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上机实验报告

四川理工学院

SPSS上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

专业班级:20##级统计2班

姓    名:雷鹏程

学    号:12071050204

指导教师:林旭东

 

实验日期: 20##年12月15日


实验名称: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一、实验案例

分析超市的规模、货架的位置与销量的关系,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超市购物数据

二、实验预分析

本案例是分析超市的规模、与货架的位置与销量的问题,由于从数据表知道超市的位置与超市规模是分类变量,所以不考虑回归模型了,我初步模型是方差分析模型,并且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三、实验目的

3.1、掌握利用SPSS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3.2、解释运行结果。

3.3、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

四、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描述

4.1、初步拟合模型

(1)在SPSS选择“”-“”- “”菜单项。

(2)将“sale”选入“”,将“size、position”选入“”。

(3)点击“ok”。

在输出表中得到以下表2、3,如下表所示:

表2组间变量描述

表3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结果解释:表2是两个因素的总和统计。表3第1行表明超市规模、摆放位置、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销量有影响,第2行说明模型中常熟项不等于0,第3、4行说明超市规模、摆放位置分别对模型有影响,第5行说明超市规模和摆放位置的交互作用对模型没有影响。

4.2、由上面知道交互作用对模型没有影响,因此将交互作用剔除,操作步骤如下:(1)单击“”选择“ ”然后在类型框中选择 “”。

(2)将“size、position”选入右侧列表框中。点击“”。

输出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剔除交互作用后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结果解释:由上表可得除去交互作用后,超市规模、摆放位置对销量有影响。

4.3、除去了交互作用后结论和前面一样,下面对超市规模、摆放位置的具体差异使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并且绘制出超市规模和摆放位置的轮廓图。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

(2)将“size、position”选入“两两比较检验”列表框中。

(3)在“假定方差齐性”中选择“”,点击“继续”。

(4)单击“”。

(5)将“size”选入“水平轴”,点击“添加”,将“position”选入“水平轴”,点击“添加”。

(6)点击“继续”。

输出结果如下表5、6和图1、2所示:

表5超市规模和摆放位置水平减差异检验

表6超市规模和摆放位置水平减差异检验

图1超市规模的轮廓图

图2摆放位置轮廓图

结果解释:由表5、6可得:超市的规模也大,销售量就越大;而四种位置的摆放对销量也有影响,C位置的销量最大,其次是B位置,A和D位置的销量最小。从轮廓图1、2也能看出这样的结论。

四、实验总结

在本次实验通过对案例预分析后,选定了解决案例的模型,通过在实验中步步对模型的优化与检验,找到了案例的最优的结果,对案例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与解释。并且在本次SPSS上机实验让我对这门软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SPSS是一款菜单式的软件,操作简便,易于理解。利用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变量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数据输入后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据的预处理以及问题预处理。

 

第二篇:SPSS上机实验报告三

         SPSS上机实验报告三

                      

实验目的:通过理论学习后,对手头上已有的数据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并获得相应的图表。计算和皮尔逊积差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实验器材:SPSS13.O版

实验内容(步骤及结果):

一、线性分析法

1、进行正态检验

2、进行线性检验

3、点击“Analyze”到“Correlate”到“Bivariate...”,出现Bivariate Correlation对话框,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框中选择相关系数的类型。

二、偏相关分析法

点击“Analyze”到“Correlate”到“Partial...”,在Partial Correlations对话框中,从变量列表中选择有关变量进入Variables框,选择要控制的变量进入Controlling for框中,就可得到偏相关系数。

参考文献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