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论文关键词】中药 安全性 合理用药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1 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

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安全,合理使用是安全的,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分为上、中、下三品,有的“无毒”,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这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此后历代本草著作达数百种之多,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标注有“有毒、无毒”,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

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2.1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安全是其前提。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如中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2.2 用药的经济性。简单地看是药物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实际上还有药/效比的问题。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选择,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物,应力求使用低价的。如临床上常用党参代替人参 即是如此。

合理用药,具体一点讲就是应当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年龄、所处地方以及季节因素和药物的四气、五味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剂型和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还要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了。

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作为医生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还应注意到药物有害的一面,要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年龄等选择药物,做到“辨证施治、对症用药。”

2.3 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2.3.1 辨证论治,对症用药。各种中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中医临床用药是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的。药不对症则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可能,因此,对症用药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2.3.2 恰当配伍,合理组方。中药方剂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遣药。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会引起有害反应,如“十八反”、“十九畏”。中西药配伍不当,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以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

黄连素等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合用,可增强其对听神经的毒性。中、西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服药期不要随意加服药物种类,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愈的疾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合用,以减少不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2.3.3 如法炮制,减毒增效。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研究证明,乌头类中药依法炮制前后毒性相差达1000倍,其镇痛作用却无明显变化;砂烫马钱子可降低毒性成分士的宁的含量;米炒斑蝥降低斑蝥素的含量。

2.3.4 控制剂量,掌握用法。同一种药物,剂量大小和有无毒性反应或毒副反应的强弱程度呈正比关系。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即有“若毒药治病,先取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的记载。服用剂量不当,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或长期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长期服用人参会引起“人参综合征”。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有些中药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儒门事亲》中即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误服误用: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2.3.5 特殊生理,勿忘顾及。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受多方面的影响,如种族、性别、年龄、体重等及个体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不同时间等。对特异体质高度注意,密切观察了解病情,对老年人、婴幼儿、孕育期、及肝肾功能下降患者的用药,以及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的使用,都要充分考虑其利弊,保证利大于弊。

2.3.6 正本清源,保证名、实相符。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地区往往使用不同的品种;鉴于此,我国已启动中药品种鉴别工作,力求做到一物一名,如药典已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入药。

2.3.7价廉易得,效专力宏。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可以选择,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品,应力求使用低价的,当地就能找到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想到,合理用药的经济性应当与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成正比。高额的药费必定给个人、单位及国家造成巨大的开支。这不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迅速下降。最突出的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全球蔓延。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隐患。

四川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三台分公司

王 衍 春

2012-07-05

 

第二篇:药学-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

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谈谈中药制剂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药剂量

医生处方,医院制剂,工业生产的中成药绝大部分为中药复方,其主要来源为传统的古方(或有所加减)、民间验方、祖传秘方等,其中各味药的用量都有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用量的增长,地道药源枯竭,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到种植,以及替代用药等,使中药中的药用成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如地道人参中有效成份皂甙含量为引种人参的30~40倍),有效成份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方剂的药效和疗效。因此中药"身份证"的建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据中药的产地、其中所含有效成份一种或几种的含量指标,建立档案处方。制剂时根据此档案科学用量,才能使中药制剂达到应有的疗效。

2中药煎煮

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西药(即化学制剂)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煎药方法应重视的诸多问题外,如今中药煎煮机和药液包装设备被广泛应用,中药煎煮机改变了传统的炉火,砂锅煎煮中药的方法,采用自动压力罐煎煮,之后直接进行无菌灌装,更加卫生、便捷。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需要先煎、后下、烊化等才能达到药效的药材,不适宜使用煎煮机。

3中药服用

正确服用中药,能使其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成药3次/d,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一般汤药宜饭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补药如人参蜂王浆,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3.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胃丸等宜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

3.3根据病情适时服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等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即时服用[1]。

4中药毒副作用

人们普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来越多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提醒我们不可轻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5中药与西药

5.1与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显示了极大的优点。①协同增效: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疗肌无力疗效较好。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②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的芍药甘草汤等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良反应。

5.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不合理联用西药,会产生各种问题,或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或产生毒性,引起疾病乃至危及生命[2]。①降低药物疗效: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异烟肼联用,因异烟肼分子中含有肼类等功能团,与上述中药同服后,既会产生螯合效应,生成异烟肼与钙镁铁的螫合物,妨碍机体吸收;又能影响酶系统发挥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作用,从而降低疗效。酸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可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联用,因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后,

会降解或失去疗效;②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含有机酸类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肾小管中析山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类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3]。

6小结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按照《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中药的疗效与西药的一个区别是对病体的整体调节,这个调节显然涉及免疫系统,借鉴西医免疫学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助于弄清楚这个问题,中西医、中西药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双赢。

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4]。

总之,中药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5]。中药服用的方法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古人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中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对疗效有明显影响[6]。同时中药也有很多饮食禁忌,遵从这些原则,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卢红星.中药不合理用药寻因.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61-1362.

[2]赵捷.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0):12718-12719. [3]闵泽春.对中药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与建议.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61.

[4]王学军.中药的合理用药之我见.首都医药,2002,9(8):44-45.

[5]傅菊初.论中药的合理用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1):721-722.

[6]韩华,张丹丹,刘佩莉,等.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530-15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