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游戏

小班区角游戏《喂小动物》

活动背景:

在《图形碰碰碰》这一主题中,主要让幼儿认识,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图形,对图形产生兴趣,并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孩子认识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的教育中的难点,原因一是小班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二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班设计并围绕主题《图形碰碰碰》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有趣的有关形状认知的游戏。根据每个幼儿个别差异,我们两位老师还在活动延伸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从小朋友接触最多的圆形入手,引领幼儿进入奇妙的圆形世界,关注周围生活中的不同的圆形事物,轱辘轱辘的轮子和齿轮滚动着、转动着,载着我们走向大千世界。使孩子既容易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又能通过游戏提高各方面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动物喂食。

2、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动物喂食。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嘴形的动物、圆形、方形、三角形食物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是谁喂你们吃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是怎样喂你们吃饭的呢?(引导幼儿说)

教师小结:我们还小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喂我们吃饭的……

二、介绍小动物嘴型,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动物喂食

1、今天我们班里来了许多动物宝宝,有谁呢?(兔子、小狗和小猫)

2、他们还小不会吃饭,所以我们要来喂他们吃饭。不过小动物的嘴型都一样吗?(不一样)

3、兔子是什么嘴型?(圆形的嘴巴)那我们要给他吃圆形的食物, 小猫是什么嘴型?(方形的嘴巴)那我们要给他吃方形的食物, 小狗是什么嘴型?(三角形的嘴巴)那我们要给他吃三角形的食物。

4、在喂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还要告诉他们,ⅩⅩ我喂你吃ⅩⅩ的食物。

三、游戏开始,幼儿自主选择操作和交流

那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来喂动物宝宝吧! 活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我们把小动物的嘴巴都设计成了几何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方形,还有许多可爱的图形宝宝形状,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积极性极高。幼儿在各种感官的调动配合

下,不知不觉中知道了圆形、方形、三角形。在送食物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边送边说,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活动反思: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够,每次都将玩完的玩具到处扔,有时还不能很好的将玩具放回原位,这个在以后的游戏重要强调。

 

第二篇:小班探索型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游戏性区角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小班探索型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游戏性区角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幼教理念,使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一天天认识它,一层层深入地了解它。

小班的幼儿由于动作、语言、认知等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渐习惯与同伴及成人的交往,并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幼儿在交往中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满足自我需要为唯一标准,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正处在直觉行动期,好模仿,喜重复。因此,我们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可以触摸、倾听、观察、摆弄、操作的教育环境,将幼儿的无意识活动纳入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中。在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是幼儿重要的活动之一,结合相关的活动理论,在活动课程中让幼儿创造性得到发展的问题展开了活动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引导幼儿创设感兴趣的、符合不同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已经成为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中最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正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创造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儿童心理学看,幼儿对客体的认识始于幼儿对客体的活动。幼儿对客体的活动不仅是幼儿认识的源泉,还是幼儿思维发展的前提。幼儿思维的发展从本质是幼儿自身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也正因如此,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幼儿满足生活需要欲望的本能,能促进幼儿运用工具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幼儿适应环境能力的发展;能促进自我概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能提高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总之,幼儿的一切发展几乎都存在于活动过程之中,而幼儿的活动形式最重要的就是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区域游戏活动包 1

含着生动丰富的信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同时蕴涵着多种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获得知识、经验,还可以获得技能和交往的提高。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个体性的区角游戏活动正可以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这是因为:1、它为幼儿创设了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组活动的空间,幼儿在区角中的活动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也不拒绝幼儿对同伴和教师行为的模仿。2、它为教师与幼儿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个别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可以直接观察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经验的积累、情绪的体验等各方面的反馈,并据此开展指导。3、它重视幼儿的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鼓励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

《新纲要》明确指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而区角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引导幼儿通过对活动材料的摆弄、操作,激发其探索欲望,满足幼儿亲身尝试的需要,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更在于可支持幼儿去发现和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获得经验。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产生困难的帮助者以及成功的欣赏者和鼓励者。

(一)在研究中发现小班幼儿在此阶段区角活动的几个显著特点:

1、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乐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2、初步出现合作行为。在建构区、娃娃角、幼儿间的交流增多,但幼儿间的合作属于结伴游戏。

2

3、“喜新厌旧”表现较明显。对新鲜的材料和事物能静下心来操作,一旦过于复杂或一旦完成任务后就不愿再次操作,在活动中持久性较差,这时需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支持。

4、幼儿间的争吵增多,对于喜欢的物体未能摆脱自我为中心及对活动的需求日渐增强,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争吵。

5、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区角活动内容的拓展,幼儿相互间的交往行为也逐渐增多,在区角活动中较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

(二)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1、材料提供原则、策略

(1) 投放材料要从因材施教入手。这是指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准备活动材料,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2) 投放材料要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3) 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例如,让小班孩子学习扣揿钮,单用衣服练习显得太单调了,老师想出了做毛毛虫的方法,让孩子一节一节地扣揿钮,孩子在这些憨态可爱的毛毛虫诱惑下很高兴地练习起来了,没多久,人人都会扣揿钮了。有些材料除了老师来准备以外,也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的作品为范例,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并在活动中互相竞争提高能力,美工区幼儿的手套装饰画老师不丢弃收集起来,既可作为下次活动的材料,又让孩子有参考的范例,调动了每个幼儿参加活动的 3

积极性和创造性。

(4) 投放材料要力求多样化。这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5) 投放材料要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余地。2.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幼儿想办法解决。3.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废旧物品等。

2、教师指导原则

《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角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节者”的角色转换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教师是观察者。要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首先要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教师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切忌在幼儿活动时,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控制游戏活动,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标准去要求幼儿。这样会剥夺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活动的思路,造成活动的停顿。应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与可能。而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贯彻再指导或处理好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和自己觉得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喜欢的活动”,而不致使活动失去“灵魂”。

4

(2)教师是参与者。其实在区角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在活动中,切忌用“你必须要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指令,企图以自己的意愿去控制幼儿的活动,去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出现皮亚杰经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而应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过程,协调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关系。

3、教师是指导者。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的指导应有的放矢,而不是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在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般地“游导”。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并注意在活动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创新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如此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指导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所采取的指导语也不同: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语言理解力差,教师在用语言指导时力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即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对于语言有了一定发展能力的幼儿,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

4、教师是评价者。活动后开展的评价活动是教师指导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要反映出教师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自己的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 5

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区角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教师如何在区角活动中观察、指导孩子,如何步步深入地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区角活动,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水平、需要,灵活选择,并进行创造性地指导,让幼儿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调:调整内容——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

幼儿已有了在园学习与活动的基础,各方面能力明显提高。此阶段幼儿好学、好问、好动,对活动的兴趣与自主性明显提高。因此教师要仔细观察,并及时调整区角内容和材料,对幼儿的进区选择作适当的调整,避免幼儿选择活动区及活动内容时发生偏失。教师的适当调整对于幼儿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拓宽了幼儿学习空间,才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观察,得出幼儿在此阶段区角活动的几个显著特点:

1)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乐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2)出现合作行为。在建构区、娃娃角、计算角幼儿间的交流增多,但幼儿间的合作属于结伴游戏。

3)“喜新厌旧”表现较明显。对新鲜的材料和事物能静下心来操作,一旦过于复杂或一旦完成任务后就不愿再次操作,在活动中持久性较差,这时需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支持。

4)幼儿间的争吵增多,对于喜欢的物体未能摆脱自我为中心及对活动的需求日渐增强,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争吵。

6

5)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区角活动内容的拓展,幼儿相互间的交往行为也逐渐增多,在区角活动中较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

根据幼儿区角活动的这些特点,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和需要。在此基础上去帮助幼儿增添活动内容,帮助幼儿梳理知识、丰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幼儿鼓励,允许他们有错误,使幼儿在无拘无束中得到尽情的展现与发展。在活动中若有困难,教师可以稍加启发,但不可直接告知答案。例在手工操作区,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两套厨房用具(包括煤气灶、锅、铲子等用具),而后在操作中幼儿发现少了许多用料,教师让幼儿自已动手寻找、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相互协作讨论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做出了白米饭、面条、油条、面饼及各种丰盛菜肴。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花样百出,利用了现成的材料、或利用周边环境,灵活运用如橡皮泥、皱纹纸、泡沫板,纸画螃蟹、鱼虾、青草、树叶等等。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幼儿的认识需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在经历观察、实验、探索与交流中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领悟到丰收的喜悦,幼儿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创:创设情境——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区角活动的创设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创设愉快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区角活动中有趣的内容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数字角,教师结合已上过的课《轴对称图形》在活动区投放了蝴蝶、枫叶、窗花、中国 7

结等成品、半成品或原始材料,并为每个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在欣赏、操作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促进了知识的巩固性,对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在动手操作中,幼儿把欣赏轴对称图案的美与数学新知识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也让幼儿体会了数学课中的审美教育。

(三)联:联系实际——满足幼儿应用需要

要重视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现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刻板,远离儿童世界,对儿童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而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幼儿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创造条件,从生活实践中弥补幼儿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满足孩子们的应用需要。如参观邮电局,到超市购物。每人准备10元钱,用10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不能超支。这就要求幼儿应具有初步的核算能力。此类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区角活动的纵向延伸,既增长了见识,又使幼儿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用,满足幼儿需求,幼儿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用活现有教材,使区角活动内容更加充实、有意义、富有创造性,才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才能有利于幼儿生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主体活动,深刻地体验区角活动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促进幼儿自身发展。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