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手册20xx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手册

(20xx年增订版)

目 录

中药煎煮常识…………………………………………………………………………. 3

中药的服用方法………………………………………………………………………..3

中药用药禁忌…………………………………………………………………………..3

中药使用的误区………………………………………………………………………..4

正确服用中成药………………………………………………………………………..4

喝中药不苦的窍门……………………………………………………………………..5

服中药汤剂时不宜滥加糖……………………………………………………………..5

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6

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的注意事项……………………………………………………..6

服用乌头类药物的注意事项…………………………………………………………..6

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7

中药煎煮常识

2

一、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以砂锅、不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忌用铁锅、铝锅、铜锅。

二、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60分钟为宜。

三、煎煮方法:每剂煎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的药物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淹没过药面即可,火候同第一煎。煎煮时最好加盖。

四、煎药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15-25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5-15分钟,滋补类及质地坚硬的药物40-60分钟。

五、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具体决定。成人服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750~900毫升。儿童酌减。

六、服用时间: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七、特殊药物的煎煮:

1、先煎 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包括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

2、后下 待药物快煎成时再投入煎煮数分钟。如薄荷、大黄、白豆蔻等。

3、包煎 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药物宜包煎,如蒲黄、葶苈子、车前子等;含绒毛类药物如旋复花宜包煎。

4、另煎 贵重类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宜单独煎汤兑入其它药汁服用。

5、烊化 即溶化。阿胶、鹿角胶等药物宜先烊化,在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 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如芒硝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冲服。

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服用时间

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及驱虫药均宜清晨空腹服。

饭前服: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和治疗肠胃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

饭后服:消食健胃药或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睡前服:一般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涩精止遗药和缓下剂也宜在睡前服。

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用。

二、服药次数

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

中药用药禁忌

一、服药食忌: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的食物。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药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3

二、妊娠用药禁忌

1、禁用药:多是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如水银、砒霜、雄黄、马钱子、川乌、草乌、三棱、莪术等。

2、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等。如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大黄、芒硝、肉桂、附子、牡丹皮等。

中药使用的误区

很多人对重要认识不足,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存在以下误区。

1、中药无毒副作用 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药性温和,很少发生毒副作用。但因此认为中药完全没有毒副反应食错误的,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也会有不良反应。

2、药性慢不能用于急救 其实中药是可以用来急救的。方剂中的“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抢救危重病人的真方。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中药同样可以用来急救。

3、夏季不宜服汤药 有人认为中药汤剂在夏季煎煮不便,从而觉得夏季不宜服汤药。其实从疗效上讲,夏季是可以服用中药的。古人就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服用的汤药,如“藿香正气散”“黄连解毒汤”等。

4、盲目使用补益药 补益类中药在气血阴阳的滋补方向上也有偏向,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的。若不经过医师诊断就长期盲目用药,不但没有滋补作用,还会引发许多症状。因此在使用滋补类中药时一定要根据病情,据证用药,辨证滋补,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正确服用中成药

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一颗大蜜丸通常至少分成20粒以上的小丸,分2~3次吞下较为合理,否则同样会引起噎阻。生活中,有些人在服大粒蜜丸时,爱将药丸嚼食,这其实不宜提倡。因为虽然多数药丸因在制作中加入了蜂蜜而带甜味,但是不少丸药仍带有浓厚的中药异味。嚼服者一旦因药丸异味而引起恶心反应,往往来不及咽下口中稠厚的药浆而会引起呕吐,这可就事与愿违了。如果为了加快药物吸收,加速药效产生,方便的做法是:取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5) 注意服药反应:中成药与其他药物一样,因各种原因也会引发人体的不良反应,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这样那样的不良反应会较多地出现,服用中成药者应对此要有所警惕。凡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者,均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凡有过服用某种中药而致过敏史者,还须牢记以后不可再使用该药。

喝中药不苦的窍门

(1)掌握药液温度。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2)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3)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4)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5)添加调味品。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服中药汤剂时不宜滥加糖

在服用汤药时,有的人不管服用什么汤药,均习惯加糖(冰糖、白糖、红糖、蜜糖),或以糖水送服,以冲淡或消除苦味,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实属不妥。一是因为各种糖均属常用中药,均味甘而具有补虚作用,若所治病证为邪实之证,,那就不但不利于驱邪,反而会加重病情。二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糖,特别是与含铁、钙等无机元素和其他杂质较多的红糖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不但能影响药效,甚至会危害健康。三是因为糖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干扰药液中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四是因为糖还能降解某些药物,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使汤液的疗效降低。五是因为某些健胃的中药,其之所以能健胃,就是利用 5

其苦味或其他异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加入糖后势必会消除这一作用。由此可知,服用中药时不能滥加糖。若要加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加用。

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

朱砂,又叫“辰砂”、“丹砂”,其主要成分足硫化汞,火煅时可析出水银。其味甘性寒有毒,功能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善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狂,以及疮疡、咽痛、口疮等。其成人的内服用量,每日为0.1~0.5克。服用时不入汤煎煮,应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服。 但是,朱砂有毒,被内服后可被少量水解,生成二价汞离子,蓄积在体内,对机体造成伤害。如果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或含朱砂的中成药,人体就会因大最汞离子的生成或蓄积而出现急性或慢性汞中毒症 状,严重的还可出现肝、肾、心、脑中毒。因此,不可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 (如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磁朱丸、活络丸、蟾酥锭、紫雪丹、至宝丹等)。

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其毒性较大。砷进入人体后,可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牌等内脏及指甲、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临床常用的不少中成药都含有雄黄,如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喉症丸等。因此,在服用这类药时应注意:首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或遵医嘱服用,避免超量服用;其次,由于砷可引起蓄积性中毒,因此应避免长期服用;此外,应避免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西药,如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胍生片合用(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

服用乌头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属乌头类药物的中药材主要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含有此类中药材的中成药主要有木瓜丸、正天丸、右归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三七伤药片、金匮肾气丸、舒筋活络丸、附子理中丸等。

乌头类药物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乌头碱不但毒性大,而且易在体内蓄积,并易溶于乙醇;其毒性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其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并常因个体差异而有别。乌头碱虽然有毒,但若经过合理炮制与常时间煎煮,就会分解成为近乎于无毒的醇胺类物质。鉴此,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首先要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其次是不能泡酒服用或与酒同服;再者是不用生品;最后是入汤剂时应先煎1~2小时,以再一次降低其毒性。

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6

1.含钙、铁、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瓦楞子、牡蛎、龙骨、海螵蛸、石决明、赭石、明矾等,不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左旋多巴、喹诺酮类联用。

2.含钙较多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牡蛎、海螵蛸、珍珠、蛤蚧、瓦楞子、鹿角、枸杞子等不可与洋地黄类、强心苷类药物合用,不可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3.碱性较强的中药,如瓦楞子、海螵蛸、朱砂等,不宜与酸性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阿司匹林等合用;不能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奎宁等同服;不能与维生素B1同服;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不能与奎宁丁同用。

4.含酸性较强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等,不可与磺胺类药物 联用;不可与碱性较强的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联用。

5.含有机酸的中药,不能与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西药同服;不可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同服。

6.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五倍子、地榆、诃子、石榴皮、大黄、四季青等,不可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等消化酶类药物联用;不可与维生素B1合用;不与去痛片、克感敏片等同服;不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及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新霉素、氨霉素、氨苄青霉素、异烟肼等同服;不可与麻黄碱、黄连素、士的宁、奎宁、利血平及阿托品类药物合用;不可与含金属离子的钙剂、镁剂、氯化钴等合用;不与对肝脏有一定毒性的四环素、利福平、氯丙嗪、异烟肼、无味红霉素等联用;不能与磺胺类同服。

7.含有皂苷类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合用。

8.含蒽醌类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西药联用。

9.炭类中药及瓦楞子、牡蛎等,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联用。

10.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不宜与菌类制剂如乳酶生、促菌生等联用。

11.蜂蜜、饴糖、甘草等中药,不可与降糖西药同用。

12.含颠茄类生物碱中药,如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等及含有钙离子的中药均不可与强心苷类药物等联用。

13.含麻黄碱类中药不可与强心药、降压药联用。

14.含汞类中药如朱砂、轻粉,不能与溴化钾、三溴合剂、碘化钾、碘喉片等同服;不能长期与含苯甲酸钠等巴氏合剂、或以苯甲酸钠为防腐剂的制剂同服。

15.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白果、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类药物如咳必清同用;不宜与中枢抑制药物合用。

16.海藻、昆布等含碘类中药,不宜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西药联用。

17.发汗解表的荆芥、麻黄、生姜等不宜与解热阵痛药同用。

18.含钾较高的萹蓄、泽泻、白茅根、金钱草等不宜与氯化钾同用。

19.含生物碱如黄连、黄柏、川乌、麻黄等不与士的宁、阿托品、麻黄碱同用。

7

8

 

第二篇: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手册20xx

通许县中医院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手册

(2013版)

通许县中医院药剂科

目录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

服用霍香正气水时应注意的问题

含有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区别

菊花主要可分为哪几种,功效有何异同?

哪些中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服用枸杞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儿食积的常用哪些中药?

小儿呕吐常用哪些中药?

如何看待中药不良反应?

哪些中药会引起过敏?

哪些中药可能造成肝损害?

哪些中药服用后可能造成肾损害

如何解救乌头碱类药物中毒?

使用中药注射剂应该注意哪些间题?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含有的西药成分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补血药及应用补血药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补阴药及应用补阴药应注意的问题

常用补阳药以及应用补阳药应注意的问题

家庭药品如何保管?

风热感冒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中成药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

很多人认为中药性情平和、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滥用中药有害。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超剂量用药、长期服用、药证不符、用药途径不当、误服误用、不适当地与西药联用、违反用药禁忌、病人自身体质问题等诸多因素。中医用药需要辨证论治,药不对证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银翘解毒片对于外感风热有效,但对于外感风寒则不宜。滥用甘草会出现水肿、头痛、高血压等不良后果。即使作为补品的人参,长期超量服用也会导致胸闷、烦躁、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正如《医法圆通》 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茂、鹿茸、拘祀皆是砒霜。”因此使用中药应在中医师以及中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服用霍香正气水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霍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对酒精敏感的病人服用后可能出现醉酒的表现。特别是大量

服用后可能出现心动过速等不适症状。因此对酒精过敏的患者不宜服用,可使用其他不含酒精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软胶囊、滴丸等。

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含有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哪些?

含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药物的中成药约有100 余种。主要分布在补阳药类、祛寒止痛等类中成药中,如海马补肾丸、大活络丹、健步壮骨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木瓜丸、痹通药酒、长春红药片、创伤散、跌打风湿药酒、二仙丸、风湿骨痛丸、风湿寒痛片、风湿酒、复方蛤青片、复方夏天无片、复方小活络丸、复方羊角胶囊、骨刺丸、骨刺消痛液、固肾定喘丸、寒热痹胶囊、寒湿痹颗粒、和合丸、回天再造丸、活心丸、活血舒筋配、济生肾气丸、接骨片、筋骨疼痛酒、救急散、橘核病气丸、灵仙跌打片、女宝胶囊、盘龙七片、前列舒丸、人参再造丸、参桂理中丸、参茸黑锡丸、参茸酒、参茸木瓜药酒、参茸三鞭丸、参茸壮骨丸、参茸追风酒、参三七伤药散(片)、参赓活络丸、肾炎温阳片、疏风再造丸、舒筋活络丸、四逆汤、痰饮丸、通痹片、透骨镇风丸、厄痹颗粒、温经丸、温脾止泻丸、温胃舒胶囊(颗粒)、乌梅丸、五加皮酒、消肿片、小儿泄泻停颗粒、小金丸、肖金丹(丸)、心宝丸、雪莲药酒、血宝胶囊、腰息痛胶囊、腰椎痹痛丸、益肾灵颗粒、益心丸、右归丸、玉龙油、愈风丹、云南红药胶囊、止痛风湿丸、中风再造丸、中华跌打丸(酒)、壮骨木瓜

丸、壮骨追风酒、追风活络酒、追风透骨丸等;以及处方名中已含附子的成药,如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附桂骨痛片、参附强心丸等。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区别

( 1 )炮制方法不同

清半夏:炮制过程中需要加人白矾。口尝微有麻舌感,切厚片。

法半夏:炮制过程中需加入甘草、石灰水。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

姜半夏:炮制过程中需要加人生姜、白矾。片薄。

( 2 )功能主治不同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咳 吐不出。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用于中药成 方制剂中。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院痞满。

菊花主要可分为哪几种,功效有何异同?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等,以“毫菊”、“滁菊”品质最优。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白菊花之分。黄菊花宜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宜于平肝、清肝明目。

哪些中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改善垂体一肾上腺素的调节,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人参通过促进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而实现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此外柴胡的抗炎作用,柴胡皂昔可以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内分泌轴,促进垂体分泌ACT 只,从而促进肾上腺组织生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达到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肉桂对糖皮质激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中药还有细辛、秦芫、五加皮、雷公藤、附子、冬虫夏草、何首乌、杜仲、补骨脂、拘祀子、鹿茸、廖香、淫羊蕾、知母、延胡索、三七、人参、党参等。

服用枸杞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面色萎黄,目昏不明。服用构祀子应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用。感冒发热、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也不宜用。感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

小儿食积的常用哪些中药?

( 1 )小儿乳食内积常见症状:面黄肌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宁,食欲不振,暖气酸馒,口气臭秽,呕吐酸腐,腹部胀满,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潜,大便不调,气味臭秽,或有低热,舌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则:消乳消食,和中导滞。

小儿乳食内积常用中成药:小儿化食丸、保赤散、儿童七珍丸、一捻金、小儿消食片、小儿化滞散、化积散、小儿消食健胃丸等。应用注意:保赤散、一捻金、儿童七珍丸中均含朱砂,不宜久服。

( 2 )小儿脾虚夹积常见症状:面色萎黄,困倦乏力,夜卧不宁,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馒,大便搪薄,气味酸臭,唇舌色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青淡。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小儿脾虚夹积常用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健脾消食丸、小儿健脾散、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参术健脾丸、宝儿康糖浆等。

小儿呕吐常用哪些中药?

( 1 )小儿伤食呕吐常见症状:呕吐不消化食物或乳块,气味酸馒,口气臭秽,腹胀便秘,或泻下酸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则:消食导滞,和胃止呕。小儿伤食呕吐常用中成药:小儿化食丸等。

( 2 )小儿胃寒呕吐常见症状: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物清稀,时作时止,四肢欠温,腹痛绵绵,大便塘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指纹青淡。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小儿胃寒呕吐常用中成药:温胃舒颗粒(胶囊)等。

如何看待中药不良反应?

事物都有两面性,中药也不例外。中药理论认为,就性质和作用而言,无药不偏,无药不毒,偏性可以纠正人体生理失常之偏,从而保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治疗作用;但是偏性若过可导致偏胜,也可以损害人体生理平衡,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认识药物既有促进健康的正面效应即疗效,也有妨害健康的负面效应即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药”和“滋补药”也是相对而言的,使用正确都能治病救人,如用砒霜治疗原发性的肝癌、白血病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引起砷中毒。而人参如果过量服用,也可能会出现

头晕、血压升高、烦躁、失眠等症状。((医法圆通》有“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茂、鹿茸、构祀皆是砒霜”之说。

因此保证用药安全的关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通过合理的炮制、配伍、正确使用,达到减毒增效目的。那些因未辨证用药、盲目地长期过量用药以及服用假中药造成的不良事件不能归为中药不良反应,应从管理、流通以及使用环节加以杜绝。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而中药出现不良反应后就全面否定中药的安全有效这一特点也是不对的。

哪些中药会引起过敏?

由于环境污染加剧、感染性疾病的减少以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人类不仅是对西药有过敏问题,而且对于使用中药甚至食物均有可能出现过敏。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而与个体差异有关。中药煎剂、中成药以及外用药、肌内注射剂、静脉注射剂,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中药中以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为多见,且往往比较严重,应特别引起重视。

哪些中药可能造成肝损害?

下列中药曾在毒理试验中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肝损伤:马桑叶、四季青、地榆、鱼藤、营草根、丁香、苦谏子、苦谏皮、天花粉、大白顶草、苍耳子、野百合、轻粉、海藻、斑蛰、蓖麻子。

文献报道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黄药子、雷公藤、千里光、苍耳子、川谏子、贯众、芫花、渔羡黎、土荆芥、钩吻、艾叶、大白顶草、蓖麻子、羊角菜子、一叶秋碱、藤黄、大风子、相思子、常山、望江南草、喜树、鱼胆、雄黄、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金不换、番泻叶、望江南草、石蒜、斑鹜、猪胆、老虎节、娱蛤粉、蛇葛、银杏等。

文献报道使用后导致药物性肝病的中成药壮骨关节丸最常见,其次是疮积散、复方青黛丸、青黛胶囊,复方青黛丸、克银丸、消银片、攻银片。有个案报告的有消癣宁、何首乌、防风通圣丸、血毒丸、除湿丸、龙蛇追风胶囊、湿毒清、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九分散、追风透骨丸、骨仙片、妇康片、痛经内异消(化瘤丸)、化寮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片、双黄连口服液、增生平、银翘片、润肤丸、昆明山海棠、穿琉宁注射液、银屑散、人参白术丸、六神丸、复方甘露饮、壮骨粉、宁红减肥茶、疏风定痛丸等。

哪些中药服用后可能造成肾损害

服用后可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药有以下几类:

① 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关木通、防己、天仙藤、寻骨风、马桑果、丢了棒、婴粟

壳、益母草、苦徕皮、天花粉、乌柏、苍耳子、使君子、牵牛子、川谏子、金樱根、土贝母、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姑、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② 动物类中药:斑鳌、全蝎、娱蛤、鱼胆、蛇毒等。

② 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

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如何解救乌头碱类药物中毒?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中毒较重者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① 立即停止使用含乌头碱的药物。

② 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洗胃液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及蹂酸溶液。导泻剂可在

洗胃后从胃管中注人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也可用2 %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③ 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④ 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阿托品1 一Zmg , 4 一6 小时可重

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 . 5 ? lmg 加人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

⑤ 对症治疗: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

因)。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使用中药注射剂应该注意哪些间题?

1、 医院应严把质量关,购进优质药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

2、注意药品在库养护,保证药品质量稳定。

3、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证候、体质,给予合适的剂量、适宜的溶剂、适宜的给纷途径,注意用药疗程,以及中药注射剂的禁忌证、注意事项,合理用药。

4、 中药注射剂不应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多种药物同用时建议中间加间隔液体,

以免产生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5、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注意配药方式和给药的方式,避免滴速过快。

6、加强用药监护,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含有的西药成分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有的含有西药成分,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如珍菊降压片、脉君安片、降压避风片、复方罗布麻叶片等均含有西药成分,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不宜随意加大剂量,并应注意其中所含有的西药成分,避免重复用药,注意所含西药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珍菊降压片:含有盐酸可乐定0 . 03mg /片、氢氯噬嗓片smg /片、芦丁20mg / 片、珍珠层粉、野菊花。盐酸可乐定属于中枢性a 受体激动药,单药使用治疗成人高血压日服用总剂量不得超过0 . smg ;氢氯唆嗦属于唆嗓类利尿药,单药使用治疗高血压日服用总剂量不得超过10omg ,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时,单药使用日服用总剂量不得超过20mg 。长期大量使用易发生低钾血症。可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能用。老年人对降压作用较敏感,?肾功能随年龄增长降低,应用时须减量,并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该药还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这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脉君安片:含有钩藤、葛根、氢氯唾嗓(每片含1 . smg ) ,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可能导致低血钾症。

降压避风片:含有盐酸甲基丙炔节胺(优降宁)10mg / 6 片、氢氯噬嗦15mg / 6 片、黄荃、槐角、落花生枝叶。盐酸甲基丙炔节胺对心脏功能不良者可导致充血性心衰;肝肾功能障碍者、柯兴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病者慎用;恶性高血压、肾衰晚期、甲亢、嗜铬细胞瘤、精神病患者禁用;可出现低血糖;在麻醉期间可发生低血压。长期服用氢氯唆嗓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对痛风患者可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糖尿病者可使糖尿增加,正常人很少引起糖尿;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禁用;对磺胺药过敏者慎用。 复方罗布麻叶片:含有罗布麻叶、野菊花、防己、三硅酸镁、硫酸双脐屈嗓1 . 6mg 、氢氯唾嗦1 . 6mg 、盐酸异丙嗓1 . 05mg 、利眠宁1 . Omg 、维生素BI 、维生素B :、泛酸钙。本品过量使用可引起镇静、嗜睡、乏力等,也可引起血尿酸增加。对伴有糖尿病、痛风的高血压患者、驾驶车辆及高空作业者慎用。

常用补血药及应用补血药应注意的问题

凡能补血,主要用以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血药。 常用的补血药如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阿胶、白芍药、拘祀子等。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补血丸、定坤丸、当归养血丸等。

应用补血药应注意:补血药性多滋腻,凡湿浊中阻,院腹胀满,食少便塘者,不宜应用。因滋腻碍胃、导致气滞,应加健脾益胃药同用,增进脾胃功能,使虚者受补。否则用药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食欲,造成腹泻。

常用补阴药及应用补阴药应注意的问题

凡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等功效,能治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常用的补阴药有北沙参、玉竹、麦冬、天冬、冬虫夏草、黄精、灵芝、石解、女贞子、百合、柏子仁、龟板等。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柏子仁丸等。

应用补阴药应注意:补阴药大都甘寒滋腻,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痰湿内阻、腹胀便塘者均不宜用,阳虚痰湿重者不宜服用。

常用补阳药以及应用补阳药应注意的问题

凡能补助人体阳气,可以治疗阳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阳药,又名助阳药。常用的补阳药有鹿茸、鹿角胶、狗鞭、海马、蛤蚁、紫河车、锁阳、淫羊蕾、狗肾、杜仲、续断、补骨脂、肉从蓉等。中成药有金鹿丸、金匾肾气丸、多鞭精、鹿茸片等。应用补阳药应注意:凡阴虚火旺不宜使用,以免助火伤阴之弊。过量服用补阳药可致口干咽燥、咽痛便秘、烦躁不安等不适症状。

家庭药品如何保管?

家庭保存药品应注意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保存完好,以便查询。未开封的药品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保存。已经开封的液体药品,如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洗剂和漱口液等,应放人冰箱保存,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5 天。胰岛素使用后也要放人冰箱保存。口服制剂、外用制剂等瓶装制剂,用后应拧紧瓶盖。

应注意将药品按内服、外用、成人、儿童等类别分别存放,以免误用。毒性大的药品尤其要妥善保存,以免误用。家中的药品应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保存,防止儿童在没有成人看管时误服药品引起中毒。

此外,药师应教育患者如何辨别有效期,并在药品有效期内使用药品。

风热感冒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中成药

风热感冒常见症状:发热或高热,轻微怕风,有汗,但汗出不畅,头胀痛,咽

喉干痛或扁桃体肿大、疼痛,鼻塞,流黄稠鼻涕,口渴,喜喝冷饮,咳嗽,咳黄稠痰。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治疗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有桑菊感冒片(冲剂、合剂、散、丸、糖浆)、银翘解毒颗粒(片、丸、袋泡茶)、羚翘解毒片(颗粒、丸)、芍菊上清丸、清眩片、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感冒灵冲剂(胶囊)、复方穿心莲片、双黄连口服液(注射液)等。 风热感冒初起,感冒咳嗽、咽痛、痰多可选用桑菊感冒片(冲剂、合剂、散、忆)。风热表证明显,感冒发热、身紧无力、汗少、头痛时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片、丸、袋泡茶)、感冒灵冲剂(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注射液)等。外感风热、而行性感冒或内有实火、牙

痛可选用抗菌消炎片。风热毒证,热象明显时可选用羚翌解毒片(颗粒、丸)。咳嗽有黄痰时可选用清感穿心莲片。热毒炽盛,喉痹,作思,湿热泄泻可选用复方穿心莲片。头痛明显时可选用芍菊上清丸、清眩片等。板麦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复方穿心莲片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清感穿合莲片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可以与其他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联合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