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教师寄语: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超然一部历史选修复习学案(009)

戊戌变法

编写:彭逸雪 审核:李志武 2011、2、28

【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宏观把握】 民族危机加深维新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变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自主梳理】

知识链接:必修一15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必修二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必修三20课《西学东渐》

【课标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国际背景:发展资本主义,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国际潮流(工业文明的冲击)

2、国内局势

(1)社会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结合梁启超这段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分)

(2)经济基础: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4)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近代思想的继续传入

【课标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1、早期维新思想

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 和 ,产生了以 、 等人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

②结合课本104页第一二段概括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及评价(5分)

2、康梁维新思想(依据课本第二个子目结合必修三20课《西学东渐》完成下面的问题) 1

政治:

经济:

文教:

【课标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过程

(一)兴起——公车上书(时间 )

(1)原因: 草案传回北京,各省举人联名拒签合约。

(2)内容:A、下诏、迁都、练兵——权宜之计;

B、变法从 、 、 、 方面入手,引进西方的

制度。

(3)结果:由于 从中阻挠,致使“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4)影响:表达了

揭开了

此后 ,

(二)传播——强学会与《时务报》

戊戌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2)影响:

(三)高潮——百日维新

1、诱因: 2

戊戌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2、具体准备:(1)1898年康有为上书《 (2)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宗

旨: 、 、 ,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实施:1898、6、11光绪帝颁布 诏书,宣布变法,历时103天,称“百日维新”, (四)失败——戊戌政变

1、史实: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 ”,大肆搜捕维新派,

杀害了 ,史称“戊戌六君子”。 2、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充分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具体原因:①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③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④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⑤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

又曲折。

【课标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三、内容

戊戌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思考:依据上表分析,维新变法的内容有怎样的特点? ⑴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⑵继承传统与传播西学相结合,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气象。

3

⑶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

⑷只局限在社会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⑸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一方面表明光绪帝的变法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⑹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四、评价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积极性: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①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

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②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

③思想上: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为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具有启蒙性。

局限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

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脱离了人民群众。

【重点问题设计】

材料一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材料二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4

戊戌变法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

固势力强大。

(2)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3)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戊戌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5

 

第二篇: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教师寄语: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超然一部历史选修复习学案(007)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编写:彭逸雪 审核:李志武 2011、2、28

【课标要求】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宏观把握】

政治:政局动荡 经济:兴办近代工厂

经济:经济落后 阿里改革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埃及近代化

军事:军事落后 军事:推行军事改革

外患:英法入侵 文教:培养人才

【自主梳理】

【课标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阿里改革的背景

1、工业文明的冲击

2、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埃及的社会危机(内忧外患)

内忧:(阅读课本第一子母回答)

(1)政治:军事混战,社会动荡

①统治阶级矛盾尖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埃及有 、 、 三大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相互政权夺利,战乱频仍。

②阶级矛盾尖锐:埃及的农民和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数百年间,进行各

种形式的斗争。

(2)经济:经济发展落后。

①农业:盛行 ,农民地位低下,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②手工业:手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摧残

阅读课本86页第一段,概括埃及手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摧残的原因?

(3)军事:军事力量弱小

外患: 等对埃及的入侵和争夺

3、可能性:阿里的崛起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后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内忧外患)(阅读课本87页第一段回答)

【课标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阿里改革的内容

1

【课标3】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三、阿里改革的作用

性质: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并未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积极:(结合以上表格从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四方面总结) 局限:(结合以上表格从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总结) 四、阿里改革的结果

1、失败:1849年阿巴斯一世废除其改革措施

2、原因:

根本原因: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

内因:①为了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给人民带来灾难。

②阿里采取严厉的手段控制人民逃亡,镇压人民起义,激化了阶级矛盾。 ③埃及人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和斗争,破坏生产,动摇阿里统治。 ④经济改革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

2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

⑤外商挟技居奇 ⑥阿里病逝

外因:欧洲列强的干涉和破坏

【重点问题设计】

1、 材料一 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人教必修1教学参考资料《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中国的反响》

材料二 据英国旅行家兰恩记载:“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1)概括材料一中提到的阿里改革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兰恩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该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3)对阿里改革史学界众说纷纭,你认为最合适的评价是什么?(2分)

2、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尽可能地减少进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请回答:

(1)据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影响。

3

阿里改革

1、(1)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和通商;军事近代化

(2)原因:阿里持续对外扩张,兵役无止境。说明:阿里的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逐渐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3)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2、(1)增强国力,对外扩张,建立帝国,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2)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几百年来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历史进程;改革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更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以维护;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为埃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近代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