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wjha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报告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农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报告

姓名:吴 高 杰

学号:10014040

实习时间:20##年3月8日至4月12日

实习地点:沈阳农大农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实习主要内容:学习育种知识以及栽培技术

    多年来,农业部门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研究和谋求沈阳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通过多年多点引进试验示范和摸索实践,筛选出一批适宜我市种植的水稻良种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成功,但是,经济欠发达,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大,科技意识低,加之沿用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栽培管理科技含量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市粮食生产的发展,水稻平均单产长期徘徊在350公斤左右。

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为中心推进一切工作的开展,以粮食生产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加强、农民素质提升、惠农政策到位等措施为抓手,确保今年粮食生产安全,我们针对对如何加大我市水稻良种推广力度一主题展开了细致调查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沈阳市水稻良种的推广力度

各级各部门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继续把发展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切实抓好“米袋子”和“菜蓝子”产品生产,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纳入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因此,我市水稻良种的推广需要在政府高度重视下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才有发展的可能。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加大沈阳三农的投入,加快良种的引进、示范、扩繁和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大科技培训,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粮食稳步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单产低,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有关部门努力下,杂交水稻及配套技术推广,粮食产量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但由于水冷、温低经济落后,劳动者素质低,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单产一直徘徊在300-350千克。

3、农村劳动者素质低,影响我是农村水稻良种的推广力度

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成了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全市的农业劳动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76年;由于受教育年限短,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就相对较低,尤其在技术培训过程中,接受科技人员技术指导时就难免出现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的问题;部分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导致落后,极大的制约着我市水稻良种的推广。

二、发展对策

1、依靠科技,做好示范工作

积极引导农民在思想上通过主攻单产、增加效益的科技示范来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民提高管理力度。

2、做好样板工程

加大农业科技普及力度,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样榜,调到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不同海拔的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通过科学的配方施肥、育秧技术等,来提高样榜的质量。

3、改进稻田的基础条件

稻田的基础条件包括:稻田所处地理位置的光、温度、土壤肥力、机耕条件和灌溉条件。

(1)、光照与温度  光照与温度是大自然的行为,也是决定水稻高产的主要自然条件之一,一般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相反,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的区域内,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温度就降低一度。因此,光照与温度是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大自然行为,我们人类无法改变它。但我们人是要吃饭的,处在冷凉山区的各族群众也要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来弥补气温的不足,弥补光温不足的主要措施是:在灌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早播种节令,应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播种,使水稻整个生育期特别是抽穗杨花时本地区气温最高,从而为水稻高产人为的创造光温条件。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也是决定水稻高产的主要条件之一,沈阳市法库县水稻田普遍存在肥力不足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卫生田块,主要原因是:首先是交通不便,农家肥无法送达水田;其次是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农用物资购买力低下,投入不足;再次是化肥应用不科学,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最后一个是,水田都是人工开凿的山区梯田,不是冲积土壤,自然肥力不足。解决办法主要是:首先是增施农家肥,农家肥含有多种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冬季种植一季小饭豆或豌豆,来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现状;再次是增施化肥,主要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适当增加钾肥;离村子较远田块,运送农家肥比较困难,这部分田块可以采用种植小饭豆或豌豆的同时,在田边地头堆一些呕肥,备耕时施用。

(3)、实施机耕机耙  机耕机耙也是创建水稻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可以节省劳力,提高劳作效率,但是我市某些县由于交通不方便,实施机耕机耙无法做到。

(4)、灌溉条件  灌溉条件好坏是影响水稻高产与否的主要条件之一,普遍存在灌溉设施不全,土沟渠是主要的灌溉设施,到雨季容易塌方。解决办法:尽量增取国家队投入,群众投工头劳,农闲季节搞好修沟挡坝,进行农田基本改造,来改善灌溉设施,尽量做到旱涝保收。

4、科学栽培管理

(1)、稻田备耕  水稻收割后犁一次板田,同时铲出田埂及周围杂草,消除杂草及病虫息栖场所,不种植冬季作物的稻田,在冬月、腊月和正月各进行一次翘田晒垡子,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翻晒垡子,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在最后一次翘田晒垡的同时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做底肥。

(2)、秧田备耕  秧田选择在灌溉条件较好,土壤底子干燥的地方最理想(因土壤温度相对较高,热量更充足)。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同时细碎土壤,清楚杂草及枯枝落叶,为播种搞好准备。

(3)、良种选择  良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选择介绍中的任何一个品种,因这一区域内气温相对较高,任何一个品种都适宜种植。建议:选择辽稻2号、辽粳27、辽恢7号、玉粳11、宏成4号、406这六个品种比较理想;其他选择云粳优系列品种,主要是:辽粳优11号和辽粳优15号。

(4)、播种时间  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在正月二十左右播种;在正月初八至十五前后播种,这一时段内播种效果会更好。但总的一条原则是:要根据当地灌溉条件的实际情况而定。

(5)、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晒种三天,然后用清水选种,捞除饱满度不好的种子,最后选用多菌灵浸种48小时,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防止恶苗病的发生,催芽至露芽率达80﹪时即可播种。(主要适用于湿润薄膜育秧)

(6)、育秧方式  播种方式可采用湿润薄膜育秧、旱育稀植育秧和水育秧三种;首先介绍湿润薄膜育秧,方法是:选择灌溉条件好底子干燥的田块做秧田,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做底肥,经过三梨三耙,细碎土壤,捞出相面并平整好(相面宽1.3米),相面不能有积水,亩用钙镁磷肥30公斤均匀施于相面,播种后盖上薄膜即可。盖膜时间应控制在20—25天,经过三天炼苗后揭膜,揭膜后7—10天施一次断奶肥,亩施尿素5公斤;秧龄达45天左右再施一次送嫁肥,亩施尿素5公斤,秧龄达50—55天即可移栽。旱育稀植育秧方法主要是:选择肥力较好的田块或地块做秧田,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做底肥,土壤经过三梨三耙,充分细碎消毒平整,捞出厢面后即可播种,然后盖上一层细土,厚度2厘米。注意:旱育秧的种子不进行消毒催芽处理,但要对土壤进行充分消毒,施肥和湿润薄膜育秧相同。

(7)、大田移栽技术要点

①、插秧规格  插秧采用规格化调栽,根据稻田的肥力情况而决定株行距,进行合理密植栽插。规格化宽窄行调栽普遍采用的尺寸是:大行距20厘米,小行距10厘米,株距10厘米,每穴栽2苗,每亩栽3.33万从,每亩基本苗达6.7万苗。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可适当减小株行距,可采用:大行距18厘米,小行距8厘米,株距8厘米,每亩基本苗达7万苗。

②、施肥   施肥应掌握前重、中足、后补的原则,在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钙镁磷肥30公斤做底肥的基础上,插秧后的7—10天内结合化学除草施一次反清分蘖肥,亩用尿素10公斤(或水稻专用配方肥15公斤)加丁草胺0.25公斤充分搅拌混合后施入田块,拔节期亩施尿素5公斤(或配方肥10公斤),最后在水稻孕穗始期再追一次肥,亩施尿素5公斤。

③、科学管水  应掌握浅水栽插,深水活棵,寸水分蘖,够蘖晒田,打苞深水,干湿壮籽的用水方法。

④、病、虫、草害的防治  病害主要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等,可选用硫磺唑、三环唑、叶枯宁等药剂,必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虫害主要防治:飞虱、叶蝉、粘虫、蝗虫等,药剂可选用:爱美乐、乐果、敌敌畏、扑虱灵等,切实做到防早、防小、防了。草害主要是在移栽后一个星期进行,药剂可选用:丁草胺、稻草一次净、灭草宝、新得力等,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后期加以人工辅助薅除。

三、具体栽培与管理措施

    、选用良种:坝子及热量充足的早、中稻地区,都可种植杂交稻。品种有:冈优22、11优63、油优63等。

  二、培育壮秧:采用湿润育、覆膜育、旱育等方法培育带蘖壮秧。

  三、大田备耕:前作收后,要及时备耕,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病菌、虫卵,减少田间病虫源对下年水稻的危害,插秧前一个月左右对田块翻耕耙细,整平田面,清除杂草,并结合施用农家肥,插秧时做到精耕细作,田平泥化,关水1—1.5寸,待泥浆下沉及时插秧。

  四、大田移栽:(一)移栽节令,1、早稻地区一般11月底开始育秧,下年2月中、下旬开始移栽,秧龄40—50天。2、中稻一般3月中旬育秧,4月初开始移栽,秧龄30—35天。(二)移栽大田做到田平泥化,关水3公分左右,浅水浅栽。(三)群体结构,一般中等肥力的田,种杂交稻,采用宽窄行规格化移栽:大行距18公分,小行距12公分,株距12公分,每塘栽1—2株。每亩栽3.5万丛左右,每亩有效穗22万左右。采用等行移栽:行株距20㎝×12㎝,每亩2.8万丛左右,每亩有效穗21万左右。旱育秧移栽:杂交稻用平铲铲秧,使秧带土2㎝,要力求浅水移栽,水深以不漂秧、不倒秧为宜,行株距27㎝×15㎝,每塘栽1苗,分蘖弱的品种,行株距 20㎝×15㎝,每塘栽2苗,铲下的苗必须在4 小时内栽完。

  五、施肥:一般田种杂交稻,亩产要达500千克以上,除有合理的群体结构外,还要有合理的施肥来保证。每亩1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加30公斤钙镁磷肥、10公斤硫酸钾、1公斤锌肥于栽前1个月左右随整田施入作基肥,20公斤左右(不施农家肥则施25公斤)尿素分三施。   

  (一)苗肥(分蘖肥),一般水稻移栽后5—10天开始返青,15—20天开始分蘖,故此施肥以移栽后7天施第一次肥,每亩施尿素5—6公斤。

  (二)穗肥,水稻分蘖结束,宜拨节是穗分化时开始施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尿素9—10公斤。以上两次施肥量要掌握苗情施肥,苗叶片浓绿下垂不施,叶片淡绿直立,施足用量,叶片直立,淡黄,适当多施尿素。

 (三)粒肥水稻开花灌浆时,叶色过淡,表现早衰时,每亩施4—5公斤尿素,如果长势正常不施,要促籽壮穗,但也要防止贪青倒伏呛壳。

 (四)注意问题:每次施肥大田灌水不宜过深,一般淹至基部,保证不开裂即可,不放跑马水。

  六、管水:1、栽培后15—20天前,田面保持水层2—3㎝,保证灌水。2、水稻开始分蘖,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促进分蘖,当分蘖达到预定90%时,进行撤水晒田,晒到田间起鸡脚裂,秧苗停止分蘖,苗微黄时进行正常灌水,3、孕穗到抽穗阶段,浅水勤灌,不能缺水。4、水稻开花灌浆时,湿润灌溉,干湿交替,以湿润为主。

四、实习体会

通过实习充分了解到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作为未来的农业工作者,我们必须学习知识,关注国家政策,让农业逐渐富有科学内涵,给我们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们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用科学的眼光看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持续协调”的发展原则,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第二篇: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吴 高 杰 学号:10014040

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3月7日

实习地点:偃师市大口种子推广站

实习主要内容:调查河南小麦生产状况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近几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小麦总产、单产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为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和利用品种,我们在今年全省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20xx年全省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供各地选择和利用小麦品种时参考。

一、品种利用情况

据十八个市种子部门汇总统计,全省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7个,超过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

(一)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品种

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矮抗58面积1325.0万亩,比去年增加560万亩,增幅73.2%;郑麦9023面积709万亩,比去年减少238万亩,减幅25.2%;豫麦49-198(含豫麦49)面积676万亩,比去年增加109万亩,增幅19.2%;周麦18面积626万亩,比去年减少220万亩,减幅26.0%;郑麦366面积552万亩,比去年增加384万亩,增幅228.8%;西农979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149%。

(二)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

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依次是:周麦16面积43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万亩,减幅3.3%;众麦1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增幅56.9%;偃展4110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减幅4.3%;新麦18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减少275万亩,减幅54.4%;新麦19面积219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增幅35.9%;豫麦18-99面积192万亩,比去年减少103万亩,减幅34.8%;豫麦70-36面积147万亩,比去年减少102万亩,减幅40.8%;许农5号面积111.6万亩,比去年增加75万亩,增幅207.4%;泛麦5号面积103万亩,比去年减少132万亩,减幅56.2%。

二、 品种评价

(一) 主导品种

1、 矮抗5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20xx年审定以来推广速度很快,20xx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全省收获面积突破1325万亩,上升为全省第一大小麦品种,并在安徽、江苏、山东等周边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易感赤霉病和叶锈病,因此在豫南部麦区利用时注意防治叶锈病和赤霉病。

2、 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旱性好、成熟早、落黄好、品质优等特点,连续六年在我省推广面积居第一位,并且在湖北、安徽、江苏等周边省份大面积种植。由于该品种属弱春性,抗寒性略差,近几年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麦区,今年收获面积达709万亩,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二位。

3、 豫麦49-19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继承了豫麦49的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等优点,同时丰产性有所提高,但抗病能力弱。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和南阳市,今年收获面积稳中有升,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三位。生产利用时应加强病害防治。

4、周麦1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主要优点是春季生长稳健,综合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耐旱耐渍,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对锈病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缺点是颖壳松,易受吸浆虫危害,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不足。是河南省小麦区试的对照品种,在黄淮麦区各省均有种植,今年收获面积比去年略有降低,居全省小麦品种第四位。

5、郑麦366: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主要优点是冬季抗寒性好、耐旱性强,株型紧凑、矮杆、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成产三要素协调。20xx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68万亩上升到552万亩,成为我省小麦第五大品种。该品种缺点是高感纹枯病,春季发育快,抗倒春寒能力弱,今年在豫东南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豫东地区种植应适当晚播,并预防纹枯病。

6、西农979:属半冬性优质强筋中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苗期长势较壮,越冬抗寒性好,品质优,达强筋粉标准。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弱,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高感白粉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和豫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六位。

7、周麦16: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幼苗健壮,冬季抗寒性好,矮杆抗倒,穗层整齐,增产潜力大,适宜范围广。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北部,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七位。缺点是感叶锈和赤霉病,耐倒春寒能力偏弱,今年许昌、平顶山、漯河三市反映有穗上部不结实现象。

8、众麦1号:属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春季发育稳健,较耐倒春寒,分蘖力强、成穗较多,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丰产稳产,缺点是子粒商品性差,黑胚率高。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安阳、驻马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八位。

9、偃展4110: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健壮,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旱耐渍,灌浆快,成熟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近两年表现白粉病重,抗倒能力差。主要分布在豫南、洛阳、开封等地,今年收获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居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九位。

10、新麦1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苗期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湿和耐后期高温,产量三要素协调。由于该品种近两年表现感白粉病较重,抗倒性稍差,种植面积下降较快,居小麦种植面积第十位。

(二)搭配品种和扩大示范品种

1、周麦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耐旱性较好,起身拔节快,亩成穗较高;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感赤霉病。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2、郑育麦9987:属半冬性中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较强;茎秆硬,抗倒伏;综合抗病性较好;穗层整齐,粒大饱满,商品性好,成熟落黄好,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缺点:对春季低温干旱敏感,穗顶部易虚尖,叶锈病较重。在我省中

北部高水肥地种植有较好利用价值,生产利用时应注意防治叶锈病。

3、许科1号: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较耐倒春寒;茎杆硬,较抗倒伏;穗层厚,后期较耐高温,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度较好,千粒重高,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4、周麦23号(周9823):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冬季耐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后期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对白粉病有一定抗性,感条锈病、赤霉病。是产量潜力较高的弱春性品种,适宜黄淮南片和我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5、众麦99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起身拔节早,分蘖能力强;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层厚,穗较大,结实性好,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叶锈病。适宜在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发展利用。

6、新麦1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长势壮,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根系活力强,耐旱,灌浆快、成熟较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对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但感赤霉病。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近两年在我省中东部和北部发展较快。应注意防治叶枯病和赤霉病。

7、平安6号:属弱春性中穗型早中熟品种。春季起身拔节快,亩成穗数多;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较抗倒伏;子粒商品性好,耐后期高温,成熟早,落黄好。缺点是抗寒、抗旱性弱,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适宜黄淮南片和我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8、中育1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期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病性较好。缺点抗倒春寒能力偏弱。

9、济麦4号: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较厚,小穗,穗粒数偏少,抗穗发芽能力强,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缺点是抗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弱。生产利用时应防病、防倒。

10、豫农20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杆弹性好,穗层整齐,成穗多,结实性好,灌浆快,落黄好,成产“三要素”协调,抗穗发芽能力强。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病性一般。在豫东倒春寒常发区注意适当晚播。

11、豫保1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健壮,抗寒性好,茎杆粗壮,较抗倒伏;亩成穗多,丰产性好;后期有轻度早衰,熟相一般,高感赤霉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

12、许农5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植株偏高,长相清秀,耐后期高温,落黄好,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缺点是感叶锈,纹枯病和赤霉病较重。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13、洛麦21: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幼苗抗寒性强,耐旱性好,起身拔节快,长相清秀,亩成穗较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植株偏高,抗倒性一般,感锈病,白粉病和颖枯病重。适宜我省中北部中高水肥地早茬利用,注意防倒和防病。

14、洛旱6号: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穗层整齐,大穗大粒,成熟落黄好。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抗旱耐旱、抗寒性好,抗干热风能力强。缺点是感白粉病、叶锈病。适宜黄淮麦区旱肥地利用。

15、泛麦8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感白粉、纹枯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另外,通过各地考察了解到,百农160、衡观35、漯麦8号、新麦208、濮麦9号、平安3号、漯麦4-168、04中36、项麦969、花培6号、金麦8号、洛旱7号、淮麦22、太空6号等品种在今年大田生产或品种展示中,丰产性、抗逆性、整齐度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不再一一评述。

三、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今年小麦秋播品种利用的指导思想是: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中北部麦区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选择使用弱春性品种;南部麦区以抗病早熟的弱春性品种为主,早茬选择使用半冬性品种;岗坡旱地以选用耐旱性较强的品种为主;根据河南的气候特点以及病害流行调查,中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抗倒、丰产,兼顾抗病,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早熟性和抗病性,东南部麦区应尽量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把好种子质量关,尤其在南部麦区注意种子的出芽率问题,确保大田用种安全,确保我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一)豫北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为主,搭配藁麦9415、济麦

20、郑麦9023、济麦4号,示范临优2069、西农889、漯麦8号。

2、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豫麦49-198、周麦16、新麦18为主;搭配众麦1号、周麦22、郑育麦9987、豫农202、衡观35、洛麦21、百农160、漯麦8号;示范洛麦22、中育12、泛麦8号、众麦988、漯麦9号、豫保1号。

3、中晚茬麦田:以众麦2号、偃展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号、04中36、花培5号、豫农949、新麦9817。

4、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二) 豫东南、豫中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西农9718、周麦21,示范漯麦8号。

2、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新麦18、泛麦5号、周麦16、豫麦49-198、众麦1号为主;搭配周麦22、豫麦69、许农5号、开麦18、衡观35、平安3号、漯4-168、郑麦9694、富麦2008、漯麦8号,示范泛麦8号、百农160、中育12、豫农202、漯麦9号等。

3、中晚茬麦田:以平安6号、豫麦70-36、新麦208、偃展4110、太空6号为主;搭配项麦969、新源958、04中36、金丰3号、豫农949、周麦23、兰考矮早8号。

4、沙丘旱薄地:以豫麦49-198、新麦18为主,搭配洛麦21、项麦969、洛旱6号、洛旱7号。

(三)豫西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济麦4号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周麦21、西农9718。

2、早茬麦田:以豫麦49-198、矮抗58、新麦18、周麦18、焦麦668、洛麦21、衡观35、平安3号为主;搭配周麦22、许农5号、开麦18、豫农202、郑农17、

豫保1号,示范洛麦22、众麦998、中育12、花培6号。

3、中晚茬麦田:以豫麦18-99、濮麦9号、偃展4110、平安6号为主;搭配新麦208、04中36、金丰3号、周麦23、平安7号。

4、丘陵旱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济麦2号为主;搭配洛旱6号、洛旱7号、长旱58、偃佃9433。

(四)南阳盆地麦区

1、东北风口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豫农202、西农979、新麦18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豫麦70-36、04中36、豫农949为主。

2、盆中平原高产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郑麦366、豫农202、平安3号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豫麦70-36、04中36为主。

3、岗丘麦区:以豫麦70-36、洛麦21为主,搭配内农科201、平安6号、04中36。

(五)豫南稻茬麦区

1、优质弱筋品种以郑麦004、郑丰5号为主。

2、主导品种以郑麦9023、偃展4110、豫麦18-99、豫麦70-36为主;搭配郑麦366、新麦208、金丰3号、源育3号、项麦969、内农科201、邓麦996、河科大9612。

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自己家乡的小麦生产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