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种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广东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四个血清型。该病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即每年的5-10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二、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包括头痛、骨痛、肌肉痛或关节痛),绝大多数病例于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恶化可造成死亡。

三、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防控知识

正在吸血的雌性白纹伊蚊

四、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孳生在哪里?

伊蚊孳生于水缸、水池、盆、罐、花瓶等清水型小积水中。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⑴水生植物容器:盆景、花瓶等;

⑵贮水容器:水池、水缸等;

⑶闲置容器:碗、瓶、缸、罐、快餐盒等;

⑷其它水体:竹节、树洞、石穴、假山、废轮胎、屋顶反梁、建筑工地积水等。

五、如何预防登革热?

第一,广泛开展灭蚊宣传。把入户宣传发动放到突出位置,想方设法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最大限度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灭蚊行动,让灭蚊防病常识家喻户晓。要想方设法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最大限度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灭蚊行动,积极参与防控工作,有效引导市民群众主动清理积水、主动参与消杀,感染疫情主动就医、主动隔离,切断传染源。

第二,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居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废)置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垃圾等。

(二)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三)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四)大搞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五)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六)一旦有上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平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家庭防控登革热知识

家庭防控登革热知识

一、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传染病,我市主 要为白纹伊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 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 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 最小28 天,最大90 岁。

二、家庭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 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 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人人动手,清除蚊子孳生地,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 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 胎、饮料瓶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 每隔3 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 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井、天台等地面积水,填 塞竹节、树洞。

5.家里可以在门和窗户安装防蚊纱网,防止蚊虫飞入室内;

同时在床铺安装蚊帐,防止蚊虫叮咬; 同时可以使用家用喷雾 罐或蚊香杀灭家中的蚊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 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校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发现

登革等传染病应立即暂停上课,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家 人和其他师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上午8—10 时和下午16-18 时)。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 次活动高峰,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尽量 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 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 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深圳市明德外语实验学校

20xx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