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个人总结版)

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和肠阿米巴的相互比较

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异同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异同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急性肾炎,新月形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特点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比较

良性和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动脉粥样一个化的复合型病变

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比较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问答题:

1.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答:1)薄层梗死:梗死范围仅限于心内膜下方,厚度及心肌厚度的一半;

    2)厚层梗死:梗死超过心脏肌层的一半,但未达到心肌全层;

    3)全层梗死:梗死自心内膜至心包脏层,累及整个心壁,梗死范围大。

2.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答:心脏:早期左心室代偿性肥大,为向心性肥大;后期心肌失代偿,发生离心性肥大

    脑:高血压脑病   脑软化    脑出血

    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3.大叶性肺炎有哪些并发症?

答:肺肉质变   肺脓肿及脓胸  感染性休克

4.慢性肺气肿的发生大致有哪两个基本环节?

答:1)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    2)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损伤

5.列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外源性因素,简述其病变特点。

答:外源性因素:理化因素  感染因素  过敏因素

    病理变化:1)上皮组织的损伤,纤毛粘连,倒伏,脱落,鳞状上皮化生;2)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和退变;3)支气管壁的病变,包括管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4)管壁周围炎

6.简述肝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出血倾向  血浆蛋白变化   雌激素代谢异常  黄疸  肝性脑病

7.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由哪几种?

答:血源性感染   上行性感染

8.根据临床表现和化验结果,临床上将肾小球肾炎分哪几种类型?

答: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3)膜性肾小球肾炎 ;4)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IgA肾病;8)慢性肾小球肾炎。

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1)肉眼:两肾对称性缩小,重量减轻,颜色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细小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2)镜下:肾小球弥漫性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小球集中,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多量炎细胞浸润

10.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答:1)转向愈合:吸收消散   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2)转向恶化:浸润进展  液化播散

考试类型:

名词解释15个  一个2分

单选40个   一个0.5分

填空40个空  一个0.5分

问答4个   一共30分

注意:

1.前五章只考  选择题和填空题

2.名词解释没有英文  只有汉语,而且是考典型的(名解一章两到三个)

3.在填空题里面会考中文和英文互译

4.在问答题里面可能会考病理分析

5.在问答题里面不考跨系统性的题目

6.五个系统: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传染病

    1.动脉粥样硬的基本病变,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主要累及大小动脉,在其内膜形成斑块。

病理变化:脂纹(最早),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改变。

继发性改变: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破裂),斑块破裂(板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斑块破裂遗留溃疡,胶原暴露),钙化(纤维和粥溜病灶内钙盐趁机),动脉瘤形成(中膜平滑肌萎缩和弹性降低,管壁局限性扩张),血管管腔狭窄(弹力基层动脉因粥样斑块而致管腔狭窄)。

    2.风湿病的病因,基本病变,产生的器官病变。

病因: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基本病变:变炎质渗出期(早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出现阿少夫小体),瘢痕期或者愈合期(出现纤维细胞)。

器官病变: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心肌炎,心外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环形红斑,皮下结节),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

     3.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变特点。

病变特点:1)左心室肥大,扩张变圆;2)重量大于400g可达1000g,乳头肌肉柱增粗;3)早期:左心室代偿性肥大,为向心性肥大;4)后期心肌失代偿性,发生离心性肥大;5)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核深染

     4.高血压的分类,其中良性高血压的分期。

分类:良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

分期: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细动脉硬化,小动脉硬化,大动脉硬化),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脑,视网膜)。

     5.慢性胃溃疡的病理变化,合并症。

病理变化: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洁净,通常穿越黏膜膜下称,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底部分为四层:少量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陈旧的瘢痕组织。

合并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6.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分类,特点及其临床联系。

病变特点: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

分类:A:自身免疫有关,伴有恶性贫血,发生在胃体和胃底,抗体检测阳性。

B:无恶性贫血,发生在胃窦部,可发生癌变。

     7.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临床联系。

病变特点:早期肝体积大,重量重,质稍硬;晚期体积小,重量轻,硬度增高。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纤维间隔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小胆管

临床特点:门脉高压症(慢性淤血性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胃肠淤血水肿)

          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肝昏迷)      

     8.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临床联系,结局。

病变特点:肝肿大,表面光滑质软;肝细胞变性(水变性,嗜酸性变,点状坏死);有肝细胞再生;无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轻,在小叶内,汇管区

临床联系:肝体积增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黄疽

结局:多数治愈,少数转为慢性

     9.结核病的基本病变,转化规律。

基本病变:渗出(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炎);增生(结核结节);坏死(干酪样坏死)

转化规律: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2)

     10.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转化规律,病变特点。

病变特点:①厚壁空洞(干酪样坏死物;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②肺小叶可见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的病灶;③肺组织严重破坏,功能丧失

转化规律: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此型为开放性肺结核。例:空洞壁干酪样坏死→大咯血甚至窒息死亡;空洞突破胸膜→气胸或脓气胸;咽下含菌痰液→肠结核;经常排出含菌痰液→喉结核;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11.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的病理联系,临床联系及其解释。

病理联系:肝炎反复发作→肝小叶界板破坏;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向小叶内长入→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并包绕分隔肝细胞形成假小叶→肝硬化的发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反复发生→肝细胞癌基因激活,肺癌抑制基因失活→肝细胞异常增生,癌变→肝癌。

临床表现:腹水的形成(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肠和肠系膜淤血、水肿致液体漏入腹腔,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上消化道大出血(门脉高压使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易破裂);消化不良症状(肝功能受损使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等)

      12.硅肺的病理特点,分期,并发症,病因。

病理特点:肺实质硅结节(特征性病变);弥漫性肺纤维化

分期:I期:仅限于淋巴系统,肺门淋巴结肿大;II期:结节数量多,扩散到淋巴组织以外的肺组织,但总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III期:病变严重,硅结节形成,肺气肿,肺不张。

并发症:肺结核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和阻塞性肺气肿。

病因:长期吸入空气中的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

      13.伤寒的病变特征,特征性病变,病变部位,病变特点,并发症。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

特征性病变: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

病变部位:回肠末端的淋巴组织

病变特点:肠道病变在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可分为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

     14.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病理变化: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临床联系:起病急,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红色痰,呼吸困难及肺实质体症。

并发症: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黏连,肺脓肿及胸脓肿,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结局:绝大多数痊愈。

     15.肺原综合征的概念,结局。

概念: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症。

结局:病灶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病灶扩大,干酪样坏死和空洞的形成;形成栗粒性肺结核病或者全身栗粒性结核病。

     16.胃癌的扩散途径,组织学类型。

扩散途径: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移:主要;血道转移:在晚期发生;种植性转移)。

组织学类型:胃癌细胞来源(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组织肝细胞),肠上皮化生与癌变,非典型增生和癌变。

     17.门脉高血压的病因,表现。

病因:肝窦闭塞,窦周纤维化肝血管网减少引起窦性阻塞;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引起窦后性阻塞;肝内动脉与门静脉吻合形成窦前性;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支抽取闭塞。

表现:慢性淤血性脾大,腹水,侧枝循环形成,胃肠淤血水肿。

     18.试用肺结核原发综合病的病理变化解释为什么其X线检查呈哑铃状阴影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最初在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形成1~1.5cm大小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绝大多数病例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结核杆菌游离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很快侵入淋巴管,循环淋巴液引流到局部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

     19.试解释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大,液体漏入腹腔;②由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与腹水形成有关;③肝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火减少血中水平升高,导致水钠潴留而促使腹水形成

     20.列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外源性因素,简述其病变特点

外源性因素:理化因素,感染因素,过敏因素(eg.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空气污染与过敏因素以及机体的内在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病理变化:①上皮组织的损伤,纤毛粘连、倒伏、脱落,鳞状上皮化生; ②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和退变;③支气管壁的病变,包括管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④管壁周围炎

     21,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1)心力衰竭:当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累及二尖瓣乳头肌,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梗死后心肌收缩力丧失,可致使左,右或全心衰竭(2)心脏破裂:梗死灶失去弹性,坏死的心肌细胞,尤其是坏死的中心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的作用,使梗死灶发生溶解所致;(3)室壁瘤:梗死心肌或形成的瘢痕组织在左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向外膨隆:(4)附壁血栓形成;(5)心源性休克:心肌收缩力急剧减弱,心肌输出量显著下降即可发生(6)急性心包炎:坏死累及心外膜可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7)心律失常

     22. 简述肺癌的大体类型及主要特点

肺癌的大体类型:(1)中央型:最常见,癌肿位于肺门部,由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发生,可形成包绕支气管的巨大肿块。(2)周围型:癌肿位于肺叶周边部,由肺段或远端支气管发生,常为孤立性肿块,可侵犯胸膜(3)弥漫型:较少见,癌组织起源于末梢肺组织,形成多个结节散布于肺叶内。

     23. 简述间质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及病变特点。

常见病因: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

其病变特点:1)肉眼见,病变呈多发性灶性分布,暗红色,事变不明显;(2)镜下,病变区肺泡壁明显增宽肺间质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病毒性肺炎可形成透明膜和多核巨细胞,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胞浆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24.试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基本病理变化

传播途径:肠道传播(HAV、HEV);秘密接触、输血、注射途径传播(HBV、HCV、HDV);主要经输血和注射途径传播(HGV)。

基本病理变化;(1)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坏死表现为嗜酸性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等;(2)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3)间质反应性增生(如间叶细胞、Kupffer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肝细胞再生。

     25. 细菌性痢疾属于哪种类型?与其相似的还有哪些病变?

细菌性痢疾属于纤维素性渗出炎,渗出的纤维素和坏死黏膜、细菌、白细胞、红细胞共同构成一膜状物,称为假膜附着于肠黏膜表面。发生在黏膜、浆膜纤维素性心包炎,如支气管白喉,纤维素性胸膜炎或大叶性肺炎均与细菌性痢疾的病变性质相似。

     26.简述鼻咽癌的扩散途径

直接蔓延(破坏颅底骨,损伤Ⅱ~Ⅵ对颅神经引起相应症状);淋巴道转移(早期常发生淋巴道转移,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和2|3交界处皮下出现无痛性结节,压迫第Ⅳ~Ⅺ对颅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血道转移(较晚发生,多转移到肝|肺|骨|肾等处).

     27.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分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累及心壁内层1/3~1/2的小灶状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由心内膜下至心外膜的全层梗死)。

病理变化:大体表现依梗死时间不同而有不同表现。梗死发生的6~12小时内病灶不容易辨认,或稍微苍白;梗死第2~4天,坏死灶分解明显,,变为土黄色,失去光泽,周围出现充血出血带,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2~7周后由肉芽组织取代呈鲜红,以后变为灰白色瘢痕组织。镜下表现为心肌凝固性坏死,肌浆凝固,核碎裂或消失,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理名词解释

$1

1.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发生萎缩的器官,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者数量减小。

2.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得细胞,组织或者器官增大,成为肥大。

3.增生(hyperplasia):组织或者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c):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水样变性(细胞水肿):细胞内水份增多形成严重的细胞水肿,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亮,淡染,是细胞轻度损伤后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质中。

6.脂肪变:中性脂肪(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7.虎斑心:见于严重缺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性,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8.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tication):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太酸钙及少量铁,镁等物质,显微镜下呈蓝色颗粒至片状状。

9.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tication):钙盐沉积于坏死或者即将坏死的组织或者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0.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tication):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

11.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2.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蛋白质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特点是细胞微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仍然保存。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

13.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由于坏死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少,坏死细胞自身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的水解酶,或者组织富含水份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发生溶解性液化。

14.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可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15.不稳定性细胞

16.永久性细胞:出生后即离开细胞周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eg.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横纹肌细胞)再生能力弱,受损后一般不能再生,主要通过瘢痕修复。

17.气球样变性: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基质内水份含量增大,变得较为透明,淡染,胞核也常常被波及增大,染色变淡。从而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见于病毒性肝炎。

18.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者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成为玻璃样变或者透明变。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

19.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rteriolosclerosis):又称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系动脉壁,因有血浆蛋白质渗入而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玻璃样变的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20.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是是巨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Fe3+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铁蛋白微粒聚合体,呈金黄色或者褐色颗粒。

21.脂褐素: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道的细胞器碎体残体,有消耗色素之称。

22.凋亡(apotosis):在活体组织内出现的单个或者小团状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周围无炎症反应。

23.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或者其他异物的过程。

$2

1.肉芽组织(granulation):由新生薄性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所以得名。

2.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fention):组织缺损少,创伤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者缝合后创生对合严密的伤口。

3.二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fention ):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4.接触性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缺损修复,细胞增生,迁徙,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5.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产生的缺损,由邻近相同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

$3

1.充血(hyperemia):器官或者组织血管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2.淤血(congostion):器官或者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3.心衰细胞:慢性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其血红蛋白变成含铁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长在左心衰的情况下出现,因而被称为心衰细胞。

4.肺褐色硬化(brown duration):长期肺淤血导致间质纤维素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同时含铁血黄素广泛沉积,使肺组织呈现棕褐色,这种变化称为肺褐色硬化。

5.槟榔肝(nuting liver):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6.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7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osis):发生在微循环的血管内,只有在显微镜下见到,主要是有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8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9脂肪栓塞(fat embolism):循环血液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10.梗死(infarction):器官或者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4

1.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3.炎细胞浸润:各种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的现象。

4.趋化作用(demotaxis):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的移动,称为趋化作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5-20UM。

5.炎症介质:由局部组织或者血液产生和释放的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6.伪膜性炎: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物膜状物即假膜。

7.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炎症。

8.蜂窝织炎: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常发生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以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9.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10.肉芽肿炎(炎性肉芽肿):炎症局部以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主要特征的增生性炎症,称为肉芽肿炎。

1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12.增生: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可增生,某些情况下,局部的上皮细胞或者实质细胞也可增生。

13.渗出液(exudate):炎症时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是由于局部血管通透性升高和包细胞主动游出所致。

14.漏出液(transudate):由于单纯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液体成分从血管内逸出,逸出的液体即为漏出液。

15.绒毛心:发生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心脏的搏动,使纤维素在心包的脏壁两层表面形成无数的绒毛状物,称为绒毛心。

16.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细菌。

17.毒血症(toxemia):细菌的毒素或者毒性产物入血,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18.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且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19.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可分为异性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点的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5

1.肿瘤(tumor):机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租住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的混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异性性(atypia):由于分化程度的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个差异称为异型性。

3.(carcinoma):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4.肉瘤(sarcoma):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5.转移(metas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者体腔,迁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6.非典型性增生:上皮组织异常增生,表现为增生细胞的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为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7.原位癌: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常见于鳞状上皮或者移行细胞被覆的部位。

8.腺瘤(atenoma):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才肠道,乳腺,甲状腺,卵巢等处,腺瘤的腺体与正常组织腺体结构相似,而且常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9.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病变时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面的灰黄色斑块,是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的。

10.复合性病变: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继发的病变。

11.间变(anaplasia):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称为间变。

12.病理性核分裂:异常的核分裂象,包括不对称性,多级性及顿挫性核分裂象。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3.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群体中,进入增殖阶段的(S期+G2期)瘤细胞在瘤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14.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严重贫血,无力和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

15.角化珠(epithelial pearl):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者癌珠。

$6

1.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

2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3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心肌梗死病的并发症,发生在心肌梗死愈合期或者急性期,瘢痕组织或者坏死组织在心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

4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是风湿病特征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5.风湿细胞:风湿小体的主要细胞成分,体积大,圆或者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大圆形,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并呈细丝状向外放射,似毛虫状或者枭眼状。

6.二尖瓣狭窄:

7.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are):风湿病时发生在皮肤的渗出性病变,见于四肢及躯干皮肤,呈淡红色环形红晕,1-2天消退,由于真皮浅层血管充血,血管周围充血及炎细胞浸润所致。

8.附壁血栓(mural thrombosis):在心肌梗死,心内膜受损 或者大动脉瘤血流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在梗死区或者室壁瘤内形成的血栓。

9.向心性肥大:若长期压力负荷过重,心肌纤维增粗而不伴有心腔扩大,可称为向心性肥大。

10.心瓣膜病(valvular disease of heart):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的慢性气管性病变,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并因此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11.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见于高血压病的各期,由于脑内细小动脉发生普通而剧烈的痉挛,使得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急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患者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剧烈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

12. 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13.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良性原发性高血压时,肾细小动脉硬化引起两侧肾对称性缩小,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分布的细颗粒状。

14.风湿病(rheumatism):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15.小舞蹈症:风湿病时中枢神经系统椎体外系受累严重,以致患儿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多见于小女孩。

$7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ania):多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累积肺大叶的全部或者大部。

2.肺肉质变(camification):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细微苏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又称机化性肺炎。

3.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ania):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机型化脓性炎症,病变通常为细支气管为中心。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征是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

5.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发生于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租住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6.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末梢肺组织因含气量过多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费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

7.早期肺癌:临床及X线检查有阳性反应,但无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病理上可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性,管壁周围型。

8.隐形肺癌:肺内无明显的肿块,影像学检查阴性而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证明为支气管粘膜原位癌或者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

9.病毒包涵体(viral inclusion):病毒性肝炎时,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浆内可见灼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或者细颗粒状,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晕的球形结构,称为病毒包涵体。

10.硅结节:肺硅沉着症的主要病变,早期硅结节由巨噬硅尘的巨噬细胞组成细胞性结节,进一步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形成由同心圆状或者漩涡状排列并已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

11.肺心病: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或者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2.燕麦细胞癌:肺癌癌组织由噬碱性小细胞组成,核呈圆形或者短梭形,深染,包浆少,颇似淋巴细胞,有分泌功能。典型时癌细胞常一端稍尖,形似燕麦穗粒,称为燕麦细胞癌。

$8

1.嗜酸性小体:为单个肝细胞凋亡,肝细胞质失水皱缩,胞质变小,核碎裂或者消失,整个肝细胞变成一个深红色的原型小体。

2.碎片样坏死(piecemeal necrosis):汇管区的炎症向相邻小叶的界板扩展,使局部肝细胞坏死崩解,界板破坏伴有炎细胞浸润,成为碎片样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3.嗜酸性变:此种病变一般仅累计单个或者数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

4.肝硬化(liver cirrohosis):由于告诉肝细胞弥漫性变形,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5.假小叶:肝硬化时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的肝细胞团,不具备正常的肝小叶的结构。

6.早期胃癌:癌细胞浸润仅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肌层的胃癌,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性。镜下,早期胃癌以原位癌及高分化管状腺癌多见。

7.革囊胃:浸润性胃癌癌组织向胃壁弥漫性浸润使得胃壁增厚,可达到2-3CM,质硬,胃腔缩小,黏膜皱襞消失,犹如皮革制成囊袋样,恶性程度较高。R-S细胞:霍奇金病的诊断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双色或者嗜酸性,核大,双核或者多核,核内有以大而嗜酸性的核仁,周围有一个透明突晕。

8.毛玻璃样变肝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常见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为毛玻璃样肝细胞。

9..门脉高血压(portal hypertension):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超过1.96kPa以上,即成为门静脉高血压,出现脾淤血,肿大,胃肠道淤血,腹水和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10.克鲁根勃病(Krukenberg瘤):胃癌时,浸润至胃浆膜面的癌细胞脱落种植于腹腔及盆腔器官的浆膜上,如种植在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为Krukenberg瘤。

11.Barrett食管:慢性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黏膜的单层扁平上皮可被胃黏膜柱状上皮所取代,称为Barrett食管,该处可发生溃疡和癌变。

$9

1.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为典型的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双色或者嗜酸性;核大,双核相对排列,彼此对称,形似镜影,核内有嗜酸性核仁,周围有透明带,核膜明显。

$10

1.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也称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系统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而导致的疾病。

$11

1.肾病综合症(nephritic syndrome):临床上以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高脂血症和脂尿为特征的综合症,病理基础为基底膜理化性状改变所致的通透性增高。

2.大红肾:急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肉眼所看两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有时见栗粒状出血点,故称为大红肾。

3.新月体(crescent):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体积增大,增生呈多层并有巨噬细胞浸润,在肾球囊内形成新月体形小体或者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在增生的细胞之间发生纤维化,逐渐演变成为纤维素-细胞性新月体和纤维性新月体。

4.急性肾炎综合症(acute nephritic syndrome):起病急,常突然出现血尿,程度不同的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5.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granular contralted):慢性肾炎晚期,双侧肾脏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故称颗粒性固缩肾。

6.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肾盂和肾间质病变为主的化脓性炎症。

$12

1.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卵巢,反复出血可导致卵巢体积增大,形成囊腔,内含粘稠的咖啡色液体,称为巧克力囊肿。

2.粉刺癌(comedocacinoma):属于导管内癌,是乳腺癌,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逸出,状如皮肤粉刺,故称为粉刺癌。

3.佩吉特病:

4.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癌组织向间质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称为浸润癌。按照分化程度可分为角化型鳞癌和非角化型鳞癌。

5.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主要特征是绒毛高度水肿,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以及滋养层细胞增生。形成串状泡,状似葡萄,称为葡萄胎。

6.子宫内膜腺瘤(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声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期和绝经期后的妇女。与子宫内膜增生和雌激素长期持续作用有关。

7.子宫平滑肌肿瘤(Leiomyoma of nterus):女性升值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绝经期后逐渐萎缩,具有遗传倾向,与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8.小叶原位癌(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乳腺小叶轮廓保存,体积增大,在扩张的末梢导管和腺泡内充满松散排列的癌细胞,细胞呈圆形,形态较一致,基底膜完整。临床上一般摸不到肿块。

$13

1.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TSH分泌增多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亦称为单纯性甲状腺肿。

2.毒性甲状腺肿(toxic goiter):具有甲状腺毒症的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是由于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组织所引起的综合症。

3.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甲状腺滤泡上皮发生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有完整的包膜并压迫周围组织,瘤组织结构较一致,形态与甲状腺组织不同。

$14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该病具有散发性,冬春季节多。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摸刺激症状,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2.华-佛综合症:流行性脑膜炎的一种超级性类型,多见于儿童。主要特点是起病急,脑膜病变轻微,患者以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皮肤出现大片紫癜,两侧肾上腺皮质广泛出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称为华-佛综合症。

$15

1.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肺结核病常见,形成结合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2.结合结节: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浪个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的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结合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3.原发性肺结核病: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4.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射线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5.结核球(tuber culoma):又称结核瘤,是肺上叶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直径为2-5cm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多为一个,有时多个。

6.冷脓肿:干酪样坏死型肾结核时,坏死物液化后可在肾旁形成结核性脓肿,局部无红,热,痛,故称冷脓肿。

7.伤寒肉芽肿:由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加之少许淋巴细胞,浆细胞形成的结节,又名伤寒小结。

8.伤寒细胞(typhoid fever cell):伤寒病时,当增生的巨噬细胞包浆内吞噬了红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碎片以及伤寒杆菌时称该细胞为伤寒细胞。

$16

1.嗜酸性脓肿:由血吸虫卵引起的急性虫卵结节,结节中央有成熟虫卵,多少不等,在虫卵的卵壳上有嗜酸性辐射状物,虫卵周围有大量的嗜酸性白细胞聚集,并发生坏死呢,状似脓肿,故又称嗜酸性脓肿。

2.丝虫病(filariasis):由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经蚊虫传播。早期患者表现为发热,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晚期出现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阴囊鞘膜积液,乳糜尿及橡皮肿。

3.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肠阿米巴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经血道转移而来,属于假脓肿,脓肿是液化坏死的肝组织和陈旧出血(咖啡色),脓肿壁无明显炎症,呈破絮状外观。

4.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cle):急性虫卵结节卵内的毛蚴死亡,它的分泌的抗原物质消失,病灶内坏死物质逐渐被巨噬细胞所清除,虫卵崩解破裂,病灶内巨噬细胞变成上皮细胞和少量异物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态上似结核样肉芽肿。

5.橡皮肿(elephantiasis):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病变。上下肢橡皮肿可见为两种丝虫病;生殖系统的橡皮肿仅见班氏丝虫病。

填空题

1.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2.化生可分为(鳞状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化生),(肠上皮化生)。

3.玻璃样变可分为(血管壁玻璃样变),(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细胞内的玻璃样变)。

4.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其中以(凝固性坏死)为特殊类型。

5.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和包裹),(钙化)。

6.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7.机化的适应性改变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8.变性可分为(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9.细胞内变性包括:(                    ),(                    ),(                    ),(                 )。

10.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不稳定细胞)和(稳定细胞);不能再生的细胞有(永久性细胞)。

11.再生能力弱而不能再生的组织或者细胞损伤后通过(纤维性)修复。

12.水变性和脂肪变的原因:(                    ),(                       ),(                    )。      

13.伤口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痂下愈合)。

14.影像再生修复的局部因素有(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药物)。

15.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机化与再通),(钙化)。

16.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肺),(肠)等器官,其中发生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动脉阻塞),(严重的静脉淤血),(组织疏松)。

17.血栓的种类:(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

18.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

19.急性炎症渗出的细胞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渗出的细胞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浆细胞)。

20.一般来说,炎症时(变质)属于组织损伤过程;(渗出),(增生)属于组织抗损伤和修复过程。

21.炎症时,液体渗出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微循环的流体静压升高),(组织腹渗压升高)。

22.急性炎症的主要病理变化:(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

23.血管通透性升高反应可分为(速发短暂反应),(速发持续反应),(迟发持续反应)三种类型。

24.以变质为主的炎症:(细胞水肿),(脂肪变性),(黏液变性);以增生为主的炎症:(慢性肝炎肝细胞增生),(组织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                ),(             )

25.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6.慢性炎症病是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为主的,浸润的炎细胞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27.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类型是:(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

28.渗出性炎症的分类:(              ),(                ),(               ),(               )。

29.举例说明:变质性炎疾病(          ),(          ),(          );假膜性炎疾病(白喉),(绒毛心);化脓性炎疾病(表面化脓积脓),(蜂窝织炎),(脓肿);肉芽肿性炎疾病(结核病),(麻风),(梅毒),(血吸虫病),(结节病);急性增生性炎疾病(              ),(             )。

30.纤维素性炎的好发部位是(黏膜),(浆膜),(肺组织);发生黏膜称为(伪膜性炎)。

31.常见的癌前病变:(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自斑)。

32.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其中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为(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33.血道转移途径与栓子的运行途径相同,胃肠道肿瘤常转移至(肝);骨肿瘤转移至(肺)。

34.从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角度看,肿瘤的生长速度与(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生长分数),(肿瘤细胞生长和丢失)有关。

35.最易发生血道转移的癌有(肺癌),(肝癌),(绒毛膜上皮癌)。

36.肿瘤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的机制:(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减小),(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癌细胞的迁移)。

37.肿瘤的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38.肿瘤的命名原则:(部位),(起源组织),(反映肿瘤良恶性词汇癌和肉瘤)。

39.肿瘤异型性表现包括(细胞异型性),(结构异型性)。

40.肿瘤分类的依据有(肿瘤的组织类型),(细胞类型),(生物学行为),包括(各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41.来源于被覆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称为(癌);肝癌转移到肺称为(          )。

42.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 ;其特征病变是(风湿小体)的形成。

43.风湿病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

44.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斑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45.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

46.原发性心脏病的分类:(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

47.良性高血压动脉的基本病变(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其主要原因是(脑出血);恶性高血压动脉的基本病变(细小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其主要原因是(尿毒症),累及(细动脉)和(小动脉)。

4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左前降支),由此导致心肌梗死区域(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尖隔前2/3)。

49.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严重的部位(腹主动脉),其次是(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再次是(升主动脉)。

50.高血压常见的死因:(                      ),(                     ),(                      )。

51.动脉粥样硬化症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粥样硬化)。

52.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改变)。

53.风湿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54.高血压的三个时期(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55.心肌梗死的原因(                  ),(                    ),(                         )

56.风湿病的变质性病变以(                  )为主;增生性病变以(                        )为主。

57.可使左心壁增厚的心脏病(              )(               )(                 )(                 )。 

58.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黏连),(肺脓和胸脓),(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59.根据肺气肿的发病机理和形态改变,可分为(肺泡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疤痕旁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

60.引起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因素是:(支气管肺部感染),(支气管阻塞),(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全或者异常)。

61.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中心环节:(肺动脉高压)。

62.鼻咽癌最长发生于(鼻咽顶部),其次为(外侧壁)和(咽隐窝);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

63.肺癌的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肉瘤样癌)。

64.大叶性肺炎的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65.肺癌的肉眼类型:(中央性),(周围型),(弥漫型)。

66.硅肺的基本病变:(硅结节的形成),(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67.肺心病的原因:(                          ),(                         ),(                          )。

68.硅肺常见的并发症:(肺结核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气肿)。

69.根据病理变化,大叶性肺炎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症)类型;小叶性肺炎为(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类型。

70.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以(肺小叶为病变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类型。

71.在肺癌中,特别是()癌,可出现傅肿瘤综合征。

72.慢性肺炎一般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肺炎),(慢性萎缩性肺炎),(慢性肥厚性肺炎),(疣状性肺炎)。

73.慢性胃溃疡底部疤痕层内的常见病变:(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节细胞及身价纤维的变性),(断裂及小球状增生)。

74.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肝细胞变性),(坏死)。

75.肝硬化的重要标志是(假小叶)的形成,我国分类:(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型肝硬化)。

76.原发性肝癌肉眼类型:(早期肝癌),(晚期肝癌);镜下类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细胞癌)。

77.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病伴异型增大),(胃黏膜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78.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型癌)。

79.在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有毒物质的损伤);引起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原因(病毒性肝炎),(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80.最易发生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

81.病毒性肝炎是变质性炎症,其中变性包括(细胞水肿),(嗜酸性变);坏死包括(嗜酸性坏死),(溶解性坏死)。

82.门脉血压症最常见的侧枝循环途径包括(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入上腔静脉),(经肠系膜下经脉,直肠静脉丛,髂内经脉进入下腔静脉),(经跻静脉,脐周静脉网而后向上经膜腔壁静脉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经脉进入下腔静脉)。

83.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淤血性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胃肠淤血水肿)。

84.肝硬化的后果:(                       ),(                        ),(                          )

85.溃疡病底部镜下由浅入深依次为(少量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新鲜肉芽组织),(陈旧的瘢痕组织)。

86.门脉肝硬化的镜下病变特点是:(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单细胞浸润,胆小管增生)。

87.判断胃癌是否发生血道转移,首先应该检查(胃癌晚期)的(肝)部位。

88.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是(RS)细胞,其是诊断霍奇金病的(重要依据)。

89.淋巴细胞减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主要是(多形性或者未分化型细胞)。

90.急性肾炎综合症临床表现包括(明显的血尿),(轻度至中度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91.肾病综合症表现:(大量的蛋白尿),(明显的水肿),(高脂血症和脂尿),(低清蛋白血症)。

92.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特征性改变(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膜之间有电子密度高的沉积物,呈骆峰状)。免疫荧光的特点是(肾小球内有颗粒状IgG,IgM,C3沉积)。

93.急性肾炎是以()细胞增生为特征的。

94.深爱的癌细胞形态多样,基本上有两种类型:(肉瘤样细胞癌)和(透明细胞型或者颗粒细胞型癌)。

95.急性肾炎病变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显著增生)为特征的。

96.急进性肾炎病变特点(双侧肾弥漫性肾小球囊壁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大量的新月体)。

97.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尿变化),(水肿),(高血压)。

98.膜性增生性肾炎病变包括(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

99.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是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残留的肾小球(代偿性改变)。

100.引起身故所改变的疾病有(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101.慢性肾炎综合症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

102.慢性肾炎贫血由于大量的肾单位宝儿破坏,(促红素)分泌减少,以及代谢废物积聚(抑制造血)和(促进红细胞溶解)。

103.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变主要累计(肾盂)和(肾间质)。

104.肾盂血道转移的特点是(转移早),(转移至不寻常的部位),(转移至对侧肾脏)。

105.慢性宫颈炎常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

106.滋养层细胞肿瘤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107.绒毛膜癌血道转移以(肺)和(阴道壁)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肝),(肾),(肠)等处。

108.按照临床病理特征,慢性宫颈炎分类(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腺囊肿),(子宫颈自斑)。

109.侵蚀性葡萄胎大多继发在(葡萄胎)之后,以水泡状绒毛(侵蚀子宫肌壁)为其特征。

110.乳腺癌最易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主要类型(非浸润性),(浸润性)。其中前者包括(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后者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癌)。

111.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道转移)。

112.非毒性甲状腺肿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分泌(甲状腺素)不足,但是分泌(TSH)增多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113.甲状腺肿分为(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两种类型。

114.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原因是(缺碘),人体摄入(碘)不足,导致(甲状腺素)合成减小。

115.甲状腺癌四种类型(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

116.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增生期),(胶质贮积期),(结节期)。

117.甲状腺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慢性甲状腺炎可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纤维性甲状腺炎)亚型。

118.浸润性子宫颈癌的肉眼类型(糜烂性),(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溃疡型)。

119.葡萄胎镜下诊断依据:(绒毛因间质高度疏松水肿粘液变性而增大),(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内无红细胞),(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包括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

120.绒毛癌大多经(血道)转移,镜下具有诊断依据特征的两种细胞有(细胞滋养层瘤细胞),(合体滋养层瘤细胞)。

121.乙脑病变(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噬神经细胞现象),(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增生);根据病变性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化脓性)炎症;乙脑属于(变质性)炎症。

12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根据病变进展,可分为三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胸膜炎症期)。

123.颅内高压可引起(头痛,呕吐),(小脑扁桃体疝),(海马钩回疝)等脑疝的形成。

124.乙脑病变最轻的地方在(脊髓);最严重的部位(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

125.血吸虫卵所致的基本病变(虫卵沉着所引起的损害),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虫卵结节),(慢性虫卵结节)两种。

126.真假结核结节的主要区别()

127.肺源综合症病变包括(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练吧结节核)。

128.按照病原自然发展过程,将肠伤寒四期分为(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129.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

130.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               ),病变特点(               ),其中原发燥常发生在(             );继发性肺结核多见于(                 ),起始病灶多为(                  )。

131.结核病基本病变转化规律:(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132.肠结核好奇部位(回盲部),结核性脑膜炎好发部位(脑底部),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好发部位(前列腺,精囊,输精管,附睾),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好发部位(输卵管),骨结核好发部位(脊椎骨,指骨,长骨骨骺),淋巴结核好发部位(颈部,支气管,肠系膜淋巴结)。

133.伤寒病变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尤其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部位病变显著,伤寒的特征性病变(伤寒小结或者伤寒肉芽肿)。

134.结核的基本病变(渗出),(增生),(坏死)。

135.根据肺结核病变发生发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两大类。

136.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是(变质性炎),炎症伴有(液化性坏死)。

137.阿米巴痢疾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阿米巴肝脓肿),其多发生在(肝右叶)。

138.血吸虫所致病主要是(虫卵)引起的。

139.肠阿米巴病急性期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镜下见(坏死)组织;边缘炎症反应(轻微),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140.列举形成肉芽肿的疾病:(风湿病),(结核病),(麻风),(伤寒),(血吸虫病),(梅毒),(硅沉着肺),(丝虫病)。

141.肾癌引起的血道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肝),(骨)等处。

14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143.血吸虫所引起的肉芽肿早期为(感染肉芽肿);晚期为(异物肉芽肿)。

144.根据形态特点,急性卵结节又称(嗜酸性脓肿);慢性卵结节又称(假结核结节)。

145.结核杆菌对人致病的主要类型是(人型),(牛型)。

146.结核病的病变特征是(结核结节)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147.结核结节的主要成分是(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干酪样坏死)。

148.结核病转向愈合的主要表现是(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149.原发综合征包括(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

150.原发肺结核的播散途径是(淋巴道),(血道),(支气管)。

151.继发性肺结核病变多从(肺尖)开始,主要通过(支气管)播散。

152.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空洞壁镜下结构:内层(干酪样坏死),中层(结核性肉芽肿),外层(致密的纤维组织)。

153.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回盲肠),可分为(溃疡型)和(增生型)两种类型。

154.溃疡性肠结核所形成的溃疡多呈(环状或者带状),与肠管长轴(垂直)。

155.伤寒病的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尤其是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增生最为突出。

156.伤寒的肠道病变分为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157.肠伤寒最常见的肠道并发症是(肠出血),(肠穿孔)。

158.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理变化在(结肠),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选择题(老师给的)

1.组织、细胞( 体积增大 )称为肥大。

2.当原因去除后,萎缩的细胞可逐渐( 恢复 ).如病变持续发展,萎缩的细胞可( 消失 )。

3.由于细胞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 异常物质 )或正常物质的量( 显著增多 )的一类形态变化称为变性。

4.变性的细胞、组织功能往往( 降低 )。当病因消除,可( 恢复 );若病变继续加重,则可发展为( 坏死 )。

5.细胞水肿的器官体积( 增大 ),包膜( 紧张 ),颜色( 苍白 ),浑浊无光泽。

6.缺损的组织不能有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主要是由( 肉芽组织 )代替,最后形成( 瘢痕 ),这种再生方式称为( 纤维性修复 )。

7.瘢痕组织的纤维可发生( 玻璃样 )变性,过度的瘢痕形成,可呈突出于表面的( 瘢痕疙瘩 )。

8.影响再生修复的局部因素有( 感染与异物 ) 、( 局部血液供应 )、( 神经支配 )。

9.一期愈合的创口,创缘( 整齐 ),对合严密,无( 感染 ),愈合后瘢痕( 小 ) 。

10.干性坏疽多发于( 四肢 )末端;湿性坏疽多发于( 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 )。

11.细胞、组织损伤后,机体对缺损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恢复的过程称( 修复 )。

12.萎缩的器官实质细胞( 体积变小 )和( 数量减少 ),间质( 纤维结缔 )组织则往往增生。

13.淤血的后果有( 组织水肿或浆膜腔积液 ),( 出血 ),( 组织细胞萎缩 ),(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

14.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有( 阻塞血管腔 )、( 栓塞 )、( 心瓣膜变性 )、( 出血 )。

15.栓塞的常见类型有( 血栓栓塞 )、( 脂肪栓塞 )、( 气体栓塞 )、( 羊水栓塞 )。

16.出血性梗死多见于( 肺 ),( 肠 )。

17.炎症过程中,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及坏死称为( 变质 ),这种变化既发生在( 实质   细胞 ),也可发生于( 间质细胞 )。

18.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 液体 )和( 细胞 )成分通过( 血管壁 )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或粘膜表面的过程。

19.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细动脉短暂收缩 ),(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 血流速度减慢 )。

20.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是由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的( 选择素 )分子所介导。

21.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与黏着 ),( 包围吞入 ),( 杀灭与解围 )。

22.急性炎症蔓延扩散途径主要是( 局部蔓延 ),( 淋巴道扩散 ),( 血道扩散 )。

23.浆液性炎是指以( 浆液 )渗出为主的炎症,好发于( 粘膜 ),( 浆膜 ),( 疏松结缔组织 )等处。

24.“绒毛心”是发生在( 心包 )的( 纤维素 )性炎所形成的外观特征。

25.化脓性炎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表面化脓与积脓 )、( 蜂窝织炎 )、( 脓肿 )。

26.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为( 窦道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病理性管道称为( 瘘管 )。

27.肿瘤与其起源组织差异越大,其分化程度越( 低 ),恶性度越( 高 ),异型性越( 大 )。

28.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 淋巴道转移 )、( 血道转移 )、( 种植性转移 )。

29.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包括四步,依次是( 肿瘤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减少 ),( 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的粘附增加 ),( 肿瘤细胞迁移 ), ( 细胞外基质降解 )。

30.囊腺瘤常发生于( 卵巢 ),纤维腺瘤常发生于( 乳腺 ),多形性腺瘤常于( 涎腺 ),息肉状腺瘤常发生于( 肠道 )。

31.间叶组织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脂肪瘤 );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瘤有( 血管瘤 )。

32.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发展过程分为( 脂纹 ),( 纤维斑块 ),( 粥样斑块 )。

33.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处两种泡沫细胞分别为( 泡沫细胞 )及( 肌源性细胞 ),它们分别由( 单核细胞 )及( 平滑肌细胞 )吞噬而形成。

34.心肌梗死最好发的部位( 左心室前壁 )、( 心尖部 )、( 室间隔前2/3 ),( 左前降支 )为供血区。

35.良性高血压,开始表现为( 痉挛 ),呈间歇性,血压亦处于( 波动性变化 );其后细、小动脉硬化,血压呈( 持续性增高 );晚期可因 (        )、(        )或(         ) 致死。

36.恶性高血压以( 小动脉 )发生( 纤维蛋白样坏死 )为主要病变特征。

37.风湿小体主要由( 风湿细胞 )和( 纤维母细胞 )及( 炎细胞 )组成。

38.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是由( 血小板 )、( 纤维蛋白 )和( 坏死组织 ) 及少量( 炎细胞 )形成。

39.小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有( 呼吸衰竭 ),( 心力衰竭 ),( 肺脓肿 ),( 脓胸 ),( 支气管扩张症 )。

40.叶性肺炎绝大多数由( 肺炎双球菌 )引起,少数由( 链球菌 ), ( 肺炎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引起。

41.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的肉眼观察可见:病变肺叶仍( 肿胀 ),呈( 灰白 )色,肺切面( 干燥 ),呈( 颗粒状 )状外观,质地变实如( 肝 )。

42.叶性肺炎是以( 细支气管 )为中心的急性炎症。

43.叶性肺炎的实变病灶呈( 散在 )分布,通常以( 下叶 )及( 背侧 )较为严重。

44.些病毒可因其细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增大,形成( 巨细胞 ),并出现核内或胞质内( 包涵体 ),这些( 病毒包涵体)是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45.质性肺炎是指发生在( 肺间质 )部分的炎症,以( 充血 )、( 水肿 )、( 淋巴细胞 )和( 单核细胞 )浸润等改变为主。

46.起间质性肺炎的常见病毒有( 腺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感病毒 ),( 流感病毒 )。

47.叶性肺炎红色实变期,患者常咳( 铁锈色痰 );这是由于渗出的( 红 )细胞发生破坏、崩解,变性的血红蛋白所产生的( 含铁血黄素颗粒 )所致。

48.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由于渗出物溶解液化而排出,故患者( 痰液 )增多,听者可闻及( 湿罗音 )。

49 大叶性肺炎充血水肿期患者,听诊时闻肺泡内有渗出液而出现( 湿啰 )音。

50 肺肉质变是由于( 中性粒细胞 )渗出过少或功能缺陷或渗出过多,以致( 纤维素  )性渗出物不能被溶解吸收,逐渐发生( 机化 ),使病变肺组织呈( 肉样纤维组织 ),故称( 肉质变 )。

5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因肺或肺血管等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导致的以( 右心室肥大 )和( 扩张 )为特征的心脏病,简称( 肺心病 )。

52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表现有( 慢性咳嗽 )、( 大量脓痰 )和( 反复咯血 )等症状。

53 慢性胃炎的常见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 慢性肥厚性胃炎 ),( 疣装胃炎 ).

54 病毒性肝炎时常见的肝细胞坏死有( 点状坏死 ),( 碎片状坏死 ),( 桥接坏死 ),( 大片状坏死 )。

55 引起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有( 病毒性肝炎 ),( 慢性酒精中毒 ),( 营养缺乏 ),( 毒性物质中毒 )。

57 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出血倾向 ),( 血浆蛋白变化 ),( 雌激素代谢异常 ),( 黄疸 ),( 肝性脑病 )。

58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见有大量脂质沉积,曾被称为( 脂性肾病 )。电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足细胞肿胀、胞质空泡变性,足突广泛融合消失,称为( 足突病 )。

59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  ),( 细胞肿胀、增生 )。

60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 儿童 ),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感染史。

61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是肾小球的( 球囊壁层上皮 )细胞增生,并与渗出的( 单核细胞 )等形成( 新月体 )。

62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预后( 差 ),其预后一般与病变所形成( 新月体 )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63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尿的改变主要出现( 多尿 ),( 夜尿 )和尿比重 ( 低 )。

6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出现( 少尿 ),其主要原因是( 肾小球滤过减少 ),而肾小管( 重吸收 )功能无明显改变。

65 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由两种:( 血源性感染 )和( 上行性感染 )。

66 急性肾盂肾炎的并发症是( 肾乳头坏死 ),( 肾盂积脓 ),( 肾周脓肿 )。

67 膜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 成人 ),(  )左右为高发年龄。

68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见多数( 足细胞肿胀 ),胞质( 空泡变性 ),足突( 融合消失 )故称之为( 足突病 )。

69 肠结核可发生于( 任何肠段 ),而以( 回盲部 )为其好发部位。

70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其洞壁分为三层,内层为( 干酪样坏死物质 ),中层为( 肉芽组织 ),外层为( 纤维结缔组织 )。

71 原发性肺结核可经(        血道     )播散,而经(      支气管   )播散少见。

72 细菌性痢疾病变主要累及( 大肠 ),尤以(               直肠      )和(              乙状结肠       )为重,严重时可波及整个( 结肠      )。

73 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的主要成分是(   坏死组织      ),(              纤维蛋白       ),(      红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细菌       ) 。

74 干酪样肺炎按病变范围可分为(   小叶性    )和(      大叶性    )干酪。

75 伤寒以(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    )的病变最为突出。

76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             )系统增生,尤以(          )和(         )为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