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

2. 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MYC-1型金属丝杨氏模量测定仪(一套)、钢卷尺、米尺、螺旋测微计、重垂、砝码等。

实验原理

一、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的原长L,横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其长度改变ΔL,则金属丝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F/S称为正应力,金属丝的相对伸长量ΔL/L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指出,在弹性范围内,由胡克定律可知物体的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1)

                             (2)

比例系数即为杨氏弹性模量。在它表征材料本身的性质,越大的材料,要使它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要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也越大。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帕斯卡,记为(1=1;1=)。

本实验测量的是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如果钢丝直径为,则可得钢丝横截面积

则(2)式可变为

                   (3)

可见,只要测出式(3)中右边各量,就可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式中(金属丝原长)可由米尺测量,(钢丝直径),可用螺旋测微仪测量,F(外力)可由实验中钢丝下面悬挂的砝码的重力F=求出,而ΔL是一个微小长度变化(在此实验中 ,当L≈1m时,F每变化1kg相应的ΔL约为0.3mm)。因此,本实验利用光杠杆的光学放大作用实现对钢丝微小伸长量ΔL的间接测量。 

二、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

尺读望远镜和光杠杆组成如图2所示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系统是由光杠杆镜架与尺读望远镜组成的。光杠杆结构见图2(b)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尺读望远镜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

未命名

1-金属丝  2-光杠杆  3-平台  4-挂钩  5-砝码  6-三角底座  7-标尺  8-望远镜

图1 杨氏模量仪示意图

未命名2

               (a)                                            (b)

图2光杠杆

将光杠杆和望远镜按图2所示放置好,按仪器调节顺序调好全部装置后,就会在望远镜中看到经由光杠杆平面镜反射的标尺像。设开始时,光杠杆的平面镜竖直,即镜面法线在水平位置,在望远镜中恰能看到望远镜处标尺刻度的象。当挂上重物使细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的后脚尖随之绕后脚尖下降ΔL,光杠杆平面镜转过一较小角度,法线也转过同一角度。根据反射定律,从处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为标尺某一刻度)。由光路可逆性,从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将进入望远镜中被观察到。望远记= Δn.

由图2可知

式中,为光杠杆常数(光杠杆后脚尖至前脚尖连线的垂直距离);

为光杠杆镜面至尺读望远镜标尺的距离

由于偏转角度θ很小,即ΔL<<b,Δn <<,所以近似地有

                  (4)

由上式可知,微小变化量ΔL可通过较易准确测量的b、D、Δn,间接求得。

实验中取D>>b,光杠杆的作用是将微小长度变化ΔL放大为标尺上的相应位置变化Δn,ΔL被放大了 倍。

将(3)、(4)两式代入(2)有

                 (5)

通过上式便可算出杨氏模量。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整

1.       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三角底座上的调整螺钉,使支架、细钢丝铅直,使平台水平。

2.       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中,后脚放在钢丝下端的夹头上适当位置,不能与钢丝接触,不要靠着圆孔边,也不要放在夹缝中。

二、光杠杆及望远镜镜尺组的调整

1.       将望远镜放在离光杠杆镜面约为1.5-2.0m处,并使二者在同一高度。调整光杠杆镜面与平台面垂直,望远镜成水平,并与标尺竖直,望远镜应水平对准平面镜中部。

2.       调整望远镜

(1)      移动标尺架和微调平面镜的仰角,及改变望远镜的倾角。使得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心往平面镜中观察,能看到标尺的像;

(2)      调整目镜至能看清镜筒中叉丝的像;

(3)      慢慢调整望远镜右侧物镜调焦旋钮直到能在望远镜中看见清晰的标尺像,并使望远镜中的标尺刻度线的像与叉丝水平线的像重合;

(4)      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处微微上下移动,如果叉丝的像与标尺刻度线的像出现相对位移,应重新微调目镜和物镜,直至消除为止。

3.       试加八个砝码,从望远镜中观察是否看到刻度(估计一下满负荷时标尺读数是否够用),若无,应将刻度尺上移至能看到刻度,调好后取下砝码。

三、测量

采用等增量测量法

1.       加减砝码。先逐个加砝码,共八个。每加一个砝码(1kg),记录一次标尺的位置;然后依次减砝码,每减一个砝码,记下相应的标尺位置(所记分别应为偶数个)。

2.       测钢丝原长L。用钢卷尺或米尺测出钢丝原长(两夹头之间部分)L。

3.       测钢丝直径d。在钢丝上选不同部位及方向,用螺旋测微计测出其直径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       测量并计算D。从望远镜目镜中观察,记下分划板上的上下叉丝对应的刻度,根据望远镜放大原理,利用上下叉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100,即是望远镜的标尺到平面镜的往返距离,即2D。

5.       测量光杠杆常数b。取下光杠杆在展开的白纸上同时按下三个尖脚的位置,用直尺作出光杠杆后脚尖到两前脚尖连线的垂线,再用米尺测出b。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金属丝的原长L =               光杠杆常数 b = 6.5cm               D =185mm

下叉丝读数:8.8mm,上叉丝读数:12.5mm,则

2. 表1   测钢丝直径数据表

3. 表2  记录加外力后标尺的读数

其中是每次加1kg砝码后标尺的读数,(两者的平均)。

4.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本实验的直接测量量是等间距变化的多次测量,故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计算出每增加一个1kg的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

4.1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如下:

将以上四个式子叠加并求平均值

则可得到

计算中可取绝对值为

注:为增重4kg时钢丝的伸长量。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4.2 不确定度的计算

读数的不确定度:

金属丝直径:

代入数据可得到钢丝杨氏模量

【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略【分析与讨论】

【附另一参考数据】

金属丝的原长L =           光杠杆常数 b = 7.7cm               D =168mm

下叉丝读数:8.62mm,上叉丝读数:11.98mm

其中:

 

第二篇:伸长法测量杨氏模量_实验报告

请注意:

1、下周一晚上交实验报告,统一交给某位同学,再由他交到实验中心B302,就是测杨氏模量的实验室

2、完成实验报告,要求用白纸写,实验格式如下: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目的要求

(2、原理简述

(3、仪器设备

(4、操作步骤(详细)

(5、注意事项

(6、处理数据

实验报告伸长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一、实验目的

1、用伸长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了解望远镜的机构及使用方法

3、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

4、学习用对立影响法消除系统误差的思想方法

5、用环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 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是弹性模量的一种,若长为,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丝或棒,在其长度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F而伸长,那么根据虎克定路:在弹性限度内,协强F/S与协变成正比,即:

其中的比例系数E即为该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那么,

因为F,S,以及都是比较容易测量的量。由于金属的杨氏模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引起的长度变化比较微小,很难用普通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测准。

在验中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其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时,相应的截面积,作用力F=mg金属丝的产生的微小伸长量为,无法用一般的长度测量仪器测量,因此实验中用光杠杆法进行测量,测量公式:

于是可得实验中的杨氏模量测量公式:

为望远镜中观察到的刻度的变化。

                             光杠杆原理图

2、光杠杆的原理

光杠杆用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金属丝受力伸长,光杠杆后足尖随之下降,因为其前足尖仍在平台槽底(高度不变),所以光杠杆连同其镜面以刀刃为轴旋转一个角度,如上图,由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当平面镜偏转时,只有与原入射光线成2角的光线才能进入望远镜中被观测到。

假定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为B,因为角可以看作是无穷小量,则有:

两式连立得到:

              

由上式可以看出,光杠杆和镜尺组的作用在于,将微小的长度变化量转变成标尺的变化量,而放到了2B/b倍,这就是光杠杆的放大原理。

3、 不确定度公式

由计算公式,两边取微分,然后将微分换成不确定度,求平方和的平方根,得到杨氏模量的不确定公式

三、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量仪:伸长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三部分

游标卡尺:测量光杠杆常数b

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

米尺:测量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之间的距离,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照明光源、砝码组

四、操作步骤

(一)调节望远镜尺组

1、首先检查望远镜的分划板刻度清晰并且水平,选择可以使用的器材,将光杠杆放置好。

2、将望远镜与平面镜调节至等高,必须拧紧望远镜的固定螺丝,防止望远镜脱落。

3、向后移动望远镜尺组,使之距离平面镜大于1m。

4、左右移动镜尺组,使平面镜中出现标尺的像,最好使像呈现在平面镜的正中间。

5、保持望远镜高度,转动望远镜,是望远镜瞄准方向正对平面镜中标尺的像(即准星和像三点一线)。

6、观察望远镜,调节焦距的微调旋钮,找到标尺清晰的像。(微调旋钮不可以过分地拧,以防止旋钮脱落或失效)。

7、如果调节焦距都没有找到标尺的像,就再将望远镜向后移,重复步骤4,5,6,直到在望远镜中观察到清晰的标尺的像。

(二)观测像移,测量相关物理量

1、记录下未加砝码时的刻度h1,然后每隔约两分钟增加砝码2kg,记录相应的读数,直至10kg,然后在等时间递减砝码2kg,并记录相应的读数。

(这是用对立影响法消除或减弱金属丝的弹性滞后效应以及小圆柱与平台间可能的机械摩擦带来的影响)

2、  用米尺B,各一次

3、  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测量金属丝直径D六次。

4、  将光杠杆放在平纸上,印出三足的痕迹,用游标卡尺测量b一次。

(三)注意事项

1、手不要触摸到镜片(平面镜,望远镜)

2、望远镜的螺丝一定要拧紧,防止望远镜脱落

3、望远镜的微调旋钮不能扭过范围

五、数据处理

1、 环差法处理数据

将数据平均分成两组,然后依前后两组的顺序对应相减求差,这种求差的方法叫做环差法。它的好处在与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测量数据,且环差计算的质量差比逐差大,是6kg,这样计算得到的相对误差比较低。

单位:10-2m

不确定度的计算:

望远镜中的标尺的最小分辨率为0.01cm,所以为多次测量,所以B类不确定度:

根据贝塞尔公式: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自由度,t分布的置信系数为,所以的A类不确定度:

    的误差:

环差法处理数据,

2、 金属丝直径

单位:10-3 m,= -0.006

D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直径D为多次测量,螺旋测微器的分辨率为:0.001mm,所以它的B类不确定度:

根据贝塞尔公式: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自由度,t分布的置信系数为,所以D的A类不确定度:

D的误差为:

3、 米尺极限误差为0.5mm,用米尺进行单次测量,它的B类不确定度为:

,游标卡尺的单次测量的B类不确定度,因为都是单次测量,所以的B类不确定度就是它们的误差                      为什么是0.02mm

单位:10-2 m

4、  见上面的数据带入到公式中,得到:

计算E的误差:

 所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