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一、仓储管理概述

(一)仓储管理相关概念

仓储管理就是指对仓库及仓库内储存的货品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对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的活动总和。具体来说仓储故那里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取、作业管理、库存控制、经营管理、仓储保管、安全管理、仓储选址与规划、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企业仓储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必须从生产与经营出发,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搞好物资供应,为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服务。具体要求是:严格把好入库验收关,确保物资合格入库;搞好在库物资保管、保养工作,如实登记仓库实际状态,做到账、卡、物相符;做好物资供应工作,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督促物资合理使用与节约,严格限额发放物资,搞好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仓库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搞好安全工作。

(二)仓储管理的研究意义

仓储是反映物资整个状况的场所,对于企业来说是是链接生产、供应、销售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仓储管理整个的操作过程中,仓储管理的信息反馈直接会影响着企业的经济运行。因此,一个企业能否做好仓储管理工作可以说间接的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

因此,仓储管理的意义正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仓储管理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商品由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是依靠仓储活动来实现的。仓储管理的意义正是由于生产与消费在空间、时间以及品种、数量等方面存在着

矛盾引起的。尤其是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些矛盾又势必进一步地扩大。

2.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种物资,当它生产出来以后至消费之前,由于其本身的性质、所处的条件,以及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因素,都可能使物资使用价值在数量上减少、质量上降低,如果不为物资的储存创造必要的条件,就不可避免地使物资造成损害。

3.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仓储管理活动是物质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形态,这对整个社会再生产,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在公司能力范围内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改进仓储管理措施,以最小成本实现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以最优服务提高客户期望值。下面,以顺丰速运为例进行分析。

(二)顺丰速运的仓储管理现状

由于顺丰速运在全国各个地方经营,区域覆盖大,各个点的场地一般不大,而货物又相对较多,所以难免就造成了整个仓储堆放环节很混乱,难以控制;而仓储内部管理操作还停留在落后的人工操作阶段,效率相当低下,并且容易出错,仓储技术落后;由于对人员培训不太够重视,顺丰仓储人才缺乏,不管是操作人才还是管理人才。因此,顺丰速运的仓储管理存在有很多问题。

三、顺丰速运仓储管理剖析

(一)顺丰速运的仓储中存在的问题

1.仓库的地方偏远

顺丰速运的点部一般在较偏的地方,以宝山区为例,宝山有1个点部2个分部,都在较远的地方。收派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收货和派货。造成了货物的滞留。

2.仓库面积较小

顺丰速运的仓库一般偏小,仓库面积不足,仓容利用率较低,库房内部规划杂乱,货物不能够很好的分类,不能满足仓库作业流畅性要求。一般大小在10平米左右,远远不够。

3.库房规划不合理

顺丰库房内部规划不合理,导致产品没有严格的堆放区域,整个仓库共有面积相等的六十几个堆放条码,但是有些条码的货品较大,占地空间较多,有些条码的货品较小,占地空间也小,所以就出现有的货品已经堆完,空间还没用完,有的还没有堆放完,空间却没有了,因此就堆放到别的产品区域上,但是又没有写好备注说明,导致有时找不到货物的事件。比如宝山分部里,上海和江苏地区的件特别多,堆放框严重不足,仓管员就把货物放在别的地方。

4.货物分类分区存在很大问题

错分件和问题件没有单独的存放空间,经常到处放,收派员派件的时候找不掉,导致件没有派送出去。货物的装袋也经常出现多装一个少装一个的情况。

5.仓储设备不齐全

顺丰速运仓库里基本电子设备只有2种,几把巴抢和两台电脑。出入库、扫单作业用巴枪,查单、查问题件作业用电脑。对于日常繁重的仓储作业远远不能满足。

6.人工作业效率低下

顺丰速运仓管多是人工操作,导致作业效率的低下。收件入库和派件出仓时需要巴抢一次次的扫描确认,扫黄单和蓝单也需要一次次扫描,分件也得人工一件件的放到放件框。很费时,效率不高。

7.仓储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顺丰速运仓库的这些天,看到很多仓管在出入库的时候对货物乱扔乱放,在工作时间嬉笑大骂。员工入职后很少培训,这是个大问题。

(二)原因分析

顺丰速运在仓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来说,是受我国仓储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物流仓储正处于起步阶段,仓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从微观上来看,是由于顺丰速运对科学的仓储管理重视不够,仓储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本文详细介绍微观原因。

1.公司特性限制

顺丰速运公司是个快递公司,仓库的货物多是比较小的件,货物必须很快的进与出,也就要求高质量的储存和配送。

2.仓储设备不完善

缺乏必要的搬运装卸设备,巴抢一件一件的扫描无货很难满足每天大量的货物出入库作业,严重影响出入库工作效率的提高。

3.专业培训不够

仓储人员缺少基本的仓储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对现代仓储管理的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缺乏认知。仓储方面的管理,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和仓储管理型人才。

4.管理力度不强

顺丰速运没有清楚的仓储管理详细条例,对仓管员没有相应的约束制度。

5.仓库功能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仓储业不断向着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顺丰速运如此单一功能的仓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式的需要。

四、顺丰速运仓储管理改进措施

(一)仓库布局的变化

收件条码架和派件条码架要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出现有的货品已经堆完,空间还没用完,有的还没有堆放完,空间却没有了,因此就堆放到别的产品区域上。问题件条码架贴上相应的标签,把问题件按相应标签存放,以便于下次好找。对于超大的货物安排固定的区域存放。

(二)相应设备的添加

添加相应的传输带和自动分拣设备,这样将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加强管理

做到相应的约束制度,做到严令禁止,提高仓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用5s管理,严格执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要求。

(四)仓储作业流程的的改进

顺丰速运仓储主要流程包括入库、出库两个方面。需要改进的是出入库的一些细节问题,提高出入库效率,避免出现货物错漏的情况。

1.入库作业管理

货物验收是仓储管理工作的开始,货物到库后,必须经过仓管的严格验收,对有疑问的通知收派员到场共同检验才能入库,实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工作要做到及时、准确、严格、经济。

货物经验收后,收派员需要进行签字。然后仓管才进行货物分类入架工作。

2.出库作业管理

出库必须巴抢扫描核对,一定要及时出库,避免货物派送违限。出库后要做好记录。装袋入车也必须按时按量,认真核对不能出现差错。

(五)顺丰速运仓储管理系统的更新

公司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要随着更新。顺丰速运采用的是阿修罗仓储管理信

息系统这是一个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销售运作进行更完美的运作,使其最大化满足经销商的要求。

阿修罗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订单的原始数据。并且通过无线网络、手持终端、条码系统等信息技术与仓库员工联

系,使得计算机控制中心的指令能够迅速下达到一线操作人员手中,减少操作出错率和提高作业效率。

(六)仓储人员的培训

不论顺丰速运是对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还是作业流程库存方法的改进,其前提是必须有新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来实施,物流系统再先进,作业流程再合理,如果没有相应的人员懂得实施,那改进工程也将是一纸空文。因此,顺丰对仓储员工要进行现代化仓储技术的培训,提高仓管人员的专业知识。

五、顺丰速运仓储管理绩效预测及评价

(一)仓储管理绩效评价概念及意义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中央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对于管理学来说,绩效评价就是对管理的行为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仓储管理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对内加强管理,降低仓储成本。 仓库管理者可以利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对内考核仓库各个环节的计划执行情况,纠正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具体表现如下:有利于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制;有利仓库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改造;有利于提高仓储经济效益。

(二)顺丰速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能力与质量方面指标

(1)帐货相符率:帐货相符率=帐货相符单数/储存货品总单数*100%

(2)收发货差错率:收发货差错率=收发货差错累计单数/收发货累计总单数*100%

(3)货品缺损率:货品缺损率=期内货品缺损额/同期货品保管总额*100%

2.仓库利用程度方面的指标

(1)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可利用面积/仓库建筑面积*100%

(2)仓容利用率:仓容利用率=存储货品实际占用空间/整个仓库实际可用空间

*100%

(三)顺丰速运的绩效评价预期

顺丰速运公司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历史标准与客户标准相结合

的绩效评价标准,既可以与过去企业发展状况相对比,以更好的发现不足实现改进;又可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更好的实现客户满意度。 结论

顺丰速运在仓储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仓储的信息化管理,真正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不断降低仓储成本,促使仓储合理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仓储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为了提高我国企业仓储业的竞争力,应当不断的在管理观念、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人员素质、服务领域的延伸上多下功

夫,不断优化配置仓储资源。仓储行业若要及时适应行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就必须在信息管理高效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 致 谢

通过这将近两月的实习生活,我对于企业的运营情况、物流仓储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的物流仓储业没有国外发达,有很多的原因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一些国有老企业很多观念没能赶上现代的步伐,现代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大量的工作还是处于早期的人工作业时期。物流产业的不发达,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瓶颈,生产效率的不能提升,个人的作业不能得到简化,生产品质得不到提升,企业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等等,这些都是困扰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老企业的问题。

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物流这个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但是,它又是一种艰辛的行业,社会上需求更多的是实际操作人员,而管理层人才往往需求较少。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我们今后就业、择业非常有帮助。这才是我们实习之后需要真正学会的。 不仅如此,认识学习过程当中,各部门的领导、师傅们不辞辛苦地教会了我很多社会上的生活、工作经验,做事情的一些实用方式,处理问题的技巧。这些生活、工作经验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帮助,为我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积累到了在校园生活中不能得到的经验和思维方式。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将这些积累到的知识,经验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和顺丰速运公司给了我这一次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让我获益匪浅!

 

第二篇:毕业论文初稿

题目:

毕业论文初稿

硕士学位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研究 姓名 赵娜 学 号 学 院 学 科 方 向 学科教学(地理) 导 师(签字) 完 成 日 期 20xx年12月12日

聊城大学学位办公室制表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初稿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研究

——以迁安市第一高级中学学校为例

中文摘要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人类带来了迅速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更加凸显于人类面前,变成了当前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重大问题之一,全世界各国基本都提高了对环境的重视,不断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治理环境问题、改善环境条件;除此之外,在全人类中积极普及环境意识也是对于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在人生发展阶段中,高中是一个人发展过程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高度重视对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教育将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对高中生形成正确地环境意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其今后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着重注意环境问题也很有裨益。对比国外的环境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更加需要我们提高足够的重视。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旨在调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及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研究策略。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探讨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的理解与认知,从国内外研究中分析其各自的产生与内涵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环境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是根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做出的问卷设计及样本调查,按照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原则对不同调查对象和结果进行评价及分析。 第五部分是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做出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一下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局限性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意识教育;地理教学;研究

Study 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case of Qian'an school

Abstract: The com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as human beings, it also brings abou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has become even more prominent in humans, into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in thehuman have to face, the whole world will improve basic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continue 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actively manag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mprov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in mankind actively popularizi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one of the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in thedevelopment stage of life, high school is a crucial step on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will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Not onl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to form the correc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has a great role in guiding, its future in social life, work mai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very helpful. Compared to the foreig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so the more we need toraise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ims to analyze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strategy for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stud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the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analyses theirgeneration and connot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sample inves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o make,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survey and resul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make the questionnaire to find problems.

The six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is paper, mainlysummariz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innovation points,limitations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 high school geograph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education; geography teaching; research

目 录

中文摘要 ........................................................................................................................ 2

Abstract: ......................................................................................................................... 3

第一章 绪论 .................................................................................................................. 6

1.1研究背景 .......................................................................................................... 6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6

1.2.1研究目的 ............................................................................................... 6

1.2.2研究意义 ............................................................................................... 6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 8

1.3.1研究内容 ............................................................................................... 8

1.3.2研究方法 ............................................................................................... 8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 9

2.1环境意识的文献研究述评 .............................................................................. 9

2.1.1环境意识的产生 ................................................................................... 9

2.1.2环境意识的定义 ................................................................................. 10

2.1.3环境意识的分类 ................................................................................. 10

2.2环境教育的文献研究述评 ............................................................................ 10

2.2.1环境教育的产生 ................................................................................. 10

2.2.2环境教育的内涵 ................................................................................. 12

2.3环境意识教育的整体性 ................................................................................ 12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12

3.1环境伦理理论 ................................................................................................ 13

3.2可持续发展理论 ............................................................................................ 13

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4

3.4现代教育理论 ................................................................................................ 14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样本调查 .................................................................................... 15

4.1问卷设计 ........................................................................................................ 15

4.1.1问卷设计的目的、原则 ..................................................................... 15

4.1.2调查对象、内容与结果 ..................................................................... 15

4.1.3结果评价与样本分析 ......................................................................... 16

4.2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 16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20

第六章 结 论 .............................................................................................................. 21

参考文献 ...................................................................................................................... 24

附录 .............................................................................................................................. 2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将成为当前全世界最紧迫的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以其迅速发展的势头影响着全世界,更对大自然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使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污染日趋恶化,伴生的酸雨增多、空气质量大面积变差、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农作物质量变差和产量减少,进而造成中毒性疾病、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可见,环境问题不止以一种形式影响着人类生活,而是在方方面面对世界的发展造成了不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地关系,开始思考以往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引发的环境问题,开始对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依赖的自然环境发展趋势的担忧,因此,全球性环境问题将成为全世界人民不得不格外重视的难题。加强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全球性思考、增强人类的环境意识教育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环境素养,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成为环境意识教育的核心。(高中环境意识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聂精爽)

2.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迅速发展

作为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的环境意识教育,已经融入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的希望,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意识成熟的关键阶段,再加上地理学科对环境意识教育有着独特的视野和紧密的相关特性,因此,在高中实施环境意识教育,是实现其目的与目标的可行方法,也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研究,卢冰弟)解决环境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就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入教材、进入课堂和了解学生的内心。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而,在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为重要的是对其形成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高正确的环保责任感及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和发展观[1,2]。本研究试图从环境意识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旨在使学生自觉树立与环境、社会和谐共存的生存和发展观,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意识观念。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利于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理论内容

尽管环境意识教育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一些重视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性的研究成果,但是不论在其具体实施上、还是理论研究方面,环境意识教育还没有专门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环境意识教育将对现行的教学理念、教育体系、

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出重大的挑战,其不仅将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研究将对有效的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增强着改造世界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漫长的改造过程中,人类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却是人类与自然越来越深的冲突矛盾。因而,怎样调和这种矛盾,怎样使人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自然环境不受破坏,成为了人类研究的课题。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可调和的矛盾,提高环境意识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但目前的情况是环境意识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环境意识教育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将变得尤为重要

[3]。

(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行为价值取向

近年来,随着人类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日益严重,环境意识开始被人了解、接受,与此同时,学校的环境意识教育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需要认识到的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的知识,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改变传统环境意识教育方法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关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相关知识,也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及环境行为价值取向[4]。

2.实践意义

(1)环境意识教育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它更是每个国家、每个公民需要牢记于心、付之于行的观念。高中地理阶段是人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入环境意识教育是由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职能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执行我国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5]。在方向上,环境意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是对素质教育的丰富和补充[6]。环境意识教育的特点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从它的特点可以看出,它不只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而是具有综合特征的、能够涉及人类深层次意识的思想教育,因而将其纳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将形成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利于丰富教育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环境意识教育本身是立足于教育学的基础上,融合进环境的普遍理论,促进其意识的形成的一种教育。它不仅拓宽了教育学和环境科学的外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其理论与实践,也在推动我国“绿色教育”建设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环境意识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使教育学与环境科学以开放的姿态站在教育系统中,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7]。

(3)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 产 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方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8]。环境意识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环境政策与发展教育,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意识教育研究,能够对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有所裨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环境朝着

健康的方向发展。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高中地理环境意识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环境教育作为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重视环境教育,应成为我国现在发展的重要课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是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环境意识教育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开展环境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并将这些正确的环境意识付诸实践,促进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环境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伦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环境道德理论。

环境意识教育是一门主要培养环境意识、进而引导环境行为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认识环境问题,激发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环境意识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教育者应该在全面理解教育理论和运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以使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中地理环境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本着自愿性、客观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发现环境意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现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思想、对策与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促进教师更好的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促进我国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高中环境意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高中环境意识教育,增强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对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高中地理教师要尽量将环境教育专题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有计划地、长期地开展下去,并制定相关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使之正规化、常规化,并进而提高高中生环境意识教育的质量。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文献资料是整个论文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工作,同时也是整个文献研究法的前提工作。这些文献资料的类别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图书杂志以及一些网络资料,通过阅读学习这些资料,对比国内外研究进展,清楚地了解了环境意识教育的发展过程、概念及内涵。

(2)问卷调查法

在实习期间,结合环境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制定出针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应问卷,了解环境意识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程度,综合分析问卷结果的数据,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找出目前环境意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访谈法

利用实习期间和平常的节假日,对被调查学校的一些领导、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认真聆听他们对环境意识教育的感悟及意见,旨在确保本次问卷调查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4)观察法

利用一个月时间对迁安市第一高中的学生进行观察,仔细发现他们日常的环境行为,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迁安二中、三中等学生的环境行为,对高中的环境意识教育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环境意识的文献研究述评

2.1.1环境意识的产生

最早提出环境意识(Environmental Awareness)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利奥波德(A.Leopold),他在19xx年提出生态教育(即今天的环境意识)应当把社会意识的尺度从人类扩大到大地[9]。美国学者Roth于19xx年首先提出“环境素养”一词,并于19xx年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素养的公民[10]。直到后来,联合国经过研究将“环境素养”认为是“环境意识”的同义词。19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被定为“提高环境意识”,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响应,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多项文件,环境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被人类广泛接受[11]。美国学术界于20xx年12月针对卡顿和邓拉普的新环境典范进行了探讨,在重新审视环境意识的增长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点的同时,承认环境社会学对于传统社会学的挑战,也是社会整体环境意识转型的表现[12]。

在我国,“环境意识”这个概念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19xx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国务院正式提出了要把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90年代,中国采用环境意识概念并进行理论研究逐渐活跃起来,其中多数学者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环境意识。杨朝飞[17],金其镛[18]等认为,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是认识与行动的统一,它既包括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又包括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何曼青[19],陈金桂[20],李万古[21]等认为,环境意识的核心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全面依赖与和谐的前提下,从最优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出发,去认识和处理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的哲学反思。余谋昌[22,23]提出了环境哲学这一新的哲学范式,并且认为环境意识就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文化角度研究环境意识,庄国泰[24],姚

炎祥[25]等认为环境意识是环境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一种文化素质,即人们的环境素质。环境意识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关于环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各种认识之总和,因而它既包含了理论认识,也包含了实践的要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庄国泰[24],刘培哲[26]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情感的内容,是人们对待环境问题上的心理觉悟,包括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思想、情感、知觉、伦理道德等意识要素与观念形成的总和。

2.1.2环境意识的定义

环境意识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环境认识的提高而出现的,纵观前人对环境意识的理解发现,环境意识涉及各个方面:①从哲学角度讲,它是认识与行动的统一,进而可以成为一种环境哲学,将环境意识上升为人类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从生态角度看,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环境意识的核心,如何利用正确的环境意识观念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行为是其发展的重点。③从文化方面讲:环境意识可以成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素养,利用这种环境文化素养指导自己的环境行为。④从心理学角度看,环境意识是人类对于自然环境本身及与其关系的心理反映,人类利用这种心理觉悟实践自己的环境行为。

2.1.3环境意识的分类

环境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从横纵向上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可根据意识水平的高低,从纵向上将环境意识分为浅层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浅层环境意识主要来源于生活,是指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的一种意识,包括关注日常生活或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层环境意识是更为深远的环境意识,主要指对影响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关注。深层环境意识是浅层环境意识的更高目标、是浅层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在横向上,环境意识依据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体环境意识和社会环境意识。个体环境意识和社会环境意识既相互区分又互相影响,个体环境意识寓于社会环境意识之中,众多的个体环境意识构成了社会环境意识;社会环境意识来源于个体环境意识,社会环境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个体环境意识的形成,而个体环境意识又在方方面面被社会环境意识所影响。(高中环境意识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聂精爽;14;15)

2.2环境教育的文献研究述评

2.2.1环境教育的产生

环境教育的内涵丰富多样,所涉及的范围广阔,因此,在国际教育界是一个通用术语。1970 年的美国环境教育法案提出了“环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72 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正式肯定了“环境教育”的名称,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关于环境教育的概念,美国《环境教育法》指出环境教育要使学生认识环境、认识自然以及环境与人工环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对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13]。布

尔格莱德宪章指出环境教育应促进每一个人环境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19xx年,在《第比利斯宣言》中对环境教育作出定义:环境教育是一种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类认识自身的环境,了解形成现有环境的物理、生物过程及社会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得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能独立或合作解决现有的及今后的环境问题。1975 年,《贝尔格莱德宪章》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目标:重视和关心环境和环境问题,培养个人或集体为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和防止发生新的环境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意志和实践能力等,并使这样的公民在世界人口中尽可能多的得到培养

[14]。同年,第比利斯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宪章》的基础上发表了《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详细的阐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使个人和社会理解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复杂性——造成这种复杂性的原因来源于人类的生物活动、物理活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使他们获得知识、价值信念、态度和实用技能,以便能以一种负责的和有效的方式参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管理环境质量[15]。

19xx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认为“目前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内在联系的意识仍然相当缺乏”,“提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并建议将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合持续发展[2]。联合国于20xx年12月决定从20xx年1月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同年,日本确立振兴环境教育方针,为社会各主体提供体验环保活动的机会及环保教育来提高国民、企业等理解和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最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0xx年韩国开始制定和推动全面的环境教育五年计划,使得环境教育课程更加专业化,促进了环境教育的发展[16]。 我国的环境教育相对于国外来说发展较晚,19xx年,我国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的设想。70年代末,我国开始把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了中小学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19xx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宣布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教育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学生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27]。19xx年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10多年来环境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明确了环境教育的方向和基本任务之一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28-30]。19xx年中国教育部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将环境教育正式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主题纳入中小学课程。20xx年中国教育部将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确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决定在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专题教育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的专题性课题。“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我国10省市15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已使这些中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了解了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调查还发现,他们的环境知识水平与预期坏境行为及参与意识相比较,知识水平要高于预期的环境行为和参与意识,这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偏重应试教育而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有直接关系。王民[31]认为环境意识组成部分涵盖的内容大体包括环境认识观、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观、环境法制观、环境保护自觉参与观,指出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因此,开展环境教育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环境态度(即环境价值观)放在首要地位,进而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祝怀新[15]从历史的和全球的维度入手,全面评述了环境教育先驱者的环境教育理论及思想,并基于前人对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结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

的界定了“环境教育”概念,阐述了环境教育目的与目标、环境教育的伦理基础以及构成现代环境教育的基本要素等环境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而深入论述了环境教育课程理论,并论述了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教育评价等问题,从而从理论上系统地构建了作为教育科学中的新领域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姚荔[32],卢冰弟[1],何诺玮[33],孔繁芝[34]等对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数的研究是将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分开来进行,没有很好的把两者相结合起来,或者侧重于环境意识的研究,或者侧重于环境教育的研究,而就两者来说,环境教育方面的研究多于环境意识的研究。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并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对环境意识教育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认识观、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观与科学发展观,使学生自觉的将良好的环境素养付诸实践。

2.2.2环境教育的内涵

由于生存环境恶化、环境意识提高、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教育随之产生。纵观环境教育的研究进程,可以发现:①环境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需要人类不断的认识环境,进而将了解到的环境相关内容付诸教育过程中;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想顺利有效的开展环境教育,需要首先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才能用这种价值观去指导学生自身的环境行为;③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伦理基础、构成要素及课程理论等;

2.3环境意识教育的整体性

自从环境问题出现,环境意识被提出,到发展环境教育的必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增强了环境意识,并在努力将这种环境意识通过教育深入渗透到每个公民的思想意识中,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也是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环境意识的基础和保障则是环境教育。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环境意识教育正在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影响着世界。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与环境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传统的学科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自身从这些学科教学中得到对环境的总体认识,希望他们将这种环境意识付诸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并以合理的方式指导自己的环境行为习惯。此外,在进行环境意识教育时,不能单纯的把它当做一种课程,应认真的将它与科学意识、道德意识与艺术意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环境就在我们身边,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高中地理学科环境意识教育途径研究,郑晓非)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环境意识教育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以丰富的教

育理论作为基础,还应注意运用以下理论,结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使教育教学工作正常顺利的进行。

3.1环境伦理理论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所表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比如,农业发展时期,人类学会利用自然界的气候、土壤等资源,进行自然改造,逐渐减弱了对自然的依赖性,提高了对自然的对抗性,同时产生的环境问题有气象灾害、土壤破坏等。此时的人类对自然是崇拜的,环境起着制约作用。工业发展时期,迅速提高的生产力使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问题明显,这期间的环境问题有酸雨、气候变暖等。人类相信能够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与人类矛盾突出。直至后工业时期人类开始谋求与自然协调发展,从而衍生出了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类同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类代际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于人类代际伦理关系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同时,它还认为人要一切以善待自然为基础,调节方式主要是靠道德规范。

环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由环境伦理构成的。环境伦理观要求环境意识教育要使学生树立环境与发展协调观,并且理清经济与发展的关系。将环境伦理学纳入到中学环境意识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环境态度、增强环境保护责任,从而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学生渗透环境伦理观念,使学生深入的了解人类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何诺玮)

3.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不断污染而被提出的环境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于19xx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被提出,确立“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其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冉圣宏、文宏为,《环境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不被损坏。其中包含的含义有:第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生态发展的观点,二者相结合。只要保证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生态自然才能健康发展。第二,生态与发展的观点二者不可分割。在经济发展中,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而只有将环境保护融于经济发展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人类需要意识到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普及环境意识教育的群体,使得环境意识教育具备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意义。19xx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到:“地理教育在环境与发展教育的贡献是保证人们注意到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就环境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和建立一套环境道德规范,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我国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应在小学、中学等相关课程中纳入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通过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发展观等观念,这也是环境意识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由于认识不足等原因,可持续发展教育还不平衡,对学生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虽然是一个复杂巨大的工程,

但地理学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密切相关,中学地理教育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格。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通过进一步发展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核心理论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认识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可以建构所有的知识;建构主体的认知结构在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认知结构也是不断发展的。建构主义研究者强调的是如何建构知识、如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与社会性。(田青编著《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授业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相关的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评价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支持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吕殿录等编:《环境保护简明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包括教学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强调教师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促进教学的条件有实际情况、充分资源、学习主体和协作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环境意识教育途径研究,郑晓非)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重视,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质,并要重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研究,卢冰弟)

3.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是新兴起的教育理论,它包含民主、开放、合作、自主、个性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研究,卢冰弟)它的理论要求是以平等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比如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现代教育理论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也能陶冶情感、提升价值观。(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以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为例,何诺伟)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样本调查

4.1问卷设计

4.1.1问卷设计的目的、原则

(l)设计目的

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相关资料,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为了掌握和了解当前高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基本情况、影响高中生学生环境意识的因素等问题,从而确定开展环境意识教育的起点,选择合理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运用现代数学的统计理论,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xx年10月15日—10月23日进行了“迁安市第一中学环境意识调查”。这是探索高中学地理学科环境意识教育的途径,很有针对性地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环境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必要性的基本工作。

(2)设计原则

本文的问卷设计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简捷性原则:语言尽量简练,问卷格式美观,只有这样刁不至引起被调研者的厌烦,使其能够配合顺利完成填写。

明确性原则:命题是否准确,提问是否清晰明确、便于回答,被访问者是否能够对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等;这就要求问卷的语句要通顺、易懂,尽量不使用长句子、专业术语的缩写等。

整体性原则:要求问卷的设计要尽量涵盖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或情况,避免为了问卷的简捷而使问卷内容不全,不同类型的问题要进行模块化,以使问卷逻辑清晰。

统一性原则:统一性是指为保证调研结果易于分析和比较,对于不同的学校或不同大学生调研问卷应采取统一的格式,即尽量是反映大学生共性的问题或属性。

4.1.2调查对象、内容与结果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是针对,“迁安市第一中学的高中所有学生”的一次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调查。

(2)调查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2.环境知识、3.校园环境管理、4.环境行为调查。围绕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共设计了32小个问题,(调查问卷见本文的附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下发总数为118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00份,其中的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回答不加入调查结果仅供分析,2.环境知识问题回答总正确率为86%,3.校园环境管理答案ABCD百分比为A 25%、B 24%、C 26%、D 25%,4.环境行为调查部分答案ABCDE百分比为A 7%、B 50%、C 10%、D 20%、E 13%。

4.1.3结果评价与样本分析

(1)样本分析

1.环境知识部分:对于环境意识知识方面全卷共考察了 32 道问题。从答题的正确率来看,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了解有一定差异。对于媒体中经常报道、课本上教师常谈及的问题以及影响较大的问题印象较深,对于不常涉及的环境知识或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掌握较差。比如,哪个不是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答题的正确率最高达到 93.1%,而问及农村使用沼气的最主要是为了什么时,答题的正确率最低只有 1.3%。

2.校园环境管理部分:校园环境管理部分只有8 道题,除了 1 道对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学校有没有具体保护措施的问题外,答案分布就均匀了,回答那个选项的都有,中学生对环境意识的了解大多数不是来自学校,说明学生对于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很不了解,如造成您的环境知识主要来源于下列的那些途径,学生答题有 76.7%以上,事来自电视,说明学校的环境管理很差有待加强。

3.环境行为调查部分:环境行为调查部分的题目共8道,总体回答集中在B选项偶尔做到,D大多做到和E每次做到的回答部分都要很低。结果呈现出中学生对环境意识行了解很少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A从没做到。

(2)结果评价

问卷结果评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出校园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迁安市第一中学在校园环境管理方面,所做的比较好的工作有校园内的清洁卫生和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植和管理,但学生只参加校园内部分卫生清洁和花草树木的种植,余下的有专人负责“在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方面所做工作很少,学校也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制度”,平时在上课时很少提到水电的节约方面的内容,以为这都是学校后勤方面的事情,校园里也有相关的标语提示,学生多是视而不见“对于污染的防治,学校好像是不去关心的,倒是经常见到在校园内因焚烧垃圾而污染环境”迁安市第一中学的地理学科老师认为,校园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学校的环境教育有促进作用,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可以作为环境教育的内容,可以将某一方面的内容融入到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也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所调查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活动除了校园内的清洁卫生和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植和管理外,在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方面所做工作很少,学校也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制度“因此,迁安市第一中学在校园环境管理方面做的很好,但是在环境意识教育方面很欠缺”。

4.2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1.分析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主要依据调查问卷中的学生的做到答案,首先来看环境知识部分的问题,做出高中生的环境意识分析。

表1-1环境知识问题调查情况

毕业论文初稿

毕业论文初稿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68%的被调查者知道联合国大会确立的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这说明高中生对书本上有明确表述的问题能做出正确回答,而对于农村使用沼气的最主要是为了,选项百分比为A19%B11%C57%D23%,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迁安市第一中学的多数学生目前还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环境知识,特别是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知识和一些与农业生产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知识如绿色食品、农村沼气的使用、热水器的使用等掌握情况比较好,同时也表明了学生对一些学科中渗透的环境知识还是感兴趣的,但总体情况

有待提高。

2.从校园环境管理问题分析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

毕业论文初稿

从调查结果分析,高中学生在环境问题事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环境知识来源于学校课程、电视、报纸、网络,表明高中生获得环境知识的方法很

广泛。注意花草树木的管理“对于这个问题,6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对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有具体的保护措施,而认为学校没有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只占1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高中学生也都对校园的绿化比较重视,是学校有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公约,但是笔者专门对于这个问题访谈了所调查学校的老师,几乎没有学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公约,调查结果与事实相反可能是因为学生是把学校的卫生公约当做环境保护公约,因此,应该说所调查学校几乎都没有制订专门的环境保护公约”根据统计结果,在校园内浪费资源的现象按比例依次是浪费纸张、浪费水电、浪费粮食,在其它一栏有填写浪费实验用品的“可见,在迁安市第一中学的校园内的确存在着浪费资源的现象,目前学校相关方面的环境教育有所欠缺”必须尽快解决的校园内的环境问题,浪费水电所占的比例是37%;其次是校园绿化,占34%;接下来是一次性用品泛滥,占26%最后,在其它一栏有填写厕所里发出的臭味和滋生的蚊虫“这说明,迁安市第一中学在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不少环境问题噪声污染对于人体的伤害不容忽视,校园内噪声污染的防治尤为重要”有第四章迁安市第一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和校园环境管理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45%的调查对象认为校园内最大的噪声污染源是课间学生喧闹声,认为是高音喇叭和附近建筑噪声的分别占15%和15%,由此可知,学校环境教育是防治校园内噪声污染的有效途径,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中生除了对校园的绿化比较重视外,在校园环境管理方面的活动很少开展,以至于学校存在有浪费资源现象和环境污染问题,几乎没有学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公约,“应通过校园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校的环境教育成效和水平”。

3.从环境行为问题分析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

毕业论文初稿

以上情况表明,目前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当遇到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环境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校应该结合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同时在环境宣传方面多应该多举行一些活动“另外,从以上情况还可以看出,目前高中学生的环境行为是落后于环境意识的,这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环境教育”。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1.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教育对策与建议,根据高中学生环境意识现状所提的改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迁安市第一中学制订了环保条例如下: 迁安市第一中学环保条例

(1).力从多渠道获取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技能,积极提出环保建议;

(2).觉参加环保宣传,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3).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校园环境和附近村庄的生态环境;

(4).绿、护绿、为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出力;

(5).节约资源,不浪费饭菜和其他食品、不浪费水电煤、不浪费生活学习用品,

做到修旧利废,坚持垃圾分类回收;

(6).免赠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不使用餐巾纸,不使用或慎

用修正液;

(7).保持校园安静,不喧哗、不追逐、降低校园噪音;

2.引起学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使学校师生对校园环境管理有所认识;通过实验班级的学生对学校其他学生和老师的调查,使一部分学生和老师开始真正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不同程度地在思想上引起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并且在校园中无形中营造了一个环保氛围;学校领导和老师己经开始尝试利用校园内的环境资源,也就是将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防治等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与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结合,来探讨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途径,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本研究将校园环境管理与学科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强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迁安市第一中学地理老师认为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的进行也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开展“并谈到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体现,但这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科中渗透一些有关环境的知识,除非这些知识点在考试题中出现,否则老师和学生都不会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情况是这样,要想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就很困难了,环境教育就不会有明显效果”在谈到农村中学的环境教育与城市中学的环境教育的差距时,迁安市第一中学的地理学科老师认为,城市中学的学生的环境意识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所生活的环境氛围好,另外,城市中学比较重视环境教育,环保理念先进,学校老师也有条件参加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教育就

开展的比较好“而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小就没有养成环保的习惯,到中学环境意识的培养相对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学校不重视环境教育,大部分老师的环境意识也不强,因此从进行环境教育来说和城市中学差距很大,困难比较多“对于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将环境教育的效果纳入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考评范围之内,从当地教育主管领导、学校领导到教师、都不重视环境教育,认为开展环境教育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环境教育缺乏主动性”;由于农村中学的经费紧迫于考绩考评及升学的压力,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把环境教育看作教学和学习的包袱,不愿花时间和金钱在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上,导致各科教师大都缺乏进行环境教育的基本素质;学科教师为确保各科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中对与考试无关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忽略了,只是要求掌握一些可能考试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之外就更不说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了“目前,学生的一些环境知识的获得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有一部分得益于新闻媒体的宣传“学校环境教育效果甚微”。

.迁安市第一中学老师认为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村庄、菜地和田野里去,结合被污染的小河沟,种植农作物时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亲自感受环境“在校园里可以搞宣传环保的活动,老师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环境资源,设计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对以上问卷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迁安市第一中学的环境教育是通过学科渗透进行的,学校老师也知道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但相对于城市中学而言:农村中学的领导和老师由于不重视而对环境教育缺乏主动性;由于经费、升学压力及时间的关系没有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缺乏进行环境教育的基本素质;尽管农村有很好的环境资源可以作为环境教育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开发利用,导致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另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意识的培养相对就比较困难”总之,由于农村大环境和升学、指挥棒的影响,环境教育在迁安市第一中学受到冷落,所以改变高中生环境意识教育现状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制定有效的方案,有效的改变高中生环境意识现状。

第六章 结 论

6.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l)迁安市第一中学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知识,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意识,学生整体环境素质有待提高;

(2)迁安市第一中学通过学科渗透进行环境教育,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环境教育,教师缺乏进行环境教育的素质和积极性,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偏重关于环境的教育;

(3)迁安市第一中学只关注校园内的清洁卫生和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植和管理,很少学校把校园内的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等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与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没能使学生在环境中受到教育,导致学校环境教育效果较差;“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迁安市第一中学在校园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上的欠缺是导致学校环境教育效果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通

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环境管理内容的结合,探讨校园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结合的策略和途径,找到在迁安市第一中学的进行环教育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实际的课程实施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只有四位老师和四个班级的学生实际参与,一少部分师生参与的、短期的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来说,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和研究经费的原因,也没有进一步通过校园环境管理活动使校园内的环境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4)通过开展校园环境管理将有效地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根据对国内外

文献研究发现;国内的绿色学校创建和国外的-性态学校计划及其他的环境教育项目、计划都强调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通过开展校园环境管理不仅提高了学校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建设水平,而且也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5)迁安市第一中学的环境教育现状有待改善“通过调查得知:迁安市第一中学通过学科渗透进行环境教育,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环境教育,教师缺乏进行环境教育的素质和积极性,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导致学校环境教育效果较差”

(6)迁安市第一中学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知识,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意识,学生整体环境素质有待提高“例如有65%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69%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食品的通称;在问到当你看到校园内有人乱丢果皮纸屑你会怎样办时,有35%的调查对象认为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这个比例是最高的;有60%的调查对象回答在学校看到灯或水龙头在没人用时没有关,你的做法时,选会有时去关,有时不去关”。

(7)迁安市第一中学在校园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上有待加强“广州市大部分农村中学只关注校园内的清洁卫生和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植和管理,很少学校把校园内的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等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与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8)根据迁安市第一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广州市农村中学进行校园环境管理的策略和校园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结合的途径“指出要有效开展园环境管理就应该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校园环境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中学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素养,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校园环境管理的方法”可通过制订学校环境政策,纳入教师教学计划,结合学科教学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等途径来将校园环境管理与学校环境教育结合“本研究认为将校园环境管理作为促进学校环境教育水平提升的途径与资源是可行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的环境资源,积极开展校园环境管理,定能切实有效地进行学校的环境教育。

6.2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迁安市第一中学在校园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上的欠缺是导致学校环境教育效果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环境管理内容的结合,探讨校园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结合的策略和途径,找到在迁安市第一中学的进行环教育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实际的课程实施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只有四位老师和四个班级的学生实际参与,一少部分师生参与的、短期的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来说,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和研究经费的原因,也没有进一步通过校园环境管理活动使校园内的环境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6.3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1.本研究主要调查了迁安市第一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校园环境管理的开展情况,原打算选一所大城市中学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以便于对比,由于时间等原因而未能进行,将在后续研究中完成

2.由于能力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探讨了在普通全日制高中学校将校园环境管理与学科教育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和途径,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路,而通过校园环境管理与学科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总结在迁安市第一中学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相关经验与理论方法,以及通过进行校园环境管理切实改善校园环境状况和提高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但需要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至少需要1个学期),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冰弟.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张德华.初中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6.

[3]狄洋.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4]艾东国.初中地理新课标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杨阿莉.高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

[6]郭德海.环境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J].环境教育,1998,(1):8-9.

[7]林勇.基于校园环境管理的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2009.

[8]邬国良.当代中国公民环境意识的培育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9]A.Leopold. Environmental Ethics[M].1933.

[10]Rillo,T.J. Basic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4,(1):52-55.

[11]曾昭鹏.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以高师学生环境素养测评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

[12]施国庆,仲秋.中美环境意识变化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950 - 2008)[J].南京社会科学,2009,(7):86-93.

[13] Joy. A. Palmer. 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和前景[M].田青,刘丰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14]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15]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89.

[16]贾晓晨.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9.

[17]杨朝飞.中国环境年鉴[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2.

[18]金其镛,金朝阳.论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J].江汉大学学报,1999,(4).

[19]何曼青,刘大椿.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J].教学与研究,1997,(11).

[20]陈金桂.国外的生态环境意识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1998.

[21]李万古.论社会生态意识[J].齐鲁学刊,1997,(2).

[22]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3]余谋昌.环境哲学与人类新文明建设[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24]庄国泰.论环境意识的基本内涵[J].中国环境科学,1991,11(5):375-379.

[25]姚炎祥.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6]刘培哲.当代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和经验教训[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27]孙小恭.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8]石中英,王卫东,冉圣宏等.基础教育新概念——环境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9]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0]刘守旗.我国环境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6):77-79.

[31]王民.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2]姚荔.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伦理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3]何诺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以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为例

[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4]孔繁芝.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附录

高中生环境意识教育调查

您好!

我们是-----------人员,现在正开展一项关于/高中生环境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绿色学校创建后,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态度、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现状"本调查只用于研究,请您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山东聊城大学研究生处

20xx年12月

一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1.您的年龄是 ( )

A17岁 B18岁 C 19岁 D20岁

2.民族: 口汉族 口回族 口满族 口其他

3您父亲的文化程度( )

A文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F硕士及以上 4您母亲的文化程度( )

A文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F硕士及以上 5您父亲从事的职业( )

A军人 B工人 C农民 D从事教育、文化、新闻工作等 E科研人员 F党政机关干部 G个体经营户 H服务行业从业者

6.您母亲从事的职业( )

A军人 B工人 C农民 D从事教育、文化、新闻工作等 E科研人员 F党政机关干部 G个体经营户 H服务行业从业者

7.家庭平均月收人( )

A1500元以下 B1500一2000元 C2000一2500元 D2500以上 8是否参加过类似的环境意识问卷调查: A是 B否

二、环境知识

1.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

A.4月22日 B.6月5日 C.5月5日 D.7月5日

2.下列哪个不是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之一( )

A.臭氧层破坏B.核污染C.温室效应D.酸雨

3.绿色食品是( )食品的通称

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 C.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 D.其他

4.你认为农村使用沼气的最主要是为了( )

A.方便 B.节省电 C.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D.其他

5.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可多选)

A.太阳能 B.核能 C.生物能 D.煤碳 E.地热能 F.风能 G.石油

6.以下哪些物品无论在水中、土壤或是空气中都长久不能分解( )(可多选)

A.纸张 B一次性饭盒 C.布 D.农用地膜 E.食品 F.塑料袋

7.假如别人送你家一只活的果子狸,你的家长准备用它做一道菜,对此你会( )

A.与家人一起吃 B.不吃也不管 C.无所谓 D.与家长讲道理,将其送有关部门

8.假如家里要买热水器,有三款,一款是价格较高但节能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款是价格中等耗能较多的燃气热水器,最后一款是价格较低耗能最多的电热水器,你会建议选择( )

A.太阳热水器B.电热水器C.燃气热水器D.无所谓

三、校园环境管理

1.对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学校有没有具体保护措施( )

A.有 B.没有 C.没注意 D.我对此不关心

2.你认为你的学校哪方面的环境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

A.浪费水电 B.校园绿化 C一次性用品泛滥 D.其他

3.在平时生活中,如果你在学校看到灯或水龙头在没人用时没有关,你的做法是

( )

A.主动关掉 B.让其他人关掉 C.视而不见 D.其他

4.你在校园内看到的浪费资源最严重的现象是( )

A.浪费粮食 B.浪费水电 C.浪费纸张 D.其他

5.校园内最大的噪声污染源是( )

A.高音喇叭 B.课间学生喧闹声 C.附近建筑噪声 D.其他

6.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制定环境保护公约( )

A.有 B.没有 C.没注意 D我对此不关心

7.当你看到校园内有人乱丢果皮纸屑时,你会怎样办( )

A.因为自己也常这么做,所以觉得很正常 B.只要自己不乱丢就行了

C.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 D.当场站出来劝阻

8.您的环境知识主要来源于下列的那些途径( )

A学校课程 B电视 C报纸 D网络 E其他

四、环境行为调查

请根据您自身最近一年的实际行为,选出一个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在问题后方A从没做到B偶尔做到C约半做到D大多做到E每次做到

1.购买标志为可再利用、回收或再生的产品( )

2.选择购买能效级别较高的家电产品( )

3.购买重视环保的厂商所生产的商品( )

4.不吃受保护野生动物( )

5.为个人了解到的环保活动捐款、捐物( )

6.在学校食堂吃饭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

7.参与签名或寻求他人一起签名以支持环境政策或环境法规( )

8.参加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公民会议(如政党会议、公听会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