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安徽写生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xx

摘要: 本文是关于20xx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在安徽15天的写生实习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文中分别对实习的地点屏山和宏村以及参观的景区牌坊群等地进行了介绍性描述,并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总结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

关键词:安徽屏山;宏村 ;牌坊群;鲍氏花园;唐模;建筑特色

前 言:学校计划组织的09级城市规划专业2个班的安徽写生行顺利地结束了。在这次安徽下乡写生中,同学们团结友爱,相互照顾;在学习上,相互督促,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经过短短的十五天写生课程,同学们深刻了解了这里的人文、历史知识,以及徽派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大有收获。

实习目的:

1.将有关绘画理论知识同写生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风景写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风景写生的造型能力,了解建筑风格与特点,为城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绘画造型功底。

2.通过写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创作设计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任务与要求:

任务:

1.实习期间,每人完成速写作品10幅。

2.每天写实习日记,回来后写实习报告一份。

要求:

1.要求学生将有关写生理论同写生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观察、分析、及表现景物的写生能力。

2.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写生教学任务。

3.要求学生遵守写生实习纪律,并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培养热爱本专业,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收集生动实例和图案,丰富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1

1 屏山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日——20xx年7月09日

实习地点:安徽黟县屏山

实习方式:参观、写生为主

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素描、色彩写生(马克

笔、彩铅、水彩)

实习过程:

短暂地告别城市,告别在校的平淡的日子,去

往乡村,来到淳朴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寻找一个冥

想中的梦。

7月1日早上8点,我们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去皖南的旅途,心中满怀期待。客车出发了,旅途还很漫长,大家在车上自娱自乐着,不时响起了清脆爽朗的笑声。而我晕晕乎乎地睡着了,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只是偶尔会睁开眼欣赏沿途的风景。客车途经江西,经过了九江长江大桥,经过了那有着瓷玉砌成的柱子的景德镇??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行走,于下午3时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安徽屏山。下车后,我们拖着行李走着,环顾四周,看着这个我们陌生的村落,脸上洋溢着微笑,这个神秘的村落会带给我们怎样神秘的十天呢!我们期待着。

简单吃完午饭——农家面条后,由导游小姐带领我们参观了屏山。在导游的介绍下,认识了许多保存良好的明清徽派建筑,也了解了很多典故,还有这怡人的风景,无不让人欣喜。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穿行于村中小弄,总能因未知的各种景观找到惊喜。在这里,感受到了真正的“小桥流水,田园人家”的悠闲自得。

我们先对屏山进行了参观,第二天就以班为单位每天组织去写生,代课老师于第二天早上点评学生的写生作业,让学生不断提高写生技能。

屏山概况:

屏山村,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唐宋时称长宁里,后因村北的屏风山妆如屏风,而得名屏山村。又因明清建制曾属徽州府黟县九郡故又称九都舒村。

屏风山阳之水与吉阳山阴之水汇合,蜿蜒贯村而过;村头水口的长宁湖积水聚财,与红庙、华佗井等古迹阴阳调和,平静长宁,中国古代风水学说在这有典型体观。村内保存有光裕堂、成道堂等七座祠堂,其中舒庆余堂是中国皖南少见的明代宗族祠堂。

该村存有明清民居两百余幢,还有三姑庙、御前

侍卫贴墙牌坊、长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

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春风细雨桃花水涨;夏日纳

凉,柳垂扬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竹

翠笋萌。在中国桃花源--黟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素

有“小桥流水,田园人家”美称的九都舒村,以其独

具的风水村落特色和悠久的古黟风情历史,向世人展

示着无穷的魅力。

xx安徽写生报告

xx安徽写生报告

2

2 棠樾牌坊群、鲍氏花园、唐模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07月09日

实习地点:安徽歙县

实习方式:参观为主

实习过程:

此趟写生之旅,我们主要是在屏山和宏村,但我们还花了一天的时间浏览了棠樾牌坊群、鲍氏花园、唐模这三大景区,我想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徽派建筑的特色吧。9号上午8时,我们出发去往第一站——牌坊群,著名的一连七座牌坊以及由它们记载的故事让我们深刻领略了徽州文化风俗以及当时的忠孝礼仪。下一站鲍氏花园,精美的盆栽、姿态优雅的各种植物,假山流水,树荫浓郁,让我们有犹如进入皇家园林般的感受。最后一站,唐模。步入唐模,便不禁为这如诗如画的情景而惊喜,为精美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醇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

2.1 牌坊群概况:

徽州牌坊为中华之最,而棠樾牌坊又为徽州之

最。棠樾一连七座石质牌坊,由村首络绎而列,形

成了五千年的洋洋大观,第一座石坊是慈孝里坊,

建于明初;第七座石坊为乐善好施坊,建于建于清

嘉庆二十五年,期间相距四百余年。除了上述两座

牌坊,还有汪氏节孝坊,吴氏节孝坊,逢昌孝子坊、

鲍象贤尚书坊和骢步亭等。程朱理学决定着立态的

关系,并按“忠、孝、节、义、节、孝、忠”的顺

序排列。

棠樾七座牌坊,有明建三座,清建四座。牌坊,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崇高荣誉的象征,这些牌坊就是皇帝为旌表棠樾村民的“忠孝节义”等气节而准予建造。它们虽有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却又表现了共同的徽派石雕风格,最重要的是,它们并非以某一座牌坊的单体挑战独一无二的权威,而是用这样的连续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头的群体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

石坊的石料均取自于浙江省淳安的茶园镇,又称状元石。颜色微青,石质坚硬,不易雕琢,更难风化。其建筑内格大致分为两种,一组是卷草式牌楼,一组为四柱冲天式牌坊。卷草式牌楼颇为伤感;而冲天式牌楼气派挺拔,有威武雄壮之势。据有关资料,历史上棠樾一共有十座牌坊,其中三座均在民国前后倒塌,今不见踪迹。七座牌坊,挺拔宏伟,各有各的记载,各有各的故事。鲍灿孝行坊,重在“孝行”,还流传着一段感人的儒生鲍灿孝敬病母的史事。

徽州原有牌坊一千多个,现尚存有百余个,被誉为“牌坊之乡”。从最早的贞白里坊到封建时代的最后一座牌坊――贞烈砖坊,至今仍有82座。棠樾牌坊叙述的故事很多,比如好善乐施,比如夫妻恩爱长寿,比如兄弟金榜题名等。一座牌坊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祠堂不但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还是族里开会之地,还是教书之地,祠堂墙上有许多画,和牌坊一样,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一幅气势恢宏的“徽州古建三绝图“浑然天成”。

xx安徽写生报告

3

2.2 鲍氏花园概况:

鲍家花园在历史上是一座著名的江南私家林园,与苏州的掘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无锡的蠡园、梅园齐名;与棠樾牌坊群、鲍氏宗祠珠联璧合,形成具有浓郁的徽文化特色的旅游风景区。鲍氏花园是当今中国最大、最美、最具特色徽商贵族庄园。被称之为盆景之“绝唱”,园林之“离骚”;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盆景爱好者之“麦加”。

鲍家花园原为清代鲍启运家的后花园。作为

官商的鲍启运,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高

的审美情趣,他所创建的鲍家花园徽州文化教育

氛围极为极为浓厚,新建的鲍家花园也在很大程

度上保持展了这一特色。这里山林丰茂,古木参

天,风景幽雅,是棠樾村与邻近村的水口宝地。

重新修复的鲍家花园尊重原作的徽派建筑风格,

融山、水、石、林、青砖小径、风雨长廊、亭台

楼榭、徽派盆景于一身,却“师古而不泥古”,兼

收扬州、苏州等东南私家林园之所长,并容岭南、

两湖等名家盆景之所优,广纳各方花草滕树之名贵,赋予其更加符合现今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新时代内容。

景点主要人工所为,有“盆景园”(含精品园、流派园、山石园)、大草坪、入口广场、广场鸽、徽文化展示馆(书画名家真迹、文房四宝等)、四季花园(植物景区、春厦秋科各色植物观赏区)、乡土花园(黄山地区特色植物)、茶园坡、松林坡、观鱼池、游乐湖、垂钓湖、经济水生植物园(湖)、游船码头、山石瀑布、盆景培育基地、陶吧、茶楼、注作坊等游赏项目,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里。

2.3 唐模概况:

唐模地处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境内,距黄山市市区约26公里,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仅十余公里。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以徽州水口、园林而闻名的徽州古村落。

唐模素以水口、水园和水街闻名,自然环境优美,徽文

化底蕴厚重,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称,

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村内檀干溪溪

流淙淙,村人依岸而居,远山近水,风物怡人,幽情古趣,

独特罕见,这里汇集了自宋、元以来十八位书法名家真迹碑

刻,有古徽州私家水口园林的典作——檀干园,一千四百余

年、青春依旧的植物“活化石”——银杏树,同胞兄弟皆翰

林而受到皇帝钦赐建造——冲天古石坊,独具江南水乡特

色、诗韵悠悠的古徽州秦淮河——水街??至今,唐模仍保

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山青水碧,粉

墙黛瓦,“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走进徽州唐模

村,无不被小桥流水的人家与水街人们的恬淡自得所吸引。

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xx安徽写生报告

xx安徽写生报告

4

3 宏村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安徽黟县宏村

实习方式:参观、写生为主

实习过程:

7月10日上午,我们离开了屏山这个宁静而淳朴的小山村,去追寻我们的另一个梦。经过2个小时的旅程,客车终于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停了下来——宏村到了。“溪源客栈”是我们的旅社,很有意境的名字;这里的住宿环境比在屏山好多了,老板人也很热情,大家一致欢呼,也期待着接下来的日子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下午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游览了宏村。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

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

湖。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

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走进村子里的

曲径巷道,人是傍着牛肠走而行的。巷道边

水圳清清,水流湍急,潺潺流淌,七弯八拐

的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一路上,

来来往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水肠边村民正在

洗菜,洗衣服。游览其中仿佛置身于悠悠的

远古时代。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走在古老的青石板小路上,看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在导游小姐的一番带领与解说后,我们就三五结伴自行游览了,对风景区的基本状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第二天以班为单位每天组织去写生,每天1张作业,晚上胡老师组织辅导评价各个学生的画作。

宏村概况: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

xx安徽写生报告

5

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莲,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4 徽派建筑特色分析

徽州古建筑群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州建筑保留较完好的是西递跟宏村。屏山基本上是能感受到建筑的气息,虽然不够规模,不够全面,但是置身其内却有不乏历史之美,不缺构思之巧。

4.1 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楼房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老房子多是以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因此老房子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

4.2 徽派建筑的布局

徽州古民居受{HYPERLINK "/view/269487.htm" \t "_blank"|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惊叹不已。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徽州是理学的崛起之地,徽州人深受理学的影响和滋润,古民居建筑的每一个布局架构都强烈突显出“理”的说教意味,有着深厚的社会伦理功能。如徽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便单纯的高,则给人阴沉压抑的感觉,故而在围墙上又常用黟青石双而镂空雕刻着两扇窗。

在室内装饰和摆设方面也极为讲究。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走进徽州,人们可以从众多 6

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中看到“东方文化的缩影”,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宏村、、南屏、、昌溪等等。

4.3 徽派建筑之“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4.4 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辉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夜观星斗。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民居楼上极为开阔,俗称“跑马楼”。天井周沿,还设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一些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就一进一进地套建,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从细节方面,也可发现徽州人的独到和精明之处。徽派建筑都是高墙深院,窗户窄小。这是因为男主人常年居外,家中只留下妇孺老弱,高墙小窗都有防盗作用。再如宏村承志堂的外墙里侧,加添了一层木质墙板,既美观(与现代家居中的木墙裙相似),又可起到安全防盗的作用。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4.5 徽派建筑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

其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其思想内核,即天与人是和谐的整体,人就应当尊重自然万物,强调天道与人为的合一。”

古代徽州人运用智慧,适应并改变生存环境、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宏村村落建设注重“风水”,依山傍水的宏村村落,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巷道,既考虑的取水、排污、放火、防盗的多重因素,又考虑到生活起居的方便实用,即生存需求和审美趣味,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

其二,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营造村落。

宏村人以崇尚自然、珍惜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态度,选择宜居之地。并高度重视并尊重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在机理和自然规律,以珍惜土地、重山水、保林木、巧用自然能源的原则,村落选址大都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大都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或山侧南向缓坡上。所以宏村的布局的基本形式是“枕山、环水、面屏”,环境相对封闭,但智慧的宏村人,因地制宜,巧夺天工,围绕着“牛”形建造人工水系和村落规划。牛形村落的形成,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被称为当今“景观设计史上一大奇迹”。

7

5 感悟与收获

15日下午我们离开安徽回到了学校,也宣布着写生的结束。但写生留给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这次安徽写生实习,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与进步,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写生,使我体会到形象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生是搜集素材、师法自然的重要步骤和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它对描绘细节和光影变化非常重要,人不可能记住所有这些细节,经常写生对研究色彩学的规律也非常有启发。还有在色彩训练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处理好画面中形态与色彩的关系的重要性。形态当然是经过了有意识的处理。形态的明确体现,是展示自己在色彩写生中也能清晰地表现出对大自然造型的准确把握。写生实习对于自然形态的更加主动和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并与色彩的表现更加主动地结合,是我这次在写生实习的第一次体验。尤其是在速写中,对造型的研究更加重视,体会到画面的整体性决定了造型的性质。体会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认识与把握世界,就必须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高度的和谐。同时,要使自然美得到客观的再现,必须做到美术技巧与人的心灵、眼与手的配合、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绘画作品中获得完美的统一。

实习,是开阔眼界、增进师生情谊和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的重要途径。在屏山、宏村我们共停留了15天,那斑斑驳驳、凹凸不平、被人踩得光滑的青石路面,那古朴民居,那诗意画桥,都在诉说着自己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经历。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

写生的收获是丰富的。学校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核心,在老师的辅助启发下,在坚持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步。每去一地,都会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赏错落有序的古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

6 结语

山水风物幽美,民风人情淳厚,这是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十五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建筑,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而我将怀着这一份留恋与感悟,在今后的人生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韩小卢.徽州的明清民宅建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安徽屏山简介 /attraction/anhui/yixian/pingshan.htm

[3]鲍氏花园——盆景花木,蔚成大观(2007-09) .cn/s/blog_53da368301000acc.html

[4]棠樾牌坊群——徽州牌坊,中华之最(2007-09)

[5]走进牌坊群 /pf/company.asp

[6]『行走安徽』[闲人游记]一道水街的诱惑之唐模(2009-09) /techforum/content/750/957.shtml

[7]中国的世界遗产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geography/shijieyichan/sanji/wannan.html

[8]苗俊省.徽派建筑的特色.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7)

[9]徽州建筑的特色 (2010-11)

8

作者:武汉工程大学 本文仅供参考! 请不要重复!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