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总结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

1、 集总参数元件:当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使用时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忽略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实际元件抽象出能反映其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化模型,成为集总参数元件或理想元件。

2、 与集总参数电路对应的是分布参数电路。

3、 电量: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4、 交变电流(AC):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5、 参考方向是任意选定的方向,也成为正方向。

6、 W>0是吸收功率,W<0是提供功率。

7、 基尔霍夫定律:KCL( ?=0),KVL( ?=0),线性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简称VCR服从欧姆定律。

8、 理想电压源不断路,理想电流源不开路。

9、 受控源的功率等于受控支路的功率。

10、 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等效,而网络内部不一定等效。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 树:①包含所有的节点②连通③不包含任何回路

组成树的支路成为树支,其余的称为连支。

定理:具有n个节点,b条之路,树支数为n-1,连支数为b-n+1。

2、 2b法:KCL:n-1个,KVL:b-n+1个,b个VCR,合称2b法。

3、 完备的独立电路变量:连支电流,网孔电流,数支电压,节点电压。

4、 节点电压法:

自电导(正)、互电导(负)、电流代数和(入正出负)

非理想电压源→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电流源和电阻并联

理想电压源: ①参考节点与非参考节点之间:节点电压已知

②非参考节点之间:假设电压源所在支路的电流,补充电压源电压和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

受控源:当作独立元处理,再补充控制量与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方程。

5、 网孔电流法:

自电阻,互电阻,电压代数和(电位升与网孔电流一致为正)

非理想电流源→电流源和电阻并联→电压源和电阻串联

理想电流源: ①只有一个网孔电流流过:网孔电流已知

②电流源在公共支路:补充电流源与网孔电流之间的关系 受控源:当作独立元对待,再补充控制量与网孔电流之间的关系

6、 电压源与电阻并联,无视电阻;电流源与电阻串联,无视电阻;

7、 在不改变电路拓扑的状态下,交换支路的连接关系。

第三章 电路的基本定理

1、 激励:独立源作为输入

2、 响应:由于激励使元件上产生了电压或电流

3、 齐性定理:单一激励的线性电路中,激励增加或减少A倍→响应增加或减少A倍。

4、 叠加定理:将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后,代数和叠加得到最终结果。单独作用:

电流源断路,电压源短路,受控源保留。※叠加定理不适用于功率。

5、 替代定理:所有支路电流支路电压有唯一解,则可以用某理想电压源或电流源

替代电路的某部分,替代后其他部分电压电流不变。

6、 戴维南定理(电压源和等效电阻):

N的等效电路:电压=N的开路电压,电阻=N除元后所得网络的等效电阻 含受控源的等效电路:

外加电源法(除源后外加电源),

短路电流法(需含有独立源,否则只能使用外加电源法)

7、 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二者可相互转化

8、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PLmax=?s^2

4??第五章 一阶动态电路

1、 电容元件:

定义:电流:功率:

串联:

并联:

2、 电感元件:

定义:电流:功率:

串联:

并联:

3、 环路定则:电容电压不能跃变,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4、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无电源,电容有储能。

固有频率:

时间常数:

电容上的电压:

电流(任意方向):

5、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无电源,电感有储能:

固有频率:

时间常数:

电感上的电流:

电压(任意方向):

6、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有电源,电容无储能。

关系式: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7、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有电源,电感无储能。

关系式:

8、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Uc(t)=

Ic(t)=

第六章 高阶动态电路

1、 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

第七章 正弦稳态电路

1、 正弦量:f(t)=Fmcos(ωt+ψ)

2、 正弦信号的有效值定义(平均值和有效值的求法?):

3、 对于正弦交流信号:

U(t)=

I(t)=

4、 复数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

A=a+bj→ A=|A|∠θ

其中,|A|= ?θ=arctan??5、 可以用复数表示正弦量,称为正弦量的向量

U(t)= ωt+ψ1) →?=U∠ψ1

I(t)= ωt+ψ2) →?=I∠ψ2

6、 基尔霍夫定律对向量形式同样适用

7、 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电感元件的电压超前电流90°,电容元件的电

流超前电压90°

8、 阻抗和导纳:

ZR=R ZL=jωL ZC=-j

11ω?YR=R YL=-jc=jωc ω?

9、 阻抗分为三种:电阻ZR、感抗ZL和容抗ZC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和容纳YC。

10、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P=UI cosψ(平均功率又称为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λ=cosψ

无功功率:Q=UI sinψ(单位为Var)

视在功率:S=UI (单位为伏安),※视在功率不满足功率守恒定律。

11、 电阻元件消耗能量,电容和电感元件没有能量的消耗,只有能量的来回交换。

12、 无源单口网络的有功功率实际上就是所有电阻元件消耗的功率之和。

13、 定义复功率:S=??=UIcosψ+ jUIsinψ=P+jQ

14、 (共轭匹配,负载的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可独立变化)求正弦稳态电路的最大

功率,先求出开路电压Uoc,然后求出等效的阻抗,当负载取等效阻抗的共轭阻抗时,有最大功率,Pm=Uoc

4??q。

15、 (模匹配,负载的阻抗角固定,但模可变),ZL=|Z|∠ψz,需满足

|Z|= ???=|ZS|,负载阻抗的模与电源内阻抗的模相等。

16、 负载为纯电阻,

第九章 非正弦稳态电路

1、 分析非正弦稳态电路,首先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法,得到的常数项称为直流分

量,与原信号同频率的称为基波分量,或一次谐波分量,其他分量均为几波分量的整数背,统称为高次谐波分量。

2、 在计算中,分别计算各个谐波作用下的响应,然后将它们的时域形式叠加即可,

※不同频率的信号不能进行相量的叠加。

第十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

1、 频率特性:将幅度随w变化的称为幅频特性,将幅角随w变化称为相频特性。

2、 一阶RC低通电路:

3、 一阶RC高通电路:

4、 RC选频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5、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6、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第十一章耦合电感电路

1、 同名端:如果一个线圈的电流从同名端流入,则另一个线圈的同名端就是在该

线圈中产生的互感电压的正极性端。

2、 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

3、 耦合系数k:

4、 耦合电感的去耦(串联)

5、 耦合电感的去耦(并联)

6、 耦合电感的去耦(T型)

7、 理想变压器

8、 理想变压器的折合阻抗:Z1= n2Z2,称n2Z2为副边阻抗Z1对原边阻抗的折合阻抗。

第十二章二端口网络

1、 一般表示

2、 Z参数

3、 Y参数

电路分析基础2学分总结

 

第二篇:药物分析总结

Chapter4

准确度(accuracy):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表示: 回收率

测定方法:回收试验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度: 同一样品多次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表示: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RSD)

专属性(specificity)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药物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μg/ml) 测定: 信噪比法(S:N=3:1)

定量限(1imit of quantitation,LOQ):药物能被定量测出的最低浓度(μg/ml) 测 定: 信噪比法(S:N=10:1) Chapter5

构效分析:本类药物的结构知其具有:弱酸性(1,3位等)、水解反应(碱性开环)、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含有丙二酰脲或酰亚胺结构;与银盐的反应可用于本类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与香草醛(Vanillin)的反应(丙二酰脲基团中氢比较活泼)、紫外吸收、色谱行为、晶型 二,鉴别试验: 丙二酰脲鉴别:

(1)取供试品加碳酸钠试液,振摇滤过,滤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振摇,沉淀即溶解;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

(2)取供试品加吡啶溶液,溶解后,加铜吡啶试液,即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硫喷妥钠则显绿色。

三,含量测定(待补充)

Chapter6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 鉴别试验: 含量测定:

特殊杂质检查:

杂质:合成过程中:未反应完的酚类,生成的副产物苯酚、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乙酰化不全产生的水杨酸;贮藏中阿司匹林水解产生的水杨酸

检查a.溶液的澄清度 阿司匹林溶于碳酸钠溶液,杂质不溶b.游离水杨酸 水杨酸氧化生成的一系列醌类有色杂质对人体有害;水杨酸可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高铁盐反应而成紫堇色,而阿斯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发生该反应。c.易碳化物 检查易被硫酸碳化显色的低分子有机杂质

Chapter7芳胺类药物 一,构效分析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1芳伯氨基:重氮化-偶合反应;与芳醛缩合成Schiff碱;易氧化变色等 2水解:受光线、热、碱的影响;盐酸丁卡因→BABA,其余药物→PABA 3弱碱性:叔胺氮原子,生物碱沉淀剂反应,非水溶剂滴定

4溶解性:游离碱,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盐酸盐白色结晶粉

1HN

末,具一点的熔点,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例如: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 盐酸丁卡因(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酰胺类 1水解

2醋酸 乙醇/硫酸 醋酸乙酯 3对乙酰氨基酚+三氯化铁

4弱碱性:叔胺氮原子+生物沉淀剂→沉淀 5酰胺氮原子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二.鉴别试验

(1) 芳伯氨基: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胺——NaNO2/HCl 、碱性β-萘酚 —— 有色偶氮染料(橙黄到猩红色)

潜在芳伯氨基:对乙酰氨基酚、醋氯苯砜----盐酸或硫酸加热水解 --- NaNO2/HCl 碱性β-萘酚 有色偶氮染料(红色)

区别丁卡因——加亚硝酸——乳白色沉淀 (2) 与三氯化铁反应

酚羟基——蓝紫色 (3)与金属离子反应

与铜和钴离子反应 (具有芳酰胺结构的,如盐酸利多卡因) 硫酸铜/碳酸钠试液→蓝紫色配合物→ 氯化钴/酸性溶液→亮绿色细小钴盐沉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