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实习时间

6月8日至6月19日。6月8日至1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15日至19日进行野外。

三、实习地点

邯郸市周边地区,具体路线见实习路线。

四、实习任务

在观看录像时,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通过观看选取其中的一个专题编写观后感,在进行野外实习时,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老师的安排下观看各种地质现象,并做好记录,对于一些需要作图的实习地点,要认真做好手绘图,记录个地层以及地层的产状,观察地层所包含的岩类,并做好记录。

认识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在柳家河化工厂采石场观察柳家河断层;在柳家河渡槽处;观察南、北洺河分水岭;观察河流交汇处;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在清化桥永合村东北,观察南北洺河交汇,注意观察河流沉积物;在马店头乡楼上村西,观察片麻岩;在马店头乡楼上村,观察植被,注意区分植被的垂直分带及形成原因;在马店头乡楼上村附近,观察河谷及沉积物特征。

五、组织状况

本次实习由老师带领,地信和资环两个专业共同实习,在进行野外实习时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

六、工作量

本次实习工分两条路线。6月15日为第一条路线:一五零电厂─槐树岭─弹音村北。6月16日为第二条路线:清化桥─柳家河硅镁厂─柳家河渡槽─北洺河上游─莲花洞。

本次实习共绘图 4幅。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一、邯郸概况

邯郸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现辖四区、一市、十四县。四区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一市为武安市;十四县为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曲周县、魏县、馆陶县。全市共有214个乡镇、5403个行政村。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地处北纬3621'--44',东经11403'--40'之间,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总人口849.9万人,辖19个县(市)区。

邯郸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拨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属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邯郸的资源、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是中原经济技术协作区的中心城市。西部山川秀美,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东部平原盛产各种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素有“冀南粮仓、棉海”之称。邯郸交通发达,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横贯南北,邯长、邯济铁路,309国道沟通东西,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邯郸蕴藏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和高品位的铁矿石产区,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其中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较好;铁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可选性好。此外还有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如铝矾土、耐火土、硫铁矿、含钾砂页岩、碳石等四十种以上矿藏。各种矿产地200处。

由于在涉县和武安进行的实习比较多,因此下面对涉县和武安进行经济状况和地理位置的介绍。

二、涉县概况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涉县县境位于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之间,东西横距 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5公里。涉县东以东郊山、古脑、老爷山为界,与武安市、磁县比邻;西以黄栌垴、大寨垴、黄花山为界,与山西省黎城、平顺 县相连;南与河北省安阳、林州市隔漳河、浊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权岭与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属深区。全县总面积1509.26平方公里,耕地 33万亩,宜林宜牧荒山157亩,辖9镇8乡,308个行政村,总人口38.6万人。涉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923公里,其中:国道一条、省道两条、 县道两条、农村公路143条,20##年已完成村村通公路。邯长铁路连接邯郸与长治,途经涉县,阳涉铁路连接阳泉和涉县,邯郸连接京广线;向西南可通长治 连接太焦线。

矿产资源品种多、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矿产资源19种,铁矿石2000万吨,锰矿石8万吨,磷矿石300万吨,石英矿1000万吨,钾矿石1亿吨,白云石24亿吨,大理石3亿立方米,石灰石遍及全县,且含碳酸钙95%以上。

涉县被誉为涉县“三珍”的干鲜果品——核桃、花椒、柿子享誉国内外,其中柿子年产1000多万斤,花椒400多万斤,核桃800多万斤,正常年份干鲜果品年产量达4000万斤。涉县是全国的“核桃之乡”,这里的花椒叶是文明全国,干果资源丰富。

涉县旅游资源丰富:娲皇宫、清泉寺、一二九师旧址等。

三、武安市概况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东径113°45′至114°22′,北纬36°28′至37°01′,东邻邯郸市、永年县,以紫金山为界;南接磁县、峰峰矿区,以鼓山、天井寨山、南大垴为界;西倚涉县、山西左权县,以青阳山、万寿山、青崖寨为界;北连邢台沙河市,以摩天岭、梅龟寨、皇母山为界,总面积1806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6.5平方千米。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

武安处于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接触部,属山区县(市)。总体可分为山区(占总面积的29.7%)、低山丘陵区(占45%)及盆地(占25.3%)三大类型。境内山脉属太行山余脉,主要有五大分支。即小摩天岭山脉、老爷山山脉、十八盘山脉、西南横行山脉及鼓山、紫金山山脉,西北部的青崖寨为武安最高峰,海拔1898.7米。武安地处海河流域,境内诸河均汇流于洺河。洺河即洺水,古称马步水、南易水、漳水。其主要支流有:南、北洺河、马项河、淤泥河。水利工程主要有水库(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5座)、水井(中浅井2192眼、深井533眼)和灌区4个(口上水库灌区、车谷水库灌区、贾庄灌区、跃峰灌区)。武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虫灾、地震、霜冻等。

矿山资源有煤、铁、大理石、铝钒土等20余种,尤以煤铁矿最为有名,为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市)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郭沫若曾有诗赞曰“武安铁矿峰峰煤”。水资源主要有河水、雨水、泉水、矿水、井水等。野生动物主要有:豹、狼、狐、 鼢鼠、松鼠、刺猬等;鸟类有麻雀、喜鹊、鸽、燕、鹌鹑、雕、斑鸠、雉鸡等;鱼类有鲤、鲇、鲫、鳅、鳝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爬行动物有蛇、蜥蜴等;节肢、环节、软体的动物有虾、蟹、河蚌等。武安属华北植物区系—半旱生森林丛草原植被区系。。

第二章地质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依据相对年代法把地质历史分为隐生宙与显生宙两大阶段,宙以下依次分为代、纪、世、期等国际统一的时代划分单位,每个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为宇、界、系、统、阶,以及这些可以得到地质年代及地壳历史简表。

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侵入岩.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向地壳表层运移,并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依据岩浆向地壳表层侵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距地表3公里以下,浅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大致在地下3公里到地表之间。如果侵入体接近地表的部位(地下0.5~1.5公里)冷却凝固,称为超浅成岩。深成侵入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基和岩株。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山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

一、一五零电厂

6月15日上午10点我们到达了一五零电厂,天气阴转晴略有雾,在此实习观察了一小时,在此我们观测了山上的岩性,并学会了使用罗盘,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际使用。我们所在地为清漳河,在河流的东西两面均有山脉延伸,在河流西面的山出露的岩石为寒武系石灰岩泥质条带,因有雾所以不能很好的看出断层等地质现象。在河流的东边山出露的演示为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岩状砂岩。

石英岩状砂岩属于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砂岩,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一种。属玻璃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主要产出地层层位有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和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底部。矿石化学成分:二氧化硅97.30一97.32%,氧化铝 0.97~1.04%,氧化铁0.62~0.67%,氧化钙0.034—0.043%,五氧化二磷0.003%。吸水率1.01~2.55%,耐火度1716—1723℃。

寒武系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在此地我们还学习了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在此我们用罗盘观测了某一山头和冷却塔,通过观测这两点我们确定了观测点。冷却塔角度为北326,山头角度为270,绘制图如下:

二、槐树岭

在北原村北垭口即槐树岭我们观测到了一些小的褶皱以及一些岩石。到达这里时时间为6月15日11:30,在此观测了15分钟。这座山被涉左公路分开,因此可见出露的岩石。为了加固,因此我们用水泥浇注加固,所见颜色并非岩石的真实颜色。所见岩石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薄层石灰岩(比长城系要新),从上至下均为此岩层出露,并可见小的褶皱。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以描述褶皱的形态和产状。包括: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⑥轴,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①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②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③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④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⑤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⑥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⑦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

在此绘制的剖面图见下图。

三、弹音村北

当我们到达这里时,时间为6月15日11:50,在此观测了20分钟。在这里我们观测到了出露的岩石和一个正断层。

下部薄层为石灰岩和紫色钙质页岩,上层为厚层石灰岩,所属年代为寒武系中统徐庄组。那么什么叫做断层?什么又叫做正断层呢?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是正断层。

在此绘制了剖面图,绘图如下:

四、柳家河硅镁厂

我们到达此地点是6月16日9:20,在此观测时间为35分钟。在此观测到得地质现象比较多。

在硅厂我们观看到了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岩状砂岩,此处的砂岩石英含量很高,因此用做提取硅粉,但是再往前走这套地层就会消失。在镁厂我们观看到了奥陶系下统冶里组白云岩,镁含量很高,因此用于提取镁粉,但是往后走这套地层又会消失。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两套不同地层会出现在同一层面上呢?这是因为在此有一套隐伏的断层。这是怎么推断出来的呢?假如没有断层的话,这两套不同的地层绝对不会出现在同一层面上,即大红峪组居然与奥陶系出现在同一层面上。因为中间的寒武系底层消失了,因此在它们之间绝对是存在断层,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那么这套断层又是什么产状呢?经测量它的倾向为290,这套断层为北东20的断层,导致了寒武系地层的消失,这套地层绵延20公里。它存在于两山之间的沟里,大断层南西方向延伸很远,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因地质现象比较复杂,因此在这里没有做剖面图。

五、北洺河上游

我们到达这里的时间是6月16日10:00,观测时间为20分钟。在此见到的岩石主要为石英岩状砂岩和片麻岩,在此见到了斜层理、波痕、泥裂等地质现象。片麻岩在上游分布较多,在此处还可见大的砾石,砾石大小差别,有的很大,而有的却成为了很小的砾石,大块的石英岩状砂岩在上游存在,在下游不会出现,因为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将大块的砾石逐渐剥蚀成小块。但是在下游不会看见片麻岩,因为它的抗风化能力较弱,因此不会在下游出现。但是它会在上游风化成土,适宜核桃的种植。

第三章气候

实习地点主要在涉县和武安市。因此对于气候的叙述也仅介绍这两个地方。

一、涉县气候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涉县县境位于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之间,东西横距 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5公里。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7.5小时,日照率59%,年日照数最多为2956.2小时,最少为1998.5小时,四季中,春季日照时数最多,为722.2小时,占全年的28%;冬季最少为577.7小时,占全年的22%。境内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19.251千卡每平方厘米,属高辐射区,光能资源丰富。年辐射量最多为128.218千卡每平方厘米,最少为101.817千卡每平方厘米。一年内太阳辐射量5月份最多,6月份次之,12月份最少。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0.7℃至14.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0.5℃至4.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3.8℃至26.9℃。平均年较差27.4℃至29.6℃。极端最高气温40.4℃,出现在1978年6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18.3℃,出现在1966年2月22日。冬夏气温变化小,春秋气温变化大。春季变化最大的是3月和4月,秋季降温最迅速的为10月和11月,平均每日降0.2℃。日温差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大于南部,低洼地大于坡梁地,沙质地大于粘质地。西达为全县气温年平均较差最大的地区,年平均日较差达13.6℃。
  全县气温分布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年平均温度,南部的合漳较北部偏城高3.5 ℃。全境可分为3个暖区;木井、马布、龙虎地区,邯长公路两侧地区,漳河河谷地带;3个冷区:花尖山,符山及以北地区,韩王山到张家庄、王金庄以东地区,清漳河西侧的西南深山区。多年平均风速为1.7米每秒。1949年以来,平均最大风速16米每秒。据1960年至1981年气象资料统计,22年中全县共出现八级以上大风133次,其中春季55次,夏季35次,秋季19次,冬季24次。大风日数各月均有,以春季最多,占大风总日数的41%。雨季平均始于7月2日,终于9月7日,时间为67天,降水量为364.9毫米,占全年的64%。受夏季风强弱和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雨季长短及雨量年际变化很大,最长可达94天,最短只有31天,雨量最多为798.8毫米,最少只有115.1毫米。全县无霜期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最长无霜期为合漳,平均204天,最短无霜期为偏城,平均181天。全县无霜期平均持续时间为186天,持续最长年份为1975年,达206天,持续最短年份是1962年,为146天。平均终霜日迟于稳定通过≥10℃的初日(4月8日),限制着终霜前的热量利用。初雪平均出现在12月3日,最早为1988年10月31日,最晚为1993年12月27日。终雪平均出现在3月16日,最早为1981年2月19日,最晚为1994年4月10日。积雪初日平均出现在12月3日,最早为1988年10月31日,最晚为1989年12月29日;积雪终日平均在3月15日,最早为1981年1月27日,最迟为1994年4月9日。最大积雪厚19厘米,出现于1991年11月16日。
  降雪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份。因山区地形复杂,常见山头白雪覆顶,山底绿色依旧。初雪以西北向东南为先后序。降雪量北部山区最多,漳河河谷最少。

涉县受地形影响,季候风变化明显,春季多为东北风,夏季多为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秋季多为偏西风,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
  县境西部和北部,山高峰险,地势峻峭,气温偏低,而东南部河谷、盆地、地势低洼,气温较高,冷热空气对流常形成地形风。清漳河河谷和邯(郸)长(治)公路一线的黄土谷地,是风的天然通道,四季之中不断形成偏西风和东北风。

二、武安市气候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东径113°45′至114°22′,北纬36°28′至37°01′,东邻邯郸市、永年县,以紫金山为界;南接磁县、峰峰矿区,以鼓山、天井寨山、南大垴为界;西倚涉县、山西左权县,以青阳山、万寿山、青崖寨为界;北连邢台沙河市,以摩天岭、梅龟寨、皇母山为界,总面积1806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6.5平方千米。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武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至13.5℃,极端最高温42.5℃,极端最低温—19.9℃;年平均降水56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472.7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29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2%;四季之中,屡起西北、西南及西风,年平均风速2.6米/秒,极端最大风速29米/秒;年平均无霜期196天;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虫灾、地震、霜冻等。

第四章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河流在我国的称谓很多,较大的称江、河、川、水,较小的称溪、涧、沟、曲等。藏语称藏布,蒙古语称郭勒。每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有的是泉水,有的是湖泊、沼泽或是冰川,各河河源情况不尽一样。河口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流入海洋、河流(如支流流入干流)、湖泊或沼泽的地方,在干旱的沙漠区,有些河流河水沿途消耗于渗漏和蒸发,最后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河流称为瞎尾河。除河源和河口外,每一条河流根据水文和河谷地形特征分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比降大,流速大,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中游比降和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但河流侧蚀有所发展,河槽多为粗砂。下游比降平缓,流速较小,但流量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细砂或淤泥。通常大江大河在入海处都会分多条入海,形成河口三角洲。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外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外流流域。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这类瞎尾河称为内流河,补给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流流域。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一、一五零电厂

在一五零电厂我们看见的河流是清漳河,里面有河水流动,因水源丰富,所以在附近有一五零电厂,电厂属火力发电厂,利用清漳河中的水进行发电。在其南面有浊漳河,它是河南和河北的分界。

漳河是现在安阳和邯郸的分界线,卫河支流。位于中国河北省、河南省之间。源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82 万平方千米。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在此处观看到的清漳河段,水源充足,河流弯曲度大,河流的流向为西北到东南,河流两边不对称,西边比较开阔,东边比较狭窄,原因是东边有山脉出露。在此处电厂排出的冷却水没有直接排放到河中,而是人们将冷却水引导到田地,作为农作物生长的水源,由于水源充足,这里可以种植水稻,这是邯郸能种植水稻的两个地方中的一个,当时见人们正在插秧种植水稻。

关于此处的河流剖面图绘图如下:

二、清化桥

在清化桥我们看到了南洺河,河水很有限,此处向北三公里与北洺河汇合,注入到洺河。

洺河,河流名,发源于河北省武安市境内,分南北两条,夏日水位较深,冬季有干涸现象,季节性较为突出. 在武安、永年、鸡泽、曲周等地均有流经,干流在永年县,永年的县城临洺关,即依河得名。 洺河是滏阳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邯郸市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境内河长1714公里(自南洺河发源地算起)流域面积2601.72平方公里,包括武安市全部,永年县中北部和鸡泽县西部。上游有南洺河、北洺河两条主要支流,分别发源于武安市西北部的深山区摩天岭两侧,向东南流经武安市的绝大多数乡镇,于康二城镇的永合村相汇,南、北洺河汇合后称洺河。南洺河河长95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北洺河河长62.3公里,流域面积513.5平方公里。

此处南洺河上游为东风水库,此处的最高地为紫山(马氏的发源地),此处向北为鸿山。

三、柳家河渡槽

我们到达此处见到了河渠,两边与山相连,下面为公路,河渠中的水来自东风水库(即朝阳湖),此处为南北洺河的分水岭,海拔570~580米。

分水岭即相邻水系(或河流)之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侧的降水沿着两侧斜坡注入不同的水系或河流。如秦岭就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秦岭以北的降水流向黄河,秦岭以南的降水流向长江。大别山是长江水系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四、莲花洞

我们到达莲花洞时是6月16日12点,莲花洞藏于大山中,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喀斯特地貌。

东太行山武安市莲花洞,位于武安市井峪村, 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石钟乳、 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石瀑 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 汩汩不绝。奇特的容岩造型在国内罕见。

   莲花洞内有莲花宝塔,古时想看宝塔者,必爬窄洞,过水潭,上石峡,穿一线天,跳龙门,历经千万方到仙境。只见宝塔金光闪闪,下有莲花为座,上有神剑相护。传佛祖派三神仙来护宝,大厅内有雪莲挂壁等洞顶奇观,黑白双宝石等等,皆乃大自然罕见奇观。洞内相当艰险,荐身高体胖者莫如,直进洞底,几近匍匐。

第五章土壤及植被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植被(vegetation)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毛主席说过有些人“只是树木,不见森林”,是比喻“只见局部,不见全部”,所以植被对植物个体来说,它是一个整体,全面的概念。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按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如高山植被、温带植被;可按不同地域划分,如天山植被、中国植被;还可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山地植被的分布因受山体的高低、坡向、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海拔高度引起的气候因子—水、热因子,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它直接导致植被的垂直分布从山麓至山顶有规律的变更,称为植被分布的垂直带谱。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

一、一五零电厂

在一五零电厂见到本地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呈现黑色,这并不等同于东北的黑色土壤。东北的黑色土壤,之所以呈现黑色是因为当地的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所以呈现黑色,土壤较为肥沃。但是本地的土壤的黑色并不是这样的,虽然呈现黑色,但是肥力却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引用电厂里的水,水中含有的粉尘溶于水中,最终流入到土地,所以呈现黑色。当地其他的地方还主要是黄土地。

二、北洺河上游

在此处我们看到了植被的垂直分布,符合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部为高大的乔木,向下为灌木,最下层为草本植物。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了植被的演替现象,在河床中植被没有遭到人为的改造,此时见到大量的灌木,如果不经过人为的干预,则会逐渐出现植被的演替现象。

此处有大量的片麻岩,在向上游走片麻岩更多,这是因为片麻岩的抗风化能力弱,则在下游出现的很少。片麻岩经风化变为土壤后,十分适宜核桃的生长。

核桃适于在土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上生长,在地下水位过高和质地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核桃在含钙丰富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核仁香味浓,品质好。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6.2~8.2,最适值为6.4~7.2。土壤含盐量应在0.25%以下,稍超过即影响生长结果,过高会导致植株死亡,氯酸盐比硫酸盐危害大。由于片麻岩中含有大量的钙,因此适宜核桃的生长。在此处不远处有万亩核桃园,这里也是全国的“核桃之乡”。

结束语

实习虽然结束了,我从这次实习中也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触也很多。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对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的考察。到达一五零电厂的当天上午,我们就开始了热身训练往河流走去看看沿边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到达一二九师我们就开始了真正的爬山征程,山高路长,爬的时间之久,都是我们先前未经历过得,在这一路我的感触最多,收获也最大。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上,我们拾级而上,看着陡峭的山脉,欣赏着秀丽的风景,同学们时而拍照留念,时而驻足观赏。但我们并没有忽略我们的任务。当我们走到一处典型的地质构造的地方时,一个个同学拿着本和笔,围着老师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记录,加深理解课本知识,增加阅历。老师拿着喇叭讲到,周围的山是石英砂岩,呈紫红色或肉红色,带着泥,容易风化,形成坎状地貌。砂岩,粗细不均,颗粒大,杂乱无章;就这样我们边游边学,兴高采烈来到了莲花洞。这时,我们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看着我们满载的知识,我们的疲惫顿时消去大半。

第二天我们到达南洺河,老师给我们讲河流的形成、搬运、侵蚀和堆积,讲上、中、下游的区别和联系,讲河流的补给特点,讲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当我们到达北洺河上游时看见了植被的垂直分布状况,心里很是震撼,真正的看到了这些,以前这只能在课本上见到,很是长了见识。同时也佩服大自然的杰作。而后我们转向莲花洞,当我们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汽车被卡在了山洞里,我们很是着急,司机师傅更加的着急,但是他并没有惊慌,而是慢慢的将车倒了出去,他表现出的那种沉稳,让人很是佩服。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莲花洞中我们见到了喀斯特地貌,地下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了这种地质现象,很是壮观。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我们实地更深刻的了解了邯郸部分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这些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年代,土壤分层、植被分布,流水地貌的形成,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状况。其次,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进一步的、更加真实的认识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从而也加深了我对自然地理学这门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习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感情,陶冶了情操,收获了感动。我们不可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不可能忘记同学们爬山时伸出的一只援助之手,我们不可能忘记当我们登上山峰的最高点时,我们内心的喜悦,这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同时,此次实习也是对身心的锻炼,使我们从一个假期的休息中恢复过来,能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最后,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能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觉到无比的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