疽病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获得诺贝尔奖)

提出了柯赫法则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1 有哪些染色法可以用于细菌的染色?

细菌是透明或半透明,染色后宜于观察。常用的染色法有:

1 简单染色:常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

用一种染液染色菌体。一般菌体被染上染料的颜色。

2 负染色法:用衬托的方法将无色的观察对象显现出来,如对荚膜的染色。 3 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的鉴别性染色。是一种经验染色法。

2 为什么说细菌的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成分、浓度、pH值

细菌形态易受环境影响,如培养时间、温度、培养基成分、PH值等。但同一种菌:幼龄和条件适宜,细菌形态正常;老龄或有药物、抗生素等不正常条件存在,细菌出现畸形,如果转到合适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又可恢复原有形态。

3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几种?

球状、杆状、螺旋状

微生物学总结

G+菌细胞壁一层 :20-80nm的肽聚糖层(含磷壁酸) 【由肽聚糖和磷壁酸

组成】

-G菌细胞壁两层:外膜:脂多糖、脂蛋白、脂类

2-8nm的肽聚糖层(不含磷壁酸)

G-菌肽聚糖含量较少,网孔较大,脱色后网孔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有机溶剂 5

抽提,G+菌确不这样。除去细胞壁后革兰氏阳性菌变为革兰氏阴性菌

微生物学总结

?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

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

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6 细菌的质粒和拟核有什么区别?

(1)拟核

细菌等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相对集中在核质区形成拟核,又叫核质体、核区。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无组蛋白,又称细菌染色体。

(2)质粒

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稳定遗传。质粒可以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也能整合到染色体上。对细菌的生存无决定性影响。

7 区分菌落、菌苔、菌膜和菌环的概念。

1 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该群体称为菌

单一菌落由一个菌体繁殖而成

2 菌苔:菌体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3 菌膜:菌体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时,在液体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

*4 菌环:菌体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

8 研究菌落有哪些作用?

1 分离纯培养 2 计数

9 芽孢、荚膜、菌胶团、鞭毛的概念?

? 芽孢的定义:某些种类细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于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又叫内

生芽孢

? 荚膜的定义:细胞壁表面的粘性物,有一定外形,很厚,相对稳定附着在细胞壁外。

是细胞构造的一部分。

? 菌胶团的定义:许多细菌的荚膜融合为一团胶状物,内含多数细菌。

? 鞭毛的定义:某些细菌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伸至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细丝

10 细菌芽孢的特性有哪些?

? 休眠细胞 不具有繁殖力 难染色 (壁厚质浓) 抗逆性强(热、紫外线、有毒物) 11 放线菌菌丝形态由哪几部分组成?

? (1)营养菌丝 (2)气生菌丝 (3)孢子丝 (4)分生孢子

12 细菌和放线菌菌落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 细菌菌落一般特点:

凝胶状、表面较光滑、湿润、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用针挑起。

? 放线菌菌落一般特点:

6

(1)致密、坚硬、多皱、不易用针挑起,不透明。

(2)孢子成熟后,表面粉末状,干燥

13 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2 细胞膜;3 原生质;4 核质与质粒;

5 内含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1 芽孢;2 荚膜;3 鞭毛;4 伞毛(纤毛)

14 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什么?

? (一)裂殖 :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二)芽殖:母细胞表面生一突起,渐长大同母细胞分开,细胞壁全为新合成物质。

(巴斯德菌、芽生球菌、生芽杆菌。)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1 名词解释

营养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

芽殖 一个母细胞形成多个芽体。

霉菌 具繁茂菌丝的真菌的统称。

假菌丝 芽殖迅速时,子细胞未经脱离又进行出芽,形成的串列细胞(酵母菌) 假根 根霉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作用是固着和吸收营养。 菌核 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有暗色的外皮。环境适宜时生出分生孢子梗。 吸器 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生出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形成指状、球状、丛枝状

结构。吸收养料。

2 说明霉菌的菌丝有哪些特点?

(1)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

无隔菌丝:单细胞

有隔菌丝:多细胞 (1~多核 / 细胞)

(2)菌丝特化的特殊结构

菌核、假根、吸器、菌索

3 主要霉菌的代表属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 毛霉 孢子梗直接从菌丝伸出,单生或分枝。生 长迅速。乳白色。

分解蛋白质——制腐乳。

分解淀粉——用于酒曲

? 根霉 与毛霉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假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 常见黑根霉、米根霉

引起馒头等发霉;

分解淀粉——酿造业糖化菌(药酒、酒曲)

? 曲霉 黑曲霉-作酒

米曲霉-作酱

黄曲霉-食品变质、物品发霉

? 青霉 点青霉、产黄青霉-青霉素

污染果品、饲料、谷物

从桔子、生姜上分离。

7

4 酵母菌的形态有哪些特点?

一般为单细胞的子囊菌。宽1~5um,长5~30um

球形、卵圆形、香肠形、柠檬形等;易形成假菌丝

5 霉菌如何进行繁殖(从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方面说明)?

(一) 无性繁殖(主要)

1 菌丝片断繁殖

2 产生无性孢子(主要):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厚壁孢子)、粉孢子(节孢子)

(二) 有性繁殖(不常出现)

? 形成有性孢子。仅发生在特定条件。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微生物学总结

7 说明根霉的形态?

霉菌的形态:分枝或不分枝。管状。直径2~10um

8 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征分别是什么?

? 酵母菌的菌落形态

与细菌相似,比细菌大、厚,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用针挑起。多呈乳白色

注: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沉淀、混浊、菌膜。

? 霉菌的菌落特征

微生物学总结

比细菌菌落大,由菌丝组成疏松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无固定大小,延至整个培养基中,产色素,使菌落显色。

第三章 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Virus

1 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没有细胞结构。

? 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

? 严格活细胞寄生。在活体外无生命特征。

? 只含一种核酸——RNA或DNA。

?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 ?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2 病毒的结构怎样?病毒粒子有哪些构型? (一)多数病毒的基本结构

衣壳:成分蛋白质,包在外部。

核心:成分核酸,在内部。

衣壳和核心组成 核衣壳

?

? 包膜病毒核衣壳外包有包膜

(二)病毒壳体的对称性

1 螺旋对称型壳体 代表:烟草花叶病毒

2 二十面体对称型壳体

8

3 双对称型壳体 代表:大肠杆菌 T4噬菌体

3 说明病毒和病毒粒子的区别。

病毒——是一种生物实体。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专性活细胞寄生,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非细胞型生物类群。

病毒粒子——位于细胞外环境中的成熟具侵染力的病毒颗粒

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

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4 根据包含体在寄主细胞内的部位可将昆虫病毒分为哪几种类型?

(1)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细胞核

(2)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细胞质

(3)颗粒体病毒GV-细胞核或细胞质

(4)无包含体病毒

5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的概念。

? 类病毒:一种只有侵染性小分子RNA而没有蛋白质的感染因子。裸露闭合环状RNA

分子。

(人的风湿病)

? 拟病毒:存在于植物“真病毒”颗粒中的小的环状RNA分子。

(苜蓿暂时性条斑病毒含有。)

?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外壳不含核酸的病毒

(疯牛病)

6 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 噬菌体:侵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 毒性噬菌体:侵染寄主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 温和噬菌体:侵染寄主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7 试述毒性噬菌体增殖的过程。

1 吸附: 扩散吸附在特定部位。

吸附专性强-受体

2 侵入: 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

3 复制: 在寄主细胞内: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

4 装配: 组装噬菌体

5 释放: 产生溶菌酶,寄主细胞破裂。新噬菌体从细胞内转移到外界

8 原噬菌体、溶源现象的概念。

? 溶源现象: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潜伏在细胞内将核酸整和到寄主染色体上,

同步复制,随菌体分裂传给子代。该现象称之。

? 原(前)噬菌体: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生理

1 说明微生物四种营养类型的特点。

? (一)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藻类、蓝细菌、光合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

1 碳源——以CO2 为惟一碳源

9

2 能源——光转变为 ATP

? (二)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红螺菌属.

1 碳源——有机物作供氢体和碳源,要有CO2存在。

2 能源——光

具有光合色素

? (三)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氢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

1 碳源——以 C O2为惟一碳源。

2 能源——无机物氧化产生能量。产能有限,生长迟缓。

? (四)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绝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和全部真菌、病毒。

1 碳源——有机物

2 能源——有机物氧化获得。

2 培养基的概念。

人工配制的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 什么是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的优缺点?

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1)天然培养基:完全用天然物质或其浸出汁配制。

优点:配制方便,成本较低,营养丰富。生产上用

缺点:成分不确定。

(2)合成培养基: 全由化学成分已知的物质配制的培养基。成分确定。

高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优点:成分确定,重复性强,宜于科学研究

如菌种选育,遗传分析。实验室用。

缺点:费用较高。

(3)半合成培养基:由部分天然物质和一些成份已知的化学药品配制而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优点:营养成分更全面、均衡。实验室、发酵业用得最多

4 琼脂作为培养基凝固剂具备哪些条件?

琼脂的特性:成分为多缩半乳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利用,融化温度96 ℃ ,凝固温度

45℃,对微生物无毒性

5 区分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

定义: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

(2)加富培养基(营养培养基)

定义: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例如:加入血清、血液、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

作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富集、分离微生物

(3)选择培养基

定义: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特点: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利于所

需要微生物的生长。

10

加富培养基:增加分离的微生物的数量,形成生长优势。 选择培养基: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使所需要的微生物增殖。

(4)鉴别培养基

定义:鉴别不同微生物类型的培养基。

特点: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微生物生长后

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作用:快速分类鉴定,分离筛选某微生物菌种

6 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分成哪几类?

概念:需求量不大,但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特殊作用的有机物质。

种类:维生素类-硫胺素、生物素、核黄素等。

氨基酸类-苏氨酸、亮氨酸等。

碱基类-嘌呤、嘧啶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1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

(1)微环境(紧密围绕微生物细胞的环境)

(2)稳定性:高度多样性的群落能在一定程度上应付环境条件的变化。

(3)适应性:微生物以改变群体的结构来适应新环境。

2 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空气是微生物生活的环境吗?

1 提供养分 2 通气保水 3渗透压 4PH值 5保温性(昼夜温差、季节温差变化小) 3 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一)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

1)细菌 量最多。占全部土壤微生物总量的1/4.

种类最多、功能多样。

形态:杆菌>球菌>螺旋状菌。

氧气需要:好氧菌>厌氧菌

营养类型:有机营养型>无机营养型。

(2)放线菌(仅次于细菌)

特点:菌丝不发达,多以孢子存在。

干旱、荒漠土放线菌比例升高。

碱性、有机物多的温暖地带>酸性、贫瘠低温的地带。

(3)真菌

(4)藻类与原生动物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体现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1 土壤团聚体(大部分)——不均匀

2 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 不均匀

4 微生物之间有哪些相互关系?

(一)互生关系 两种独自生活的生物共同生活可以相互获利,或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创

造有利的条件。

(二)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不能分离,彼此依赖,生理上相互分工,组织上形成

新的结构。

(三)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活生物获取营养进行生活,使寄主受损甚至死亡。

(四)竞争关系 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因一种微生物优先利用有限养料,致

使另一种微生物养料缺乏生长受阻。

(五)猎食关系 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为食并消化的现象

11

(六)拮抗关系 微生物产生的特殊次生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死一种或少数几种微生物。 5 附生微生物 定居于活植物茎、叶表面的微生物(地上部分)

根圈 也称根际。生长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

域。有效吸收养分。

根圈效应 生活在根圈中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与根圈外的微生物相比,有

一定的特异性。该现象称之为根圈效应

根瘤 固氮微生物在植物根内形成的共生组织。

根瘤菌 能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的细菌。人工培养杆状。 类菌体 根瘤菌在根瘤中呈棒状、“T”、 “Y”形,这种形态叫类菌体。无细胞壁。

固氮。难培养

菌根 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

菌根菌 能形成菌根的真菌

外生菌根 菌根菌交织成菌套包在根系外。

泡囊-丛枝菌根

哈蒂氏网 菌套内层有许多菌丝透过根的皮层进入皮层组织,在外皮层细胞间蔓延,

将细胞整个包裹起来,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6 根瘤菌的生理特性和根瘤菌的固氮特性分别是什么?

根瘤菌的生理特性:好氧、化能有机营养型、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根瘤菌的固氮特性:侵染性、寄生专一性(由菌体和植物两者的遗传性决定)、有效性 7 如何区分有效根瘤和无效根瘤?根瘤固氮的标志是什么?

? 有效根瘤:个大、有固氮能力、粉红色、含较多豆血红蛋白。

? 无效根瘤:个小,无固氮能力、浅白色或绿色,不含或少含豆血红蛋白。

根瘤有效性标志:含类菌体;呈红色。

8 豆血红蛋白的作用是什么?

调节氧浓度和氧压(低浓度和高流量的氧气)

吸收渗入根瘤内的氧然后缓慢放出。与固氮正相关

9 外生菌根对植物生长的作有哪些?如何应用外生菌根?

1)对植物营养和生长的作用

? 扩大寄主植物的吸收面。

? 产生生长刺激素。

2)对防御林木根部病害的作用

? 外生菌根根圈微生物防御病菌侵染。

? 菌套和哈蒂氏网的机械屏障作用。

? 植物产生抑制病菌的物质。

? 产生抗生素。

应用: 在木材生产中用客土法和人工接种法使幼苗形成菌根。有重要经济价值 10 丛枝菌根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如何应用丛枝菌根?

? 丛枝菌根增加了根圈的范围。

? 增加了根圈微生物的数量。

? 加强植物吸收磷素和其它元素

? 可以减轻植物病害

应用: 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和V-A菌根的双接种;

育苗苗圃、营养钵育种用宿主繁殖方式接种可行。

12

第九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物质转化

1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成氨的作用。

硝化作用:在有氧气时,微生物将氨氧化为硝酸的作用

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通气不良环境中(无氧),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或 N2的过程。 生物固氮作用:微生物还原空气中的氮气(N2)为氨的过程

氨效应:环境中的氨或固氮酶固定的氨如果不及时转化,超过一定浓度对固氮作用起抑制

效应,阻遏固氮基因的表达。

2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说说这两个作用对农业和环境生态的意义。 硝化作用:在有氧气时,微生物将氨氧化为硝酸的作用

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通气不良环境中(无氧),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或 N2的过程。

? 硝化作用

1 参加硝化作用的微生物

硝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两类细菌相伴而生,作用相连)

2 硝化作用的农业和环境意义:

有利方面:

(1)利于植物吸收,提高产量。(易溶于水,不被土粒吸附)

(2)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

不利方面:

(1)易随水流失,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硝态氮肥料利用率在低于40%。流失的

硝酸盐导致湖泊和近海的富营养化。

(2)影响人类健康

植物累积NO3-N,青储植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N,在窑中积累,人吸入致

克服措施:(1)深施硝态氮肥料。 (2)集中施N素化肥。 (3)加施N肥增效剂

? 反硝化过程

(1)造成土壤和化肥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

向土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可阻止反硝化作用。

(2)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O3阻挡紫外线,可防止对生物的伤害。

3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常温、常压,不消耗能源(与工业固氮比) (2)提高土壤的氮素养料

(3)不污染环境 (4)保证了生态平衡

4 试分析有机质分解中的C/N 比值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 有机质分解中的C/N 比值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C/N=25:1,N全部进行微生物合成作用,暂不向土壤释放N.

(2)C/N 小于25:1,N 除能满足微生物合成作用外,富余氮素释放到土壤中供植物吸收。

(3)C/N 大于25:1,N 素不足,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土壤中夺取有效氮,与植

物争氮。

? 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应用

(1)C/N 比值很大的稻草、麦秆不能直接、单独施用于正在生长的田地。

原因:很长时间内,会引起作物的缺氮现象。

正确施用:先堆积腐沤,降低其 C/N值,后施用。

(2)堆沤制肥时,加入一些含氮量高的人畜粪尿,加速腐烂分解的速度。

(3)根据有机肥料的腐熟度(C/N问题)决定施肥和耕翻时期、深度和方式。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