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XX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单    位:

     院    长:

     工 程 师:

项目负责:

1 概述

受XX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XX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地形测量工作,自X月X日开始,至X月X日结束,共完成(包括大田在内)测图面积2.4㎞²,E级GPS点11个,RTK加密控制点233个。

2 测区利用资料

2.1 该测区范围内的1997年1:500地形图和地籍图资料。

2.2 该测区范围内收集的控制成果资料,为1954北京坐标系,水准点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3 作业依据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城市测量规范》CJJ—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1997

《湖北省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4 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4.1 坐标系统采用沙市独立坐标系统,按1.5°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横坐标加500㎞。

4.2 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4.3 测图比例尺1:500,等高距为0.5m。

5 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测区平面首级控制测量采用GPS方法测量,GPS控制网沿厂区外围按点对布设,构成大地四边形组成的网状图形,点对的距离1--5㎞。组成点对的两点应互相通视,其间距应大于400m,特殊情况下不短于300m本控制网布置11个GPS控制点,联测了3个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点的E级GPS网,GPS控制网采用静态作业模式。

5.2 E级GPS网精度统计。

5.2.1 本网在已知点的基础共布设11个E级GPS点。

5.2.2 通过四台莱卡随机GPS仪器观测,观测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5.2.3 采用莱卡随机GPS后处理软件SKIPRO3.0后处理,基线解算平差软件对整网进行了基线解算和平差。

5.2.4 提交的成果是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2°30′的1.5°分带,横坐标加500㎞的沙市独立坐标系坐标。

5.3 高程控制测量

5.3.1 此次依据实地情况采用GPS测定高程。测区位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用几何水准联测了6个GPS点,然后用多项式拟合模型,求出这些点正常高。

5.3.2 GPS水准精度统计,最弱点高程中误差:D25点,1.85mm。

5.4 图根控制测量

5.4.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观测采用双频莱卡GPS接收机。2个工作日完成233点的图根控制点的任务,满足测图密度要求。

5.4.2 基准站设在E级GPS点上,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3.1㎝,垂直残差最大为±0.7㎝。观测时间大于120s,机内精度贯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高程中误差±2.0,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时进行记录。

6 数字化地形测图

6.1 采用EDMS6.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编辑,一次性数字化成图。

6.2 外业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并结合绘草图的方式,内业成图采用计算机。

6.3 高程主机点分布均匀,对地形特征点均注记了高程,高程注记为0.01m。

6.4 本次数字化成图严格按照ISO标准的程序操作步骤进行。

6.4.1 测量前进行仪器检查。

6.4.2 测图中的巡查。

6.4.3 各小组自检。

6.4.4 队内检查。

6.4.5 地形图数学精度统计。

本次队内检查,设站检查“沙隆达厂区”“精细化工厂”共设3站,检查地形地物点共79个,平面精度统计如下表:

注:式中的m为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

7 人员配备和设备仪器

7.1 人员配备

7.2 仪器设备

注:仪器均检定合格。

8 结论

地形测量成果在各作业组实地自检核对、认真修改后,经院质检组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和甲方要求。

9 提交成果资料

9.1 光盘成果1份。

9.2 测量技术总结1份。

9.3 1:500纸质地形图(50㎝×50㎝)6套。

9.4 控制点成果表1份。

相关推荐